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
其实在古时行医,是有“方”跟“法”之分的。方是药方,有方而无法,药效必然要打折扣,而最能体现“法”的,就是煎药了。古时良医煎药,要求非常严格,共用几升水,煎去几升,还剩余几升;先煎何药,后煎何药;什么病要用井水煎,什么药要用河水煎,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甚至什么药应该热着服用,什么药要凉了才能服用,也是法度严谨。煎煮中药的方法更不能马虎。药材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熔化”、“冲服”等几种方法。一些矿物和贝类药材如磁石、牡蛎等,因性质坚硬难煮,以及一些毒性药物如川乌、附子等,久煮可破坏其毒性,都得“先煎”,即先煮3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材。
一些较贵重的药材如人参、冬虫草之类,为了更好地煎出其有效成分避免浪费,需要单独煎煮,煮好后再掺入已煮好的其他药汁中。
中药还包括一些容易挥发的药物如薄荷、大黄、番泻叶、佩兰等,必须在其他药材快煮好时才加入煮五分钟,这即所谓的“后下”。
方默南的开的一味药就属于后下之药,所以交代给封大妈。
煎煮中药学问何其多,人们生活节奏又那么快,现在已有许多中医诊所采用自动化机器煎药。自动化机器煎药的缺点,是无法把原有的药性完全煎煮出来,除非煎煮的时间慢及煎煮前的长时间浸泡才能达到效果,可这又不符合经济效益。所以中药还是自己煎煮较好。
谈到服药时间,《汤液本草》:“药气与食气不宜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以为免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药物的吸收,饭后一小时服药为好。不过现在讲究科学,有了饭钱、饭后,睡前用药。
今儿药只需饭后服用就好。
封大妈怕自己记性不好,特地拿出纸笔记录了一下,煎药的过程。
今儿这药算是简单的,复杂些的就只能方默南亲自煎药了。
封志看着乌黑的汤药,眼睛一闭,心一横,一饮而尽。
“封志好好休息!十天后我们再过来。”贺军尧起身又道,“千万别胡来。”
“是!队长!”封志高声回道,“我这些天就在家当木头人。”
“呵呵……”方默南笑了笑。
“哼!那样最好,这几天妈伺候你。”封大妈笑着说道,“你们放心我会看着他的。”
“封志别送了,几天没合眼,赶紧睡觉去。”贺军尧阻止了他起身穿衣的动作,看着他双眼泛红的血丝,黑眼圈道。
“好!”封志看向自家父母道,“爸、妈,麻烦你们去送送队长。”
“这还用你说。”封大妈直爽地说道。
两位老人一直把贺军尧他们二人送到车上,直到汽车消失在他们面前,两人才回身往家里走。
“对了那几包草药多好钱,你实际慌忙的往外走,也忘了给你钱了。”封大妈说道。
“不贵!不贵!一包药,也就一块来钱。”封爸笑着道。
“啥!这么便宜。”封妈瞪大眼睛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我骗你干啥?”封爸瞪着眼睛说道。“我当时也不信,可是收款人就这么说的,我还特地问了两遍。”
“这治好病!才花这么点儿钱。”封大妈觉着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人家也没理由,骗着咱好玩儿吧!”封爸轻蹙着眉头说道。
“瞎想什么呢?”封大妈拍了老伴儿的肩膀道,“只要能治病,管他贵不贵。”
“哎呀!我忘了给你人家诊金了。”封大妈敲了下自己的脑袋道。
“别急,他们十天后不是还要来的嘛!”封爸赶紧说道。
“对哦!”封大妈转身朝胡同外走去,封爸叫着她道,“你这是上哪啊!”
封大妈头也不回地说道,“我去派出所给儿子请半个月的假。”话落回身道,“孩儿他爸,你也请几天假,咱俩在家好好的看着那混小子。”
“知道了,你先去吧!等你回来,我再去单位请假。”封爸挥手道。他看着老伴儿走路都带着风的样子,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抹了把脸,也大踏步的回家。
天空中灿烂的阳光亦如封家人的心一样,灿烂!
坐在车内,“咱们现在上哪?”方默南看了下太阳的wèizhì,“哦!都十点多了。”
“接下来听我的安排如何?”方默南挑眉道,说话当中手中弹出一枚铜板,“接下来就靠你了。”
人家卜卦问吉凶,她是卜卦找小吃,要是让风水相师看到她这样做,肯定直呼她败家。
“听你的!”贺军尧说道,他常年出任务,在京里待的时间,十指可数。前几天去的地方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之地,而清末皇城根儿留下的600多种小吃至今还能剩下多少种,没人统计过。
“跟着我包你吃香的喝辣的!”方默南很豪爽地拍拍他的肩头,那模样活脱脱一个女土匪。
“走喽!去前门!”方默南挥着手道。
*******************
“就是这里了。”方默南指着一间店面说道,透过玻璃窗看进去,店小的大约只有四十平方,这还包括后厨了。
这个小店的门面很普通,一块旧旧的招牌小肠陈,懒洋洋地挂着,透着皇城根儿下人们的闲适。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上午10点多,小店里就坐了几桌客人了,这足以说明,它的味道确实诱人。
方默南他们走进店里,只见一位年轻的掌柜端坐在柜台后面,看见有客人进来,便面带微笑用一口京腔招呼道:“您来点什么?”
“你们的招牌菜。”贺军尧说道。“卤煮小肠!”
“年轻人会点。”旁边其他食客竖起大拇指道。
‘年轻人?’可不相比于其他的食客年龄大多在五十、六十多岁,就连年轻的掌柜也四十出头了,贺军尧可不就成了年轻人了。
“好嘞!您稍等!”年轻地掌柜说道。
“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燕都小食品杂咏》
卤煮小肠:原型是宫廷小吃苏造肉,百姓为了省钱,把主料五花肉换成了猪下水,就此,诞生了别有一番风味的卤煮小肠。
菜还没上来,年轻地掌柜为了给大家解闷,刚过四十的他虽然没有经历,但讲起家里的卤煮那也是绘声绘色。“解放前,咱北平的小吃很少有店面的,都是街边的小摊。那时候,我们家在老戏园子就有个摊位。支几张小桌,铺上青布,挑盏汽灯,这就开张了。我堂兄小的时候就在那个摊儿帮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卤煮这项小吃都是路边的营生。”(未完待续……)
PS:求票!!
第717章
年轻地掌柜说起来自家的往事,那是既骄傲又自豪,“那时候,我们家这个摊挨着戏院子近,生意可火爆了,很多百姓看完戏都爱来这儿吃上一碗,下了戏,来一碗卤煮,然后热热乎乎地回家了。而一些梨园名角,梅兰芳大师、张君秋、新凤霞等都在唱罢大戏后叫碗卤煮当宵夜。当时深受百姓喜爱,人们还送了雅号‘小肠陈。’”
从他的描述,可以想像出,当年那冒着热气的路边摊的热闹。
“真的,假的啊!”小店里的人起哄道。
“这点我能证明。”一个老食客说道,“我家里有老照片可以作证。”头发几乎全白,脸上清晰可见的老人斑,可见老人家高寿了。
“哇……”年轻地掌柜蹭的一下蹿到老人家面前,激动地搓着手,“呃……老人家?”
“想看照片!”老人家抬眼斜睨地看着掌柜笑眯眯地道。
“他不止想看!”旁边的食客都笑了起来。
“就是!就是把老照片贴在店里,绝对的能吸引大批的忆当年的老人。”
“嘿嘿……”被人家给揭穿年轻掌柜的老脸一红,尴尬地挠着脑袋。
不愧是国都的人,沐浴在政策之下,脑子就是转的快,一切向钱看嘛!
年轻的掌柜希冀地看着老伯,等了半天,老人家终于开口道,“照片可以看。”
掌柜的并没有喜形于色,因为重头戏还没说呢!肯定有但是。
“但是我是不会给你的。”
早知道会这样了。掌柜的也没有失望之色,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我家里有许多剪下来的旧报纸,也许上面刊登着那些老照片。”
“老伯您老人家可真会吊人家的胃口。”
“不过这也是个思路,没有照片,旧报纸也行啊!”
“说的容易,这么多年了谁会留下来,关键是能留下来不!”
报纸啊!不当擦屁股纸就不错了。
“也是哦!”
“这个得讲究机缘的。”
众食客纷纷说道。
掌柜的双手合抱拱手道,“谢谢各位老少爷们儿了。”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但是个不错的思路。
“掌柜的接着说吧!你还没说解放后呢?”食客说道。
年轻的掌柜又道。“解放后。由于公私合营,大师傅都被吸收进了各大饭店,所以这名号也就没了。就在前年我家马上就要退休的堂兄,辞了工作。又重新拾起了这门手艺。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小肠陈了。”
“赚不赚钱无所谓,最主要的是不想这祖传的手艺消失了。当然赚钱就更好了。”掌柜的笑着说道,一团和气的样子。和气生财嘛!“以往是不能干,现在是能干了,趁着这老胳膊、老腿还能动,咱也冲动一回。”
掌柜的说的大伙儿都笑了起来,“你们冲动的好啊!我们可是有口福了。”
“快看,快看,陈师傅要表演绝技了。”众食客,屏住呼吸,看着后厨。
厨房是开放式的,可以很清楚的看见陈师傅的表演。
近六十来岁的人了,从滚烫的大锅里捞出主料,刀起刀落,片刻之间案板上已是片儿成片儿、块儿成块儿,既干净又齐整,随之以刀当铲儿装入碗中,再淋上醋蒜汁、辣椒油……一股香气直窜肺腑。那叫一个干脆利索。众食客看着眼都不眨一下,那叫个都过瘾,这手活儿简直就是一种表演。
也寄托着皇城根儿下老百姓的屡屡情思,追忆着当年,当真是唯席上,千年丰盛永不变。
很快卤煮小肠一一被端了上来,贺军尧给玉哥儿把小肠、肝、肺、肚等下水,还有五花肉一一给挑出来,感谢小家伙儿有眼色,昨儿晚上躲了出去。
众食客嘀咕这海东青怎么吃熟食啊!还吃的鸟嘴喷香,稀罕的不得了。
方默南看向他们,出言提醒道,“你们不吃,凉了,味道可就打折扣了。”
“哦!哦!”众食客回过神儿来,一垂下头,就再也没有抬起头来。
方默南也和他们一样,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香醇厚,堪称一绝。
方默南他们还没吃完,小店外已经排起了长龙,有的食客估计是回头客,和年轻的掌柜熟识了,就道,“我说小陈,生意这么红火,你们怎么不扩大经营啊!”
“就是!就是!”其他人纷纷附和道,这是今儿来得早,不然他也得在瑟瑟寒风中排队,那滋味谁也不愿意受。
年轻的掌柜摇了摇头,“我们不会扩大经营的。”
不是不想而是压根儿不会,听了他的话,众食客纳闷了,还有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的。
掌柜的解释道,“这买卖一定要自己亲自参与才行,选料、放料都要靠自家人,这样味道才正宗。把摊子铺得太大自己肯定就照顾不过来,味道不正宗就把自己的招牌砸了,这样的事情咱们不能干。”他坚持着自己理念,“而且我堂兄跟我一个想法。老爷子现在年纪还能动弹,事事亲力亲为,做出最正宗且美味的佳肴。再说了来这里的多是回头客,老主顾,进门打个招呼,大家天南海北地聊会儿天。要是有两个月不来,我都会记在心里,下次再来,我肯定得问问‘怎么两个月都没来了’,顾客听着心里温暖,说大了这是咱皇城根儿下小吃的文化,说小了这就是个乐儿。”小陈掌柜笑着,看得出他这种坚持给他的快乐。
刚才那个有着老照片的老人家附和道,“就是要的这个小,要是大了,还不对味儿呢!”
“这话怎么说的。”众食客纷纷看着眼前这位年龄最大的老人。
老人放下碗筷,抹了下嘴,“知道馄饨侯吧!”
“知道,咱们京城的老字号,80年第一批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