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种叫做“兰花根”的米面制品几乎家家都做。米面和好之后蒸熟,加入很多的生米面,揉成团,切成细丝。取三根细丝,并齐摆放,捏紧两端然后拽着一端往上绕过手背和另一端捏合,再把上下两根细丝拉开,就做好一个像极耳朵的“兰花根”。往往谁家做“兰花根”,各家邻居都会过来,一来是帮手,二来是聊家常。男人们揉米面团,老人们手工好切细丝。妇女和大点的孩子就编织“兰花根”,在我还未学会这种编织之前,我和弟弟就负责端着筛子围着火炉转,找那些编好的婶婶,伯伯要“兰花根”,收好之后放到更大的竹筛子。等做好了,通常都会把剩余的一些米团蒸成米粑粑,分给大家吃,也有人把米团在火炉上烤着吃。
兰花根被搁上一晚之后,就可以下油锅炸了。炸好的兰花根黄脆脆的,很香。很多人家都会做很多的兰花根,除了过年端出去给拜年的客人吃外,等春节过去,就可以当做平时充饥的储备干粮了。
261 每天春天开学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书包里装满了兰花根,往往书本上都沾着兰花根上的油光。脆脆的响声也是评判谁家兰花根好吃的标准。我和弟弟有时会用毛线穿起一大串兰花根,然后系在脖子上去学校。等不到学校,一大串兰花根就吃去了一半。很多只有极少的人家还会做兰花根,这种我们儿时的美食,后来出生的孩子再也吃不到了。
262 另一种过年果盒里必备的是薯皮(干的红薯条)。那时每家都会种很多的红薯,除了用来制红薯粉皮,就是用来制薯皮了。红薯被蒸熟之后,就被切成块状,放在竹塔上烘干。烘薯皮的程度很重要,太干了就会太硬不好吃,太软了就容易碎也不容易保存太久,只有刚刚好时,薯皮才有韧性,很香甜又适合保存在瓦罐里很长时间。蒸红薯的时候,往往可以吃到薯糖,黑黑的稠稠的,薯糖也被烘干切成块,是很上好的果子了。
263 山村人家的伙食都主要靠自家菜园里的收成,种的菜好,种类多,家里的伙食就相对好一些。但终归是蔬菜多,就算那时我们捞到的虾都是较稀罕的好菜。父亲在初夏时候,夜晚会带我和弟弟去稻田里照鳝鱼,改善伙食。天气开始炎热的时候,鳝鱼就会在夜间跑出泥洞出来乘凉,我们点着火把,带着鱼篓去稻田里,父亲把火把照进稻田里,见到火光的鳝鱼一动也不动,父亲用竹夹子夹住就扔进鱼篓里。往往一晚上可以照到足够吃好几段的鳝鱼。那时候鳝鱼在我家的饭桌上是一种美食,无论是炸的,还是炒的,浓烈的紫苏叶的味道依然很熟悉。
264 真正有改善伙食的时候,除去端午,中秋节日和亲人的生日,山村里就想念着哪家办红白喜事时的八仙桌了。现在山村里富裕了,谁家办酒席都是去镇上酒店里订酒桌,那时候都是把厨师请回家,一摆就摆十几桌,满晒坪的都是吃饭的亲戚朋友。漆红油漆的八仙桌,四条长板凳,九个大碗菜,都是*的美味。上大学了我有时候总在想,为什么食堂的大锅菜就没有山村里的八仙桌好吃。那时的八仙桌一锅炒的比现在食堂的多多了,但是每一个菜都值得怀念。我总是记得第一道菜,肉团片裹着蛋皮子蒸的粉烂,上面洒些炒熟的春笋条,碗底有热乎乎的芋头。干豆角扣肉,棋子盒猪肉,黑木耳炒肉片,我有强烈的愿望回去山村再赶上哪家的八仙桌,我一定要再去尝尝。每个人都会记住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极美妙的感官印象,比如自己尝到的最美味的菜,比如自己闻到的最香的花草,比如见到的最美的风景,这些牢记于心的美好印象事实上渐渐成为人生中的标准,我们总会拿现实中的与之对比。我在北京的餐厅里吃过各地风味的美食,但我还是觉得它们比不过当初山村里的八仙桌。
265 当邹家坊的拱桥上也新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之后,很多的孩子都会找家里要一些零花钱去那里买冰棍或者杨梅吃。我的父亲母亲极少给我们的零花钱,我和弟弟也从来不张口问。但是对于伙伴们的羡慕却时刻在心头涌现。亚波告诉我们在他家附近有一家制作炮仗的小作坊需要人手,我和弟弟就跟着去了。周末的时候,很多的孩子都在他家,每人领一些炮仗饼子,再另一些引线,就在一旁往那些小炮仗里插引线。每一饼炮仗要插二十分钟,插好一饼,小作坊给一毛钱。我们那时一上午可以挣到一块钱,就可以买到冰棍吃了。奶奶的包子铺里后来也买了冰柜,我们就把挣到的买冰棍的钱省下来买画片了。
桂圆和双黄馅的月饼
266 在我钓螃蟹的水渠边有一些菜地,菜地尽头有一个洞口,大人们说里面有观音像,发喜的哥哥就带着我们点上煤油火把,爬进去看,顺着洞口落下去,就看到一间客厅大小的溶洞,很多的钟乳石和石笋。有一处光滑的钟乳石真的像极了庙里的观音佛像。再往里去,就被一面石墙挡住。这个溶洞极少有人进去,现在还是被一些杂草盖住洞口。我们那时的冒险精神催促我们做一些大胆的事情。村里修水渠时,有很长的桥洞,我们就摸黑进去,也不怕里面有老鼠或者蛇。后来我们甚至还去关帝祠附近的蝙蝠洞,踩着臭臭的蝙蝠粪便往黑洞里跑。
267 我吃过的最早的冰棍是五分钱一根,纯黄色的色素加上糖水冰冻成了。还有两外两种冰棍,一种是八宝雪糕,一种是糯米雪糕,都是把八宝粥和糯米粥冻成块状,每根两毛五。夏天可以吃到冰棍是极幸福的事情,父亲母亲很少买给我们吃。邹敬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跟着他哥哥挎箱子卖冰棍,箱子用毛巾捂严实,从乡里的冰棍厂进货,然后沿着各村去叫卖。我很羡慕这样的工作,向母亲表达了好几次自己强烈的愿望,但都被母亲拒绝。母亲是心疼我们要在烈日下暴晒,也心疼我们这么小出去怕被人欺负。
268 邹敬的母亲在深圳的毛衣厂打工,过年回家时带了很多新鲜的好吃的零食给邹敬,等到正月开学了,邹敬每天都带一些零食来学校,而他每天也都成为我们讨好巴结的对象。他带过有双黄馅的月饼,我们都围着他,他用塑料刀叉切成很多小块,分给我们吃。吃到双黄馅的孩子都万分幸运,把那块小月饼当做人生果一样真想一颗颗面团去品尝。那把塑料刀叉也是我们见过的稀罕物件,都央求邹敬给我们试试,还追问他可以切开水果吗,可以用来切菜吗。
又一日邹敬带了干的桂圆果,分给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每人一颗。我们都把邹敬当做大王一样奉承,那些日子谁要是敢跟邹敬叫板,不用他出声,我们都会挺身而出帮他摆平,然后一定告诉他是我摆平了那位找事的孩子。干桂圆果和双黄馅的月饼是我在四年级时候吃过或许最有回味的零食了,在邹家坊的孩子中,我们有些沾着邹敬的光,有生以来第一次吃到了那两种零食。
269 在学校的日子除了受到了老师越来越多的表扬,让我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之外,没有再多值得纪念的篇章了。倒是那些学校的老师们各自都有一些特点值得我怀念。
祖发老师总是上课时会打瞌睡,后来传闻说他作风不太正派,属于夜猫子型的文化人。他教我们数学,他讲课也很好。唯独打瞌睡的习惯让很多人都不满,因为他的瞌睡是随之即来。有一次他在批改数学考试卷,大家都在教室里自习。他坐在讲台上一张张试卷的翻看,后来突然就看见他脑袋开始敲木鱼,歪下来又拔回去,很多想上厕所的孩子望见他打瞌睡了就悄悄溜出去教室上厕所了。我和新淼原本还在认真看书,看到他的木鱼敲的比往常都厉害,就起身去偷看他在判卷的分数。我们屏着呼吸过去,却发现那张试卷上满卷都是红墨水,什么都看不清楚了,那只判卷的钢笔随着他脑袋的歪拔在试卷上来回戳着。
等他终于瞌睡过去了,一抖擞看到讲台上的试卷,自己也惊了。然后就看见他慌慌张张的在试卷上仔细琢磨。后来证实那张试卷正是新淼的,而那次考试他也没有分数。
270 我在最早的时候就写过说,普俊外公是我的启蒙老师。虽然直到四年级他才开始教我语文,但是我却始终觉得是他让我明白了很多学习的道理,也让我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某些理想。普俊外公是个不幸运的老人,他和夫人很早离异,一个人辛苦带大三个孩子。在我离开邹家坊小学不久,被查出身患绝症。在他临走的时候,他依然还要为他四十岁了尚未娶亲的儿子操劳。冬天的时候,普俊外公总是披着他那件军绿色大衣,经常会哼着小调,见到调皮的孩子会骂,见到他疼爱的孩子会格外喜爱。
他那根很厚的竹板子,很多调皮的孩子都挨过,事实上我也挨过唯一的一次。那是万丽娟重新转回邹家坊小学后,我和新淼编了一首顺口溜取笑万丽娟,结果被她告发到普俊外公那里,我被狠狠的打了一下手掌,火辣辣的。
271 普俊外公是村里人都尊敬的文化人。春节时候找他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学校校门口的对联就是他写的。三叔上大学的时候,寒假回来,总要去普俊外公那里借笔墨,给我家写春联。普俊外公的毛笔字写的很漂亮,我也有求必应,他的办公室里地板上都摆满了红纸。如今每年家里的春联都是我写的,每次写春联我都记得起那时普俊外公写字的样子,先把手在火炉上捂暖和了才起身去磨墨,然后半蹲在地上一气呵成。
母亲去北京回来,只送给我一件礼物,那就是一个小小的墨盒。我不知道母亲那时是不是有期望我可以从小练习毛笔字,但是后来我练习多年毛笔字,总归和普俊外公和母亲送给我的墨盒有关系。
272 在夏天时候,我迎来了在邹家坊小学的最后一次考试。那个夏天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是我却始终记得最难忘的那一幕。考试结束了,暑假开始的几天里,我都在家里睡懒觉。母亲不会像往常一样很早叫我们起床吃早饭,我睡到自然醒才起来。一天早晨,我刚刚起来,打开灶堂屋的木门,早晨的阳光还算温暖,但已经照得我眼睛都睁不开。母亲在水池边洗衣服,回头看了看我,只说:快去洗脸,饭菜在桌上。
我去屋里取牙刷时,听见母亲在外面大声叫我:快出来,普俊外公找你来了。我有些惊讶,暑假了怎么还来找我,况且他从来也没有来我家专门找我的。我握着牙刷出去,普俊外公站在水池边,目光有些疲劳。我走过去,叫了声外公好。普俊外公从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本童话书给我,只说了一句话:送给你的,好好读读。然后就转头跟母亲说:秀成是个好孩子,要好好培养啊。我始终有些没缓过神来,只觉得心头一暖,甚至还有些些骄傲于受到的表扬。
普俊外公没有呆多久就下斜坡了。我捧着那个笔记本和童话书,心里有些异样,打开笔记本,满本都是普俊外公用毛笔写的字,他抄了一遍语文课本中高士其 的《笑》,然后在最后写了一句:你乃良才,他日必有作为,希继续努力!那本童话书是我一直想从邹家坊图书馆里借出的那本,普俊外公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273 看到笔记本里的毛笔字和童话书的封面,我才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困惑,我总会想起普俊外公给我抄写的《笑》和那句给我寄语。我知道他希望我可以快乐生活,可以终有所成。我记得我把那个笔记本和童话书藏好在二楼的柜子里,但是多年以后再也找不到了,没能好好保留普俊外公给我的礼物成为我生命里的一次遗憾。
想家的孩子
当夏天过去,我是无论如何也要离开邹家坊了。父亲和母亲显得比我忧虑,因为他们年纪尚小的大儿子就要离开自己的照顾,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了。虽然我还万分留恋在邹家坊的幸福时光,但是读书的人生使命催促我走上新的路途。我依然还在峦山寨,没有离开大山村。
274 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母亲很早把我叫起,母亲已经忙完家务,做好了饭菜。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几家灶堂屋顶飘着浓浓的柴火烟。我坐在桌前吃饭,母亲显得很没有精神,也没有吃太多。吃完了,母亲只轻声的说了句:去上垅学校报到吧。弟弟望着我,有些舍不得,母亲轻轻推着弟弟让他去邹家坊小学先玩一会,等我报到完了,再回去给他交学费。
邹家坊小学的孩子都要去上垅小学念五六年级,但那年的秋天,当妇女们领着自己的孩子走三里泥路赶到学校报到时,学校却说不再接收我们这帮孩子了。很多的妇女都在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