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关云长-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云的心结被打开了之后,他便开始了与婉儿的同居生活,白天照常练兵训练,晚上就与婉儿在一起缠绵,这个叫婉儿的姑娘对他也是体贴入微,照顾有加,关云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婉儿与关云的事情发生之后,就变成了关云的女人与关云缠绵,其他的几个女子见了都不禁有些羡慕嫉妒恨开来,为什么?同样作为一个女婢,这婉儿居然能“傍”上大将军,而她们几个却无人问津,作为女人怎能不着急么,一个是心里上的不平衡,另一个是生理上的向往,所以她们都极力的想摆脱自己的现状,都渴望成为关云的女人,也都费劲心机的想接近关云。。。。。。。。。。。。。。。。

    她们的一举一动很快引起了关云的注意,关云见这九个女子都争着要跟自己上床,不禁有些害怕起来,为什么要害怕呢?因为他关云不是一个滥情的人更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他有自己的原则,他更不想受到良心的谴责,这么多含苞未放的妙龄少女,如果都要跟着自己,一是他自己的身心受累不说,而是他也不需要有这么多女人,他不是**更不是皇帝,他需要的是相亲相爱的人,所以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在他看来这么好的姑娘绝不应该跟着自己遭罪,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也许不富有,也许非腾达,但也应该有个相爱的人互敬互爱的相扶到老,这种现代婚姻的规则才是她们最好的归宿。

    每个人都是有人权的,虽然这么社会抹杀了这一切,但作为现代社会过来的他在有些东西方面是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的,所以他不能要这么多女人,她们需要有她们自己的生活,追求属于她们的幸福,关云想到这便将这些女子召集到一起,分给她们每人一些银两,让她们不再为奴,全都放归田里,寻找属于她们的幸福,这些女子见关云如此都感激涕零不愿离去,但关云执意已决,她们也没有办法纷纷走出官府,唯有婉儿留在了关云身边,在关云看来这是同自己睡过觉的女子,把第一次都奉献给了自己,这个社会是个十分注重贞洁的社会,要是将她驱逐出门的话,她恐怕就再也无法嫁人,哪个男人能接受她呢?所以关云没有让她离开,而是将她留在了身边,一方面伺候自己起居,一方面作为自己身边唯一的女人与自己共赴爱河。

    对于婉儿来说她是幸运的,作为十个女子唯一留在关云身边的女人,她比其他人要幸福的多,这个是她值得崇拜的男人,也是自己深爱着的男人,更是自己平生的第一个男人,所以没有人能取代他的位置,如果关云不要她的话,她都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也许她会选择轻生,但所幸的是这个男人留住了她,而且还要与她朝夕相处,这一切都让她感到幸福。

    关云正确的处理了身边女人的事情,便一心开始扑在自己的事业上,对于他来说理想总是第一位的,但爱情同样的重要,作为一个男人他不想成为孤独寂寞的英雄,而是要努力做好两件事:一是事业;二是感情;他要将毕生的精力都付诸于此,他要将这两件事同样做的成功,鱼和熊掌同时兼得。

    身处西凉的关云身处凉州一年的时间获得了两样东西:一是他训练出来的士兵;二是婉儿姑娘;可以说收获还是不小的,因为这是在为他以后的前途铺路,作为一个有着理想和目标的年轻人,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以后铺路,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关云时刻准备着,为日后出现的机会铺平道路。关云作为一个有心计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做着打算和谋划,他从不虚度光阴更不会碌碌无为,他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实干,唯有如此他方能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彻底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一年对于他来讲都不能无所事事,这一年没有战事但却同样的重要,因为他有一种预感,战争正在向自己逼近,而且这种感觉日益的强烈起来。。。。。。。。。。。。。。。。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征讨黄巾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或黄巾之乱,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分别在兖州、冀州、青州、幽州、荆州、徐州、豫州、扬州八州二十八郡等地聚大小三十六方,大方几万人,小方几千人,大小方各设渠帅,分归张角、张宝、张梁直接领导,当下三人聚手下信徒几十万人同时发动在八州发动起义,号称百万。在当地攻击劫掠州郡,纷纷杀死郡守,夺得城池,一时间整个大汉江山陷入黄巾军起义之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消息雪片似的飞报洛阳,汉灵帝闻后简直如同晴天霹雳,吓得浑身都软了,他急忙召见大将军何进、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等商议对策,命何进为征讨大都督挂帅征讨,卢植、皇甫嵩、朱儁分别奔赴黄巾军的重灾区冀州、幽州、兖州等地平息叛乱,官军也开始在各地征集义军讨贼,并下令各地太守负责镇压本地区的黄巾军,一时间整个华夏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

    西凉作为一个唯一没有黄巾军起义的州郡,真可谓是“世外桃源”,董卓从内心感到“幸灾乐祸”啊!为什么?作为同样执掌地方军政的封疆大吏,唯有自己身处世外桃源,免于战祸,一是自身实力得到保存,二是其他州郡的军阀实力得到削弱,所以拥兵自重的他无疑将坐看自己做大做强,成为普天之下的霸主。

    董卓心里正打着如意算盘,这时有下人禀报称:朝廷特使来到!董卓闻后脸色顿时变得晴转多云起来,这个时候朝廷来了特使十有**没什么好事,董卓心中的如意算盘一下子被打碎了,不一会儿朝廷派的特使来到了董卓府上,董卓急忙下殿迎接,寒暄完毕,特使遂掏出皇帝诏书谓董卓道:“中郎将兼西凉牧董卓接旨!”

    董卓一听连忙跪地闻听圣旨,这时特使宣布道:“方今天下黄巾贼寇兴兵作乱,以下犯上,作乱天下,帝都蒙难,黎民遭殃,为平定叛乱,圣上经再三斟酌决定特遣中郎将领西凉牧董卓为征讨副都督出兵豫州平定叛乱,钦此!”

    “臣领旨谢恩!”董卓双手颤抖的接过圣旨,如临深渊一般。

    经过一年来在西凉厉兵秣马的准备,董卓再次踏上了东征黄巾的征程,这一次他提十万大军出兵豫州,要知道这可是个黄巾泛滥的重灾区,看来皇上对自己还是很眷顾啊,命他负责这重灾区的征讨,还是格外的器重自己啊!没办法董卓只有将他在西凉精心储备的全部“家当”十万大军拿了出来,毕竟是为皇上卖命,自己作为臣子也只有听从的份了。

    董卓即日点将,择日就发兵征讨豫州的黄巾军了,手下几员大将:李傕、郭汜、关云、樊稠、张济、李肃、华雄、牛辅都跟随出征,黄巾军贼势浩大,人数众多,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关云以前将军的身份跟随董卓征讨,对于黄巾起义他并不陌生,无论是中学学过的历史还是三国演义都有过介绍,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但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让他碰上了,说实在的这是个农民起义,农民顾名思义这是个受剥削的阶层,他们起义肯定是过不下去了,汉末的统治如此黑暗,起义是很正常的事,但此次起义的主角是张角,这个人的名声可是不咋地啊,学过历史的他了解这分明就是个妖道,利用传道的讲经聚拢了很多门徒,利用这种方式蛊惑人心,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其实说白了这张角就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有着极强的政治抱负,他以传道的名义聚拢人气,最终为自己的政治抱负服务,祸乱天下,最终达到推翻政权的目的,而广大农民一旦将他推上正位,他丝毫改变不了这种人剥削人的方式,农民一样受着压迫和折磨,所以这黄巾起义的广大农民是被利用的,而主角张角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所以这次起义并不具有什么是非黑白之分,既然张角发动了叛乱,他就是历史的罪人,所以就不需对他留任何情面,黄巾军也是如此,关云想到这便坚定了讨伐的决心。

    董卓大军从西凉出发,经过辗转半个多月便到达了豫州的边界,当下豫州最为泛滥的黄巾军聚集地为宛城,这里黄巾军头领杨曼城杀死太守,夺得城池,屯兵宛城,聚众达7、8万人,董卓大军远道奔袭至此,很快便要逼近宛城,早有人报知宛城太守杨曼城,杨曼城闻后大惊很快便率手下大军冲出宛城来战董卓,双方在距离宛城西20里的地方摆开了阵势。。。。。。。。。。。。。。

    黄巾军头裹黄巾手持兵器,队伍如同一盘散沙般一涌而出,虽然人数众多然队列不整,关云见状心想:毕竟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威势,让人感觉不到那种杀气,与自己训练的西凉兵比起来就像是一支别纵队与正规军的交锋,西凉大军不仅整齐划一而且队伍列装整齐,横看竖看都是一个“齐”俨然如铜墙铁壁一般,威严有加,黄巾军见状不禁有些人人自危起来。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大破黄巾
    两军还未交锋,就是这么一遭遇,就可见端倪,光比气势,黄巾军就输了一截,气势上被董卓大军压了一头,队伍不整军心涣散,黄巾军头领杨曼城有些害怕起来,毕竟自己的队伍跟人家比要逊色很多,没有什么优势,关云早已看出这种态势,他谓董卓道:只需如此如此!董卓闻后连连点头。

    两军阵前未及交锋,董卓大军并未派出大将挑战,而是一反常态的将自己的铁骑军拉了出来,有几千人之多,铁骑军分成四列,只听一声号响,整个铁骑军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向了黄巾军的队伍,四列铁骑如同四把尖刀插入了黄巾军的队伍,黄巾军见状早已吓得胆寒心惊,来不及阻击,铁骑军已经冲入阵中,在黄巾军的阵中冲杀开来,势如破竹一般,黄巾军见状不是溃逃躲避就是被铁骑军冲杀身亡,整个黄巾军队伍顿时大乱起来,然这四列铁骑军却目标一致的向前奔袭之后又再次的折回冲杀,就这样在整个黄巾军的队伍里往来冲杀了整整三遭,黄巾军本来就队伍不整这下就如同一盘散沙一样没了章法,根本没了队形,乱成了一锅粥,甚至互相踩踏,自相残杀。

    董卓见铁骑军冲杀了三遭后,便吩咐号角手吹起号角,号角吹响之后,却见董卓大军阵前八员战将同时跃马而出,从中间到两边分别是李傕、郭汜、关云、樊稠、张济、李肃、华雄、牛辅,当下八员战将身跨战马手持利器出了阵前,伴随着厮杀的喊叫之声,八员战将不约而同的向黄巾军的阵中冲杀而去,后面大队人马随后掩杀开来,黄巾军的阵中已经乱套,董卓大军八员战将杀入阵中如同入了无人之境,开始斩杀开来,这才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黄巾军成了真正的鱼肉被董卓大军砍杀开来,杨曼城挥舞钢枪直取郭汜,无十合被郭汜一枪挑于马下,黄巾军的头目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

    头目一死,黄巾军很快作鸟兽散,四处奔逃,七八万人的队伍一下子溃散开来,就像是一股烟雾很快向四周散去,董卓大军一路斩杀直杀到宛城城下,一鼓作气冲进宛城夺了城池,宛城的黄巾军很快被清剿一空,就这样董卓大军首战告捷复得宛城。

    这一仗西凉军干的干净利落,关云给董卓支的招可谓是一针见血正中黄巾军的命脉,这一招乃是《三国演义》中曹操与李傕、郭汜交战时用的兵法,敌军军列不整,军威不在,而自己大军则整齐划一就可以用此计破敌,可一举搅乱对方,然后乘乱击之,则敌军可破,这一仗干的迅速漂亮,关云再次立了战功,对自己的成功关云再次体会到了快乐,这一年的他已经24岁了,步入行伍三年的他第二次征战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