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驻郡的太守不是年迈就是能力低下要不就是疾病缠身,只有两个郡的太守能说得过去,这样一来就空出了五个位置,而他带过来的县令只有四人这样还需另谋一个人选。
张既经过认真研究决定让杨秋担任凉州太守,他认为杨秋担任这个角色再适合不过了。杨秋有过领兵打仗治军的经验,追随马腾担当副将,在领导军事上不含糊,杨秋对于西凉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对于凉州的事务也比较在行,属于本地产生的官员,熟悉本地的事务,再一个就是将杨秋提拔到这个岗位有安抚他的味道,杨秋追随马腾投诚关羽结果没有随马腾回洛阳而是继续留在西凉,担当张辽的副将,心中多有不平,张既考虑到了这一点给他安排了凉州太守的职务,作为西凉第一大郡的太守,杨秋也就握有了实权。之前的不满情绪一稍稍平静了许多,工作的干劲也被提升起来。
七郡太守安排完毕,张既特摆宴席举行欢送仪式,七郡太守即日就将赴任了,张既特安排了一场奢侈的宴席为他们壮行。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希望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克己奉公干出成绩不辜负关羽和他的期望,尽快将治下的局面打开开来,第一要务就是确保当地大局稳定,接下来谋划各种振兴方案,逐步将治下的各项事业搞起来。
这些郡守皆是在位多年的七品县令而且多是张既的门生居多,并且盘踞在县令的位置上多年。在治国理政方面都是行家里手,有能力将一个县治理好,就一定能够将一个郡也治理得当,最主要的是有张既为他们掌舵,作为下属他们贯彻执行张既的各种决策从不含糊,双方彼此配合默契。张既的各项政策能够很快得到贯彻落实,也就是这些人张既使得顺手,双方的拍子能合到一处,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经过黄巾起义和纷繁战事的西凉已经是百孔千疮民生疲敝一片荒凉,了解到了西凉的这一情况。张既在心中暗暗发誓:他要将整个凉州改天换地,重整一片新天地,他要整顿并且是大刀阔斧的整顿!为此他秉烛夜读翻看之前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并且结合凉州的现实情况,开始一步一步的研究起来,摆在他面前的任务不得不说不艰巨,要在短短的一年之间将凉州的天换过来,谈何容易?但拜受关羽的重托,张既领命执掌西凉,重任在肩他怎么能懈怠,所以来到西凉伊始他就马不停蹄的调研,一天都不敢懈怠。坚定了这个信念之后张既开始谋划复兴的具体措施,有句话讲“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只有将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张既决定发昭进行整顿,他要在凉州这个地方重整天地。。。。。。。。。。。。。。。。。。。
张既发昭进行整顿涉及三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人事方面,除了认命郡守之外,对于郡下面的各县人事,张既也要整顿,通过调研发现治下的县令,一部分人已经年迈,还有一部分人能力低下,有的甚至荒芜政事急需进行一下大患血,张既决定要着力整顿一下这些县的人事为复兴铺路,他反复琢磨与众人多次酝酿最终确立了人事整顿方案,那就是将治下县的县令位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当然这招聘是要考试的一个是笔试第二个是面试,笔试就是书面答题,面试就是当面进行考核,要通过这两项考试后然后从上到下由高到低排出名次,择优录取,录取者即赴任县令之职,荣升七品,俸禄200石—500石不等,录取名额为九名,再将这九名录取的人排出名次从上到下由高到低排出名次,然后依名次进行分配,分数高者赴任大县县令,依次排列,这种任人唯贤的考试制度可以说开创了凉州乃至真个西凉用人的先河。
县令的位置公开之后,话说这原有的县令该何去何从呢?有不少人已经很大年龄了在位的时间也很长了,多少也为凉州做过了不少贡献,总不能让这些人告老还乡吧?这一点张既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考量,对他们的安排上张既更是深思熟虑,张既也给出了他们一个出路那就是“晋升考核”,何为“晋升考核”?就是全面考核这些人的“德能勤绩孝廉”等方面,看看他们谁的综合指数最高,谁的最差,然后来个优胜劣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考核出众的直接赴凉州任职,级别上予以提拔,安排相当的职务;考核一般的不予提拔,给予相应的俸禄,岁数大的可以告老还乡;考核不称职的,就地免职;当然这其中有个年龄限制,就是说岁数大的考核即使优秀也不再予以提拔,但给予优厚的俸禄和级别不再安排职务;说白了就是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正文 第370章 西凉整顿(中)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整顿了西凉的吏治,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事整顿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整顿的同时也保持了凉州大局的稳定,这是张既参照古今得失做法,加之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一部“杰作”,他不知道这整顿的后果会是什么结局但他坚信他的整顿前途是光明的。。。。。。。。。。。。。
张既整顿的第二项就是经济方面的整顿具体的讲就是减轻压在凉州人民头上的赋税,赋税的征收根据当年的收成而定,比如农业方面风调雨顺、颗粒归仓的情况下,税收不减免;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农业收成不稳定欠收的情况下税收予以减免;在特殊的灾害面前和遇到极端的自然灾害以及战乱等因素的情况下,颗粒无收,这样可以免除赋税;除此之外还做出了一些针对农业生产的措施:比如鼓励耕种,就是说耕种得力的农户可以得到政府相应的奖励,耕种成果越大得到的奖励也越多;鼓励织布,就是女的织布同样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织布的成果越多得到的奖励也相应更多;鼓励畜牧业发展,饲养牲畜越多得到政府的鼓励也就越多;
在经济上对工商业、手工业、经贸等领域征收赋税,但要有限度不能课以重税,允许小商小贩等行业的存在,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但要上交赋税,允许自由买卖和商业往来,鼓励商品交易和贸易往来,但要缴纳相应的赋税。经济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对于一些垄断行业实行限制,严禁私盐买卖和粮食的囤积居奇;在耕地方面实行有差别的征税,对于土地多者相应的税收也就越多,耕地少者税收也少。
这两大举措若干项条令,诏示刚一公布整个西凉城都咋开了锅,人们开始议论开来,但大多数人都怀疑这些举措的可行性,对于整顿这件事持观望态度。对于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措众人都嗟叹不已,显然对这次整顿的信心不足,因为自打这凉州建立以来还没有过如此大的举措,整顿如同一股旋风刮来。众人的思想还没有转过来。。。。。。。。。。
张既见百姓对于整顿的呼声不高,他也想到了相应的对策,他效仿商鞅的“徒木立信”在城门外树立个一个四百余斤的大石头,并贴出告示称能将此石头从城门外搬走数百步者赏千金,并给与安排相应的职位直接录用到军中封百夫长!!
此告示已贴出,往来的人群都不觉前去观看,大家对于如此的好事还是议论纷纷却不见有人行动,告示贴出了一个时辰却未见有人前来摘榜,张既在城门上看的清楚,但他还是坚持的等待着。他就不信堂堂的凉州就没有人能挪动个石头?
张既效仿商鞅“徒木立信”在凉州的东城门外立了一块四百余斤的重石,一来树立一下自己整顿的诚信而来挖掘一下凉州的人才,看看这偌大的凉州城到底有没有人能般的起块石头。
可是一连过去了两个时辰却未见有人前来揭榜搬石,张既不禁在心中琢磨起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自己的赏赐不够还是人们不相信这个告示再或者就是这凉州城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才?
布告张贴好后,众人仍然在驻足观望着并不是大家不想去搬只是大家认为这确实是需要能力的。四百余斤可不是个简单的分量啊而且还要走出百步这就更加的有难度了,所以一般人不敢接着活,弄不好要被笑话的,毕竟是众目睽睽之下以后在凉州城还怎么混呢?
张既和众人继续的等待着,这时却见一人身披两担柴禾,身高丈八虽然不是很膀但浑身上下倒也结实,这人三十岁左右的年级。浓眉大眼,四方海口,鼻梁高挺,却见他来到榜前,看完后不由分说直接就把告示揭去,然后扔下柴禾走到石块前。双手试着将石块慢慢拎起,虽然动作谨慎但却见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搬起石块开始迈出第一步、紧接着迈出第二步、第三步迈出了有50余步仍然不失气力,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迈出80余步后额头上开始冒出汗来。但并没有放弃,接着迈向前方,百余步的距离虽近然手握如此重物就不是一般人可想象得了,但所幸的是壮汉稳稳当当的迈出百余步后将石块稳稳的放在了地上,这时的他长出了一口气,拭去额头上的汗便来到官军面前索要赏钱开来。
张既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果然是个人才,张既走到壮汉面前谓壮汉道:“汝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今年多大?”
壮士看了看张既道:“我乃凉州武威人士,姓冯名然,年方28;!”
张既闻后道:“壮士果然好气力,就依公示的那般赏千金封百夫长到军中任职!”
冯然煞是惊讶道:“这是真的啊?”
“是!现在就去领奖,明日赴任没问题吧?”张既道。
冯然惊道:“多谢大人!”
冯然挥了挥力气就获得了如此殊荣,众人开始对张既相信开来。。。。。。。。。。。。。
有句话讲“得民心者的天下”,整顿更是如此,它是民心所向民心所指的行为,得到了民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张既城门徒石立信的做法让他一下子得到了凉州城的民心。
张既见时机成熟遂开始按部就班的将整顿提上日程,首先是人事方面的,张既找到贾诩、杨秋以及张辽等人开始研究起考试的命题开来,除此之外还请来先生予以指导,请凉州城的大儒们纷纷献策,考试的命题既有理论上也就是做学问还涉及到实务方面,就是通过自己的所学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试卷分两部分,综合评分。
考试的职位相当的诱人啊!乃是西凉的县令之职,考上了就一步登天了,直接吃皇粮!这就叫“学而优则仕”考试张榜第一天就引起了轰动,整个凉州城沸腾了,一下子腾出了这么多的官老爷位置,真是不可思议啊!凉州城地震。
一下子空出了40个职位这在凉州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凉州的百姓包括:当兵的、开店铺、手工业者、艺人、学者、秀才、农民纷纷聚拢了过来,这如同天降一般的馅饼,谁不这公开的12个职位面向整个西凉招考就是说你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凉州,凉州以外的地区也可以参与。顿时这考试如一股旋风刮满整个西凉。
要说这七品的县令也不是什么特别的官职,七品乃是汉末最低的官职了,但就是这区区的七品县令又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啊!又有多少人为了这点功名由青丝变成了白发。。。
对于没有任何背景出身布衣的人来说,县令县太爷就是一个最为荣耀的位置了,毕竟在古代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着,人们向往着入仕的生活,所以这突如其来的40个职位简直就是40个希望降临在了凉州。
这一下子公开的职位可愁坏了在位的县太爷喽,他们开始坐立不安起来,想自己坐在这官老爷的位置上是何等的威风一下子就要给别人腾出来,心有太多的不舍。更多的是忧虑,自己将何去何从呢?难道真的要告老还乡了么?还是要贬为庶民?再坏的打算不会是要清剿自己吧?这可愁坏了这些在职多年的官老爷了。
官老爷们正在发愁不料却接到了凉州的文牒,文牒上称要他们在府上敬候佳音,一日没有安排新人上任他们就是在位的县令行使县令之职,等县令的考试完毕再安排他们的去向。要大家不要担心,大家不会因此而被罢免的,这牒文如同一副定心丸让这些官老爷们惶惶不安的心开始稳定开来。
倒是整顿的推行者张既每日忙的不亦乐乎,不但要处理凉州各个方面的政务,还要筹备整顿事项,这些不算最为让他头疼的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最为整顿的执行者。张既的第一项措施刚一公布,来找他说情的人就一下子多了开来,比如杨秋为这些县令开脱讲情要他网开一面给予安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