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到了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还曾经当过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之所以在这里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司马氏的威水史,不是想凑字数,是想告诉大家,司马家族非常庞大,非常了不起。

    历史上出过那么多大牛,可想而知这个家族会繁衍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出大牛家族就大呢?很简单,大人物才有能力多娶老婆多纳妾。娶的老婆多了,生的孩子自然也多。

    生下孩子还不算完,还要养得起啊,一般老百姓就算随便让你生,也不一定能养的起,就算养得活也不一定能给他们良好的教育。

    大牛就不一样,他们有钱有势,就算养一支足球队都没问题,所以,他们可以拼命生,生下来的都能很好地教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不要说是古代,就算现代的yy都市小说中,那个男主角不是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后宫种马的?

    不说都市,现实中某些有钱人或fb的有权人(注意是某些,不是全部),他们往往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很多个情人,生多多的孩子。就连某某导演都不例外,生了n个小孩,被计生部门罚款几百万。

    这说明什么?这充分说明想娶很多个老婆,生很多个孩子是全部,喔不,起码是大部分男人内心当中最渴望的事情。

    大部分人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条件而已,一旦有条件,大部分男人都会迈出这一步,这就是那句话:“男人有了钱就会变坏”的理论依据。

    这也许是隐藏在dna中的天性作怪,上帝之所以在男人的dna中设置这样的天性,估计是为了促使人类的繁衍。

    司马氏正是在这样的天性促使下,繁衍成一个大族,一方豪强。我们先不说司马氏其他的旁支,也不说太久远的,光说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他年轻时担任地方官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年老之后转任为骑都尉。

    京兆尹相当于现代的京城市长,这个官不算小了,算是大牛一枚,这种大牛想要几个情人简单得很,随便勾勾手指就有很多“年幼无知”的少女主动献身了,在一夫多妻合法的古代更是无需顾忌什么,娶十个八个也没人说你花心,相反可能被称为风流多情,被传为美谈。

    司马防具体有几个老婆、几房小妾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他育有八个儿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

    古代男尊女卑,这八个儿子在历史上有记载,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是他还生了几个女儿我们无从知道,按理说,连生八个都是男的可能性不大吧,期间肯定有几个女的出来吧,如此看来,他生下孩子的总数估计起码有十几个。

    说他生了一支足球队一点也不夸张,就算不算女的,八个儿子也可以打一场八人场的足球赛了。这八兄弟还个都有出息,个个都当了官,有几个也算是大牛,最差的也起码是个中牛。

    这八兄第分别是: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

    好吧,这八兄弟都当官了,而且就没有小的官,都不止是小牛,那么他们肯定也会娶很多老婆,也会开枝散叶,如果每个人再生一支足球队出来,那这个家族该有多大啊?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只有瘦天两三亩,破茅屋一两间,这家业说舍就舍了,只要许以更多的好处,很容易就可以让他们搬迁到新的地方重新生活。

    可是这司马家的人个个都在魏国当官,还都是大官,家大业大的,你许什么好处才能让人动心整族迁移?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
第一百六十八章 挟亲属以令司马
    上回说到,刘厚到了襄阳城下,写信给司马懿劝降,信中讲了很多大道理,可是司马懿还是回信婉拒了刘厚的招揽。

    刘厚一看道理讲不通,于是来狠的,又写了封信威胁他再不投降就要将襄阳城轰个稀巴烂,到时候他也不会有好下场。信中要他认清形势,关键是要清楚地认清蜀国现在的武力有多强大,魏军有多么的不堪一击,他现在这种行为和螳臂当车没什么区别。

    司马懿再次接到刘厚的信后也是很纠结,他何尝不知道现在蜀军的战斗力比魏军强很多,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可是他不能投降啊。他的家族都在魏国,他的家人也都在许都,而且,因为自己带出来这么多的军队,朝廷那班人肯定对自己非常忌惮,自己的家人就算没有被控制起来,也肯定被日夜监视着。

    曹丕又不是笨蛋,哪能不采取一些措施防着自己反叛,只要自己今天一投降,估计过几天许都的亲人都要被处死了。所以,他现在是进退两难。

    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说,他很想投降,这倒不是因为他有信心到了蜀国能做到比在魏国更大的官,而是性命攸关。如果他不投降,蜀军一旦强攻,他担心魏军挡不住蜀军那可怕的攻击力度,他自己本人恐怕会有性命危险,什么功名利禄也比不上性命重要不是?

    可是从家族、家庭利益来说,他又不能投降,他如果投降,整个家族必然被暴怒的曹丕移除,特别是他的至亲,下场绝对是悲惨的,这一点根本不用怀疑,也无需心存侥幸。

    司马懿虽然是个老狐狸,但是也不是那种六亲不顾、冷漠无亲情的人,要他眼白白看着自己的家族灭亡他也做不到。

    司马懿纠结了半天,最终还是再次回信拒绝了刘厚的招揽。不过这次他在回信当中有一句话:“大丈夫理当忠君爱国,岂能因为一己之私而遗祸亲族。”

    司马懿这封回信满纸都是慷慨激昂的文字,表达了对曹魏朝廷的忠心,包括上面这句话在表面上也是义正言辞,他不得不这样写,因为他和刘厚的每一封通信都被曹丕派来的监军誊抄了一封,送回去给曹丕过目。

    如果他的回信中有什么不当的言辞,那他就死定了,他的亲属也死定了。上面这句话曹丕看起来觉得他是在向魏国朝廷表忠心,但是,从蜀国的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蜀国如果有聪明人就能从中间看出,这句话泄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不是不想投降,只不过是怕投降了连累亲人。

    蜀军中当然有聪明人,郭攸之、邓芝、步骘这三个臭皮匠研究了司马懿这封回信半天,三个人又合计了一下,然后由郭攸之向刘厚汇报:

    “陛下,司马仲达这封信隐含了他想投诚的心意,可是因为担心家族受到连累而不敢投诚。”

    刘厚虽然也是聪明人,不过毕竟还年轻,人生阅历少,就算两世加起来,人生阅历也比不上三个臭皮匠,所以一时没有看出司马懿这封信中隐含着这个意思,这时候听郭攸之说起,不由得精神一振。

    “喔?果然?”刘厚问道。

    “应该没错,陛下请看这句话:‘大丈夫理当忠君爱国,岂能因为一己之私而遗祸亲族。’其中说的忠君爱国,忠那个君,爱那个国他并没有说明。陛下可还记得,上一回我们兵临襄阳城下时,陛下也曾经给他说过大汉正统、刘氏天下的事情,当时他对此不屑一顾,还反唇相讥。

    可是这一次,陛下的上一封信中也说到过这个问题,可是他却没有再就这个问题发表过任何言论,只是婉拒了陛下的招揽而已。他前后两次的态度变化那么大,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再看看后面那半句,‘岂能因为一己之私而遗祸亲族’,这不摆明在说他之所以不投诚,是因为担心连累亲人吗?”郭攸之道。

    “你们的意思是:只要我们能帮他将亲人解救出来,他就会投诚?”刘厚是一个举一反三之人,听到郭攸之说的司马懿不投降的原因,已经开始想应对之法来。

    他的心已经开始火热起来,如果能得到司马懿这样的智谋界的大牛投诚,那是多么爽的一件事啊。就算不说他以后在朝廷中能帮到自己多少,单单解决了眼前这二十多万魏军,扫除了北伐路上一大障碍这一桩事,都是了不得的大好处、大成就。

    更何况,现在魏国的文臣武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以前随着曹操纵横天下的老将不是已经作古就是垂垂老矣,邓艾、钟会等那些厉害的新生代还没起来,如果魏国少了司马懿,还有谁能阻挡自己前进的步伐?

    降服司马懿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避免了一场大战,可以少死很多青年人。虽然这些人是魏国的,但是归根到底他们都是汉人,刘厚一直想多保留汉人一点元气,所以说,这件事无论如何都值得去试一试。

    “陛下英明。”这次三个臭皮匠一起躬身称颂道。

    “那具体我们怎么做?”刘厚问道。

    “首先,我们大军就在这里和司马懿对峙着,为解救行动争取时间。其次,我们应该派人到许昌去,尽快将司马懿的族人偷运出魏境,只要他们都到来我们大汉的境内,我们就可以挟亲属以令司马,到时候就由不得司马懿不归顺了。”这次是步骘补充说道。

    听到这话,刘厚心中想起了徐庶,徐庶本来是看好刘备的,谁知道,曹操派人将他母亲控制住了。徐庶是个孝子,为了母亲只能归顺了曹操,不过他的心一直向着刘备,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后来“徐庶进曹营”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现在司马懿情况和徐庶有点相似,如果自己控制了他的亲族,那么他会不会也半推半就就投降了呢?刘厚对此很期待,不但是他,郭攸之等人对此也认为可能性很大。

    古代人是很讲孝道的,徐庶为了母亲就可以转投另一个主公,司马懿为了整个亲族,如果他不肯转投明主,就等着被人指着脊梁骨骂吧。

    更何况他本来就有投降的意愿,获取其亲族只不过是给他一个好的借口,好让他就坡下驴而已,他没理由不下这个台阶。众人分析来分析去,一致认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应该立刻派人去执行。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再战襄阳
    上回说到,五万东吴兵伪装成青壮混进蜀军的辎重队,结果被郭攸之设计将其瓜分,使他们变成蜀国的免费劳动力。这次孙权虽然没有赔了夫人,但是折了兵是肯定的了。

    孙权和陆逊本来期望这五万东吴军中的精锐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hong军和刘禅致命的一击,从而改变日益衰败的国运,可惜却变成了打狗的肉包子,五万人马有去无回。这件事郭攸之做的很隐蔽,很多东吴兵都是在不知不自觉中不见了的,而且每个人的去向都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种极具欺骗性的做法使得孙权和陆逊在收到消息时,五万东吴兵早就烟消云散多时了。他们除了捶足顿胸大骂蜀国君臣无耻外,根本无法多做他想。

    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外交途径和蜀国进行严正的交涉,要求蜀国尽快归还五万青壮。而蜀国的外交部门也不是吃素的,采取了一个拖字诀和他们慢慢磨,对于这种事刘琰可谓驾轻就熟,他天天带着东吴的外交官员出入娱乐场所烟花之地,给他们灌足了迷#魂#汤,就是不提归还青壮的事。

    如果东吴外交官逼急了,他就借口说现在伐魏战争还未结束,一旦战争结束,立刻就归还云云。任谁度知道,这不过是托辞而已。

    东吴的外交官也是无奈,真不明白朝廷怎么会这么蠢做出这样的决定,怎么能送五万青壮给蜀国呢?现在蜀国摆明就是老虎借猪嘛,五万头猪都入了虎口了还能回来吗?

    蜀国借东西不还这可是有前科的,当年刘备借了荆州到今天都没还,现在可好,轮到他儿子了。都说儿子俏老子,蜀国小皇帝和他老子一个德行,有借东西不会的习惯。这父子俩的脸皮一样厚,现在借了五万青壮,人家能还吗?

    东吴鸿胪寺的官员每天被刘琰忽悠得欲仙欲死,心中暗自埋怨朝廷的不智,他却不知道孙权这次也是吃了个哑巴亏,不过他应该知道,他想算计人,人家也想算计他,谁算计得过谁,就要看彼此的本事了。

    刘厚在处理好这五万东吴兵后,时间足足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