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孪 落-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免费摩托不都是随便搭的。平安想。

  不过,她相信那男的不是故意拉她去错误的方向。可能是没弄清楚她要去的地方。或者根本不知道。在帕坦她也有同样的感觉,问寺庙一类的古迹一定要问上年纪的。

  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得越遥远,对此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搞不清楚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博德纳藏在一个破旧不堪的闹市。

  当地人叫她露珠塔。十六世纪由宁玛派喇嘛建造并修复。十九世纪中叶由中国喇嘛主管。传说佛祖的一块遗骨曾经埋在此处,为迦叶佛舍利。

  平安沿顺时针方向仔细走了一大圈。饥饿开始困扰她。早饭午饭没吃。已经午后三点多了。

  下一圈顺时针。她看见一对老外夫妇在一家叫fl*or的西点店门口吃饭。这里倒是绝好的观塔处。

  店是2008年新开的。她点rum ball、chocolate mousse和hot lemon tea,找个靠近门口的位置,安静的嚼着美味,安静的看那些犬马如山,看那些欲望如潮。

  这是亚洲最大的佛塔。四个塔座上拥有着最硕大的象征觉悟的般若眼,十三层的塔锥是成佛涅磐的必经步骤,还有塔基外围被147个壁龛和108座小佛像环绕,可谓壮观。

  每天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朝拜者涌向这里。法事,转经,长头,默诵。朝拜无数。据说*每年也会来此住一段时间。还有人带着逝者的骨灰来此再度焚化。

  只是不知,这么嘈杂的境地,佛能否安息。生或死的众徒们能否得以开悟……

  
  与札不让的达娃一家告别,车子重回象泉河谷。

  象泉河,藏语叫“朗钦藏布”,从玛旁向西北流出,在古格周遭呈束状临立。

  在札达县城的托林寺广场边的山崖上,平安他们再次目历她与她的领地。来时的公路桥如同她的第二条血脉,与单薄的河水一起汩汩相息。

  昔日的王之疆土,曾经不可一世的盛朝,雄霸一方的帝王,还有那些臣服与豢养,都在一夜之间倾覆。然后是相似的历史情节,即便到了今天也这样不断轮回。所有的,不过是幻海一粟。

  孔雀河已经干涸。

  巴格马蒂河正在干涸。

  象泉河已快要走近干涸。

  所有喜马拉雅的绵长都正在一点点的流干。

  路。照旧漫天尘土。是那种适合拍烟尘滚滚大片的场景。

  是不是闪过工程兵和筑路工,只露出眼睛和牙齿,牙齿倍儿白,眼睛倍儿灰。

  钻出土林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都是另类的山区行驶方式。

  从一座山脚到另一座山顶,还有两座山之间,错综的车辙线到处都是,阡陌纵横。从这个点到另一个点有无数种走法。

  这不叫公路,只能叫车辙。

  如果有个红衣喇嘛,或者身着红裙的女人,那就太唯美喽。树在这种蓝天白云黄阡陌里开始幻想画面了。

  是哦,昨个还听那只女鸯问人有没有带红裙子呢。贝玛补充着。

  我带了。你们谁要穿啊。平安摆出打算去后舱翻行囊的姿势。她是故意的。她根本没带。这里有一半的人不是喜欢那些刻意的养眼镜头嘛。

  拿出来给那只鸳鸯。老唐接茬。

  平安没理会,转而问普布,汽运班车是否也走这样的线路,比如札达到狮泉河的往返中巴。

  噢,就是。车辙要走那种长的、直的。普布说。

  也许他在指自己经验了得。有时超过五十度的坡度,他都是直上直下。

  在这到处是“路”的山谷和山顶之间,不是望不到尽头,或者路的尽头接着天际,并且疯狂颠簸,爆胎,陷车,等等。那都是小问题,选择,到底成为最大的障碍。

  另一个师傅丹增的车还有其他车队都紧紧跟在普布的后面。但有些地方的车辙太陡,有的司机根本不敢跟着他直接下,而是绕去了其他绵长的车辙。

  贝玛说,他们都怕一个猛子扎下去呢。

  噢,就是。不是人人都有佛保佑。普布腾出右手揪住挂在反视镜边那尊佛的羽穗,尽量让颠簸中的它们不凌乱。

(五)那些以佛的名义(2)
回到山腰的平缓山路,很快抵达一个5100米的垭口。决定短暂驻留。

  旁边的山上,两个季节前的积雪未融,又添新雪。新老两代的灰白明显分断。

  树和老唐他们兴奋的向经幡飘扬的地方攀爬。二人在最南端的Z城待了太久,太久没这么近距离的触摸冰雪。

  贝玛跟在他们身后叫嚷,帮我拿5K的冰,我要5K的冰。

  5K的冰?与零海拔的有啥不同。平安背对他们看着山下那些交错不一的路想。

  她跟他们一上午没说话。

  上午他们绕行莲花生寺,刚下车,平安就在河边犯了个错。

  河里铺着一排刻着六字箴言的血红玛尼石,一直从左岸铺到右岸。那些石头明显高于河水。

  平安以为那是桥。是为了方便人们过河用的。于是就踩了上去。

  普布在后面大喝,不能踩!结果,以树为首的男人和女人们跟着大叫:狂妄!自以为是!

  一只脚掉进河里的平安成了靶子。

  整个上午她都选择疏离与沉默。整个上午她那只鞋子里都是湿涝涝的。直到巴尔兵站的小饭馆,她也是一个人靠在外屋的沙发上吃汤面片。

  谁让她认为那是佛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普渡众生,却是众生将佛的东西奉为不得碰的圣灵了呢。得为这种众人不容的行为付出代价。活该。或者佛也是这么想。活该。

  太阳照得暖暖的。平安有想睡去的愿望。

  我听得出,平安纠结中有不小的抵触情绪。那应该不是针对普布,而是那些乱哄哄的口舌。

  
  回karma前,平安接到英子的短信,说已买好次日去白热瓦的票。

  路上她问了两家代售点,票价狂贵。又咨询karma的伙计,人家拿出地图和纸笔,很周到的讲解两套方案:一、打的过很远的城北中心站,那里的local bus早上七点发车,车况很差,加起来七百卢比;二、golden要十五刀,不包餐的要八百卢,必须6:45之前在邮政大楼附近的sundhara等,也可以在城西的kalanki站头等,但费用算下来更贵,而且从sundhara走的golden一定会去kalanki兜人。

  她想想还是坐golden从sundhara走稳妥合理些,于是通过那伙计买了不含餐的那种票。

  平安看错表起得太早。她总是比铃声醒得早。下楼碰到辆的士。十分钟后她被扔在一个站着大烟囱样建筑体的围墙外。

  拿着地图跟黑暗中的当地人确认,是sundhara。车子有几辆,都是小中巴。人不少。乘客和拉客的票员纠缠在一起。

  平安被询问了无数次。尼泊尔语。听不懂。她猜可能是问自己去哪里。好象只有一个人恍惚能听懂简单的英语单词,回复这里好象是有golden。

  除了街边卖牛奶老头的蜡烛光和她的头灯,到处黑洞洞的。

  漫天乌鸦盘旋,嚣叫。成群的野狗,瞪着恐怖的眼光来回徘徊。调笑厮打的痞子踢得垃圾到处翻飞。尽管平安和两名当地妇女站在一起,还是头皮发麻。

  一个外国女子背着大背囊在这片漆黑里亮着光明,始终目标突兀。

  过来四个巡逻兵,挎着枪提着棒。这里不会经常事发吧。平安想他们可能不清楚golden,但至少懂英语。

  上前一问,人家也说不清楚。后来人家看到golden的logo,便指给她看。那logo淹没在成堆的佛像雕画里。她近视,难怪怎么瞄都瞄不到。

  索性跟这些兵站成一排。平安想。安全。这一刻,有没有去白热瓦的车,到不到得了蓝毗尼,好象不那么重要了。

  谁说过,害怕是因为贪婪。人在觉得危险的时候的怕是在贪图什么。死?生不如死?单纯意义的苟活?还是不要痛苦的生。也许都有了。

  蓝毗尼。在哪里。尼南靠近印度边境。干啥的。佛祖在那里诞生。

  三天前平安从博卡拉回加都的车子上才与人谈起那个地方。

  博卡拉只有一个长途汽车站。象货运场。乘客就是货物。

  blue sky上看起来只有平安一个中国人,其他要么是当地人,要么是鬼佬。

  她的位置在倒数第二排。左边是个英国人,一上车就埋头九宫格。正前排是个黄头发鬼妹和一个当地男人正腻乎着。正后排是一对父女模样的白人,都是满头白发。斜后排两个男的,又高又壮,有维京人的面孔。到后来左边坐进两个亚洲面孔,象小日本,操着英语张罗着拿出一条薄毯子护腿。也可能马来人或印尼人。

  车顶发出隆隆的沉重脚步。应该在绑东西。车子很快发动。因为blue sky、swiss这样的车子票价便宜。

  前排的那个当地男人一边跟其他当地人打招呼,一边对着那黄发鬼妹大献殷勤。动作发指。

  那男人手机响。他用土语说了两句后,把电话交给鬼妹。

  鬼妹声音很大。话筒那端声音也很大。可能因为开车互相担心对方听不清楚。反正平安也听得很清楚。估计周围稍微懂点英文的也听得到。

  通电话的在谈论那男人服务得如何如何。那鬼妹一直重复那男的服务有多好多好。而且真的很棒。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五)那些以佛的名义(3)
中途第一次停车让大伙上厕所,那鬼妹和那男人一同上下车。

  平安看到那女孩子真的很年轻,二十岁吧,裹着白色的长毛衣和银灰色裙子。她胸前挂着一大串佛珠,长得接近衣襟。每一粒佛珠都滚圆,饱满。那男人好丑,眼睛分得很开,眼光溜溜转,实足山贼味道。

  还能有什么呢?

  平安早几年就在网上看过有些地方打着旅行咨询和宗教交流等服务的旗号,发布的其实是提供*服务的帖子,尤其以修得什么什么教义懂得讲经说法的男人为外国男女服务著称。

  刹车。在某个桥头。差点冲下去。

  后排的维京男人下车。通过后窗,平安看见他们从车顶卸下硕大的充气船、划浆和钓竿。

  桥下是巴格玛蒂的上游,枯水导致裸露着大部分干涸的河床,有水的部分也看上去很浅。平安怀疑能不能漂流。

  她左边那个亚洲女人借此坐去了后排,很high的开窗边看边用英语唠叨。

  车子总共停了三次。

  每次平安旁边的英国人都要下去。她在山区徒步受伤的右腿因疼痛总要花些时间来移动。

  她左边的亚洲男人好事儿,用英文问怎么了。膝关节受伤。她回。

  等到第三次人们上车时,平安左边那亚洲女人突然用国语问她,需不需要药膏,她从印度买的,很管用。

  中国人?她问。

  是啊,老家广州的。我一看你就知是中国人啦。这女人递给她一张名片。

  平安知道她叫Lee。那女人自我介绍,一九八六年移民加拿大,这次去印度玩了几个月,顺便跟这个尼泊尔朋友(指旁边那男的)来尼泊尔转下。

  要不是她这么说,平安还真把他们当成日本人了。那男的个头相貌都太似。

  Lee说她在多伦多。职业是形象顾问。在印度差不多三个月了。

  孟买才出事,不怕吗。平安问她。

  不怕。我连手机都没带,要么用当地电话,要么用路上结识的朋友的。Lee说。

  然后,她给她翻看她数码机拍的照片。恒河岸边,佛教圣地,还说自己打算在某某孤儿院做义工来着。

  平安想怕不是又遇到另一个版本的JOE吧。

  因为印度, Lee跟平安的话题自然就扯到佛教。她说自己这次听了某喇嘛的授课。

  授课是按国籍分班开的。Lee说自己是中国人,问他们是否跟汉人一班。人家告诉她是按护照划分,她持加拿大护照,跟美国那班人听课。她说那喇嘛平易近人。

  内容跟政治有关吗。平安直截了当的问。她不喜欢把政治跟宗教扯在一起。

  没关。都是关于佛教本身的。

  对汉人或其他国家的授课内容一样吗。平安心想,这年月,讲经一回事儿,说法另一回事儿的多着呢。

  那就不知道啦。

  平安笑了。转而又问,你怎么理解佛教。

  我以前不懂佛。这次来印度,加上听他的课,想开了很多。Lee似乎说不出更多的来。

  人之所以信佛,总是有所企盼。比如象你们广东,那里的人都信佛,但都是企求家宅平安、财源滚滚之类的。可是我以为,一旦有欲望,就违背了佛的本义。

  那你来尼泊尔是单纯旅行吗。Lee突然发问。

  我?人都是需要通道的。我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