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山-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窈臀疑倌晔钡耐级嗑凼币谎�
  他讲到他们那长满瓦楞草的故居老屋的凄凉,讲到秋风冷雨,他从城外小学堂回来,流了一衣襟的鼻血。小孩子受了惊骇,跑着哭着,那一条长街的熟人和远房的亲戚都站在屋檐下或坐在柜台后面冷眼看着,只有个卖豆腐的老板娘出来一把拦住,拖进她磨房里,用草纸捻子给他堵住鼻血。
  他还讲到他们老家,我那疯子曾祖父放火又被家人抢救下来的老屋,那隔壁一个殉情的女子,前一天还看见她从布店里夹一块花布出来,以为她要做嫁妆,没两天她却穿着这花布做的一身新衣裤吞针自杀了。
  我裹着被子傻听着不肯去睡,见他哮喘,还一根接一根抽烟,说到激动处,就在房里踱步。他说他只想有朝一日辞了官,找个地方去写书。
  我去上海最后一次见他,他手里捏个什么激素的喷管,哮喘得止不住时,往喉咙里便噗嗤一下。我问起他书写了没有,他说幸亏没写,要不这条命还不知在不在。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不把我当作孩子,正告我这不是做文学的时代,也不要去搞什么政治,一卷进去便不知东南西北,脑袋掉了还不知道。我说我大学里学的业务也弄不成。那就去当观察家,他说他现在就是观察家,这场革命之前,农村饿死人报纸上反右倾的那年代,已经隔离审查过一回,多年来早就靠边站了。怪不得那时候我父亲也同他失去联系,他只带了个口信,说他军务在身,上海南岛天涯海角视察去了,当时并不知道他这话里还有话。
  我这才开始观察,就在这条京沪线上,见到手持铁矛,头戴柳条帽,箍着红袖章所谓文攻武卫的战士,在站台上一字排开。火车刚一停,全堵到各车厢门口,一位正要下车的旅客转身又往回挤。他们立刻涌了进来。这人高喊救命,车厢里竟没有一个人敢动弹。眼看他被揪住拖下车去,站台上的一伙立即围上,又踢又打。火车在嚎叫声中徐徐开动,再也不知这人死活。
  当时,沿途的一个个城市全都疯了,围墙、厂房、高压电线杆、水塔,人手营造的一切建筑物都喊起誓死捍卫、打倒、砸烂和血战到底的口号。车里的广播和车外所经之处的高音喇叭全都高唱战歌,火车也一路吼叫,到了长江北边一个叫明光的车站,天知道怎么还有这么个地名,从站台到铁轨两旁,密密集集全是逃难的人。火车干脆不开车门,人纷纷从敞开的车窗爬上来,落进已成沙丁鱼罐头的车厢里,令人窒息的车厢里的众人拼命又去关窗。于是,以窗玻璃为界,本来都在逃难的众人里外顿时又互为敌人。这透明的窗玻璃就这么古怪,一旦隔开,对方的脸全都变形,充满愤怒和仇恨。

()
  火车吼叫着起动了,石块像暴雨一样袭来,咒骂声,撞击声,碎裂声伴随惊叫,响成一片,人下地狱时大抵就这番景象,还都以为在为真理而受难。
  也还在那些年代里,也还在这条铁路线上,我见到一段赤裸的女人的躯体,像快刀斩鱼一样,叫车轮闸得整整齐齐。列车先是猛烈震荡,汽笛,金属和玻璃都尖叫起来,以为发生了地震。那年月也真叫奇怪,仿佛天人感应,地也发疯,震个没完。
  火车又冲出了一两百公尺,方才煞住。列车员,乘警和旅客跳下车。沿线路基的枯草茎上到处挂的血肉丝,空中弥漫一股腥味,人血比鱼血更腥。路基的斜坡上躺着这段没有头颈手臂和下肢的浑圆的女人的身躯,血浆大概全迸发了,苍白得竟然没有一丝血迹,较之断残的大理石雕更多一层肌肤的润泽,这健美的年轻的女性的肉体依然残留生命和欲念的痕迹。旅客中一位老人,从远处的枯枝上抬回来一块绞烂了的衣服的碎片,盖在这躯体的腰下。司机用帽子擦着汗,拼命解释,说他怎样看见这女人走在两条铁轨当中,他鸣笛了人还不跑开,他同时拉闸,又不能拉得再猛,一车人都在车上,眼看着就撞上了,他才突然跃起,她刚跳……唉,她就是要自杀,明的找死,是个下放的女学生?是个农村妇女?还没生过孩子,这就不同说了,旅客们纷纷议论,她肯定并不想死,要不她跳开做什么?死有那么容易?死也得下狠心!她说不定在想心思?这又不是过马路,都大白天,迎面来的是火车?除非聋子,她成心不活了,活着还不如一死,说这话的人赶紧走开。我只为生存而战,不,我不为什么而战,我只守护我自己。我没有这女人的勇气,还不到绝望地境地,还迷恋这人世,还没有活够。
  76
  他孑然一身,游荡了许久,终于迎面遇到一位拉着拐杖穿着长袍的长者,于是上前请教:
  “老人家,请问灵山在哪里?”
  “你从哪里来?”老者反问。
  他说他从乌伊镇来。
  “乌伊镇?”老者琢磨了一会,“河那边。”
  他说他正是从河那边来的,是不是走错了路?老者耸眉道:
  “路并不错,错的是行路的人。”
  “老人家,您说的千真万确,”可他要问的是这灵山是不是在河这边?
  “说了在河那边就在河那边,”老者不胜耐烦。
  他说可他已经从河那边到河这边来了。
  “越走越远了,”老者口气坚定。
  “那么,还得再回去?”他问,不免又自言自语,“真不明白。”
  “说得已经很明白了。”老者语气冰冷。
  “您老人家不错,说得是很明白……”问题是他不明白。
  “还有什么好不明白的?”老者从眉毛下审视他。他说他还是不明白这灵山究竟怎么去法?
  老者闭目凝神。
  “您老人家不是说在河那边?”他不得不再问一遍。“可我已经到了河这边——”
  “那就在河那边,”老者不耐烦打断。
  “如果以乌伊镇定位?”
  “那就还在河那边。”
  “可我已经从乌伊镇过到河这边来了,您说的河那边是不是应该算河这边呢!”
  “你不是要去灵山?”
  “正是。
  “那就在河那边。”
  “老人家您不是在讲玄学吧?”
  老者一本正经,说:

()好看的txt电子书
  “你不是问路?”
  他说是的。
  “那就已经告诉你了。”
  老者抬起拐杖,不再理会,沿着河岸一步一步远去了。
  他独自留在河这边,乌伊镇的河那边,如今的问题是乌伊镇究竟在河哪边?他实在拿不定主意,只记起了一首数千年来的古谣谚:“有也回,无也回,莫在江边冷风吹。”
  77
  不明白这片反光有什么意义,不大的水面,树叶都落光了,灰黑的枝杆,最靠近的一棵像是柳树,再远一些更接近水面的两棵可能是榆树,面前的柳树蓬松细细的枝条,后两棵光秃的枝桠上只有些小杈,那反光的水向上不知是否结了冰,天冷时,早晨有可能结上一层,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没有雨,没有动静,树枝并不摇曳,也没有风,都凝结了,如死一般,只有那么一点音乐,飘忽而不可捉摸,这几棵树长得都有些歪曲,两棵榆树分别多少向右向左倾斜,那高大些的柳树主干则偏向右,在主干上生出的三根几乎同样粗细的枝权又都向左,毕竟取得了一种平衡,然后,就固定不动了,像这片死水,一张画完了的画,不再有任何变化,也没有改变的意愿,没有骚乱,没有冲动,没有欲念,土地和水和树和树的枝桠,水面上几道黑褐色,称不上洲,渚,或岛屿,只能算是水中隆起的几小块土地,可毕竟还有点意味,否则,这水面就单凋得不自然,水边还长着一棵引不起注意的小树,在最右边,长得不高,向四面分出好些技子,像干枯的手指,这比喻未必恰当,张开就是了,并无收拢的意图,而手指可以收拢,都没有意味。最近的这棵柳树下,有块石头,供人坐着乘凉的?还是水大漫过来的时候行人可以倒脚不湿鞋子?也许什么都不为,也许根本就不是石头,不过两个土块,那里可能是一条路,或近乎于路,通向这水面?水大的时候又都会被淹没,柳树第一根枝桠分开的高度,和这枝桠平行处,像是一道堤,水大时该成为岸,可又有不少缺口,水也还会再漫延过来,这近乎堤岸处并非完全静止,有一只鸟从那里飞起,落到柳树细网状的枝条里,要不是看它飞落上去,真难以察觉,存在与不存在只在于是否飞动,鸟儿到底活生生,细看还不止一只,在树下地面上跳动,飞起又落下的都比刚才那鸟要小,也没那么黑,很可能是麻雀,那么隐藏在柳树枝条里的该是一只八哥,如果它还未曾飞走,问题只在于觉察与否,并不在于有与没有,有而未曾发觉便如同没有,对岸又有什么在移动,水面的那一边,灰黄的草丛之上,是一辆车子,后面有一个人在推,前面躬腰的该是拉车的人,一辆胶皮轮子的板车可以载重半吨,它缓缓移动,不像麻雀,几乎觉察不到,只是认识到是车子时才注意到它会动,这都取决于意念,意念认为有路那便是路,便是一条正正经经的路,即使雨后涨水也不至于淹没,从灰黄的草丛上方还可以追溯断断续续的一线,再找寻车子,却已经走得很远了,进入到柳树梢里,一眼看去以为是个鸟巢,进人树梢之前既已确认为一辆车子,看去便自然是车,悄悄移动,而且负载很重,一车砖石或一车泥土,这景象中的树、鸟、车子,也思索自身的意义?这灰色的天空同反光的水面和树、鸟、车子又有什么联系?灰色的……天空……一片水面……树叶落光了……没一点绿色……土丘……都是黑的……车子……鸟儿……使劲推……不要激动……一阵一阵的波涛……麻雀在聒噪……透明的……树梢……皮肤饥渴……什么都可以……雨……锦鸡的尾巴……羽毛很轻……蔷薇色……无底的夜……不错……有点风……好……我感激你……无形的空白中……一些带子……卷曲……冷……暖……风……倾斜了摇晃……螺旋……现在交响……大大的……虫子……没有骨骼……深渊里……一只钮扣……黑的翅膀……张开夜……到处是……急躁……火点亮……工笔的图案……连着黑丝绸……一只草鞋虫……细胞核在细胞质里旋转……先生眼睛……他说格式……有自生的能力……一个耳垂……没有名字的印痕……不知道什么时候下的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洁白薄薄的一层,枝头上还没来得及囤积。柳树斜的主干上反方向生出三个枝权变得乌黑。那两棵张开的榆树,一棵向左,一棵向右,枝头上方原先泛光的水面白净一片,像雪落在平坦的水泥地上,水面肯定结了冰。那难以称之为洲、渚、岛屿的土丘成了黑的影子,要是不知道原先是土丘就不会明白为什么成为黑影,即使知道原先是土丘也还不明白为什么积不了雪。再远,草丛也还是草丛,依然发黄,之上显出了一条路的意识,依然看不分明。张开枝桠的那棵小树上方能找出白色的向上爬行的曲线,那辆板车想必先前就从这里推上坡去。此刻,路上没有车,也没有行人,雪地上行人该非常分明。柳树前的两块石头或类似石头的土块也没有了,雪把这些细节全都掩盖,走过的路雪后反而像脉络一样显露出来。就这样一番平时不加注意的景色,在心中造成一些印象,让我突然生出一种愿望,想走进去,走进这片雪景里,就会成一个背影,这背影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在这窗口注视那背影的话。暗淡的天空,雪地比天空更加明亮,没有八哥和麻雀,雪吸收了意念和涵义。
  第二十章
  78
  一个死去的村庄,被大雪封住,背后默默的大山也都积雪覆盖,灰黑的是压弯了的树干,那灰的蓬松的该是杉树上的针叶,黯淡的影子只能是雪堆积不上的岩壁,全都没有色彩,不知是白天还是夜晚,昏暗中又都明亮,雪好像还在下着,走过的脚印跟着就模糊了。
  一个麻疯村。
  也许。
  也没有狗叫?
  都死绝了。
  你叫喊一下。
  不必,这里有过人家,一堵断墙,被雪压塌了,好沉重的雪,都压在睡梦中。
  睡着睡着就死掉了?
  这样倒好,怕的是屠杀,斩尽杀绝,无毒不丈夫,先用肉包子打狗,肉馅里掺了砒霜。
  狗垂死时不会哀叫?
  一扁担打过去,打狗的鼻子,高明的打手。
  为什么不打别处?
  狗打鼻子才能顿时丧命。
  他们就没一点反抗?全扼杀在屋子里,没出门一步。丫头和小儿也没逃得出?
  用的是板斧。
  连女人也不放过?
  奸杀女人时更加残忍——
  别说了。
  害怕了?
  这村子不能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