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层知识”与“下层知识”的文学
李建军
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崇高的境遇及其他》,批评过一些作家的创作和价值观。我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一些大众文学作家是非常值得解剖的。丹尼尔·贝尔曾经写过一个《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尖锐地剖析了美国的“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如果要分析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矛盾,譬如像王朔这样的作家,就绝对是很值得注意的个案。
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一个问题作家,他们的作品也更多的是一个问题现象,表征着人格上的病态、分裂。他们身上缺乏理性精神,缺乏理想光芒,缺乏温暖和积极的东西。
迈克尔·波兰尼在他的《个人知识》这部巨著里面,曾经讲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概念“上层知识”。这是指所有那些伟大的知识分子、哲学家、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东西的总和,是一种我们人类能够普遍和持久享用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在中国许多作家身上,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如果可以仿造一个相反的词,那它应该叫“下层知识”。在他们的作品和言论中,我们更多看到的,就是这种“下层知识”,就是一种小家子气的、思想混乱的、非理性的胡闹,是庸俗、浅薄的自我中心主义。它们有解构,但没有建构,有反讽,但是缺乏同情。这种内心的任性、冷酷和黑暗的东西,带给我们娱乐的*,但是没有精神上的升华。
他们既是娱乐媒体的“宠儿”,更是一个娱乐化时代的牺牲品。面对媒体,他们其实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人。他们知道媒体要从他们这里拿走什么,他们不仅给了,而且给的比要的还多。在这样一个娱乐语境里面,这些作家一方面表现出了恩格斯曾经批评过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庸俗的、缺乏首创精神的、安于现状的一面,表现出一种对于世俗、流行的价值观的认同,同时,也表现出缺乏发现、批判真正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精神。所以,他们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积极意义上的文化英雄,而是在消极的意义上凸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问题和精神危机。
与之不同,波兰尼讲的那种上层文化,它表现出的是宽容、同情和怜悯,是一种爱意。我们为什么说《红楼梦》伟大?就在于《红楼梦》里面表达了一种上层知识,一种上层情感,一种上层价值观。比如,《红楼梦》第二十回写到贾宝玉,他看到贾环跟一个丫环叫莺儿的一起在玩,掷骰子赢钱。贾环耍赖,把莺儿的钱给赖走了。这时候贾宝玉出现了,贾环就有点怕他,作者有一句话,我读过以后就一直记着:“却不知那宝玉是不要人怕他的”。但王朔们似乎就怕别人不怕他!所以,我觉得他们的人格和文格,或者说作家的人和文,就显示着我们这个时代价值观的混乱和内心世界的无序感。
中国的现实问题很复杂,需要冷静地去思考,勇敢地去面对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整天满足于做娱乐文化的玩偶,甚至最终沦为它的牺牲品,那实在太可怜了。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造就一个消极的“英雄”是不难的,但要出现一个追求上层文化的真正优秀的人,却是非常非常难的。
蒋泥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本。我以前读过他的书《不死的光芒》和《灰色地带》,他给我的印象是:具有批评的精神,善于提出问题,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有生气、有力量的青年作家。
当代的创作状况问题不少。很多作家的作品越写越差。余华的《兄弟》,老实讲,我耐着性子读了以后,失望极了,一点儿批评他的欲望与冲动都没有,它根本就不值得你去说,简直就不值一谈!
有这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负责任地研究和批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蒋泥这样的作家,需要他的这种严肃的质疑精神,这种耐烦劲儿。我觉得我现在已经不耐烦了,没那个耐心儿读当下的作品,来批评它了。这种心态也很可怕,可能是心态衰疲的表征。但是我希望更年轻的作家,能够充满朝气、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创作中来,就像蒋泥这样,认真而耐烦地关注当下文学创作的问题和经验,从而为克服“下层知识”写作的局限和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为“上层知识”和“上层价值”作品的出现,创造良好的环境。
。 想看书来
传统遗毒有多深?
柴秀木
读完蒋泥的长篇小说《玉色》(青岛出版社2009年4月),我思考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直缠绕在我心里。
首先,农村姑娘的婚姻问题。故事主人公向翠瑶换亲只是一个由头,真正的问题是,女子在面对所有非自愿的婚姻时,如何来摆脱传统遗毒的影响?
今天,很多的女性,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依然受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这说明我们身边的男女,主要是成人社会,其内心的遗毒还很深。比如《玉色》里写到的王其沛,作为校长,他给市长金东安拉皮条拉得“正大光明”;而贵妇人倪融养情夫却“见不得光”;市长的女儿金佳苓,无论她的身价有多高,也难逃被父母作为官场换亲的手段——尽管故事中没有说换亲成功与否,但至少金佳苓跟向翠瑶一样,都是作为父母交换金钱与地位的利用品。本质上说,我们的社会还是在轻视女人,把女人放在卑贱的位置上……
《玉色》最让人揪心的人物无疑是向翠瑶,她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女子。她的悲剧一部分是社会、家庭、禁锢的伦理思想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部分是她自身爱慕虚荣,没有坚定反抗的意识,更不愿意积极进取,去改变自己人生的惰性造成的,只不过她自己的性格和思想,导致她不愿意承认或看清一切恶行罢了。
书中向翠瑶不屈服换亲逃出来,是她不安于过一个普通村妇生活的行为上的正常反应;后来给金东安当起了情人,起初这并非是她的本意,但也不排除这“弄巧成拙”的偷情关系,在她又有点愿意。因为她清楚自己很美,知道这是吃青春饭,当对金钱极度饥渴时,她是很投入很快乐地扮演二奶角色的。这一点,也反映在今天的很多女大学生身上,她们家庭条件差一点的,依仗自己还有几分姿色,便从最初的淳朴,沦为现实世故了。从她们大一时的清纯打扮,到大三大四时不伦不类的装束,足以窥视到她们价值观、世界观改变的轨迹。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人生价值、目标的取向,出现了新状况。
市长金东安——老头子搞的是政绩工程,生活糜烂,映射出现代人投机取巧的特征。他们拜金、拜权、拜色,极其丑恶、荒淫、猥亵。俗语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学坏就有钱”,难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吗?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网络上盛传的一则新闻:某校即将毕业的女生,在宿舍门外贴了副对联:上联是“找工作找好工作”,下联是“寻老公寻富老公”,横批“哦耶”。这是目前女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的各式诱惑时,所表露出的普遍的心理状态。我们不禁要想:造成这些状态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这些状态是否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它预示着女性思想的乐活,还是扭曲……
当然,小说涉及的问题很广阔。例如书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向摩,他的故事也相当之令人揪心,由此我们可以产生许多思考:农村人在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的不平衡元素,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具体到租房和买房,生理欲望与情感归宿,纸饭碗与铁饭碗,歧视与尊重等实际的问题。
好看的小说
周大新
蒋泥的小说《玉色》(青岛出版社2009年4月)好看。
说它好看,首先是因为它的故事好,情节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