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路子。这还多亏了顾府出过一个教导皇后公主的顾大姑,是这样的家庭教育。
潘先生看她瞥一眼,然后就低头去写,问道:“这上头的字,你都识得?”
先生问话,顾琰赶紧把毛病放到笔架上,“是,学生都识得。在庄子上的时候听说顾家的姑娘都是六岁开蒙,学生六岁的时候便由庄头请了村里一位老道长,专门教认字。到如今,常用的几千字都是认得的,书写、阅读无碍。”
识字的事,潘先生也听说了,只是没想到常用的几千字居然都认得了。
看过顾琰的字后,他点了点头,是下过苦功夫的,比同龄人的字好得多。(识字是作弊的,但练字是真的到了这里才开始的,是真正的下的苦功)
潘先生的面色和蔼了不少,“说说,你回来到开学前都看了什么书?”
连这都知道,看来先生也是好生打听过自己的。顾琰忙将借了顾珏几本启蒙的书看的事说了。
“就光是看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幼学琼林》学生都背下来了。”
“嗯,背吧。”
于是顾琰从《三字经》开始,一气儿背到了《幼学琼林》。这古代讲的就是个博闻强识,记忆力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哪敢粗略的看过就算,都是熟读成诵的。最熟悉的,自然是《幼学琼林》了。
老先生坐在躺椅上的身子微微直起来了些,“记性倒是不错,可学文章不能光会背就行了。你讲给我听听!”
顾琰刚背了那么多,口干舌燥的,心道该是你讲给我听吧。而且,她还没到自己看参考书的地步呢。一来是没时间,毕竟才回来多久,而且也不是日日都清闲得全用来学习;二来,顾珏连窗课本子(课堂笔记)都不肯借她看,她也没有一个可以随时取阅参考书的书房。因此,她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字面意思,给潘先生讲了一通。
这一听就是没正经学过的,当然,她的确也没有正式开蒙。不过,能说到如今的份上,也很是不错了。等到顾琰解说完毕,这个摸底也就算摸完了。潘先生没出声,手里的茶还端着,顾琰也不敢做什么,老实的站在一边。之前先生就是不喜欢她一个小姑娘露才扬己,现在她倒是想很有眼力见的添茶水,却怕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接下来应该安排她的进度了吧,怎么不表态啊?
潘先生沉吟了一阵,然后开始给顾琰讲《三字经》,虽是《三字经》却也用了不少典故在里头,顾琰这个现代人并不能通晓,于是认真的听着。
潘先生也是一气儿就讲完了,然后让顾琰复述。
顾琰觉得有点奇怪,这位老先生平时讲课是很慢悠悠的,她在一旁描红都觉得着急。都五天了给顾瑾讲课也才讲了那么两页,现在却一气儿全都倒给她一般。不过先生发话了,她也不敢怠慢,于是将方才听到的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她原本记性就好,又听得认真,再加上之前背过原文,因此竟是说得丝毫不差。
到她说完,潘先生叫进小厮,“告诉她们,没有问题就可以回去了。”
“是。”
“今儿我也乏了,就到这里。”潘先生说着起身,然后找了本书给顾琰,“你拿回去看,掌握了第一部分就来讲给我听。”
“是。”顾琰狐疑的接了过去。是《千字文》的解说,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
潘先生摸着胡子道:“圣人说要因材施教,既然你记性好,接受度也高,老夫想你也不愿意像初开蒙的学子那样慢慢的来。你的进度就由你自己决定吧。”
顾琰楞了,这老先生什么意思,莫不是还在试探她?试她会不会急于求成?
“怎么?不敢?我看你之前的所作所为不像啊。”潘先生悠哉的喝了一口茶水,发现有些冷了便搁下了。这会儿倒不用顾琰献殷勤,小厮方才去让顾珏等人下课,正过来回话,见状便换了一盏热茶上来。
顾琰想了想,她的确不愿意慢慢的来。于是抬起头,“多谢先生的信任。”
“嗯,你也去吧。”
“是。”顾琰回去收拾了书包,把潘先生给的书放了进去背上回三春阁。走出用作女学的院子才发现顾瑾在外头等着她,“琰姐姐,你没事儿吧?”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042 为难(5)
看戏的过程中,顾琰一直忍不住笑眯眯的,好在这是一出喜庆的戏,而且众姐妹上了几天学难得松泛一下也都挺乐呵,倒也不奇怪。
顾琰忽然发现太夫人眯着眼在打量自己,不由得一惊,不会她一乐呵,心头的想法被看出来了吧?老虔婆火眼金睛啊?
“琰儿,珉儿跟你说什么了,你回来就一直乐?”太夫人问道。
顾琰站起来,恭敬道:“祖母,四哥说潘先生学问好、不迂腐,是君子。所以孙女觉得他让孙女描红必定是为了孙女好的。”
“你能想明白这点就好,坐下听戏吧。”耐着性子描了四天红还算是沉得住气了。没有跟自己求助,而是找珉儿打听。也是个明白人,知道她自个分量还不足,不能轻易消耗在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好感。
“是。”
顾珏在旁边听了,心头犯起了嘀咕,母亲让她留意着野丫头在学堂的表现。知道她坐冷板凳说这才是该当的,哪有外室女跟正经姑娘一样教养的,先生是真正懂规矩的人。
其实顾家几个当权者的想法是,顾琰长得好,玉字辈里算是最出挑的。而且一回来就适时的显露了她聪慧的一面。这样养大了如果能许个好人家联姻,对家里也是有好处的。至于那位老先生,是家里官场熟悉的,也打过招呼,并不以此为忤。如果真的能是个才女,重振祖辈的名声那就更好了,联姻之时是个锦上添花的好事儿。
至于说顾琰到底成不成得了才女,那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才女不是想打造就能打造出来的,太夫人等人再明白不过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些寻常的大家千金也是都会的。要在这么多人里头出挑,那可不容易。不过即便不能,光凭她那张脸蛋,也是很有用的了。
当下顾珏听到太夫人所说,危机感大大的增强。真要让野丫头这么入了祖母和大伯的眼,她就完全被比下去了啊。于是这里散了席回去,她就一五一十对母亲说了。
五夫人笑道:“才女?顾家几辈人才出了一个公认的才女呢。再说了,过日子靠的可不是琴棋书画诗酒花。”那些学得再好也是不通俗务,管家理事才是过日子真正需要的。为人处事,礼尚往来,记账算账,针黹
女红,茶道烹调……这些可不是哪本书里能学到的。靠的是母女相传,世代的经验。她怎么可能全心去教一个野丫头,其他人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就一个才女的名声就能安身立命了?何况自己能让她就这么出头投递咯?
“可这再这么下去,祖母眼底可就没有女儿了。”
五夫人摸摸顾珏的脸,“怎么会呢,你可是嫡出,而且有娘在,有你外公外婆你舅母,祖母眼底怎么会没有珏儿呢。看着吧,这个家除了你九姐姐就数你了。”眼瞅着七丫头八丫头十二周岁了,也该准备说人家了。九丫头今年也是十二岁。从顾府给她们选的夫家就能知道嫡庶那是天壤之别。
虽然五夫人现时还不把顾琰当做个威胁,但女儿一直撒娇,而且这丫头看得出来不是个好拿捏的,于是想着如果那位潘先生真的给了她好脸,还真的敲打她一番。不然,她还以为自己沾上羽毛就能飞了。
“好了,好脸,有母亲在,她还能越过了你去,放心吧!”
顾珏知道这是母亲答应替自己对付野丫头了,这才作罢。
顾琰回来就一直想着要怎么才能让潘先生对自己改观。从四哥的话判断,大概潘先生的确是觉得她太过张扬了。也是,如果是个男子,还能说是天生狂性,长大了也不过被人说一声狂生,不但不伤大雅,还能跟魏晋风流什么的靠上边。可女子如果露出狂态,就大大的不妥了。
只是潘先生虽然住在顾府,但却是住在外院。像顾珉他们还能去外院直接叩门向先生讨教,或是讲谈一番。她一个闺阁小女儿却没有往外院跑的道理。
第二日顾琰又认真描了一日红,潘先生给几个女学生讲完课就夾着课本准备出去了。这八个女学生,除开顾琰不算,顾琼顾瑶顾珂算是一个层次的,顾琳和顾琅又是一个年龄段的,顾瑾和顾珏进度相当。所以虽然功课不麻烦,但给三个进度的学生讲课也有些辛苦。
顾琰站起来,“先生”
潘先生顿住脚步,他这几天也一直在不动声色的打量顾琰。一开始听说一个没进学开蒙的小姑娘这样张扬是有些不喜。虽然心知也许是不得已,也许是把话传到他耳朵里的人故意夸大了,但还是有了三分不喜。于是才有了这五日的描红。
“何事?”
“这是学生描的红,还请先生指正。”所谓描红,不过就是横、撇、竖、捺的练习,顾琰开始觉得多余,但认真练下来觉得也不无好处。
看到她捧着的描红本,潘先生面上清淡的道:“过来吧。”众人自己温书复习的时候,他会在旁边的小屋坐着喝茶休息,以便她们有了问题可以过去请教。这会儿便往旁边屋子走去,顾琰跟在后头。
是个布置得很雅致的屋子,而且已经有伺候的小厮掐着时间沏好了茶候着。因为是姑娘们上学的地方,所以小厮都是十岁以下的,倒无须避着。不过人一进来,小厮也就退出去了,想来是潘先生的规矩。
在侯府呆了一个来月,顾琰的眼睛也稍微能识货一些了。这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就连那茶香闻着也是难得的。看来顾府是真的很看重这位潘先生。如果不能让他对自己改观,就不太妙了。
潘先生先喝了一口茶,然后拿过顾琰的描红本,果然一处一处的指正了起来,顾琰忙躬身聆听。
“你再写几个字我看看,就写拿个吧。”潘先生指着墙上挂着的《春江花月夜》道。
顾琰便道:“学生回去拿笔墨。”
“不用那么麻烦,那里有现成的。”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041 为难(4)
顾琼和顾瑶的十二岁生辰挺热闹的,公中拨了银子请戏班子唱戏又办了一场宴席庆祝。虽然只是顾家五房的人,却也是满满当当在二房的院子里坐了几桌。
长辈们都有礼物,一模一样的两份儿。顾琰看她们收礼看得挺羡慕的,她如今的家当十分有限。也就是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继母给的金项圈,太夫人给的两幅头面首饰。
“嗯,过生辰真好啊!”顾琰和顾瑾咬耳朵,就不知到时候有没有人记得起给她过生辰。
顾瑾小声道:“这算什么,去年,哦,该是前年了,前年九姐姐十周岁生辰,里外里坐了几十桌,各公侯府的千金都来了。送得礼很多我听都没听过,那才叫气派呢!”声音里慢慢的艳羡。
嗯,顾家是非常重视嫡庶的,而且又是十周岁的生辰,大办一场也是情理之中。看起来顾瑾不太喜欢琼瑶姐妹花啊,人家的好日子在这里小声吐槽。不过拿两人也挺倒霉的,跟顾珂就差两三个月,不被拿来比较才怪了。
轮到同辈的兄弟姊妹了,顾琰看了一下,自己的也不算寒酸,毕竟是亲自动手的。她最后一个送了上去,顾琼顾瑶开始礼貌的答谢了一声,末了发现荷包上活灵活现的自己,倒是不由笑了,难得的和颜悦色。
顾珂几个也凑过来看,“这什么画法?怪有意思的。”一时连台子上的戏都不看了。
“呃,以前一位游方的道长教给我的。”她尽量不与众不同,万一有什么就推到明晖头上去。
这种画法是顾珂她们从前没见过的,于是说着让顾琰教给她们。顾琰满口答应,反正她们也就是学个新鲜,过一阵就不上心了。顾府的姑娘的要学的功课也是够多的,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制鞋做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