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道士看到她跑得这么快,一进来就抱药箱子也不再废话,一把接过去道:“人在哪里?”
“山洞。”
老道士腿长当先而去,顾琰又迈着小短腿跑回去。
老道士已经蹲下在用草药帮那人止血包扎,看到顾琰挥挥手道:“你们回去吧,回去什么都别说。还有人看到么?”
顾琰想了想,看到她和小菊遛弯的人有几个,但方才她跑去找老道士,就只有三五百米倒是没遇上人,于是摇摇头,“没有。”
老道士把那人抱了起来,顾琰很有眼力见的把那把嵌了宝石的剑插回剑鞘递给老道士,小声道:“要是撬了记得给我一颗。”
那人看了一眼顾琰,方才这道士背着药箱进来,直接就是一句话,“你有银子没有?”然后直接搜他的身。现在这个小孩又……还真是人以类聚。
这个老道士衣服洗的发白,贪财倒还说得过去。怎么一个七八岁看起来家境很不错而且玉雪可爱的小女孩也一心钻进钱眼里去了?
不过,幸好碰上了这一老一小,他回京路上被人围攻,身边侍卫为了掩护他都死尽了。他也是千辛万苦才逃到这里来的。可惜伤势太重现在连一根手指都动不了,声音也微小的让人听不到。只能眼睁睁看着血流出,越来越晕眩。
老道士接过剑,随口‘嗯’了一声,“想要宝石,每天把你喝的羊奶送来,还有别的好吃的好喝的,能弄来就多弄点。我那里可只有稀饭咸菜。”
顾琰点点头,“我尽量。我就说你忙不过来,我自己过来找你识字。”
老道士抱着人出去,“把洞里洞外的血迹掩一下。”
“哦。”顾琰带着小菊捧了沙土把洞里洞外的血迹掩埋了然后回家去。正好遇上刘氏打发三牛和喜妞出来找她们。
喜妞道:“你又到山洞去了啊?”
“嗯。”
喜妞炫耀道:“我学会打新的络子了。”
顾琰随口敷衍了两句,往自己住的正房走去。
喜妞跟三牛说道:“三哥,你说她小小的人儿,怎么成天这么多心事啊?”
“姑娘、姑娘和我们是不一样的。”这是爹娘说的,还说姑娘大了,不能再带着她去摸鱼爬树,平时也要保持距离了。
“我知道,她是顾家的姑娘嘛。可她来咱家四年了,一个人都没来看过她。”
三牛闷闷的道:“那她也还是顾家的姑娘,以后要回顾家去的。”
当晚顾琰躺在自己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个人死了么,流了那么多血,脸煞白煞白的。老道士坑蒙拐骗,给附近村民治点头疼脑热的还成,治那么重的伤他行不行啊?只有明天早上去看了。
“姑娘,你睡了么?”外室小菊的声音传进来,有点抖。看来还没有完全恢复。
“你抱着被子进来吧,我其实也有点怕。”虽然两世为人,而且见过一枪爆头的血腥场面,可是也不是说现在就完全无感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004 救人(1)
喜妞是李庄头的小女儿,今年八岁。虽然也是奴婢身份,可上有父母和三个兄长,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呢,是顾琰甚为羡慕的人。她见顾琰跟着老道士识字,便吵着也要学。老道士说他没那么多忌讳,不肯教奴仆子弟,只要再给一份束脩他就教。
刘氏倒不是不舍得银子,这些年养顾琰,她也攒下不少私房银子。只是,这女儿家读书认字做什么,只有像主子那样的人家才会让姑娘们读书。他们不过是家生子奴才,就是儿子学了也是不能参加科考做人上人,更别说女儿了,学来有何用?传出去没得让人笑话,于是便拒绝了,只让喜妞跟着她学女红厨艺等。
顾琰跟喜妞关系不错,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两人之间主仆的界限并不分明,便一口答应自己学会了教她和小菊。
老道士没教什么子曰诗云,就是教识字,所以顾琰进度很快,已经学到比较复杂的字了。她当然是早就识字的,只是需要这么一个契机。她估摸着再有些日子,她让李庄头带回来的书就可以脱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范畴了。
顾琰在不再哭着要找颜氏乖乖喝药时就决定了,一定要健健康康的长大,然后设法脱离顾家人的掌控。她在庄子上的日子其实过得不错,不缺吃少穿,而且还有一定的自主。可是,这种日子一定不会长久。至少,将来她的婚姻一定是会被顾家掌控。所以,她得学些本事自己能够当家做主才是。
只是,在这个小小的庄子上,她又受困于孩童的躯体,这些谈何容易。刘氏说得没错,如果她是男孩子就好了。那样至少能有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身为女子,摆在她眼前的路似乎就只有长到十二三岁,然后听从所谓的父母之命符合顾家利益的去嫁人。
他们对她能有几分真感情?就是出于血缘有那么一点,在家族利益面前又值得几何?她不要落到那样不堪的境地去。
当初看《红楼梦》,她无比同情林妹妹。现在她比林妹妹可惨多了。至少林妹妹还有个老太太心疼,顾府的老虔婆一干人等可是她的杀母仇人。
而且,她现在独自在庄子上的安乐日子也不知能过到几时。说不准哪一天被继母知道了她的存在,这份安乐就到头了。到时候指望谁做她靠山,渣爹还是老虔婆?
顾琰心头有逃跑的念头,只是,一没银子二没去处,第三她还太小也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暂时只能老实在庄子上呆着。她能想到的学的本事而且能够顺利进行的就是读书认字。还有,在一次小菊领月例的时候找刘氏闹腾,为什么小菊有月例她没有?不依不饶的闹‘我也要我也要’。
刘氏说她还小,银子替她收着。最后被闹得没办法,答应每个月给她五百文(顾琰要求一定要比小菊的三百文多)。然后顾琰就开始每个月攒铜板。一个月五百文,两个月就是一两银子。攒到现在也有五六两了。
至于去处,她是真的没处去。她没有外公也没有舅舅姨母,至于远亲,没有听到娘提过。这些亲戚就是有,她也不敢贸贸然的去投奔,回头把她卖给顾府怎么办,更不要说一路的艰险了。
她曾经问过那个见钱眼开只要有银子抓鬼跳大神啥活儿都接的老道士会不会像大街上卖艺的那些人一样表演,其实是拐弯抹角的问他会不会武,可是老道士很鄙夷的说他不会耍把戏。至于老道士卖的狗皮膏药,画的符以及化的符水,顾琰冷眼旁观,都是骗乡里乡亲的。因为道观没什么香火,他的生活全要靠自己挣银子来维持。
字是越认越多了,而且李庄头等人对她提的看书的要求也不拒绝。还有,她也跟着刘氏学了做女红,手艺还着实不赖。偷偷打的络子做的手绢香囊以小菊的名义托老道士拿去寄卖,也卖得不错。可是,这又能做什么呢?一旦继母得知自己的存在、或者顾府需要自己牺牲,事情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命运之手的拨弄她能对抗么?就跟头上一直有一把剑悬着一样啊。这几年她就没有睡踏实过,经常被噩梦惊醒。一个对她们母女不闻不问的渣爹,一个为了利益杀人灭口的家族有什么能够指望的?
吃过晚饭,顾琰迈着小短腿在田埂上散步。这小庄子方圆几十里都是顾家的地,住户也都是顾家的佃户,时不时有晚归的佃户同她打招呼,很尊敬的叫她‘顾小姐’。
在众人眼底,她是来庄子上养病的顾家千金。不管她是外室女还是嫡女庶女,这些对他们没有太大差别,因为顾府的生活离他们太遥远。看着顾琰的气派穿戴,就是他们想象中的千金小姐了。
实则顾琰的很多穿戴是顾府送来的堂姐们的旧衣旧饰物,只是都没有狠穿狠戴过,所以看着很是不错。至于原本该给她置办这些的银两就不知道在这样的运作中落入谁的腰包了。不过,对目前的日子她非常的知足。如果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就好了。这么个相对质朴简单的小庄子,称得上是她的乐园。
老道士一句话就打破了她的奢望‘除非你一辈子不长大’!
是啊,她肯定不能不长大,到时候顾家就会让她派上用场了。大家族养女儿,有一半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尤其她这样祖母不亲,渣爹不爱的。而且,为了将来在婚姻市场上卖个好价钱,肯定会在那之前就把她接回去好好培养。所以,她没多少好日子可以过了。
顾琰有些烦恼的走到庄子后头的小山坡上,她在这里倒不需要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反正她的小短腿也只能在方圆一里以内活动,而这个范围都是属于顾家的,谁都认得她。刘氏要找她,出门随便找个人问就是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003 安置(3)
顾琰晕乎乎醒来,睁眼看到四周黑黢黢的,张口便喊道:“娘——”她其实已经不是颜氏生下的那个小顾琰了。那个小姑娘那场大病就去了,换成了她: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白领,到银行办事时倒霉被劫匪炮灰掉的,然后就莫名其妙来了这里。
这几个月颜氏对她精心照顾,让她度过了初来陌生之地的惊惶期,她心头已经认了颜氏就是娘。娘说带她来找爹,以后日子就好过了。
顾琰喊了好几声也没有人来,于是惊慌起来,大声哭喊,然后往床边挪想下床去找人。
许是听到她的动静,有人执着蜡烛进来,打头的是个四十多岁面容严肃的妇女,“琰姑娘醒了。”
顾琰坐在床边左右看看,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上前来帮她穿上小鞋子,并且自我介绍:“姑娘,奴婢是小菊,连妈妈说以后奴婢就跟着姑娘了。”
“我娘呢?”顾琰问道,脸上还有一颗晶莹的泪珠。
那个中年妇人,也就是连妈妈上前来,“姑娘的娘被送去了家庙,姑娘如果哭闹就再见不到娘了。奴婢是奉大夫人的命送姑娘来此的,这是顾府的一个庄子,姑娘就在这里养病吧。小菊以后就是负责照顾姑娘的贴身丫鬟了,姑娘要什么就找她。”
顾琰已经比较适应小孩的动作表情和心态了,一副没怎么听明白有些愣愣的样子,半晌道:“我要娘——”嘴一瘪又要哭。
“奴婢说了,哭闹就再见不到你娘了。姑娘饿了吧,小菊去叫刘妈妈送些吃的来。”
连妈妈第二天一早就离开庄子回靖西侯府复命了。这个庄子的李庄头和他的女人,还算是比较老实的。这已经是靖西侯夫人林氏的顾念了。这样,小顾琰不会被太过苛待。但是日子长了,一个不被看重的外室女,要想跟府里的姑娘们一样金尊玉贵的过日子肯定是不能。拜高踩低跟红顶白毕竟是人性,外室女在礼法上可是连庶女都不如的。但在这里总好过被丢在一些奸猾的庄头看管的庄子上。林氏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府里的太夫人嫡出庶出一共有五个儿子,孙女更是大大小小有十多个。这个代表着无尽麻烦的孙女,那真的是半点不会放在心上的,要不然也不会看都吝于看一眼了。尤其她来的时机这么不巧,三爷病成了那样。至于侯爷,五爷是他不得不背的责任。可这个侄女嘛,他真是恨不得她就这么一病而去以绝后患。林氏纯是同情这对母女的遭遇才做出这样的安排,但更多的也不会做了。
连妈妈走后,顾琰又哭了几场,连着几天眼睛都是红肿的。庄头的女人刘氏只能拿连妈妈说的再哭闹就见不到娘了来哄她。顾琰心头知道她多半是再见不到颜氏了,如何能不哭。
小菊是个很老实的丫头,今年七岁,是顾府的家生子奴才。可惜父母都不太会钻营,所以一家子都没有什么好差事。她此时跟着顾琰,算是个三等丫头,一月能有三百文月例。
连妈妈是林氏身边的二等妈妈,从林家一起陪嫁过来的,也是很受信赖和器重的。她回去便去回复了林氏,这件事就算是船过水无痕的过去了。三岁的孩子,很快就会忘掉久不见面的母亲。
林氏这样算是在能力范围内的日行一善,而且这样的安排也得了太夫人的认同,还感叹了一句如果茯苓县主能像林氏一样识大体顾大局就好了。
林氏对茯苓县主这个颇有些霸道的弟妹也有些看法,知道婆母对这个出身高贵不好管束的儿媳很是有些不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