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生的手脚很快,因为二狗子在他姐夫家学习做木匠,所以根生一声令下,二狗子带着他的全套行头回家花了半天功夫就做了两个,因而第二天中午,根生就过来拿兔子。
齐达给了根生一对十个月大的种兔——对于兔子来说,这是正当壮年的时候,也是最好喂养的时候。
齐达俊俊考了秀才的消息很快就在附近村子里传遍了,不少人家,尤其是那些家里有女人的庄户人家,纷纷借着买兔子的名义来相看两个半大小伙子——也亏得两家都养有兔子。虽然对那些明显有含义的打量套话烦不胜烦,但是齐达还是因此做了不少生意,得了不少收入,因着不是所有人家都存有大量钱币的,所以连带着齐达接下来大半年的米面油盐还有柴禾都不愁了。
而观望着齐达这阵子买卖的根生也对养兔子真正上心了,可着劲儿的采最鲜嫩的青草,而且采回家的草都用井水洗过,然后晾干了剁细了才喂,简直就像是伺候地主老爷。于氏也一反之前对他不务正业的不满,开始支持起根生的养兔事业来。
再次回到书院的时候,齐达发现书院里面多了几个人,而其中一个还是他们平西村的,说是毛先生的侄子,叫做毛颖。
毛先生是村里的大夫,也是附近三四个村子唯一的大夫,所以很得村民们的尊敬。不过,倒是从没听过毛先生有什么侄子的,齐达只知道毛先生早逝的儿子儿媳给他留有一个孙女儿。
中午大家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齐达仔细的看了那个叫做毛颖的小孩子几眼,果然发现了他耳垂上两个不起眼的小洞,心头立刻确定了面前这小孩儿的身份。抬起头来,对上一双狡黠中带着几分示威的眸子,不由笑了。
大魏民风比较开放,齐达早在茉阳看到半夜还在街上乱走的女子就知道了,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先生那么古板的人,居然也会放一个明显装扮不到家的女孩子进书院来读书。
下午上课的时候,毛颖跟齐达身边的俊俊换了座位,趁着先生低头翻书的时候,扔过来一个纸团子。
齐达展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字,“不许对别人说。”
齐达侧头看了看毛颖桌前书上整齐的小楷,然后又看看手上东歪西倒的几个烂字,再看看毛颖,却对上她还沾着墨汁的左手,不由暗叹,真是个机灵的丫头,居然还知道掩盖自己的字迹。在后面添上几个“不会的”字后,齐达把纸条团起来又扔了回去。
“齐达!”
可惜,齐达到底是个农民,当读书人的时间太短,还没有这种传纸条夹带小抄的特殊经验,第一次就让先生抓了个正着。
对上先生炯炯的怒目,齐达噌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通红。
“你来说说,孰谓之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齐达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毕竟,这个身体的脑袋还是很好用的。
“很好,下学后以此为引作文,明天交上来。”
“啊?”
23
因为过了乡试的原因,齐达俊俊还有张华不再和学院其他学生一起学习。
上课的时候还是一起,但是他们三人却是坐在一边单独看先生布置给他们的书,或是写先生交待的文章。
因为是一个村子的,平常上学下学总是一条路,所以齐达俊俊渐渐的和毛颖熟悉起来,连带着张华也和毛颖渐渐熟悉起来。
书院里面十三岁以上的都走得差不多了,因为山里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算是个劳动力了,差不多可以上山下地干活了,现在书院里就齐达张华他们年纪稍微大一些。毛颖今年九岁了,女孩子家又心事早熟一些,不太待见那些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小毛孩儿,所以在书院的时候一般也就和齐达他们几人玩。一来二去的,几个人都发现了她女儿身的秘密,不过大家都很有默契的从不提起。
除了上学之外,齐达开始真正扩大他的养兔规模。因为没有了科考的压力,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不过,齐达终究还是没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所有的旱田里种菜——根生搬出了他逝去的父亲来反对,齐达也不好太过于固执己见,只得按照根生的意思补种苕。这一次,根生全程参与了齐达的种苕过程。开始见到齐达只下了半筐苕,根生很是疑惑。后来见到齐达剪苕秧去扦插,而且居然还都活了,根生高兴不已,见了人就四处宣扬,还埋怨齐达怎么不早把这个节省苕种的种苕办法说出来。齐达无奈,只得说自己以前也不知道,是前不久在茉阳城里的一家书店的书上看到的,今年还是第一回试验了。
根生再一次感叹读书人就是厉害,书上居然还有他们这些种地中了大半辈子都不知道的好方法。
因为二狗子就是学木匠的,齐达拜托他帮自己一连做了十来个兔笼,然后拜托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帮忙打草,说好了一篓草一文钱,然后放心大胆的扩大养殖。
根生家里的兔子也开始慢慢走上正规,已经有兔子可以卖了。不过,根生虽然对这个上了心,却到底认为这个不是正道,大半心思还是放在自己田地上,所以并没有扩大养殖,就是当做一个挣钱的副业,就好像秋收季节偶尔上山采撷野果卖那样,有点收入就好,不求多。
至于俊俊,俊俊母亲一心希望儿子考科举挣个人上人,自然更不可能做这些她眼中的末技。
看到齐达这般行动,这两家同样养兔的人纷纷上门劝说齐达要以读书为重,不要走歪门邪道,就连轻易不出门的赵寡妇,也为他亲自出了趟门,只为劝说这个可以说对自家有恩的孩子。
都被齐达婉拒了回去。
倒是张先生,在听说他大力养兔的消息之后,没有说他什么,只是淡淡的说了句不要因此误了读书作文之事就完了。还真出乎齐达的意外。
不过,张华俊俊还有毛颖这个朋友听说之后却是吵着要去他家看看。
齐达许诺等家里打整好后请大家去玩。
因为请人打草,齐达的时间反而比以前兔子少的时候多了许多。他请了大毛根生帮忙在后院原有的基础山,加盖了一片棚屋,原本拥挤的兔笼立时松散开来,棚屋里面看着也敞亮了许多。
除此之外,他还在原来放水缸的地方砌了一个水池,下方挖了一个排水沟到院外,以后用水就不用上上下下的跑了,水可以一直接着,满了放出去就是了,方便之极。而根生也在帮他砌好后,回家就自己砌了一个。
张华三人来的时候,齐达家里已经收拾的初具规模。干干净净的前院,挤而不乱的后院,几个孩子趴在兔笼外面用青草逗弄了一阵里面的兔子,而后张华背着手屋前屋后的打量察看,大摇大摆的好像狮王巡视自己的领土;俊俊则惊奇的看着齐达家后院的水池,大声嚷着回家自己也要做一个免得娘亲挑水辛苦。毛颖死活不肯离开兔笼,在棚屋里面转来转去,丝毫不顾里面没有及时清理的兔粪传来的臭味,连齐达叫她吃饭都顾不上。
齐达摆好桌子,俊俊帮着搬来板凳放在桌子四周,眼看着毛颖丝毫没有过来吃饭的意思,齐达不得已只好自己上阵,走到后院的棚屋,“阿颖,吃饭了,再不吃饭该天黑了。”
毛颖拈着两根青草隔着竹栏逗着里面拳头大的小兔子,头也不抬的道:“你们吃吧,我这会儿不饿,回家再吃。”
齐达无语,不是不饿,是有事要做吧?要是俊俊或者张华,甚至是以前的柳隐——呃,又忘记他叫庾隐了,不管了,总之,只要是个男孩子,他哪会像现在这样垂着手好声好气的跟他说好话,直接把对方抓到桌前就是了。可是,谁让人家是个黄花大闺女呢?
“吃点吧,特意到这里来玩,饭都不吃饿着肚子回家是话么?你要真这么喜欢这兔子,待会回家带两只回去就是了。”齐达无奈道。
“真的?”毛颖兴奋的睁大双眼,不过马上就沮丧起来,“爷爷——哦,我是说我伯父是不会让我养这东西的,他说……我只要读好书会做家务就好了,不能做这些不三不四的事情。”
“不三不四么?”齐达低声叹了口气,算了,也不奢求这里的人马上就能改变观念,前世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人还不是死守着那几亩田怎么也不肯放了?后来看到自家开的养鸡场出了结果,还不是一个个急吼吼的冲着上来取经验。
张华几个人是下午散学后才过来的,俊俊毛颖还没什么,吃过晚饭回家也就是了,张华要回书院却是远了些,所以晚饭后就在齐达家留了下来。
毛颖终究还是没有带小兔子回家,齐达看小姑娘实在不舍,就送了她两块硝好的兔皮。喜得小姑娘一路抱着不撒手。
张华懒懒的坐在火塘边,一手拎着一只布袜,等着齐达给自己上洗脚水,一边有些好奇的问:“齐达,你真准备把后院那些笼子都喂上兔子么?”
“是啊,怎么了,不好吗?”齐达往装着热水的木盆里参了些冷水,手试试温度差不多了,然后端给张华,“好了,洗脚吧。”
“可是就这么些人家买兔子,你又还教俊俊和二狗子家喂了,以后你这些兔子卖给谁去?”张华考虑问题倒是现实。
“山外啊,山外有的是人家买。再说了,还可以卖给那些行商啊!”
“这么说,你不会是真的想从商了吗?”
“怎么可能?”齐达差点没跳起来,“我放弃什么也不可能放弃读书科考……”
“——不过读书的同时做些事赚钱倒也不错!”张华笑嘻嘻的替齐达说出了下半句话,笑得弯弯的眸子里满是狡黠。
24
张华很快就跟齐达达成了私下协议:齐达主管养兔,他负责外出销货,经营所得二人七三分成。
齐达自然没有意见,虽然之前与根生说的时候他信心满满的,但他其实心里也还是有几分忐忑——要是真的卖不出去怎么办?倒不是说这里多了两户人家养兔子就市场饱和了,可是他毕竟是要吃饭的,而且家里也没有很多的钱,如果短时间之内兔子卖不出去,那他可就倒大霉了。
而如果有了张华的帮忙,就可以借张先生无意中培养出来的关系网,那他的销路就不成问题了。
张先生为人严肃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以张华的那些师兄们中很多都有了大出息,就算没有科考的也在县城或是茉阳凭着自己学得的本事找到了活计,或者给人家当账房,或者掌柜,或者自己做生意,总之各行各业都有,而且因为读过书识得字,基本上都是做那种和钱粮有点关系的工作。
有了这些师兄们的帮助,张华轻而易举的就把齐达的兔子推进了县城各大酒楼。不过齐达也没有亏待他们,他一只兔子四十文的卖给他们,比起市面上二十文一斤的上等羊肉,十五文一斤的鲤鱼,他一只五六斤的成年兔子,平均下来也就七八文钱,所以那些师兄们也没有吃亏。而且,兔肉本身质地细嫩,味道鲜美,端上酒桌也确实是道好菜。而县城里除了偶尔来的猎户,平常一般都没有兔肉,所以齐达的兔肉很快就在县城里风行起来。(肉价是某花乱绉的,不过应该差不了太远)
因为学院里面又出了几个好学的好苗子,先生现在一心都扑在那几个孩子上面,对于已经有了一定学识但是还欠缺人生体悟的齐达张华就暂时放松了一些,对于他们,他现在不再要求他们每天都要来上课,但是每三天必须交一篇文章,或者论经,或者论策,或者论法,内容倒是不限。
齐达的兔肉经营开始上了轨道,但是齐达现在家里少说也有一百多只兔子,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但是县城大不过两三家酒楼,再有就是几家小吃店,一月也不过一二十来只兔子,而周边的大户,也基本上被根生和俊俊两家包了,所以,张华只得把目标瞄向了茉阳。
之前因为庾隐的关系,齐达张华曾经去过庾隐的那个堂姐夫家。他堂姐夫便是个开酒楼的,一家人守着个祖上传下来的酒楼过活。张华找了个理由在齐自清的陪伴下去了一趟茉阳,带了十来只兔子请对方试一试,结果生意大好,然后一连要了四十多只兔子,并且定下了以后每月最少三十只兔子的订单。这下,齐达不愁家里兔子卖不掉了。
而且,因为齐自清每差不多每月都要跑一回茉阳,所以齐达干脆把送货的事交给了齐自清,省了张华来回跑费时间。这样,他就差不多可以坐在家中等收钱了。
不过,挣钱的同时,读书的齐达丝毫没有放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他可从来都是牢牢记在心间的,所以,就算再怎么看重钱,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看书时他从未忘记的事情。就连过年守岁,他都没忘记看书。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