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如此江山-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李世民要做的,就是掌控一切。
  

六、失败的收官之战
作为时代的最强者,李世民一生无往不利,风光无限。但就是他最后的收官之战,却带给他真正的失败,留下了深刻的遗憾。
  其实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唐朝攻占了高丽的很多地方,跨越了辽河,把高丽的空间压缩了很多,也为后来唐朝进一步进攻高丽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后人基本都以失败来看待这次高丽之战,这主要还是从战略的角度着眼。因为李世民的目标是要彻底征服高丽。无疑,这个目标没有达到,失败了。
  自当皇帝之后,李世民再也没有亲征过。贞观年间的所有大战,他都只是制定基本方针,具体战役都交给将领们去完成。而这次亲征高丽,一则说明他重视,二则也因为他有充分信心。总之,他是志在必得。可最后他都没能越过鸭绿江,离征服高丽的目标相去太远了。
  后人因为这次战役失败,也多持批评态度,认为他没有吸取隋炀帝的前车之鉴,重蹈覆辙,实在不该。这个意见不无道理。隋炀帝时,国富兵强,但以倾国之力也没有拿下高丽,甚至连像样的进展都没有。当然原因有很多,其中高丽的强悍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地理位置对高丽很有利。首先,高丽地处偏远的东北,而隋唐的中心都在西北之关中地区,相距很远。其次,这个地区,雨季在农历六七月间,从农历*月至来年二三月之间,又是寒冻天气。所以,有利的攻打时间,只能在冻期已过而雨季未临的短暂时间。这就要求进攻方必须速战速决。但高丽特别擅长固守,而且坚城众多。因此,高丽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
  李世民恐怕没有充分意识到,唐军在攻打坚城方面,并没有太好的成绩。当年攻打一个洛阳孤城,都苦战十个月之久不能下。贞观年间的战争,也都是针对草原民族,打的是野战。唐军可以凭着更加强大而灵活机动的骑兵获胜。所以,这次战役,唐朝完全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失败是合乎逻辑的。
  李世民是个明白人,高丽虽然面积小,但绝对是一块硬骨头。那他为什么还要力排众议,坚持亲征高丽呢?
  替李世民辩护的,大多是认为:李世民是为了“无贻子孙忧”。他在贞观十七年(643)立了李治为太子,担心李治过于仁弱,若是由李治来打高丽,恐怕就会像隋炀帝一样,后患无穷。
  这个看法有一定道理。高丽在当时已经有坐大的趋势。中国历史上,从东北崛起的政权,往往会给中原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威胁。前有鲜卑的北魏,后有契丹、女真等。也许李世民正是要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
  不过,从李世民每隔五年发动一次大战的规律来看,很可能打高丽早在他的计划之中。他之所以要打高丽,可能也是与隋炀帝的失败有关。
  李世民做皇帝,有个很好的反面教材,那就是隋炀帝。几乎在内政的每个方面,他都是与隋炀帝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取得了“贞观之治”。但是在对外的野心上,李世民却和隋炀帝颇有相通之处。当然,从效果上看,是有天渊之别,隋炀帝很失败,而李世民超级成功。这些无疑都增长了李世民的自信和骄傲。
  大家都知道,征高丽是隋炀帝最大的败笔,他因此而身亡国破。恐怕李世民也非常希望在最后这件事情上,再次能给自己一个证明,证明自己能拿下高丽,证明自己确确实实比隋炀帝英明出色!所以,我认为李世民征高丽,是要和隋炀帝一比高下。
  最后一点,可能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李世民恐怕也不太能容忍高丽对“天朝上国”的傲慢和挑衅吧?
  房玄龄临终给李世民上表,说:“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房玄龄是最理解李世民的人,他就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内为前代雪耻”。所以,总的来看,征高丽此举,其政治军事意义恐怕还在其次,而争强好胜的心理,也许更是主要因素呢!有了私心,就容易判断失误。这可能就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强人背后的常人情感
李世民是个超级强人,他的性格上面,颇有好胜心态。甚至小事上也是如此。曾经有一次,西域进贡来一个胡人,善弹琵琶,创作了一个曲子,弹起来极为华丽复杂。李世民不想输了场面,于是就搞了一次酒会,在酒会上让这个胡人音乐家当场演奏一遍。其实他早已经安排了宫里的一个音乐高手叫罗黑黑的,隔着帷幕听。一遍之后,李世民对胡人音乐家说:“这个曲子不稀奇,我宫里的人都会啊。”然后叫出罗黑黑来弹,居然一个调子都没遗漏,从头到尾,重奏了一遍。只不知道那个胡人音乐家会不会精神分裂?这样的李世民,其实和一个好胜的男孩并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是超级强人,虽然是贵为皇帝,但李世民一样有常人情感,而且比常人来得更夸张。因为他本来就是性格张扬,喜怒之情充沛。所以,我们常可看到李世民的喜怒哀乐表达,比如他会哭:
  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死后,他很思念,常登楼眺望陵墓。有次他和魏徵一起登楼,魏徵假装看不见,然后故意说,我还以为你给我看高祖的陵呢。李世民为之痛哭一场,不再登楼。
  他也为他的女儿哭。李世民有很多子女,其中长孙皇后生的二女儿晋阳公主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公主小名兕子,意思是小母犀牛。这样一个名字用在娇俏可爱的女孩身上,可以想象这个女孩是多么可爱,父亲又是多么疼爱她。而这个小犀牛也特别聪明乖巧,据说能写一手极佳的“飞白”书法,甚至拿去和太宗的亲笔书法混在一起,别人也分辨不出来。而且还心地善良,脾气很好,常常能让李世民转怒为喜。可惜的是,晋阳公主年仅十二岁就病逝了。李世民几乎不能接受这个打击,一个多月都没有正常进食,哀伤无法抑制。不论何时何地,他只要想到或看到任何与晋阳公主有关的事物,都要泪水长流,多的时候甚至一天就这么哭上几十回。这个太不正常了。于是大臣们就去劝皇帝节哀。李世民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已经没有了,再怎样悲伤都于事无补,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这时候的李世民,不是强人,也不是皇帝,就是一个伤心欲绝的父亲。
  除了为亲人哭,他也为大唐将士而哭。在征战高丽之后,退军之前,李世民下令收集阵亡将士的尸骨埋葬,用最高级别的太牢礼祭奠,亲自写了祭文,到灵位前哭祭,声泪俱下,非常痛切。这一刻的李世民,一定是非常难过,有这么多的大好男儿,慷慨从军,而今却葬身他乡,这是真正生离死别的悲痛。
  李世民不仅对人重情感,就是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骏马,他也深情眷恋,不舍得分开。所以在昭陵前面,他下令刻上了他骑过而战死沙场的六匹骏马,这就是所谓的“昭陵六骏”,并为此亲笔撰写了《六马图赞》。直到千载而下的今天,这些骏马的矫健雄姿还是栩栩如生。而从这些骏马的雄姿中,似乎依然能看到那位如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骑乘在上面,手持长弓大箭,身披黄金盔甲,发出一声巨大的呼喊:“杀!”
  

一、壮士长歌入汉关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天山脚下。
  朔风烈烈,大唐铁骑,不动如山。
  对面,铁勒九姓的十万大军,旌旗如云,刀枪如林,人喊马嘶,一望无垠。眼看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
  话说此天山,并非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新疆天山,乃是在今蒙古的杭爱山。在唐代,它有很多异名: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等。它位于漠北,在草原民族的心目中是个神圣的所在。
  因为,这里曾经是整个草原的中心,无比强大的*厥汗国的牙帐,就在这里。虽然*厥在贞观四年(630)被唐灭亡,但天山仍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此后很久一段时期,继突厥而起的铁勒各部总是在天山建立牙帐,以领袖草原各族。贞观后期,薛延陀趁突厥衰落而兴起,也在此建立牙帐,甚至在唐太宗出兵高丽之时,侵扰边疆。李只率了一小支精兵就直奔天山,擒贼擒王,一举重新稳定了北方草原。此后的十多年,草原上风云变幻,而漠南一直没有出现强势力量——这是唐朝着意设置的一片隔离地带。
  但是广阔肥沃而空虚的漠南草原,对于漠北各族,无疑是块巨大的肥肉。难以遏制其觊觎之心的回纥,终于联合了同罗、仆固,开始犯边。不过强势的大唐,毫不犹豫地要把任何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双方再次在天山脚下对峙。
  只见旌旗*,铁勒军中跑出数十骑,在阵前冲着唐军耀武扬威,这是挑战,也就是所谓“斗将”。
  斗将,就是交战双方各选猛将,先进行一次单打独斗,用以激励士气。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都是小说中所见经典之役。历史上,虽然斗将并非战争胜负之关键,不过斗将之风也有不少,《史记·项羽本纪》就曾记述,汉王刘邦与项羽交战,项羽要求与刘邦单挑。刘邦不干,于是项羽命勇士出阵挑战,却被汉将楼烦一箭射杀,连杀好几个。
  这一幕,在此刻再度上演。只见唐军跃出一员将领,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弓似霹雳,箭如流星,嗖、嗖、嗖,三声响过,三名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军将,刹那间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而亡。刚才还在嘶吼的铁勒军,就像一下子被扼住了喉咙,死般寂静。呆立半晌之后,数十个悍将跳下马来,打出白旗,要求投降,齐刷刷跪下了一大片。
  这时候的唐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新的辉煌。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这唐将,就是赫赫有名的薛仁贵。
  事实上,唐朝并不认为薛仁贵是名将,唐代武成庙(即武庙)中祭奉的唐代名将中,就没有他。但在后代的文学创作中,薛仁贵却俨然成了唐代最著名的猛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个“薛家将”,是唐代最著名的名将世家。从《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一直到《薛雷扫北》,构成了与“杨家将”、“呼家将”同样出名的一个系列故事,被民间口耳相传,成了大唐盛世在人们心中又一个辉煌的象征。
  不过,所谓“薛家将”,倒是颇有历史根据的,并非一概胡编。而且,这个薛家将的传奇,和民间演义故事相比,其传奇色彩似乎也一点不差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英雄不问出身
英雄不问出身这句话,往往用在出身低微的那些英雄身上。薛仁贵恰恰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是绛州龙门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市人。这又是一个山西人。唐代初年的山西,可真是人才辈出,武则天、狄仁杰也都是山西人。
  薛仁贵的祖上,据说也是一个名将,叫薛安都。不过这个说法,颇可怀疑。大概是因为薛仁贵超凡的武艺,诱使人们替他寻找一个光辉的祖先。这多半是受到当时风气影响,祖宗光辉,那是最有面子的事情。
  事实上,薛仁贵只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之家,生下来的时候也并没有出现“红光满室”之类的异征。新、旧《唐书》的传记上都没有提及其祖上如何,而只有七个字:“少贫贱,以田为业。”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是和大唐帝国一起成长的。他出生在614年。四年之后,618年,李渊建立了大唐。如果作为一个太平盛世的农民,那是幸福的,可谓生逢其时。不过如果想作为一个武将,薛仁贵未免错过了最佳时机。要是早生二十年,赶上大唐开国之战,他也许会更加辉煌。值得庆幸的是,唐朝注定是个雄赳赳的朝代,它致力于对外开拓,出征的号角和凯旋的锣鼓,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因此,传说中战神的“*星”,就能不断地找到新的主人附体——民间盛传薛仁贵乃“*星附体”。
  说到“*星附体”,这是后代民间传说中,薛仁贵所拥有的最著名的属性。薛仁贵被“*星附体”的这种说法,类似于人们总是说状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一样。
  虎,从来都是威猛的象征。“虎将”这个名词很常见,可从没有人说“狼将”的。因为虎的威猛强悍,威风凛凛,确实适合拿来比喻猛将。虎皮是有斑纹的,黄黑相间。但为什么传说附在薛仁贵身上的是*呢?以今天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