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例子使毛泽东所掌握的辩证法具有一种独特的中国特征。[32]在毛泽东论述这种冲突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自然、社会和方法的共同性质)概念时,这种特征尤为明显。
  如我已提到的那样,马克思有效地把他从黑格尔以及最接近的前辈那里所继承的作为方法的冲突观念,与他对物质世界充满对立斗争的早期思想(强调对立的冲突性质而不是互补性质的思想)的重新解释结合在一起。这种重新解释表现为马克思的继承者在其著作中使用“矛盾”这一术语来描述辩证关系。但是,这一术语的使用,把冲突的一般性概念与由矛盾这一术语所描述的冲突的特殊类型两者间本已相当清楚的区别搞模糊了。按一般的说法,我们通常是把彼此冲突的客体、力量或观念与彼此对立、矛盾的客体、力量或观念加以区别的。冲突和矛盾都是有客体、力量或观念在其中发生相互作用的共同构架的含义。然而,在冲突概念承认这个构架内存在某种可能的一致性基础的地方,暗示着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对立的矛盾概念却不承认这种同一性。矛盾或两极对立的观念在物质世界中最有意义。但是,马克思之所以关注自然界,仅仅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过程相关。马克思本人最关心的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冲突,而不是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两极对立的力量的例子。那样做的是恩格斯和后来的列宁,他们用这种例子,以类比的方法说明他们在社会事务中的辩证观。他们据此进一步论证说,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同样适用的,因此,它更具有科学性。恩格斯在说明他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时写道:
  我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作这种概括性的叙述,是要在细节上也使自己确信那种对我来说在总的方面已没有任何怀疑的东西,这就是: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串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33]
   。 想看书来

论 冲 突(9)
在讲这段话大约10年前,他“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概括出了三条“一般的规律”:
  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
  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
  否定的否定的规律。[34]
  这两段话引自《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然而,在这两部著作中,人们并没有发现把这些规律系统地运用于自然界的情况,尽管恩格斯为了解现代科学的发展付出了显然是可观的努力。《反杜林论》是为对欧根?杜林那些结构松散、涉猎广泛的著作进行批驳而写的;但恩格斯最终没有完成《自然辩证法》,它只是一些散乱的笔记。在这些笔记中,恩格斯的方法是从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中搜寻出对论证那三条规律有用的例子,而不是就一门科学的系统解释来运用所有这三条规律。[35]有关辩证发展的第一条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的例子,恩格斯是从化学领域得来的;第二条规律———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他是用物理学领域中的例子来说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他在讨论生物学,尤其是植物学时加以阐述的。这样,留给读者的任务就是,他们必须在理论上找到在恩格斯选来说明第三条规律的科学领域中其他两条规律也可以适用的途径。例如,他认为,可以想象从麦粒发展而来的植物,是对麦粒的“否定”,而反过来植物发展到麦粒则是“否定之否定”。[36]
  然而,他并没有讨论这对把植物和种子理解为相互渗透的“对立面”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也没有说明在这个植物学的例子中如何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的问题。列宁在讨论这些辩证法规律对自然现象的适用性问题时,显然更为直率。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对这个问题甚为关注,几年后,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篇短文中,他再次论及这个问题。在后面这篇短文中,他列举了一连串他认为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倾向”的例子: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37]
  恩格斯和列宁为了给辩证的发展模式奠定物质的、物理的基础,都参考了自然科学的内容。他们要表明的,不仅是在自然、社会和哲学领域辩证发展过程之间的类似性,而且是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不过,在表明这种一致性时,他们不但采取了与马克思有关自然及其与人类关系的观点截然不同的见解,而且,还使马克思有关自然界及其变化的微妙而灵活的认识模式变得僵化和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他们在这样做时,模糊了作为一般范畴的冲突———即冲突和作为特殊概念的冲突———即矛盾之间一切有可能作出的区别。这样,对于理解并非两极化对立有益的辩证法———这种辩证的对立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远比那些两极化的对立来得普遍———由于使用了矛盾这个术语而遭致歪曲,从而也就使注意到自然界变化本性的原始辩证论者所强调的对立面互补思想被忽视。
  

论 冲 突(10)
*  这是在Frederic L 。Bender题为The Betrayal of Marx的选集的“编者按”中所发现的观点(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5),主要是在56~59页、66页脚注和82页脚注。马克思既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严肃而讲科学的唯物主义者,而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和列宁背弃的是作为人文主义者的马克思。然而,Bender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所弥漫的他那个时代的科学主义气氛;正因为这样,马克思的著作才为他的继承者们直接提供了变更的契机。见Paul Thomas的Marx and Science一文,载于 Political Studies 24∶1(1976),1…23页。
  虽然毛泽东经常使用“矛盾”这一术语,但他是在两极性冲突和非两极性冲突这两重意义上使用的。在他运用辩证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对互补性和矛盾性的双重强调。他是通过运用对立统一原则实现这种两重强调的。然而,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种互补性的观念,不是冲突的永久特性,而是在辩证运动过程中“暂时性”的东西。他在讨论辩证法时,常常引证恩格斯和列宁的话,指出自然、社会和哲学中矛盾因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统一性。他首先引用恩格斯的话(“运动本身就是矛盾”[38])证明矛盾理论的基础是运动规律,尔后指出:“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39]。事实上,他在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时,又进一步指出,具体的自然科学的划分都是依据构成不同的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的。*在适用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和适用于社会科学的辩证法之间的联系这一问题上,他虽然倾向于恩格斯和列宁,但同时,在辩证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而出现的问题上,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实践性解释;这种解释以一种与马克思本人观点更为接近的方式把自然与人的活动重新统一起来:
  * 这段话使人联想起Thomas Kuhn对科学新分支的描述。Kuhn认为,新分支的创立是在新范式与先前业已创立的科学断层的基础上进行的,见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在其他地方,有一段特别令人感兴趣的话,毛泽东认为辩证发展的波浪式运动(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下面作更为详细的讨论)是一种不仅在人类社会领域得到验证的规律,而且在电磁波和声波运动中也得到了证明。这段话的含义是很清楚的,即那种相似性把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联结在一起,尽管电磁学和声学本身是无法表述清楚的。参见《在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1959年4月)。毛泽东通过辩证法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系在一起的激情,在他对阪田昌一的辩证的核物理学的赞同中也有所表露,见《对游泳的评论》,载《人民日报》(1966…07…25)和对阪田文章的谈话(1964年8月24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论 冲 突(11)
人类的实践史———像自然斗争史、阶级斗争史、科学史———在长久年月中,为了生活与斗争的必要,考虑物质的现实及其法则,证明了唯物论哲学的正确性,找到了自己斗争的工具———唯物论哲学。**
  ** 见《辩证法唯物论》。围绕着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展开了广泛的争论。Arthur Co…hen认为,与1937年的《矛盾论》的完善性相比,这篇文章(根据所得到的资料表明,他写下的日期是1940年)的粗糙性表明,《矛盾论》或者是在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把写作日期提前了,或者可能是对《辩证法唯物论》作了重大的修订,见The -munism of Mao Tse?鄄tung,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25页脚注。Dennis Doolin和Peter Golas发表了这篇文章的第一节的译文,并完全同意Cohen对这篇论文与其声称的写作日期不相一致的看法,见《毛泽东论文中的范例〈矛盾论〉》,载《中国季刊》,1964年(19),38页脚注。Karl Wittfogel和发现,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抄袭,见《对毛泽东所掌握的辩证法概念和问题的评论》,载《苏维埃思想研究》3∶4  (1963),251~277页。另一方面,John Rue认为,事实上,这篇文章是由那些反对毛泽东并与莫斯科有密切关系的党内人士发表的,其目的就是要诋毁他,见《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464~468页。早在1965年,当埃德加?斯诺将西方的学者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告诉毛泽东时,他也对这场争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对斯诺的回答是,虽然他清楚地回忆了写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日期,但这两篇论文都是作为在延安抗大的讲演而发表的,他从没有写过一篇题为《辩证法唯物论》的文章。“他认为如果他写过,是会记得的。”见[美]埃德加?斯诺:《漫长的革命》(香港:南奥出版社,1977年增译本),222~223页。Stuart Schram似乎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尽管与毛泽东的回忆相左,但他发现了许多毛泽东于1936年到1937年在抗大所作讲演的笔记。这些笔记发表在1938年的《抗战大学》杂志上,其中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和《实践论》这两篇论文,此外,这些笔记表明,《矛盾论》的演讲是在后面作的。这样,所有这些文稿都说明,这篇文章是写于1936年末和1937年初;虽然在质量上是粗糙且参差不齐的,但也明显地反映了毛泽东在那个时期的思想实质。见施拉姆:《毛泽东的政治思想》,85~88页。在注明日期为1964年12月23日的一则简短的言论中,可以发现毛泽东在人类冲突和自然界冲突之间关系问题上多少有些相似的论述,这种论述以自然界的冲突作为人类社会冲突的必然性的事实根据。他说:“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想看书来

论 冲 突(12)
毛泽东提到了中国的先人,以此作为导入他所理解的那种辩证法的核心原则(即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手段。他指出:“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40]他在解释这种对立统一时说:“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41]接着他用一段话来说明这一观点,而这段话实际是《道德经》的一种释义,他以此强调在恩格斯和列宁的理论中丧失的对立面互补的意义:“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42]在其他地方,他论证说,可以把恩格斯的三个辩证法规律归结为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在1960年[43],他说:“对立统一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质量互变就是质与量的对立面的统一,本质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