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毅是5月25日傍晚冒着蒙蒙的细雨,从丹阳乘火车到达上海南翔镇的。
这是解放军对上海市区发起总攻的第三天,苏州河北岸一些据点还控制在少数国民党军手里,不时传来时疏时密的枪炮声。
这次战役是5月12日正式发起的。
国民党军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集团所属的八个军20余万人,部署在上海市区及其周围地区,凭借预设坚固工事负隅顽抗。
至5月22日,陈毅所指挥的第三野战军第九、第十兵团肃清上海外围国民党军,并部分地突入守军的主阵地。
十一、上海情结(下)(3)
5月23日晚,第九、第十兵团发起总攻,迅速占领除苏州河以北一带地区的全部市区和高桥、吴淞口等要地。
汤恩伯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丧失了抵抗到底的意志,带领5万余名残兵败将慌不择路地登上停泊在吴淞口的舰船,仓皇出逃。
陈毅带领一批接管干部到达南翔镇时,整个战役已接近尾声。
陈毅再一次同饶漱石走在一起。
他们同时在丹阳登上火车东行,同车到达上海南翔镇。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饶漱石除了在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担任书记和政治委员两个职务外,华东野战军和后来的第三野战军都没有他的职务,而分别由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由于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不具体管战时的军事工作,有关作战计划、部队调动、军事指挥、战时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等,都由野战军组织实施,陈毅和饶漱石在一起的时间实际是很少的。
这种安排倒有其高明之处,少了相互掣肘,对保障战争的胜利确有好处。
后来,陈毅奉调中原工作,虽然仍旧兼着华东方面的职务,实际上与饶漱石已无多少瓜葛了。
现在,陈毅放眼全局,为了迎接全国的最后胜利,为了迎接整个上海的彻底解放,迎接即将开始的堆积如山的工作,他愿意在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的领导下,尽最大努力同作为华东局第二书记、上海市委书记的饶漱石搞好关系,做到步调协调一致,而真心诚意地愿把某些个人想法摆在一边。
这是关系全局的利益所在,不能有丝毫含糊。
他决心身体力行。
就上海而言,他这个市长和饶漱石这个市委书记搞好关系就更加重要了。
他经常提醒自己,凡是涉及饶漱石的事情,事先多冷静想一想,说话避免直来直去,尽量不造成新的误解。
陈毅、饶漱石一行刚刚穿过雨雾和满是积水的烂泥路来到灯光明亮的南翔中学校园内,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晓、刘长胜等人随即赶到。
刘晓、刘长胜曾经化装到丹阳向总前委和华东局汇报过工作。
陈毅一见面就动情地说:“你们辛苦了!你们立了大功呀!看,仗打得这样厉害,还到处灯火通明!真了不起,你们的护厂护校工作组织得好!”
刘长胜、刘晓二位分别汇报了上海人民急切盼望解放的情况。
他们正在做苏州河北一带国民党青年军和交警的策反工作,力争火车站、发电厂和自来水厂等主要设施不被破坏,尽最大努力做到城市生活的正常运转。
随后陈毅等人在刘长胜、刘晓的引导下驱车到沪西中山公园后面的圣约翰大学。
这里校园宽阔,教职员工多已离校,很多房子空着。
他们立即着手在这里建立临时指挥机构,为尽快开展接管工作作准备。
在前往圣约翰大学的路上车开得很慢。
陈毅看到几起冒雨行进的队伍,看到露宿街头的官兵们挤挤挨挨地躺在湿地上,衣服全淋湿了。
他要驾驶员停下车来。
有人认出陈司令员来了,一个个赶紧从地上爬起来。
他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睡在雨地里冷不冷?大家回答得又脆又响:“不冷,不冷!”
“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为了上海人民,再苦再累也不怕!”
汽车经过威海路黄陂路时,他要驾驶员把车开到二十七军军指挥所。
车到横陂路一个小弄堂口停下。
他看到弄堂口空地上用两块雨布支起一个小棚子,有一张帆布行军床,几个电话兵正在忙着收电话线。
电话兵们认出了他,赶紧给他敬礼。
他问:“聂军长呢?”
他们抢着回答:聂军长随军指挥所刚刚转移了。
打进市区以后聂凤智军长就是在这个弄堂口指挥作战的,他跟大家一样睡马路,后来下雨了才支了这个小棚子,又不知从哪里搞来这张行军床。
陈毅听了非常满意,连声说:“很好,很好!”
第二天,邓小平率领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和大批接管干部由丹阳乘火车来上海,陈毅、饶漱石、刘晓、刘长胜、潘汉年等人前往火车站迎接。
从这时起,圣约翰大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指挥作战和接管工作的临时最高指挥部,并从这里发出了肃清上海残敌的命令。
5月27日上午,闸北一股国民党军通过策反宣布投诚缴械,其余负隅顽抗的敌军全部消灭。
6月2日,第十兵团一部解放崇明岛,游弋在长江口一带的最后一批悬挂着美国、英国旗帜的军舰,很快消失在灰蒙蒙的海面上。
上海战役至此结束,共消灭国民党军15万余人,并避免了大的破坏,整座城市基本上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了,这为日后的恢复和新的崛起准备了条件。
为了更好地指挥上海的接管和恢复工作,邓小平、饶漱石、陈毅等三位书记随华东局机关于5月28日由圣约翰大学迁入市中心区瑞金二路三井花园办公。
这里原是国民党“励志社”所在地,有两座法式楼房和宽阔的庭院,作为临时指挥中枢绰绰有余。
陈毅就是从这里坐上吉普车到江西路九江路口原上海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参加接管伪市府的仪式的。
十一、上海情结(下)(4)
上海市军管会所属的军事、政法、财经、文教等接管委员会也在这里办公。
邓小平在这里主持了华东局和上海军政负责人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会议。
陈毅面对的是一个大摊子,一个烂摊子。
一个个严重问题摆到了他的面前:人民政府接管的大米仅够供应全市半个月;棉花仅够纺纱厂一个月之用;燃煤只够全市烧七天;全市难民、游民、散兵游勇、乞丐、小偷、妓女等约60万人亟待安置。
美联社记者从香港报道,预言上海有一天将不得不有求于美国,报道说:“中国是太大了,太无法管理了,不会被一个集团甚至共产党操纵很久——中国将需要工业援助以改善生活,不管它是被猴子、被天使还是被共产党统治着。
这样的援助将只能来自美国,共产党也知道这一点。”
美联社记者作此预言不是凭空杜撰,偌大个中国确实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上海则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上海的艰难有目共睹,工业已陷入半解体状态:全市12000多家工厂中,只有30%维持开工,机器业工厂停工达80%以上,面粉业因北运近乎中断,产量只及内战爆发前的1/10,占全市工业产值74%的轻纺工业,因棉花、燃油、原煤等极度短缺,产品积压,陷入半停产状态,大批工人失业,靠举债度日。
陈毅对美国记者的“预言”作出了严正回答。
他对新成立的上海人民政府新闻部门的负责人说:“把这篇美国记者的报道原封不动地登在我们的报纸上!《解放日报》写了一篇评论:“没有‘山姆大叔’的施舍也能过活!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治理好上海!”
面对上海的现状,特别是关系全上海是否稳定的60万人的吃饭安置问题,邓小平召开了专门会议商讨解决办法。
他深知陈毅肩上担子的分量,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些都是我们陈市长的‘子民’哟!”
饶漱石多次当着刘伯承、邓小平等军政领导人的面说:“我们相信陈毅同志的能力,经过我们陈市长大刀阔斧的工作,上海的问题不难解决!”
在许多场合他同陈毅不但同进同出,并排而立或并排而坐,还同邓小平一起去拜望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一起看望工人、学生和市民,显出他这个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书记已不同于早年黄花塘时期,心地并不窄狭,是一个能够容忍人的人。
陈毅深知自己的责任。
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尽快恢复生产,要做到这些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
上海83万产业工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是建设新上海的主力军。
因此,他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有觉悟、有能力、有牺牲精神、大公无私的上海工人阶级寄予厚望。
他担任上海新市长后做的第一件抛头露面的事,就是满怀激情地出席5月31日午后在南京路大光明电影院隆重举行的纪念“五卅”运动大会。
这时,崇明岛方向还传来隐隐约约的炮声,吴淞口外还有帝国主义的军舰巡弋,举行这样盛大的群众大会,也是向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示威,以显示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
陈毅登台讲的第一句话是:“上海的工人老大哥、老大姐们!我们归队来了!”
一句话说得许多人热泪盈眶。
新市长居然把自己算成他们中的一员,工人兄弟姐妹们真要翻身做主人了,怎不叫人激动万分。
“首先,让我代表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向保护大上海的人民群众,致以热忱的感谢!”
说着,他走到讲台边,向台下座无虚席的听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掌声、欢呼声骤然响起,久久地在影院的大厅里回荡。
这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上海和中国的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使人无比感奋和激动。
但是他一再告诫大家正视困难,切不可高枕无忧:“不要以为解放了,今后就是一帆风顺,大吉大利,帝国主义从此老实,老天爷从此不闹灾荒,我们自己也从此不犯错误。
那不可能。
前途光明,但道路还会是曲折的。
还要准备勒紧裤带,甚至要准备流血牺牲!”
以刘伯承、陈毅为司令员,以邓小平为第一政治委员、饶漱石为第二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三政治委员的大华东军区格局,统率第二、第三两个野战军,总兵力加上地方武装超过100万人,其目的在于应付渡江战役后京、沪、杭作战中美国军队可能干涉介入的情况。
但是,除了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伴侣”号企图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遭到回击和上海战役期间一些美国、英国军舰在长江口巡弋,策应国民党残余部队从海上逃跑外,并没有出现外国军队大规模介入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情况,继续保留这种大华东军区格局已无必要。
1949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已不在华东军区兼职,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两大机关合并,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张云逸、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
这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奉命向中国大西南川、黔、滇、康四省进军,从此与华东告别。
十一、上海情结(下)(5)
打这以后,饶漱石妄自尊大的老毛病又逐渐暴露出来,对名次、座位的排法,出场的先后等等非常计较,有时该他先看的文件电报因他自己有事有病等原因看迟了,变成第二个或第三个看,也老大不高兴,非要找由头发泄一通不可,弄得下面的人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
陈毅因为太忙,又只顾抓大事,却没有察觉到这些变化,还是处处顾全大局,注意上层领导的团结,主动同他搞好关系。
十二、出席开国盛典(1)
1949年9月,陈毅作为华东地区代表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会议代表住处,陈毅意外遇见堂兄陈修和,兄弟俩都喜出望外。
20年前一别,虽然抗日战争初期一度有过书信往来,上海解放不久兄弟俩重逢,但是两人同时作为新政协代表来到北平,仍然使他们显得格外激动。
解放战争后期,陈修和出任国民党沈阳兵工总厂中将厂长。
沈阳解放前夕,他拒绝执行蒋介石炸毁沈阳兵工总厂的命令,组织工人护厂,不但把整个工厂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而且三天后就全面恢复生产。
他们厂修复的155毫米的重炮,在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的攻坚作战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个厂很快成为东北军区沈阳兵工厂,他被任命为第一任厂长,光荣地穿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
陈毅当时知道这些情况以后,非常高兴,立即托人带信给他表示鼓励。
信中说:“此间同人对你保护机器、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