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苏秦同时代的大纵横家张仪,走的是连横之路,助秦国破解六国合纵。他与苏秦同是鬼谷子的学生,出师后也一度穷困潦倒,在苏秦的资助下来到秦国,做了秦惠王的客卿,并取得了秦惠王的完全信任。
  前323年,楚国为了迫使魏国投入楚的怀抱,要废立魏的太子嗣,送立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为太子(《战国策?韩策二》),派柱国昭阳打败魏军于襄陵,取得了八个邑(《史记?楚世家》)。魏惠王因为受齐、楚的打击,只好采用屈秦攻齐的策略。
  前322年,秦王与张仪又联手上演了一场政治“双簧”。秦惠王突然罢免了张仪的相国之位,张仪逃回魏国,以为内应。魏惠王聘张仪为魏相,推行“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的连横策略,尊秦为霸,魏惠王不肯听。秦遂出兵攻占魏的曲沃(山西闻喜东)、平周(山西介休县西),各国受到秦国进一步的威胁。因此,关东五国只有再次支持公孙衍、苏秦的合纵策略。前319年,魏改用公孙衍为相,把张仪逐回秦国。东方六国再次共同举兵抗秦,自此,合纵的形势又形成了。
  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楚怀王为纵长。但五国联军看似团结,实际上各谋己利,矛盾重重,实际出兵和秦交战的,只魏、赵、韩三国,被秦军在函谷关一举击溃,大败而归。魏损失最大,魏使惠施到楚,和秦讲和(《战国策?楚策三》),五国于是纷纷退兵。次年秦派庶长樗里疾乘胜追击,结果五国惨败。
  这一役“五国伐秦”虽然失败了,但是声势烜赫。所以当时人景春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

合纵连横(2)
打败了五国联盟后,秦便将注意力投注到后方,前316年,灭巴、蜀,获取了天府之国,对日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齐国在东方,也乘燕国内乱,于前314年,齐宣王出兵干涉,仅50天就攻下了燕国国都。
  为了和秦抗衡,齐和楚结盟。齐楚联盟对秦是一种威胁,为防止楚齐两大强国结盟,张仪趁机劝说魏王,背叛纵约,与秦国结盟,从此国际形势由合纵转为连横。张仪又亲自入楚游说,离间齐楚。张仪到楚国收买了贵族靳尚等,劝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并愿意用商、於之地600里作为酬谢。楚怀王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听屈原等人的劝告,便贸然与齐断交。之后,当楚人向秦讨取土地时,张仪却大耍无赖,说是六里之地。上当的楚王恼羞成怒,在前312年发兵攻秦,秦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大败楚军,楚折兵8万,主将屈匄以下70余人被俘。汉中东部的土地也被秦所占,打通了关中和巴蜀的联系,使秦国国力更加强盛。楚怀王反击,又大败于蓝田。因此,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恨不能寝皮食肉。当秦国提出以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黔中时,楚怀王提出,宁愿放弃武关也要张仪的人头。张仪于是慨然入楚,暗中却以重金贿赂怀王的夫人郑袖与佞臣靳尚。楚怀王真是昏庸到家了,竟不可思议地赦免了张仪,还在张仪的游说下与秦修好。
  齐国恼楚毁约,也乘机与秦结盟,联合魏、韩进攻楚国,在垂沙大败楚军,宛、叶土地尽被魏、韩占领,楚元气大伤。前299年,秦国干脆用计邀请楚怀王相会于秦,骗至武关扣留,向楚国索要黔中地。楚国另立新王,出兵讨秦,被秦军大败,楚怀王最后客死在秦国。楚国大夫屈原也因为怀王听信谗言、不纳忠谏,被贬至汨罗,作怀沙之赋后,怀石投江。自此,楚国一蹶不振,无复与秦抗衡。
  其他诸侯在秦的威逼下也只求自保,谁也顾不上谁,张仪便趁机鼓动赵、宋与秦联合。
  前298年,齐约韩、魏合纵攻秦,赵、宋虽是秦盟国,却只作壁上观。齐、韩、魏经三年奋战攻入秦函谷关,迫使秦割地给韩、魏请和。4年后,因齐孟尝君指使田甲政变没有成功,逃到魏国为相。齐遂改变策略,和秦、赵结盟。齐、韩、魏合纵破灭,连横达到高潮。前293年,秦白起消灭魏、韩联军24万。前294年、前291年,秦连攻韩、魏,迫使其分别献地求和。
  就在齐、秦争斗时,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灭中山国,成为强国。为了对付赵国,前288年,秦怀王与齐闵王相约同时称东、西帝,并准备联合五国攻赵,三分赵国,约定了出兵日期。但这一计划被苏秦破坏,苏秦劝齐主动去帝号,用以孤立秦,拉各国反秦,以便乘机灭宋。齐闵王采纳了这一建议,联名燕、韩、赵、魏等国西攻秦,迫使秦昭王废帝请服,退还所攻占的赵、魏部分土地。
  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宋偃王当政),势力大振,引起韩、赵、魏和楚的不安,秦乘机约各国攻齐。
  前284年,乐毅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军队攻齐,占领了大部分土地,攻克齐国70余城,齐闵王被楚军杀死。后来因燕昭王死,惠王立,疑乐毅,用骑劼,齐国将军田单用火牛阵破燕军,恢复齐国。但齐国经燕国的浩劫,从此一蹶不振,秦、齐对峙的局面打破了。唯秦独大。
  前278年,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楚被迫迁都,秦国势力发展到湖南一带,楚国也就彻底削弱了。
  苏秦、张仪等纵横家们活跃于战国后期的历史舞台40余年,充分利用七国之间层出不穷的重重矛盾,合纵连横,噈狗咬狼,朝秦暮楚,此消彼长。经过激烈洗牌,六国日薄西山之兆已日渐明显。
   txt小说上传分享

长平之战

  自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赵国变得与秦一样强大。俨然成为秦国东进的一道壁垒。在当时,赵国是六国中唯一可与秦抗衡的国家。
  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合纵连横,结好齐楚,离间燕齐,收到成效。
  前279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盟修好。赵王在廉颇、蔺相如的周密安排下赴会。酒过三巡,秦王请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面对秦王的侮辱,蔺相如以性命相威胁,捧一缶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敲了一下,于是蔺相如令史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双方剑拔弩张,及至会终,秦王竟没有沾到半点便宜。
  渑池会后九年,秦得魏国南阳之地(魏国河东之地),开始大举进攻韩国的阏与,与赵国开始了正面冲突。阏与地处韩国的上党北部,阏与失,也就意味着赵国的西南门户失。因此当韩国向赵国求救,大将赵奢以“两虎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力排众议,主张率兵援救。起初赵奢佯装怯懦,在邯郸西30里外驻留28天不发兵,秦兵中计,懈弛不加防备。赵奢突发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秦军,在阏与大败秦军,赵奢因骑兵获胜而被封为“马服君”。
  秦军数度攻赵不下,于是集中全力攻韩,令上党与韩国本土完全隔绝。韩国的上党地区,楔在秦赵之间,秦国看上了这块地盘,不断通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对上党地区展开了吞并。韩国不胜其骚扰,就把韩国的都城从晋地迁都到了河南。重心的迁移,造成韩国对上党地区的统治能力减弱。秦国遂派重兵封锁了韩国与上党地区中间的山地,切断了两部分的联系。这一釜底抽薪之招,使上党地区顿成孤地,失去了韩国本土的援助力量。
  以韩国的国力,并不敢与秦国抗衡。韩国准备放弃,任秦自取。
  但当时的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意献地入秦,为了促成韩、赵结盟,他主动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赵成王清楚,上党地区是个烫手山芋,一旦接手,就等于把韩国与秦国的矛盾,转嫁到了赵国的身上。但他又实在舍不得上党的十几座城池。正是贪图眼前的利益,埋下了赵国灭亡的种子。秦国浪费了几年时间跟韩国作战,眼看上党地区唾手可得时,却不料被赵国横插一杠,秦昭襄王自是恼羞成怒。
  前260年,秦昭襄王派王龁大举进攻上党,赵国派将军廉颇驻守长平(山西省永禄村),抵御秦军。廉颇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作战勇猛,沉稳老练。他看到秦军势不可挡,就采取了避战的措施,以消磨秦军的锐气,寻找机会再大举反攻。
  廉颇在长平挖深沟、筑高垒,坚守不出,不跟秦军打遭遇战。这让秦军上下都很无奈。尽管王龁用尽各种方式溺战,廉颇都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出战。
  赵王却以为廉颇怯懦,下书责备。
  秦国丞相范雎,擅长反间计,派间谍携重金到赵国首都收买赵王左右的人,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并四处散布流言,说:“廉颇老矣,无复当年之勇,很容易对付,秦军最惧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中计,竟派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赵王派赵括为将,其母上书阻拦,赵王固执己见。赵括到达长平后,便全盘废弃廉颇坚壁固守布置。秦昭王见离间计成,就暗中以大将白起代替王龁,作为秘密武器被派遣上场。因为白起早就威名远播,为了防止引起赵括的警惕,秦昭襄王还特别下令,谁敢把白起是统帅的消息透露出去,杀无赦。白起决定设计引赵括出兵。古人交战,战前都要互递战书,决定交战的方式。白起在给赵括的战书中写道:“欲与孺子生死一战,共决雌雄。”语调轻慢,赵括顿时火冒三丈。主动出击,以求速战速决,一举歼敌。
  前260年8月,秦赵两军交战,起初,白起佯装逃跑,示敌以弱,诱敌深入。赵括求胜心切,果然钻进了秦军张开的布袋。四面受困,粮草断绝,在被包围了40多天后,赵括中箭身亡,赵军40万士卒全部降秦,被白起集体坑杀。
  秦赵长平一役,一举摧毁了赵国的有生力量,战况之惨烈为历史空前所未有,赵国自此元气大伤,如同一个待宰的羔羊,已经没有生存的自主权了。长平之战,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关键战役,这让除秦之外的六国再也无法跟秦抗衡,为秦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平战后,秦军乘胜围攻邯郸,赵国存亡成为旦夕间事。赵国平原君向魏王及自己的妻弟信陵君求救,魏安釐王害怕秦军报复,不敢出兵。信陵君无奈之下,带领300门客以必死之心赴赵殉难,路过夷门时,被他的一个宾客侯嬴拦下,他建议信陵君盗取魏王兵符,矫托王命,领军救赵。信陵君向魏王宠妃如姬求援,盗出兵符。魏军统帅晋鄙怀疑兵符并非出自王命,不肯交出兵权,被信陵君手下力士朱亥用40斤铁锥杀死。信陵君夺取兵权后,挑选8万精兵,与齐、楚援兵会合,大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秦军在邯郸受挫后,转而攻韩。前255年,秦昭襄王一度称帝,取九鼎,并顺手将意图联络诸侯抗秦的周室灭掉,周赧王西向朝秦,尽献王畿之地。
  天下统一的大势已成。
  信陵君由于窃符救赵,不敢回国,便留在赵国。10年后,秦军大举伐魏,魏王急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以自己的声望遍告诸侯,痛陈唇亡齿寒之利害,六国再度合纵抗秦,在信陵君的带领下大败秦军,并一直追击到函谷关。秦国嫉恨信陵君的威望,再一次使出反间计法宝,离间魏王,说“天下但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信陵君果然被心存疑忌的魏王削夺兵权,从此失望颓废,在醇酒妇人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信陵君两败秦军,也成了六国合纵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六国败亡的命运进入了尾声。
  当时的大儒荀子对秦国考察后写道:“其百姓朴”、“其百吏肃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其朝闲……恬然如无治者”。荀子还就秦军与其他诸侯国做了对比:“齐人隆技击……是事小敌……亡国之兵也”、“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秦人)非斗无由也……是最为众强长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由此不难看出秦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优势了。
  

剪灭六国

  秦始皇,姓嬴名政,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秦始皇的父亲名叫子楚(又名异人),是秦昭襄王之孙,时在赵国做质子。当时秦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诸侯间签订盟约后,往往会派出一名王室贵族到对方国家作为人质,以示对遵守盟约的诚意。秦国就派子楚到了赵国为质。秦赵两国长平之战后,互为敌国,作为“质子”的异人,在赵国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