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记载:“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后代皇帝便以黄为贵,黄袍遂成为皇帝和皇权的象征了,黄色也成为帝王的专用颜色了。
  

开皇之治

  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杨坚厘定了一套新的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立并发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开创了一代新局面。特别是他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对于唐朝的体制有着直接的影响,实际上,唐朝的体制基本上就是隋制的复制。
  原来北周的官僚体制是依《周礼》而定,名多而繁乱。杨坚则参酌汉魏时期的体制,有所损益,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六部、二台、九寺、十二府。掌握政权的是五省,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授给有功劳的文武官。三公也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没有实权,不直接参与国家政务,也不常设。
  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三省的设置,能互相牵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地方行政机构方面,则由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废郡。同时,将一些郡县合并。简化了地方行政组织,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改变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不仅节省国家开支,还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日本的大化改新,参考的也基本上是这些内容,如八省制即是把五省和其他的机构融合而成的。时至今日,日本还是保持隋唐遗风最多的国家。
  自从秦朝制定了残酷而又苛刻的刑律之后,汉承秦律,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一脉相承。杨坚亲自参与、制订、颁布了《开皇律》12篇,500 条。删除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一些残酷的刑罚,其中规定,民众有冤屈可以逐级上诉,直至诉至朝廷。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这是以前各代所没有的。《开皇律》将原来的枭首、车裂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又废除孥戮、连坐之法。隋律宽简,定刑名仅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形成了封建五刑制。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少了残酷和野蛮性,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流传至今最完整的《唐律疏议》,其实就是从杨坚的隋律中继承过来的。只不过将顺序颠倒过来,从轻到重,内容基本上没有改变。
  而对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隋朝则予以肯定和继承:成年男子即丁男可以分到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成年女子分露田40亩。露田死后归还政府,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奴婢和一般人的占田数相等。此外,官员从一品到九品,可以分到一到五顷数量不等的职分田,以此作为俸禄,等以后不做官了上交国家。各地的行政机关也有一些土地,收入作为办公的费用支出,叫做公廨田。隋代大业七年前出现的仓库充实、府库山积之繁荣景象,就是推行均田令的成果。
  在赋役上,分租、调、力役。在隋朝,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3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4岁到10岁的叫做小,11岁到17岁叫中,18岁到60岁叫丁,60岁以上叫老。国家的赋役对象是丁。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三石,叫作“租”;种桑养蚕地区每年交绢帛一匹,相当于4丈,以及绵3两;种麻织布地区每年交布一端,相当于5丈,麻3斤,叫作“调”。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一个月,叫作“力役”。开皇三年(583年),成年的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服役时间从一个月减为20天,调绢从一匹减为二丈。到开皇十年,规定成年男子的力役,从50岁以后可以交纳布帛代替,称为“庸”。租调力役的推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租庸调制被唐朝所沿袭。
  与此同时,杨坚还开创了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按成绩优劣来选拔任用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隋朝的科举包括秀才、明经、进士等十科,各科考试的内容不同,选拔官吏的类型也不同。如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出来做官。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以门第为标准进行选官的,只有高门大族才有做官的资格。杨坚创立的科举取士制度,无疑是开天辟地的壮举。开了贫民士子入世为官之先河。这种重才学而不重门第的选拔官员的标准,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从而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对后代影响至巨。
  与秦始皇一样,隋文帝重新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
  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隋书·食货志》称:“自是钱货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度量衡的统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唐承隋制,基本以此为准,唐以后虽稍有变动,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隋文帝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对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整个有隋一朝,社会都很富足,编户大增,仓储的丰实也为历史所罕见。全国安宁,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故历史上把隋文帝之世称之为“开皇之治”。这才有了后来隋炀帝向西域商人炫耀国家的实力的资本,也才有了他挥霍糜烂的本钱。
  

统一全国

  解决了北部、东部的威胁,又对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隋朝国力大增,实力远远超过了南方的陈朝。于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杨坚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开皇七年(587年)杨坚下令进军江陵,灭掉了后梁,扫除了进军江南的障碍。之后,就积极准备消灭与隋朝对峙的南方的陈朝。
  在北方###的时候,南朝的陈朝获得了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江南本就富庶,难得有这样一个安定的局面,经济很快恢复。但是陈朝第五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之主,一天到晚游宴玩乐,纵情酒色,制作艳词。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玉树后庭花》的曲声笼罩着整个陈朝,到处是靡靡之音。太过秾酽的脂粉气,已经把金陵王气给掩盖住了,整个国家都陷入靡靡之音的情色之中。
  陈后主既无远虑,当然也无近忧。他甚至在一年之内,连续数次下诏,广选天下美女,择其貌美者封为贵嫔。每次饮宴,便命诸嫔妃与女学士、“狎客”等共赋新诗,互相赠答。试想,一个整日沉湎于花天酒地之中的人,怎能期望他成为立世之君!美酒伴美人,是封建帝王的基本嗜好,但陈叔宝自诩风月班头,自然更胜一筹。
  在隋朝还没有完全扫平北部边境时,隋文帝听从谋士的计策,每逢江南将要收割庄稼的季节,就在两国边界上集结人马,虚张声势,使得南陈的百姓常错过季节,无法收割或播种。而士兵却疲于奔命。这样一连几年,陈朝的粮食歉收,士气低落。隋兵还经常派出小股人马,袭扰陈军,放火烧毁粮仓,使陈朝遭到很大损失。
  隋文帝既已统一了北方,南下灭陈就成了当务之急。开皇八年(588年)4月,隋文帝正式下诏伐陈。隋51万大军,兵分八路,由晋王杨广节度,统领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良士猛将。在东起大海,西迄巴蜀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强攻。以席卷之势,直逼陈朝。长江防线纷纷告急,亡国之祸轰然降临。由于晋朝郭璞有过预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隋军文武,皆怀必克之信心。
  后主起初听报,尚不为信。后听报隋军已渡过长江,直逼京城建康,这才惊慌失措,忙召集群臣商议退兵之计。老将萧摩诃主动请缨,后主大喜。当萧摩诃率大军离开建康后,就宣其妻及子入宫,加赏封号,馈赠金银。当萧摩诃妻及子受诏来到宫中,后主见萧妻美丽,遂起邪念,留宿宫中,强迫侍寝,数日不归。真是荒唐君主的荒唐游戏。身在火线的萧将军闻知此事,当即晕倒,将士见主帅昏厥,慌作一团,战意顿失,结果陈军不战自溃。
  隋军杀进皇宫,宫内乱作一团。文武百官各奔东西。他慌忙带着最宠爱的张贵妃、孔贵妃,跑到景阳殿后井下躲藏。隋兵得知,喊他上来,不见答应,便说要往下填石头,才听见喊声,即用绳拉人,觉得很沉,不免有些惊异,待拔出井外,才发现一根绳子系了陈、张、孔三人,众人不禁失笑。
  陈叔宝成了阶下囚,陈各地官军,也纷纷投降。
  589年正月,陈亡。
  陈亡,标志着长达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结束,也是中国自316年西晋灭亡起,经过273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的全国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隋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了几百年来南北分治的局面,而且开始将南北经济文化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也促进了中华各民族的空前融合,从而为唐朝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以及宋、明时期中国文化的再生创造了条件。杨坚继承了汉代以后的儒法兼用的统治手法,又掺进了不少佛家、道家的因素,这就使得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兼有很强的包容性质,而较少专宗一派。因此,才开创出隋朝20多年的治世,杨坚也因此位居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开国之君之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陇世族

  李唐的先世,据其自称,出自于西凉国主李暠一脉。李渊自称是李暠第七代裔孙,出身关陇世家大族,承周隋之业创立唐朝。
  《资治通鉴》记载:420年7月,西凉被沮渠氏的北凉所灭,国亡后,李暠第六子李翻的儿子李宝被俘,李宝及其降人被迫从敦煌迁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后伺机西逃伊吾(今新疆哈密),依附于柔然。同时随去的还有敦煌民众2000余人。等待时机,力图收复敦煌。北魏灭亡北凉时,李宝趁势出兵,占领敦煌,后奉太武帝拓跋焘之命入朝,进入平城,渐得信任,地位逐步上升;被封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魏书?李宝传》)。西魏时,后代李虎继为陇西郡公,西魏左仆射;至北周时,李虎与北周文帝宇文泰及太保李弼等共为辅佐大臣,为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成为北周的勋臣。自此李氏确立了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后世更是名人辈出,被史家称为“自周迄隋,郁为西凉盛族”。李虎就是李渊的祖父,李渊的父亲李丙,与杨坚分娶北周勋臣孤独信之女为妻,威权显赫。李丙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承袭唐国公封号。李渊就是承周隋之业而创立了唐朝。
  李渊自称是李暠第七代裔孙,所以,唐人在修《晋书》时,为了美化自己的祖宗,把十六国时期称王图霸的人,都称作伪,而独奉李暠为正宗。
  李渊(566年~635年)字叔通,生于长安,7岁时即袭封唐国公。
  隋朝建立后,因隋文帝独孤皇后为其姨母,李渊因此受到隋文帝的宠爱,历任州刺史之类的官职。炀帝时,李渊任隋朝太原留守郡太守。
  李渊为人,豪爽任侠,结交不分贵贱,江湖口碑很好,但与之相生的就是宴饮赌博、纵情玩乐,这可能是纨绔子弟的共同嗜好吧!
  炀帝晚年,追求大国气度,因此穷兵黩武,糜费民力,社会动荡加剧,统治危机加深。613年,隋尚书杨玄感趁炀帝东征高丽之际,首先起兵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点燃了隋末战火,关陇贵族集团内部矛盾迅速公开化。时有“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引起了隋炀帝对李姓豪门的警惕。因此,李渊虽贵为国戚,但炀帝对这位姨表兄弟并不信任。一次,李渊因病不能按时奉诏,炀帝竟幸灾乐祸地说:“不会就此病死吧?”李渊闻言,便知炀帝对他猜忌已深,内心恐惧。从此就有意地放浪形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酒色之徒,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