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宋帝王大臣的精神世界:大宋朝的妙人们-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艉奔�

问起赵普对此次南征###李重进的意见,赵普说,李重进所凭借的只有一条淮河,再加上一座孤城,他没有三国诸葛诞对士兵的恩信,却有袁绍的蛮横,而且外无救援内乏粮草,快打慢打都可以。不过,兵贵神速,快一点好。

那就快一点!

十月下旬,赵匡胤再次御驾亲征(还是不放心李重进的禁军老部下们),百官六军乘舟东去,一时间势不可挡,很快在十一月就攻下扬州,李重进和李筠的下场差不多,全家投火而死。

临死前,手下的人要杀掉那个上次来送铁券的陈思诲,李重进这一次倒很理智,大概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我们都要死了,杀他有什么用?”

扬州城破之后,事情就有点狠了,李重进的哥哥李重兴,弟弟解州刺史李重赞,他的儿子李延福,以及数百名党羽,全部格杀勿论。等人杀得差不多了,赵匡胤才下诏:李重进的家属和部下赦免死罪,逃亡的也允许自首。

这是一道刻意迟来的命令,没办法,再仁慈的政治家,也必须有他残酷的一面。

古人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重进恰恰印证了这句话,倘若他是一个软弱无能之辈,没有那么多的战功,完全有可能像那些后来“杯酒释兵权”的将领一样,过几年舒服的日子。

在《宋史》里,犯上作乱的二李和韩通并列为“周三臣”,韩通不用说是条汉子,绝对对得起柴荣在天之灵,但是李筠和李重进两人却并非真心要讨回公道,否则当初得知陈桥兵变就该立刻起事,何必犹犹豫豫,最终错失良机?

赵匡胤心明如镜,所以他对韩通一直是心存愧疚,后来,在开宝寺看到韩通与其子的画像,即刻令人抹去。

江山暂时算是坐稳了。

第三章 匡胤同志二三事(1)
    打个比方来说,有一大汉饥肠辘辘,想找点食吃,他是翻墙跳入北汉刘均家里偷东西,还是在街上随便抢劫文弱书生李璟或者超级败家子刘的包裹,等吃饱喝足,再去招惹刘均?

平定二李之乱后,天下格局基本安定,太祖登高望远,看那富庶的南唐、南汉、后蜀,又动了心思。

权力这东西,上了瘾之后就很难控制,所以当南唐派冯延鲁(就是“吹皱一池春水”的冯延巳他弟弟)前来,太祖旧事重提,怒不可遏地说:“你们国主竟敢和我的叛臣私下交通,当我聋哑不成!”

冯延鲁辩解说:“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将李璟那套说辞又搬了一遍:我们国主给李重进指了条阳关大道,他却酷爱钻牛角尖,没办法。

赵匡胤不由一怔,心道这厮口才还真不错。他一着急,实话就冒了出来,恐吓人家说:“我手下的人都劝我乘胜过江,把你们拿下,你觉得如何?”

冯延鲁还是沉着冷静,回答得十分稳重,有理有据:“李重进吹牛,说他一世雄杰,但是遇到英明神武的您,来不及转个身就被灭掉了,我们这样一个小国,哪敢抵抗?但是!有些小问题您还要考虑,我国有侍卫亲兵数万,是先皇亲手训练,发誓与国主同生共死,如果您舍得牺牲数万将士,也是可以的。而且大江天堑阻隔,风涛难测,如果进攻不能攻破城池,退路也被封死,结局嘛……”

·0··0·赵匡胤一听哈哈大笑,自我解嘲道:“开个玩笑而已,玩笑而已。”

是不是玩笑,鬼才知道,反正赵匡胤喜欢和人开玩笑,马上又来了一次!

冬十一月,风雪交加,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赵普下班后也准备早早休息,不料刚躺下,就听见急促的敲门声,正是赵匡胤,告诉他说:“我也约了光义前来,尝尝嫂子最拿手的烤肉。”

赵普满腹狐疑:堂堂帝国皇帝,冒着风雪前来,就为了一顿烤肉?

过了一会,开封府尹赵光义也急急赶来,三人吃着烤肉喝着小酒,好不惬意。几杯酒下肚,赵普话也多了起来,忍不住问道:“夜深天寒,陛下为什么还要出来呢?”赵匡胤叹息一声说:“哪里睡得着,除了我睡觉的这一点点地方,其他都是别人的,苦恼郁闷着呢!”

赵普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太祖有了新的想法,便不失时机出主意说:“现在南征北战抢地盘,是最好的时机,不知道您的意思如何?”

“太原,我想拿下坚固如铁桶的太原!”赵匡胤回答。

一听这话,赵普倒吸一口凉气,默默喝酒吃菜,良久才说:“这个超出了我的水平。”

赵匡胤立刻追问为什么,赵普还是沉默,被再三追问下,才慢吞吞说:“北汉就算是一攻而下,我们把太原城夺走,那就直接和那些虎狼之国接壤了,所有的边境压力都需要我们来承当。不如,暂时留下它,等把其他诸国拿下,它一点点大小,还逃得了么?”

赵匡胤又是哈哈大笑,说:“我正有此意,刚才是开玩笑试探你呢。”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雪夜访普”,中国人在饭桌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得到印证。这可不是一般问题,关系到帝国百年基业,也是刚刚建立的赵宋王朝能否坐大的纲领性策略。

和赵普开玩笑是真,和冯延鲁那个,只是一时兴起的试探而已。就在这一夜,帝国的三个缔造者取得一致意见:先取西川(后蜀),然后是荆广、江南,最后再收拾结有世仇的北汉。
第三章 匡胤同志二三事(2)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方案,其雏形是由赵匡胤最害怕的人之一——王朴提出来的,早先王朴给柴荣上了一个《平边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原因也很明显。打个比方来说,有一大汉饥肠辘辘,想找点食吃,他是翻墙跳入北汉刘均家里偷东西,还是在街上随便抢劫文弱书生李璟或者超级败家子刘的包裹,等吃饱喝足,再去招惹刘均?

答案很明显,吃柿子拣软的捏,更何况刘均还有一个黑社会背景的干爸爸——契丹!

但是,主动出兵打架不是闹着玩,这种事情要“师出有名”,莫名其妙偷偷出去把别人胖揍一顿,不符合国际道义,也会遭到同行耻笑。

所以,雪夜访普之后,赵匡胤最大的困扰,就是怎么堂而皇之地把别人的土地拿下来。

机会来了,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割据湖南的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死去,他的儿子周保权即位,这个小孩只有十一岁。

历史何其相似,又是“主少国疑”!所以有人跳出来说:“我和周行逢一起从底层爬上来,建立不朽功业,这个小兔崽子何德何能,要我北面侍奉?”

这个人就是大将张文表!

张文表的为人,现在的死者周行逢最清楚,临死前,他握着儿子的手说:“和我同时起兵的有十个人,现在只有衡阳刺史张文表活着,我死后,他肯定不服管束。如果他叛变,就派杨师�###。万一###失败了,就归顺大宋算了,赵匡胤为人厚道,好歹会保你一条命。”

刚好在这个时候,小领导周保权遣兵更戍永州,路过衡阳时,张文表就发难了,将部队从他的地界驱赶出去。张文表让士兵们都穿着缟素,装作奔丧的样子,发兵直扑朗州(湖南常德)。

张文表军队路过潭州(湖南长沙),镇守此处的行军司马廖简正在大摆宴席。

手下人报告说叛贼张文表来了,廖简一贯看不起张文表,举着酒杯说:“张文表何足挂齿,来了一举拿下便是,喝酒喝酒!”

不一会,张文表果然率领手下径直窜进府中。廖简那天可能喝多了一点(应该是喝多了,否则不敢那样口出狂言),连弓箭都歪歪扭扭拿不稳,最后只好叉开双腿坐在地上,悍妇一样破口大骂。

张文表懒得听他啰唆,径直取了项上人头,并且找出官印,自封“权留后”,随即将消息告诉朝廷。为了保留一条后路,张文表也给赵匡胤上了一道奏折,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跟着大宋。

周保权能有什么办法?唯有按照老爹的遗愿,哭着下令杨师テ蕉āQ钍Ν'倒是忠臣,看皇帝哭了也一时心酸,对大家说:“你们看小领导,还没有成年就如此贤良。”

那个场面真是感人而凄惨。

与此同时,赵匡胤发了两条诏令:第一,承认周保权武平军节度使的合法地位;第二,接受造反者张文表的归顺请求。两边都不得罪。

随即第三条诏令又来了,大宋还要派兵替天行道,去帮助周保权###叛贼!

很明显,这三条紧挨着发出的诏令是互相矛盾的,赵匡胤支持周保权,也接受了张文表的归顺,但是,还要派人去攻打张文表!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只有赵匡胤知道,他在暗地里悄悄笑了。正瞌睡呢,你给了个枕头,谢谢周保权小朋友,向你致敬!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大宋派出了慕容延钊和李处耘率兵出征,去帮助少年周保权,解救水深火热中的湖南人民。
第三章 匡胤同志二三事(3)
    这个决策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地图上我们不难看出,要到达湖南,就必须路过荆南,凑巧的是,现任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也是职场新人,因为去年(公元962年)十一月他的叔叔高宝勖刚刚去世,他才登上了领导岗位。

两个地方都是年轻人刚刚即位,现在又有合适的出兵借口,再迟钝的人都想得出来,赵匡胤这是要“一箭双雕”,在去湖南的路上,顺便把荆南也收入囊中。

二月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到达襄州,都监李处耘派人告诉荆南节度使高继冲,说:“我们要去湖南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从您这里路过一下,麻烦顺便给我们准备点粮草柴火费用,没问题吧?”

高继冲毕竟缺乏经验,忽然看到大宋兵临城下,不禁有些恐慌,和左右亲信商量后,回话说:“大军如果直接开进城里,恐怕引起老百姓恐慌,不如我们把东西给您送去?”

李处耘当然不答应,这样显得太见外了,不够亲热。

荆南的兵马副使李景威看得比较明白,跟高继冲说:“宋军表面上说假道收取湖湘,大概是个幌子,说不定会袭击我们。应该在荆门险隘之处伏兵三千,等他们夜间行军时,忽然直取其上将,这样他们就会退兵。然后我们再回师收拾张文表,将其献给朝廷,这样一来你的功劳不小,否则,就有摇尾乞食的危险啊!”

高继冲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完全不可能,我们父子多年侍奉朝廷,肯定不会这样的!

节度判官孙光宪大约猜到了高继冲的心思,试探着说:“自周世宗开始,已经有一统天下的志向了。圣宋受命后,一切措施无不规模宏远,现在以泰山压卵之势###张文表,打下湖湘之后,还能再借道回去?估计顺便要把我们收了!”

“不如趁早把疆土归还朝廷,撤除军备,封好府库,等人家来接管吧,这样您也不失富贵。”孙光宪最后这样劝告高继冲。

高继冲默默点头,不过还没有下定决心。随后,派自己的叔父高宝寅赶着肥牛、担着美酒主动迎上去犒劳宋军。

迎接心惊胆战的高宝寅一行的,是笑容可掬满面春风的李处耘,大家亲热而又有礼节地欢聚一堂,总之,这是一次胜利的、团结的、朝气蓬勃的聚会!

高宝寅这才把心脏收回胸腔,派人快马通知周保权:形势很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宋军相当热情有礼貌,李景威那个乡巴佬懂什么,污蔑仁义之师。

当晚,由慕容延钊出面设宴款待众人,大家一醉方休,好不热闹。有心人可能注意到了,盛宴缺少了一个主角,那就是李处耘。

他此刻在干什么呢?

夜色宛如淡墨,雪亮的兵刃发出幽幽暗光,挥鞭奋进,百里突袭,目标直指江陵!

这注定是一个是非之夜,除了李处耘辛苦奔袭,那边年轻的高继冲也不敢安歇,虽说前方报告一切都好,但他内心始终隐约感觉不妙,李景威已经因为心情不好郁郁而终,但他的话似乎一直从阴间隐约传来:“摇尾乞食……”

忽然急报飞驰:宋军悄然而来!

事起仓促,高继冲来不及调兵遣将,当然他也没那个胆量,更没有理由。早就说好了借道,现在你集合军队什么意思,要“关门打狗”收拾大宋的军队?

高继冲不敢,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出城迎接,努力祈祷这帮虎狼之师说话算数,借道走人。

在江陵城外十五里处,高继冲和李处耘遭遇!

李处耘应该也比较吃惊,情报战太厉害了,连夜偷袭的计划竟然被人揭穿,早早在此等候。但是李处耘是见过世面的,脸皮也厚,不知道尴尬,他不慌不忙下马,上前给高继冲行礼后,告诉他:您在这里等候我们的主帅慕容将军,我先进去了啊!
第三章 匡胤同志二三事(4)
    高继冲被这半真半假的话弄得不知所措,只好眼睁睁看着李处耘带领千余铁骑,呼啦啦涌入自己的城门。那一刻,他似乎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