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人物逍遥游-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摄政王多尔衮像
  功高震主,皇帝杀功臣的前例,多不胜举;泰山压顶,功臣弒皇帝篡位的情形,也不是罕见。何况事实证明,多尔衮死后不到两个月,他的爵位便被削除,连宗室的皇籍也被剥夺,以他生前有篡夺皇位的阴谋之嫌为借口,落到这个下场,最大的原因,要算民间流传“太后下嫁”这个顺治皇帝最受不了的流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痴心皇帝千古谜:顺治(2)
本来,纳兄弟之寡妇为妻,乃满族旧有的习俗。只要父亲的妻妾非自己生母的女性,都可以娶来做太太。这个风俗习惯对游牧狩猎移动频繁的集团来说,是庇护弱小女子的权变措置。所以,在哥哥皇太极过世以后,多尔衮把顺治帝的生母占为己有,从满族的风习来说,也未可厚非。可是,顺治帝从七岁进入紫禁城,即受汉族经师的教育,在《四书》《五经》的儒教熏陶下,儒教的伦理观使他对叔父“乱伦”的举动,实在看不顺眼。
  多尔衮的笼络和高压的“薙发令”:不留辫发的汉人严命杀头不赦,看在顺治帝的眼中,也是违背他的儒教政治理念。顺治帝亲政以后,调查“驿站差官”、免除“纳银度牒”、停止“诸路贡献”等诸项措施,被认为是顺治帝的爱民做法。因为各地兵员、武器、军需品的输送,常有法外强制居民劳动的现象,马上下令调查。僧侣或道士的名分都是花银子买来的,这个陋规也下令废除。劳师动众的进贡,如汉中柑子、江南橘子、河南石榴、四川扇柄、湖广鱼鲊的特产品、景德镇的瓷碗,亲政时即下诏令停止。接着顺治下诏停止的“织造差催”和整理“榷关官员”,也都被认为是德政。前者,即在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地,在原有驻守监督业务的官员之外,另由朝廷派出大员督促差催,显然在官制上有叠床架屋之嫌,应该废止;后者,“榷关”人员,亦即交易所或税关官员油水太多,书吏棍徒,纳贿钻营,官民均受其苦,有加整理改编的必要。
  翦灭黑道、恶宦、邪教
  顺治帝亲政的12年之间,翦灭黑道势力是脍炙人口的大事。黑社会的地头蛇李应试,别号李三,蟠踞京城,无恶不作。恶党横行,交结大官,俨然成为“喊水能结冻”的地方恶霸,其甥李天风杀人灭口,遗族却惧于淫威,不敢提出诉状。顺治帝查明事情真象,即命大学士宁完我、尚书陈之遴诘问李三,把他和李天风依法处刑,并一举将其余党连同马商潘文学、李运长一伙人处以斩刑枭首。这一措施,为清王朝赢得庶民的信赖,清顺帝也就得到汉人的爱戴。
  还有一件大事值得大书特书:西藏###喇嘛五世来归,入朝谒见,是顺治九年(1652年)的事。###喇嘛活佛二世在明正德年间(1506~21),明廷开出莫大的布施,派出招请使,三请四邀,都无法请他入朝归顺。直到顺治四年(1647)###五世真正取得政教大权之后,即派使节进京上贡,建立了友好关系。清政府也颁给他“金刚大士”的称号。过了三年,###五世亲自入朝受封,被敕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成为天下释教名副其实的领袖。从此,西藏便被置在清朝的保护之下。
  顺治帝福临的儿子康熙、孙子雍正、曾孙乾隆三代,是号称“三世之春”的前清盛世。这三代的巩固基础这一朝即出自顺治。从“处死宦官”、“严禁邪教”和“废止从祀”这三件事,也可看出端倪。
  原来,宦官弄政,有百害而无一利,明太祖即已觉悟到,但永乐帝因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的权力又壮大起来。顺治帝有鉴于此,在顺治十二年为严防宦官干政,特立铁牌不准宦官和官吏私相授受。随后二百多年,清朝的政治舞台便没有宦官登过场。清末西太后时代,宠爱宦官李莲英,才把逊清弄垮了。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官廷派掌权时代的政治比较黑暗。
  顺治帝严厉取缔白莲教。此教诱引小民,结党乱序,阴谋养奸,除了政治理由之外,顺治帝站在儒教至上的立场也不允许它的存在。顺治十七年,皇帝一声令下,严禁白莲教的结社订盟。
  帝王庙的从祀,在同年也重新评价。像宋代的潘美和张浚二人,前者虽在北宋初期平定江南有功,但在北伐败北,并擅离防地促成杨业父子的孤立无援而殉职;后者确是陷害岳飞的大奸臣。这二人没有资格陪祀在帝王庙里,这是顾如华的进言,由顺治帝采行的。
  在顺治帝的儒教历史意识下,或带有怀柔的意思,颁给保有南方势力的郑成功“靖海将军”的称号,但郑成功拒绝接受。顺治末期,清朝平定了贵州、云南,四川也纳入清朝的势力之中。郑成功攻略南京失败,退回福建的岛屿,清朝大帝国的轮廓大致完成。在怀柔政策方面,顺治帝重用了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这三位汉人,也值得一提。
  

痴心皇帝千古谜:顺治(3)
不爱万里地,只爱千里草
  满族的顺治帝入关以后诸多作为,尚能取得被统治的汉族的信赖,所以被称为“明君”。可是,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五日,忽然传出顺治帝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享年二十四。他的“死”事出突然,又是在他所钟爱的皇贵妃董鄂氏病死的四个月之后。因此,民间就传说顺治帝是因哀悼董氏之死,愤而出家的。出家的地方,就是五台山清凉寺。
  顺治帝和贵妃董鄂氏的罗曼史,就像温莎公爵的罗曼史一样,大大地带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色彩。顺治帝和生母庄妃之弟的女儿结婚,是在他十四岁的时候。这个婚姻,在“大婚之仪”就闹了一点风波,顺治帝大婚二年后即把皇后废了,理由是“难期淑善”,这是表面文章,真正理由是他不爱她。再立新后,又不得所爱。顺治帝的意中人却是后宫的一位妃子,可是名分不高,不能立后。新立的皇后是前皇后叔父的孙女,也就是顺治帝母后的同族。他就提出交换条件,在封立新皇后的同时,要把他的意中人董鄂氏封为“皇贵妃”。
  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但这个女儿并不是亲生的,而是抱来的养女。或许是顺治帝所爱的宫女过继给内大臣,在名义上比较好看也说不定。反正顺治帝爱她爱得不得了,一遇爱人病死,他就出家了。这是顺治帝“肉眼凡胎”的地方,他实在真多情。
  顺治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
  顺治帝出家之谜,有人说《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因爱人林黛玉的病死,出家遁世,就是用来影射顺治帝因董鄂氏病死出家的罗曼史。清初大诗人吴梅村有一首《清凉寺赞佛诗》,其中一句“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千里”可以缩写为“重”字,上面加一个草,便成“董”字。吴梅村在诵出家清凉寺的顺治帝,隐约地暗示是为了董鄂氏之死。当时的德国人汤若望,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大胆地指出顺治帝出家的事实。
  据说最可靠的事实,却是倾心朱子学、对佛教不大关心的康熙帝,前后五次到五台山行幸。康熙帝的五次五台山访问,正是去看望他的父亲,时间正逢他治世的前半期。在第五次访问之后,康熙便戛然止足,不再去了,这就表示顺治帝已死亡,他的儿子康熙帝就没有再去的必要。帝王家事,外人可料而不可知,这也是历史故事感人之处。
  

财政经济大论战:桑弘羊vs霍光(1)
《盐铁论》:明里辩财经,暗中斗政治这一场论争,既是财经政策的大辩论,也是一场思想上的大斗争,背后更代表着桑弘羊和霍光的斗争。汉昭帝所以,表面上是政府和民间的明争,实质上是桑弘羊和霍光的暗斗。
  《盐铁论》,从字面上看很容易把它当作经济论文,虽然它包含着丰富的西汉经济史料,它只是一场财经大论争的盐铁会议。
  《盐铁论》是汉桓宽所著,分为10卷60篇,主要内容是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所召开的一次盐铁会议的纪录。第一篇至第四十一篇是写盐铁会议的正式辩论,第四十二篇至第五十九篇是写会议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是杂论,讲本书撰述之由,等于是一篇序文,把它称作跋亦可。
  政府与民间的明争
  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数达60余人,坐在上座的有丞相(总理大臣)田千秋,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桑弘羊;坐在下面两边的是由全国各郡国推荐的贤良(贤良方正)8位和文学(知识分子)50余人。当然也包括了政府机关的助手和官员,以及担任记录的人员,会议共举行了两次,由庐江郡丞(主任秘书)把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整理集合在一起,成为这本《盐铁论》的素材。
  会议地点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京师。讨论的问题是盐铁国营和酒类专卖,这些本来是自汉武帝以来政府所奉行的最高国策,因为后来有人反对,才召集了这次会议进行讨论。
  盐铁国营、酒类专卖以及平准均输等财政政策,是汉武帝一代辉煌的文治武功的经济基础。桑弘羊是制定和推行这些政策的主脑人物。国营专卖显然是中央集权的做法,对于公家事业是有利的,但站在民间的立场,特别是一般的商人和一些地主阶级,便感觉很不利。因此在会议上持反对意见的是代表商人和地主立场的“文学”和“贤良”。
  文学,就是知识分子的代表;贤良,就是从知识分子中推选出来的有功名、没有官职的“贤良方正”。这是汉朝的制度,始于汉文帝二年(前178)。因为汉朝还没科举制度,是用选举推荐的方法,在各郡国推选代表出来。上面所说的政府机关的助手和官员,就是丞相史和御史,前者是丞相的下属,后者是御史大夫的下属。
  《盐铁论》并不是把盐铁会议原原本本记录起来的纪录文件。桓宽是根据盐铁会议的原始资料,用推衍和增广的手法,加以整理组织,用对话体的方式,加以集合概括。他更创造了人物的典型,用概括的手法,把六十余人代表民间意见的人,用“贤良”和“文学”——而不指姓名——概括成两个集合名词;把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僚属也只概括成两个集合名词,也就是“丞相史”和“御史”,当然他们是代表政府的。
  贤良与文学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的说法有时显得非常迂腐可笑。丞相史和御史基本上是站在法家的立场,议论都从现实出发。两方面人的意见,针锋相对,抨击尖锐,简直像一场儒法大论战。这一场论争,既是财经政策的大辩论,也是一场思想上的大斗争。背后代表着桑弘羊和霍光(大将军)的斗争。所以,表面上是政府和民间的明争,实质上是桑弘羊和霍光的暗斗。贤良和文学就是由霍光支持出来和桑弘羊论争的。桑弘羊为了坚持自己所制定的政策,也就和贤良、文学论争到底。
  桑弘羊与霍光的暗斗
  霍光和桑弘羊都是汉武帝时的倚重大臣(侍中),又是同受遗诏扶持幼主的###。但两人不仅在思想上对立,在利益上也对立。霍光代表地主、商人阶级的利益,思想上是重儒;桑弘羊代表中央集权的利益,思想上是重法。
  霍光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利用贤良和文学那一批人出来反对政府。盐铁会议假使没有霍光的主动支持,毫无疑问是不可能召开的。会议的结果是,政府让一步,把酒类专卖废止了,并在始元六年(前81)七月——也就是会议结束后不到5个月——就实行。但是,他们两人的斗争,在第二年(元凤元年,前80)便明朗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财政经济大论战:桑弘羊vs霍光(2)
会议虽在昭帝年间召开,但盐铁国营的措施却在武帝时代即已实行,因为当时对外大肆征伐,对内大兴水利工程,国家的财政支出急剧增加,为了寻求新的财源,才有盐铁国营之设。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出兵包围东瓯(浙江永嘉),武帝接受严助的建议,派遣军队攻击闽越,这是武帝对外征伐的开始。三年后,闽越和南越又起争端,武帝再派军队干预,对南方的战事从此无休止。但对汉朝来说,最大的强敌是匈奴,而汉匈之间的战争,从马邑伏击战失败之后也绵延不断,卫青出击匈奴共有七次,霍去病也有四次。元鼎六年(前111)始在南越设立九郡,元封三年(前108)灭朝鲜,又置四郡。这一连串的战事,消耗国帑颇巨。
  霍光像对内大兴水利工程,主要的是修水渠、河渠沟洫很多,渐渐使国库空虚。
  汉武帝筹集财源的办法有卖官、卖爵、赎罪,盐铁国营、酒类专卖、缗(mǐn)钱税、车船税、均输、平准之法等,这些措施大部分是由桑弘羊经手实施的。桑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