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恐怖年代-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埃博拉出血热有着与其他病毒传染病完全不同的可疑之处。埃博拉出血热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它的传染方式是无法用常理解送的。按照一般规律,健康人必须和病人(或动物)有某种形式的相互接触,才有感染发病的可能。所以健康人和病人两个地点之间必然有诸如人员频繁来往等的相互联系,而且彼此在地理上相隔不会太远——广州人打喷嚏总不至于使哈尔滨人感冒罢。通过医学的流行病调查,传染的来龙去脉是可以查得清楚的。埃博拉出血热却不是这样,虽然它只发生在非洲,但发病的疫点都是彼此没有联系而且相隔很远的偏僻村落。流行病调查找不到相互传染的途径,好像是天女散花般“从天上掉下来的”。
另一个疑点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对埃博拉病毒几乎全无作用。感染之后连潜伏期都似乎不存在就发病了,先是肠道组织发生坏死性的溶解,继后全身的组织器官都迅速溶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除了给病人一点止疼药外可说是根本束手无策。病情在不受约束地发展,随着组织的相继坏死,病人到处出血和伴发可怕的高热,几天内就可死亡,只有很少的人得以幸存。发病如此猛烈表明了免疫系统的无能为力,同时也暗示世界上(至少是非洲)从前不曾流行过这种病毒。
有部分科学家称这是来自太空的病毒,但马上遭到另一些科学家的反对。不支持埃博拉病毒是太空病毒的事实是,科学家现在发现这种病毒也可能存在于猴子、蝙蝠、蚊子的身上,人们可能就是从它们那里传染到的。然而,这些小动物身上的病毒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如果病毒一向就寄生在它们身上,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是长期反复地出现病例,而是突然地在一个小范围里(比如一个村子)爆发?而且,一个疫点如何传递到远处的第二个疫点,而途中却丝毫不造成散落的发病?这些都是违背地球一般传染病的规律的,而“天外来客”则可以全部解释这些现象——上帝打了个喷嚏。总而言之,埃博拉出血热病毒是一个神秘的谜团。
还有一种说法是传播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是鸟类。
英国Purdue大学的科学家们说,埃博拉病毒曾夺去中非地区数以百计人的生命,同样,这种病毒也袭击鸟类。研究者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化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这种致命的外部蛋白与某种鸟类的逆转录病毒相似。这提示病毒可能是从鸟类传播给人类的。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理论还没有被证实,但英国卫生保健官员应重视这一理论。众所周知,自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该病毒只感染人类和猴子。
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一可怕的病毒早期横行的时候,人类是无能为力的。
埃博拉在乌干达古卢地区全面爆发时,在古卢意大利援建的“任务”医院里,尽管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有10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病人痛苦死去。“任务”医院的医疗能力也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尽管专家们建议医院要给证实染上埃博拉病毒的病人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但这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为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8名垂死的病人只能被草草安置在病房外一间简易屋的地下,听任其死亡。在疫情最严重的拉科尔地区,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已呈失控的趋势。拉科尔医院院长马休·卢克维亚带着一脸疲惫恐惧的表情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他透露的疫情远远比乌干达官方公布的情况严重:“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的亲朋好友中得病的人越来越多。80%前来医院求救的病人都说他们家里已经有人因埃博拉而死!最惊人的是,每收治一位感染埃博拉的病人,他或者她都声称至少已有五到六个亲人已经死去!现在,就连我们医院也难逃厄运,我们的三名女护士就因为在接触病人时不慎感染埃博拉而暴病身亡,剩下的护士们吓得不是辞职不干,就是得穿全副保护服才敢进行抢救!说实在的,我们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了,恐怖、疲倦和绝望笼罩着整个地区,占据了这里每一个人的内心。”
在此期间,最有效的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强制隔离。为此,非洲国家用军队建立隔离区。乌干达政府下达了将古卢北部三个埃博拉病毒肆虐最严重的地区宣布为完全隔离区的命令,动用军队严禁任何居住生活在该地区的人擅自离开。
身着简易防护服的乌干达武装军人全面封锁了三个地区,拉起了一道道的铁丝网,暂时封死了所有进出该地区的大路小道。执行这一特殊任务的乌干达特遣队司令沃尔特·澳克罗中校发布禁令时解释说:“古卢疫区内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关闭,除非有特别医疗通行证,否则当地居民不得擅自离开古卢疫区。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将动用武力。不过,我们并不希望动武,而且相信我们会控制埃博拉的”。
加蓬共和国也采取了相似的措施。为了控制致命的埃博拉病的传播,加蓬共和国目前采取大规模行动,禁止民众进入爆发该病的一个省。加蓬政府发言人奥巴米发表电视讲话称,加蓬安全和国防部队正在帮助当地官员控制民众出入奥果韦…伊温多省。
各个国家之间也采取了强硬的隔离与检疫措施。与乌干达接壤的国家纷纷强化边境检疫措施。肯尼亚卫生部紧急调派一个最精干的医疗小组赶到乌干达与肯尼亚最大的边防入境口布西亚,对乌干达入境人员进行强制性检查,一旦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疑人员就立即强行隔离。卢旺达也加强对乌干达入境人员的检查。
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非洲国家采取了另一种更为明智的手段——请求国际援助。
2000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两名埃博拉病毒专家飞抵乌干达,而救护人员也于当天乘另一架飞机到达;总部设在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也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请求,立即派出一个由4名专家组成的调查小组赴古卢地区进行调查。就跟好莱坞恐怖影片《瘟疫爆发》一样,所有的专家和救护人员全都穿着如同宇航员太空服一样的防护服装。国际卫生医疗机构总共派出了60多名专家自带药品和设备协助乌卫生部工作。
宣传工作也刻不容缓。乌干达卫生总局局长弗兰西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已经成立一支埃博拉病情控制特遣队,想尽一切办法控制疫情的发展与蔓延。卫生部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了多批医疗小组,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教育当地人如何识别埃博拉病症以及发现后应该如何处理;乌各种媒体还就对埃博拉病的防治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与此同时,乌干达政府还向古卢地区派出一个专门的防疫侦察小组,专门负责设立隔离区以及宣传活动。
经过多方努力,乌干达在防治埃博拉病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死亡率已控制在40%以下,大大低于其他国家这一疾病的死亡率。除原病发区北部的古卢地区外,乌其他地区未发现疫情。
乌干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防治埃博拉病显著成效主要归功于强制隔离措施的执行和国际社会的援助。 
                  
 (三)人类医学对埃博拉的总结性…
 埃博拉出血热亦称埃博拉病毒病,是病死率很高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与同科的马尔堡病毒同属高致病性的甲类病毒。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第一次在扎伊尔和苏丹爆发流行中分离到,迄今已经证明有4个亚型,即埃博拉一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迪瓦。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很高病死率的出血热,苏丹亚型毒力低些,引起的疾病病死率较低,莱斯顿亚型仅发现在猕猴中引起发病及死亡,尚无人受感染发病的报告。科特迪瓦亚型引起的2例病人均恢复;其毒力有可能亦较低。
1。感染原理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极活跃,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周左右。感染者均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痛、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2。传播途径
目前仅知,人类主要是通过与病人及其带病毒血液及排泄物接触受感染。
1976年流行中,通过未经消毒的污染注射器传播是另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的爆发流行中污染针头的传播已很少见。主要危险因素是与病人密切接触,护理人员患病的占病人总数25%。
人间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似还存在经气溶胶吸入传播。
3。发病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2~21天),突起发病,发热,头疼,肌肉关节痛;随后腹痛,腹,伴缓脉及结膜炎,2~3天后,随病情恶化,可见恶心、呕吐及胃肠道等多个部位出血,可有呕血、便血、皮下淤血及静脉穿刺处血肿,5病日前后出现特征性麻疹样斑丘疹,恢复者可见脱屑。重症多在6~9病日死于衰竭和休克。恢复慢(5周或更长)。
4。埃博拉的治疗
目前对于埃博拉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
恢复期病人血清及免疫血清球蛋白早期应用有效。
5。预防手段
严格隔离护理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包括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快速确定诊断,即时妥善掩埋死者。
对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检查人员,现场监测人员)进行特异性预防接种是迫切需要的,但目前还没有疫苗。 
                  
 (一)埋葬殖民者的坟墓
 黄热病也叫做黑呕病。开始时是寒颤和发烧,患者感到浑身虚弱、背痛、头痛、四肢酸痛,这些症状逐渐加重。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呕吐——呕吐物因胃出血而发黑。2~3天后发烧、寒颤和疼痛消退。对于那些较为幸运的患者(大约占70%)疾病会就此结束,并且幸存者从此终生免疫。对于另外的人,则在发烧和吐黑水再次发作之前他们只有两三天的轻松。患者的鼻子和牙床开始渗血,当肝脏发生功能障碍时,患者肤色会像得了黄疸病一样发黄。他们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着要离开床铺。有少数人甚至在这最后的阶段也康复了,但大多数患者会坠入昏迷,直到惊厥和死亡。
黄热病经常以传染病的面目出现,尤其是大量的陌生人突然出现时,黄热病马上就会爆发。最糟糕的是它在船上爆发,没有地方可以避开这肆虐的瘟疫。它以完全不可预料的方式在人群中传播,击倒一个又一个人。有时它从船的一侧开始流行然后再到另一侧,好像在铺位之间跳来跳去。有时它的扩散却是完全随机的。但仍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它似乎先是纠缠住特定的房间和船只,在那里发挥到极至然后再去袭击下一组居住者。房屋的底层受害最重,城镇中位置最低的房屋似乎更容易收容病毒。它是盛夏的一种季节性疾病,但在高温气候中它爆发过一、两次之后一般便不会复发。
因为其剧烈的传染性和惊人的死亡率,黄热病被列为历史上3种最危险的传染病之一(另两种是鼠疫和霍乱)。
1648年,黄热病在美洲最先攻击了加勒比海的圣凯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三岛,延伸到远至古巴和尤卡坦,穿过毫无防备的人群,将许多村镇夷为平地。1664年它在圣露西亚再次爆发,一处有1,500名士兵的要塞只有89人幸存。
虽然黄热病长期集中在西印度群岛,1668年它还是延伸到了纽约,在城中肆虐了一整个夏天。有人观测到,它似乎是沿顺风方向传播的,随着纽约寒冷的冬季降临,它几乎和出现时一样迅速地消失了。1691年黄热病进入波士顿,两年后袭击了费城。
在18世纪,有35座美国城市遭受过黄热病的袭击,在19世纪的美国差不多每年都会发生这种流行病。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853年的新奥尔良。疾病如此可怕,手足无措的市府官员和传媒密谋,协力隐瞒瘟疫的真相,直到每天的死亡人数达到200人。总共有29,020人染病8,101人死亡。黄热病在1878年的密西西比峡谷造成了更大的灾难,感染者超过了12万人,至少有2万人死亡。1888年,黄热病在佛罗里达引起广泛的恐慌。在列车上,人们慌忙逃离被怀疑患有黄热病的妇女。患者全身皮肤发黄,确实令人可怕。
黄热病对殖民者尤其不友好。西非之所以被称为“白人的坟墓”,很大程度上要归之于这种黄热病。
近代,由于殖民者贩卖黑人的活动猖獗不止,而携带病毒的黑人却频频被运往美洲。这样一来,那些对黄热病毫无所知的白人、印第安人和亚洲移民便很快被感染。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是,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行政机构几乎瘫痪,医院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市民。恰在这个时候,法国控制的海地爆发了黑奴起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