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脖狈ゾ模鲆饣厮氪怼K锿泻好裨荽笤В淮艘恍《踊の溃�6月1日返总统府。在随后十多天,他终设法从财政部向北伐军发了十万元的军饷,又因北京总统易人,黎元洪取代徐世昌,孙与北京政府展开短时期的谁个合法与谁个非法之争。但因为黎元洪没有依照南京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孙仍坚持护法,继续主张北伐。南北双方互相谴责。

  6月16日凌晨一时,有军官曾电总统府通报陈炯明已背叛将会进行袭击,有对孙不利的行动。但孙不以为意,并且坚不走避。凌晨二时,其秘书及护卫带头催孙离府。接着连闻枪声,附近叛军遍布。孙以微服,扮称医生,通过检查路障抵达海防码头。先是海防司令陈策把他接上了宝璧舰。随拍电报各军,通告广州兵变。与此同时,陈炯明的部将叶举命士兵在市内张贴其签署的告示,要孙下野。同日上午,海军司令温树德把孙从宝璧舰接到楚豫舰。但陈策不放心,继与永丰舰舰长冯肇宪合谋,又把孙从楚豫舰接上永丰舰,预防万一。同日下午,外交部长兼广东省长伍廷芳偕卫戍司令魏邦平到舰上来。孙命伍廷芳知会各外使保持中立;又命魏邦平回岸上率军配合抗叛。17日晨孙指挥永丰舰发炮攻打沿岸叛军,但卫戍司令魏邦平在岸上则按兵不动,而海军司令温树德座镇的楚豫舰亦是一弹不发。18日孙发电报给在宁波的蒋介石 「事紧急,盼速来。」据说,蒋介石接电后25日动程,29日赶到永丰舰,随后,助孙中山在舰上指挥其余的军舰与岸上的叛军展开海陆火拚。前后坚持五十九天,最后陪孙同赴上海。

  又在那段日子,孙电北伐军速回师广州*叛军。据称,前锋部队已在江西攻下赣州,江西督军陈光远亦率部出逃。正计划下一站,准备进军南昌。当胡汉民从韶关把消息转到前线之后,众人经过商议,以李烈钓率军继续留驻赣南,其它则随许祟智、黄大伟迅速南返。岂料,大军在粤北南雄的一带开始与陈炯明叛军发生了拦截战。双方争持不下,反复打十多天,未能突破。后因直系遣军从北夹击,北伐军被迫西退入湖南。反而离广州更远了。

  与此同时,孙在永丰舰上巡戈珠江上下,隔水与陆上的叛军不时炮战。7月初旬,海军司令温树德卒为叛军以巨额贿买,率其中三大舰,自行叛孙离去。于7月底,孙亦获报北伐军在南雄被阻,分散转移。于是,孙离广州。

  8月9日,孙乘英舰先到香港;翌日,登俄罗斯皇后号客轮赴上海。15日孙在上海发布其护法失败的讲话,除详述事件经过,亦自责用人不当。他勉励随行众人继续进行革命说 「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北伐却告吹了。

  据称,有关是次广州军变,当晚叛军攻总统府时曾动员四千多兵,与守卫营鏖战达旦。守卫队近百人死守,打退五轮猛烈进袭。最后,还是被攻陷了,导致孙中山平日办公越秀楼引发大火,孙的众多未发表的政治理论文稿因而尽焚,其中另有与列宁往来通电的纪录,亦全遭毁。又孙夫人宋庆龄在清晨逃出后曾小产,随后乘轮转往上海;外交部长兼广东省长伍廷芳忧愤至疾,23日死于医院。至于财政部次长廖仲凯则早于6月14日被陈炯明诱至惠州,然后锁禁起来。其妻何香凝多次往交涉,8月18日才被释放逃出香港,及后登外轮转至上海,再与孙中山等人会合。

  然而,陈炯明部队占据广州的日子也不长久。同年年底原北伐军重新集合散布于福建、湖南、云南、广西及粤北边界的友好武装部队,改称为讨逆军,又赶走陈炯明,重占广州,再立政府。于1923年2月孙中山又再南归,3月在广州第三次建立政府,再次就任陆海军大元帅,重新组成大元帅府,以廖仲凯掌财政,伍朝枢掌外交,谭延辏д颇谖瘛M保璐蟊居蚊槭蟊居文背ぁ�

  这时,孙仍然对如何统一,苦心孤注,念念不忘。这就开始了以后的联俄容共;试采灵活策略,一方面主和,又一方面备战。孙终体会到陈炯明的广州叛变,是党员对革命的认识和信仰不足;北伐军的未能回救,亦证明其力量的单薄和尚欠训练。最讽刺就是,士兵都原属革命军,不外换了旗号,因而各为其帅,无所谓革命不革命。

  然而痛定思痛,孙决接纳苏联的建议与援助 既改组国民党,又建立一军校。目的就是,一、重新提高党员对革命认同的质素;二、要组一支效忠于革命的军队。

  当时,南方仍处局部战争状态。陈炯明守惠州继续缠斗,时战时停,未分胜负。在此前后,北方有军阀争权的派斗,并很快演化为战争。而南北政府仍是对峙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章,第2节:直奉战争,冯氏反政
陈天璇《中国历史何其易下编》现代史

  第2章,第2节:直奉战争,冯氏反政

  第2章,第2节: 

  直奉战争,冯氏反政

  直奉战争,三年内曾发生两次。直,是指直系军阀,最初是冯国璋率领,冯死后由曹锟、吴佩孚继。它割据的势力地盘包括江苏、江西、湖北、直隶等省;奉,是指奉系军阀,依然是张作霖挂帅。它的势力地盘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因权力和利益关系,直奉两方在1922年4月及1924年9月至11月先后发生两次战争。主要是企图藉此决定由谁来控制*而引发的。在现代史被称为「第一次直奉战争」及「第二次直奉战争」。简单地说,第一次战争时,直系打羸,赶走奉系,因而独霸北京一段时间;到第二次战争时则过程比较复杂,同时,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也并非仅是直、奉两方面,而是奉系联合皖系的幸存者,再加南方广州政府孙中山的口头声援,另有直系将领冯玉祥的阵前倒戈,才将直系打败。但又,由于曾是几方面的力量合作,其后发展又另外有其它变化。

  让我们先重温之前发生的事。孙中山因张勋复辟,曾从上海南下广州,于1917年9月1日,联合西南军阀建军政府,最先只言「护国」,后又改称「护法」,皆因孙中山抵达广州时张勋已被段祺瑞赶走了,傅仪等人亦仓皇地散回原状。由段祺瑞重新把持的北京政府以冯国璋继任大总统,那时孙中山亦在广州被部份南下国会议员委为大元帅,于是,南北对立,互相指斥。北方责南方是另立政府搞分裂;南方指北方违背南京临时约法于法不合。所以,孙遂强调「护法」,并没自称「总统」。当时孙只企图统军北伐,以武力来统一南北后,然后再把政府纳上正轨。然而北伐尚未开始,孙已被西南军阀排挤下台了。一年后孙赖陈炯明打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重返广州,又于1920年11月 29曰,再建政府。不到半年,孙有奇想。他取消军政府,于1921年5月5 日,改立正式政府,随被选「非常大总统」就职,要北京「徐世昌总统」引退。又孙依然主张武力北伐,反对当时联省自治之议。只是,因与陈炯明意见分歧,又发生广州军变事件。孙终离粤,逃归上海;并且公开承认他的「护法」和「北伐」失败。又过半年,孙又重组讨逆军,南下赶走陈炯明,重占广州,于1923年3月 2日,三组政府。但,又不称「大总统」,这回反又回复称「大元帅」,在广州设立大本营,同时,任命各部部长,如外交、财政、内务等,又回到军政府架构。

  就在孙中山反复地在南方广州三建政府的同时,北方北京政府亦先后在北洋军阀的轮翻把持下,更换总统,更换总理。最初,张勋复辟失败之后,皖系段祺瑞任总理,直系冯国璋任总统,曾是北洋军阀中皖系与直系的短暂合作期,然后二人争持不下,双双下台,把无军队的亲日派老官僚徐世昌推出来任总统。1919年底冯国璋病死后,直系势力由曹锟及其部将吴佩孚接手。因此时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可以左右总统徐世昌,并对曹锟及吴佩孚排斥。曹、吴二人终不服,遂发生皖直战争;直系因事先联合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带兵入关夹击,皖系终告大败,段祺瑞离北京。于是,直系、奉系成为*幕后的新主人,徐世昌给他们加了新的衔头,曹、吴二人封为正副「直鲁豫(河北、山东、河南)巡阅使」,张作霖则封为「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巡阅使」,其实就是,北方的地盘基本上由他们瓜分了。该地方的一切,包括督军任免,都要经过他们认可才算作实。虽然如此,彼此仍为争夺军火与地盘上的军饷而逐渐不和。进而因为总理人选更替,直系与奉系产生了磨擦。奉系扶植亲日派梁士诒组阁,但遭直系反对,双方诉诸武力,「第一次直奉战争」就是这样发生了。战争时间是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

  据说,奉系张作霖于事前联络段祺瑞与孙中山,说服他们携手对抗直系,因直系是三者共同敌人。段祺瑞是在「皖直战争」中被打败;而孙中山的「北伐」对手亦是直系。但是,此仗张作霖打败了。张率他的部队回返东北,随即宣布独立,俨如自成一国。他在等下一轮机会。

  于是,直系独掌*,叫总统徐世昌下台,用黎元洪再任总统,并且,由曹锟担任副总统。总理人选则是半年内竟然更换了七次,其次序是 周自齐、颜惠庆、王宠惠、唐绍仪、汪大燮、王正廷、张绍曾。那时,国会政制之混乱,北洋军阀之擅权,举此一例,可见其它。

  其实,在那时期其它军阀也是这样。他们所率领的部队,占据一地或一省,既称督军,亦即省长,全是割地称雄。势力可能有大有小。他们与中央的关系是口头上的默契。若是强的中央,号令还被尊重;若是弱的政府,只好任他胡为。或者,美其名叫自治。北方固然如此,南方同样类似。这些军阀的势力基本上是来自各自率领的部队。但是,部队的维持则需要军饷。军饷要靠当地百姓,或强征迫收,或明目抢掠。所以,只有地大民富,才会军大势大。

  最大军阀的好处是操纵政府,进而代表政府。然后,以名义上合法的地位,以原则上操纵的主权。譬如,用各地铁路权,用全国关税权,诸如此类作为抵押,向外国的银行(例如,日本的、英美的)进行种种贷款。他们所得,多数用来养军,备军,扩军。这些情况就是当年的怪现象。段祺瑞执政时曾是这样,张作霖是这样,吴佩孚也这样。彷佛这是(他们所知道的、而又在奉行的)唯一方法。所谓外国支持就是这类交易;张作霖与日本,吴佩孚与欧美。都是如此,关系密切。

  曹锟想当总统,千方百计进行。吴佩孚原本是曹锟部将,所以对曹锟尊重和支持。曹锟为了要以合法名义当上总统,先逼退徐世昌,迎黎元洪复职,但又经常对黎百般刁难,数易总理,恐吓刻薄,直到迫黎辞职出逃。然后,曹锟利用每张选票5000大洋贿赂国会议员,于1923年10月6日当选为大总统,并且,只以一个月期限便又由贿选国会起草通过一部曹锟宪法。凡此种种,均惹非议。然后也因这些,便给奉系和其它人有借口笔诛口伐和出兵了。

  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又再发生「直奉战争」,是第二次,直系打败。这一回吴佩孚曾亲自督战山海关。不过,因为张作霖除了再领兵入关,又联络了皖系的幸存者浙江的军阀卢永祥,及南方军政府的孙中山,并且得到他们同意支持,或是出兵,或是声援,一齐向直系曹锟、吴佩妥出击。这种组合是第二次。战争分为东西两路进行。吴佩孚的江苏军队先与浙江的卢永祥开战,吴胜,卢败;卢逃日本。另一路是,北阻奉军。直系第十一师师长冯玉祥本是领军去打奉系张作霖,但他阵前倒戈之后回师北京。接着,冯玉祥进行三件事 一、把总统曹锟抓了起来,二、把满清废帝傅仪赶出紫禁城,三、电南方孙中山立即北上议和。与此同时,吴佩孚因面对南北的夹击,终于不敌,退向湖南,那时但求自保,就此把北京让给了奉系及冯玉祥。

  由此可见,这些军阀间的战争,口头上是维护法统,实质上是抢权夺地。就以「直奉战争」而论,本就是北方的派系之战,不过南方也间接介入了。因此,直、奉间的胜负,亦影响到南方。譬如,第一次时,奉系败了,因孙曾帮奉,被直系鼓动陈炯明在广州造反,把孙迫回上海去了。第二次时,奉系胜了,又孙亦声援,随即获冯玉祥电邀上北京议和。其实,如果认真分析,这类以夺权抢地的战争,也无所谓正义或不正义。其目标始终是,一、消灭敌对军力,二、瓜分所有权益,不外如此而已。只是,这时的孙中山大概基于过去的错折和失败,也欲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