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昙花王朝-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惩贪污是必要的,严格考核官员也是必要的,但考核不等于猜忌,严惩不等于苛刻。杨坚往往凭借个人好恶痛下杀手,完全违背了考核和惩罚的本意。   

  刘昉在杨坚受禅后,被封为舒国公。但是杨坚内心并不喜欢他这样的弄臣,即便刘昉对自己有拥立之功,也毫不犹豫地将刘昉赶出宫廷,剥夺实职。刘昉闲居无事,又自以为是开国元勋,现在被疏远了,非常不满。后来长安出现饥荒,杨坚明令禁酒,刘昉公开在自家产业中做起了沽酒买卖,宣示内心的不满。御史弹劾刘昉,杨坚不处理,实际上是对刘昉进行冷处理。   

  不理他,看他怎么办?   

  刘昉更加郁郁不得志。北周时的大将梁士彦当时失去了实职,对杨坚心怀不满。惺惺相惜,刘昉就和他凑到了一起。梁士彦的老婆非常漂亮,轻浮的刘昉与她私通。梁士彦毫不知情,反而和刘昉的感情更好了,两人相约谋反。刘昉推举梁士彦做皇帝。北周时期的旧臣宇文忻的境遇与两人相同。杨坚暗地里忌讳宇文忻的威名,寻个小错就削去他的职权,遣归于家。落寞之余,宇文忻加入了梁士彦、刘昉的阴谋集团,准备干出大事。策划归策划,三人的计划皆流于空泛,缺乏可行性。   

  刘昉把事情拖着,最后败露了。杨坚知道后决定和三个老伙计开开玩笑。   

  杨坚下诏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欲观其意〃。   

  梁士彦七十岁了,赋闲好多年了,老年突然获任地方实职,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和刘昉等人之前曾制订过一个割据晋州的政变计划。现在杨坚突然把晋州送给梁士彦,阴谋集团成员都觉得这是天意在助他们成功。大家都弹冠相庆了一番。   

  上任前,梁士彦去向杨坚辞行。杨坚也不说话,一挥手,刀斧手一拥而上,将梁士彦当场拿下。没多时,刘昉、宇文忻等人也被捆绑了进来。梁士彦的上任仪式变成了审判大会。杨坚喝问刘昉等人:〃你们为什么要造反?!〃刘昉知道这回祸闯大了,默默无语。   

  最后,杨坚下诏诛杀刘昉等三人。   

  临刑前,一干犯人被带到朝堂。同案的宇文忻不断叩头求饶。刘昉勃然大怒,对宇文忻喝道:〃事已至此,还叩头干什么!〃刘昉慷慨赴死,被籍没全家。   

  另一个对杨坚有过巨大政治帮助的人郑译和刘昉一样出身官宦,祖父是太常,父亲是司空,家族还与皇室通婚。   

  郑译从小就和各位皇子交游,轻浮随性,而且贪财专权,也因此被废黜过。但宇文赟始终将郑译作为心腹,留在身边。在宇文赟死后的关键政变中,郑译出力最多,杨坚专权后拜他为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之后一再升官。郑译自由出入杨坚卧室内外。杨坚对他言无不从,赏赐给他的玉帛不可计数。郑译每次出入,都带领大批甲士。杨坚对这些都忍了,而且还承诺即使郑译犯了死罪,也宽恕他十次。但实际上,杨坚在内心里非常疏远郑译这样轻浮贪心的人,只是因为他有定策大功,不忍废黜,暗地里叫官属不得将所有事情都汇报给郑译。         

▲虹▲桥▲书▲吧▲。  

第42节:第三章 开皇盛世(17)         

  杨坚受禅后,封郑译为沛国公,让他回家去慢慢消化丰厚的赏赐。   

  杨坚充分发挥郑译的爱玩会玩、懂艺术的特长,让郑译为隋朝制定乐制,负责音乐创作。郑译玩得很好,借鉴西域胡人的音乐奠定了隋朝音乐事业的基础。他专门写了一本《乐府声调》,共八卷,洋洋洒洒,俨然是一代乐坛宗师。但在内心深处,郑译知道自己已经被权力疏远,现在的辉煌是表面的。内心空虚的他暗地里招呼道士章醮为自己祈福帮助。郑家的奴婢上奏,告郑译厌蛊左道。杨坚就召见郑译,语重心长地说:〃我绝不辜负你,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郑译无言以对。   

  杨坚事后授予郑译隆州刺史的实职。谁想,郑译在地方上恶习不改,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再次被人告发。杨坚专门为郑译的事情下了一道诏书,指责郑译:〃鬻狱卖官,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但处理意见非常轻:〃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结果郑译的政治生命就此结束,回家好好阅读《孝经》了。   

  再后来,杨坚在醴泉宫召见了这位故人,赐宴。席间,两个人谈得非常高兴。杨坚对郑译说:〃你已经被贬退很久了,现在我们的感情还是这么好啊。〃于是恢复郑译沛国公的爵位,位列上柱国。杨坚并且对左右侍臣说:〃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郑译因此得以善终。   



  开皇十一年(591年),郑译因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五岁。杨坚专门派遣使者吊祭,追谥〃达〃。   

  杨坚晚年的表现显示他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   

  一方面杨坚提倡节俭。苏威曾见到宫中以银为幔钩,认为太奢侈,提醒杨坚节俭治国。杨坚于是下令撤掉所有雕饰豪华之物。因为皇帝本人提倡节俭,隋朝前期整个社会以俭为荣。当时的士人平常都穿布帛,饰物都只用铜铁骨角而摒弃了金和玉。但是杨坚晚年喜欢大兴土木,开始追求奢侈享受,完全违背了之前的节俭形象。   

  一方面杨坚关心百姓疾苦。开皇初期,关中发生大饥荒。杨坚知道百姓用豆粉拌糠当饭吃后,亲自拿着这样的食品在朝堂上遍示群臣,痛哭流涕。之后他下令降低自己的膳食标准,不喝酒不吃肉。早期出巡的时候,杨坚遇到扶老携幼的人群会主动让路,还对百姓好言抚慰;遇到难走的道路,杨坚甚至会令左右侍从去扶助负重难行的人。但到了晚年,杨坚爱民之心大减,一再增加百姓赋税,用严刑峻法惩治那些反抗的人。普通百姓往往因为一丝一毫的过错而锒铛入狱。   

  一方面杨坚澄清吏治,希望搞好君臣关系。一度,杨坚对大臣们极其宽厚,人尽其才。比如他对高颎的感激,对贺若弼的宽容。但是越到晚年,杨坚就越沉迷于个人世界,对臣下越苛刻,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率性举动。结果造成了贤臣去,佞臣留,奸臣做大的局面。许多后人评价杨坚是成在用人上,败也败在用人上。   

  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说杨坚是马基雅维利式的人物,所作所为以在巩固个人权力的基础上促进王朝发展为目标。给杨坚贴上〃马基雅维利〃的标签,的确能说明杨坚晚年的残暴和前后判若两人的矛盾言行。   

  但客观地说,没有人生来就是当皇帝的料,也没有人教过杨坚怎么当好皇帝。杨坚的皇帝生涯是摸索着前进的。他在个人喜好和政治理性,在禁欲和享受,在宽容和苛刻,在短视和远视等考验之间寻找平衡。这可能是任何一个皇帝真实的内心世界。杨坚还算是应对各种考验、掌握平衡比较出色的帝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家里的事情外人就更难说清楚了。皇帝家里的任何事情都和政治紧密结合。杨坚的长子杨勇是个缺心眼的太子,二儿子杨广是文武全才、功勋卓著的晋王。在宇文述、杨素等人的帮助下,再配合一些小把戏,杨坚和独孤皇后夫妇最终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本章的主角就是皇帝家里人,以及那些为皇帝家事忙乱的人。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43节:第四章 说不清的家事(1)         

  第四章   

  说不清的家事   

  杨坚有个早死的弟弟叫做杨整。登基后,杨坚追封杨整为蔡王,由侄子杨智积袭封爵位。   

  蔡王杨智积很有意思,老觉得王爷是世间最危险的〃职业〃,日夜担心伯伯杨坚猜忌、迫害自己。史载,杨智积终日〃常怀畏惧,每自贬损〃。为了避祸,杨智积装疯卖傻,自我贬低,甚至不允许儿子多读书和交际宾客;怕儿子读了书以后太有才能了遭杨坚的猜疑,怕儿子交际好了名声大了惹祸。   

  事实上,杨坚没有任何迫害侄子杨智积一家的实质行动,可杨智积就是感到恐惧。   

  一般人都难以理解杨智积贵为亲王,怎么会产生那么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那是皇帝家族的家事。寻常百姓家里的事情,外人尚且说不清楚,皇帝的家事就更说不清楚了。我们甚至连皇帝有没有家事也说不清楚。皇帝身上的权力光芒太耀眼了,他的一举一动、家中的任何点滴小事都可能衍化为政治风波。   

  表演政治家   

  杨坚的太子杨勇是个老实人,平日里〃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往好了说,杨勇是表里如一,往坏了说,杨勇就是缺心眼。   

  独孤皇后为大儿子杨勇挑选了元氏之女为太子妃。这个元妃出身高贵,生性温婉贤淑,端庄有礼,在独孤皇后看来非常适合将来母仪天下,很喜欢这个儿媳妇。但是杨勇不喜欢既严肃又程序化的太子妃,而喜欢出身工匠家庭的云氏,立云氏为昭训。云昭训不仅相貌秀丽,而且活泼乖巧,很对杨勇的性格脾气。   

  儿子坚持要纳云氏,独孤皇后虽然嫌云氏有失庄重,也勉强承认了她的昭训地位,但告诫杨勇尽量少接近云氏,多关心正妻元氏。元氏也经常提醒丈夫平日要言行谨慎,表现稳重。可元氏越是提醒,杨勇就越觉得受到限制,更加喜欢率真质朴的妾室云氏。最后杨勇和云氏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彻底冷落了太子妃元氏。   

  我们知道,独孤皇后非常在意〃生活作风〃问题,对杨勇宠爱妾室的行为非常不满。我们也知道杨坚和独孤皇后前期提倡躬俭治国,也要求皇子们生活朴素。太子杨勇达不到母后独孤皇后规定的过分朴素的生活(一般人都做不到),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过起了比较奢华的生活。杨勇是太子,追求一定的物质享受并不过分。杨勇的生活标准也就是稍微高了一点,可在独孤皇后和杨坚眼中就变成了不听父母教诲、享乐没志气的不肖子。   

  元氏眼看着丈夫杨勇是扶不起的阿斗,绝望了,没多久就郁郁而终。在元氏死后不久,小妾云氏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太子的长子,杨坚的皇长孙,本来应该是一件大喜事,不料却成了家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独孤皇后本来就对太子妃元氏的死耿耿于怀,现在杨勇又和自己讨厌的妾室云氏生下了孩子,简直是公然与自己作对。独孤皇后对杨勇这个儿子彻底失望了。   

  父亲杨坚也渐渐对杨勇失去了信心。杨坚是个很多疑的皇帝,杨勇却公然和社会上的豪侠剑客往来,还毫不避讳地在宫廷中接待这些豪客。那些大侠们,潇洒惯了,横来横去,持刀带剑地在宫廷里晃来晃去。杨坚毕竟是皇帝,是宫廷的主人,突然看到一大群面相凶恶的人在面前刀来剑往的,心中肯定不舒服。         

§虹§桥§书§吧§BOOK。  

第44节:第四章 说不清的家事(2)         

  杨勇交往的大侠们中间还有一些人是占卜算卦的人。杨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让这些占卜的人算算父皇杨坚的寿命,看看父亲能活多少时间。也许,老实的杨勇不知道身为太子,他这么做是在玩火;也许,杨勇这么做的本意是希望父皇长命百岁,看看父亲能否活到一百岁。但事情传入杨坚的耳朵后,就变成了太子觊觎皇位,早日盼着皇上驾崩。   

  杨坚不能不怀疑杨勇的个人品质。父子开始日益隔阂。杨坚越来越不愿意见到太子了。   

  杨勇搞不明白父皇怎么突然间就不待见自己了。越想越不明白,就收买、安插杨坚身边的人去打探消息,窥测父亲的行止。杨勇不是搞阴谋诡计的料,小动作很快就被杨坚给发现了。杨坚气愤地说:〃朕长年住在仁寿宫,与太子的东宫(在大兴)相隔甚远。但是我身边发生的再小的事情,太子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而且比驿马都要快。我一直很奇怪,现在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此后,杨坚为了提防杨勇政变篡位,将身边的警卫数量增加了好几倍,而且晚上都不在固定的地方睡觉了。   

  父子之间隔绝到这个分上,杨勇的太子地位就岌岌可危了。杨勇理应〃痛改前非〃,想方设法巩固地位。可他又干了件愚蠢到家的事情。   

  冬至的时候,百官要朝贺天子。有一群浮躁又头脑发晕的官员觉得,杨勇是太子,那就是未来的天子,也需要去朝贺一番,提前搞好关系总没错。于是,他们就集体去东宫朝贺杨勇了。杨勇的头脑更简单,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