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品三国-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焙蚵穑肯胂肟次颐窍衷谑且桓鍪裁囱那榭觯课颐侵芪У酱Χ际遣蚶牵〗强薷雒煌辏鞘强乓镜亮恕T偎盗耍桓鼋影嗳耍匾氖羌坛懈感值氖乱担阉欠⒄棺炒螅皇瞧牌怕杪杳煌昝涣说每蓿窀銎シ蚱ジ舅频模蚱鹁窭矗∪缓笕盟锶ɑ簧弦路鬃苑鏊锶ㄉ下恚诳钦潭樱盟锶ǔ鋈パ彩尤盟腥硕贾牢颐钦飧黾庞行轮髯恿恕H缓笳耪选奥嗜毫帕⒍ㄖ保柿焖械氖窒铝⑺锶ㄎ鳌U馐钦耪选D敲粗荑つ兀恐荑ご油獾馗匣匚庀兀哟肆粼谒锶ㄅ员甙镏6乙蛭笔彼锶ǖ闹拔袼还且桓鼋皇蔷鳎缘笔笔窒碌娜嘶褂心切┍隹兔嵌杂谒锶ǖ睦窠谑潜冉霞蚵模簿褪窍录抖陨霞兜哪茄恢掷窠诙选6荑ご沸谐甲永瘢痛钒阉锶ǹ醋骶鳎约鹤龀甲樱庋粗С炙锶ā



而这个意义非常地重大。这个意义为什么重大呢?我们来看一下孙权的政治地图。东吴政权和蜀汉政权一样,也是由三种力量组成的。蜀汉政权讲过了,三股政治力量,第一个是刘备代表的或者说刘备、诸葛亮代表的荆州集团,第二个是李严为代表的东州集团,第三个是以谯周等人为代表的益州集团。它这三股力量是像鸡尾酒一样的三个层面,荆州集团是最高层,东州集团是中层,益州集团是底层,这是蜀汉政权的情况。那么东吴政权呢?东吴政权也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组成。



这三股政治力量,第一种是孙坚、孙策留下的这些人,是孙坚和孙策当年在江西发展,然后带到江东来的,我们称为淮泗军事集团,简称“淮泗将领”。那么这一部分人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孙坚旧部,有程普、黄盖、韩当;还有一部分是孙策的人,孙策旧部,有蒋钦、周泰、陈武。他们都不是江东人,他们的代表人物是谁呢?周瑜。这是第一股政治力量。



第二股呢,《三国志》的说法叫做“宾旅寄寓之士”,什么人呢?就是东汉末年社会动乱的时候,从北方避难或者避乱到江东的。因为当时这个战场主要在北方嘛,北方是战乱的这样一个区域,所以北方的士人就往南方跑,有的到了江东,有的到了荆州,这些人我们称为“流亡北士”。有哪些人呢?张昭、诸葛瑾、步骘、张纮、严畯、是仪。大家看一看这些人也都不是江东人,但是他们是士人。这个士人倒是不成集团,就是在孙权接班的时候它不成集团,它是流散在各地的,但是是一个政治势力。



第三股政治势力呢?江东世家大族,简称“江东士族”。这些士族在江东地区有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按照次序是虞、魏、顾、陆,叫做江东四大家族。



那也就是说孙权的政治地图是这样的,三股政治力量:淮泗军事集团,或者是淮泗将领,我们算它红色;“宾旅寄寓之士”,或者说是流亡北士,我们算它黄色;江东世家大族,或者说江东士族,我们算它蓝色。红色代表着什么呢?枪杆子。黄色的流亡北士代表什么呢?笔杆子。蓝色的江东士族代表什么呢?钱袋子。一个政权要巩固,这三个“子”你必须要抓在手上,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缺一个都不行。而孙权本人又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支持他,作为淮泗军事集团的领袖站出来支持他,枪杆子就到了孙权的手上,这事情就搞掂了一半。然后张昭呢,他是流亡北士的一个代表,他站出来支持孙权,就意味着流亡北士有可能支持孙权。但是我们要讲清楚,这个时候还主要是张昭和张纮,其他人没来,但是张昭他这样做他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后来像诸葛瑾啊、步骘啊、是仪啊,严畯这些人,陆陆续续也到了孙权的将军幕府,那么笔杆子就抓到手上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蓝颜色的钱袋子,钱袋子能不能抓到手呢?



而且我们还要知道,孙氏政权毕竟是在江东建立的,江东建立的政权如果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你是不能持久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得不到本地士族的支持,就是益州士族总是持一种怀疑、抵抗、不合作态度。孙权要在江东站住脚,继续争取江东士族的合作,也就是说用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的话来说,孙权必须实现孙氏政权的江东化。我们回过头来看孙权建国,大家就会知道,最后他一文一武,他的丞相和统帅都是什么人呢?丞相是顾雍,统率是陆逊,全部换成了江东士族,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孙氏政权最后“泛蓝”了。所以“泛蓝”就是江东化。



*孙氏政权的“江东化”说明孙权最终是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这为他将来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政权奠定了基础。而周瑜和张昭在孙权最初接班时候的鼎力支持,对孙权掌控局势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周瑜还给孙权介绍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对孙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这个人是谁?他来到孙权身边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那么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背景以后,我们就知道又一个人的意义了,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是周瑜推荐的,周瑜去跟鲁肃说,当今之世,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老板,应该选孙权,如何如何,鲁肃就跟着周瑜到了孙权这里。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鲁肃的意义。



第一是身份。鲁肃是江西人,这一点他和淮泗军事集团有共同语言,都不是江东人。第二,鲁肃也是“宾旅寄寓之士”,就是他也是一个流亡的、依托于权贵的这样一个士人,他依托的是周瑜。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张昭这些人有共同语言。第三点呢,鲁肃是不喜欢袁术的。袁术原来要任命鲁肃做东城县的县长,鲁肃拒绝了,这才跑去依附周瑜。所以他在政治立场上,他是和袁术划清界限的,这一点他和江东士族又有共同语言。就是鲁肃是一个和三股政治力量都说得上话、都有共同语言的人,这是他的身份。



第二是他投奔孙权的时机。我们知道孙权接班的时候是非常地困难,而鲁肃此刻早就到了江东。我们要知道鲁肃到江东来跟谁来的?跟周瑜来的,但是他到了江东以后他不依附孙策,这一点很重要。就按说你是周瑜的人,你就应该跟着周瑜去帮孙策嘛,他不去。有一条史料说鲁肃和孙策见了面,但是这条史料靠不住,已经被历史学家考证过了,应该是没有见面。孙策去世以后,鲁肃不打算投奔孙权,他打算投奔谁呢?他打算投奔一个叫郑宝的人,这个郑宝是什么人呢?不知道,没传的,可见他不怎么样,不是什么人物。那鲁肃宁肯去投奔郑宝也不投奔孙权,说明当时流亡北士或者“宾旅寄寓之士”这些人不看好孙权,他们是犹豫观望态度,不急于表态,当然也没有反对,不像江东士族那样反孙权,是个中间力量。但是这个时候鲁肃一下子站到孙权这儿来了,这是一个信号啊。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鲁肃就叫做来得巧。而且来了以后跟孙权大谈什么呢?“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跟孙权谈起做皇帝的事情来了,这个支持力度是相当可观的。这是时机。



第三个是途径。一般地说,“宾旅寄寓之士”进入孙权政权也是靠“宾旅寄寓之士”来介绍推荐,比方说严畯就是张昭介绍的。而鲁肃这个第二政治势力的黄色人物,是那个红色人物推荐的,这也特别。而且鲁肃进入孙权幕府以后担任的职务是什么呢?武职。开始还是做宾客了,就当了一段时间的宾客,后来出任武职。我们知道孙氏政权一般就是说,武以周瑜为首,以淮泗将领为主;文以张昭为首,以流亡北士为主,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系统。鲁肃是一个中间人物。这就打破了孙氏政权的格局,表现出一种前两股政治势力合流的趋势,所以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我们知道,鲁肃投奔孙权,并最终担任武职,不仅表现出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这两股政治势力的合流;而且更进一步来看,既然流亡北士可以进入以淮泗将领为主的军事系统,那么,江东士族将来岂不是也可以吗?这就使孙氏政权的三股政治势力——淮泗将领、流亡北士、江东士族有了合流的趋势。所以易中天先生认为,鲁肃投奔孙权并最终出任武职,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那么鲁肃之后,接替鲁肃军职的是吕蒙,吕蒙是谁?他出任这个职务又有着什么意义呢?



我们知道了鲁肃的意义以后,我们就知道了吕蒙的意义。我们知道孙氏政权的军事将领当中,最重要的是上游统帅,所谓上游统帅就是把守长江上游的。那么孙氏政权的上游统帅是哪些人呢?第一个是周瑜,第一任,周瑜去世以后是鲁肃,鲁肃去世以后是吕蒙,吕蒙去世以后是陆逊,被称为东吴四英将,四大英将,也是四任统帅。那么这个第三任吕蒙又怎么有意义呢?我们也来看他的身份。第一,吕蒙不是江东人,他是汝南富邳人,不是江东的。这一点和江东士族不一样。第二呢,这个人没什么文化,叫“少不修书”,从小不学习的,所以他也不是什么士人,他不是流亡北士。这一点和张昭他们不一样。第三点呢,他虽然很早就参加了孙策的部队,但是职位很低,开始大概就是一个勤务兵,这叫做“引置左右”,跟在旁边的,也就是一勤务员;后来当了一个别部司马,就是当了一个杂牌军的小头目。这个和淮泗将领他们也不一样。所以如果说鲁肃是和三股政治力量都说得上话,那么吕蒙就是和三股政治力量都沾不上边。



因此,我们如果说三股政治力量是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话,那么鲁肃和吕蒙就是灰色的,或者说他具有灰的色调。因为一个是都有关系,一个是沾不上边。孙权需要这样的一个灰色。为什么呢?他在前期,他需要由灰色把他政治地图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调和起来。因为灰色是可以跟任何色彩搭配的,你们会穿衣服的都知道,灰色好搭配。后期呢,他需要一个颜色实现他政治地图的“泛蓝”,那么鲁肃和吕蒙刚好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所以我们看一看孙氏政权长江上游四大统帅的这样一个任职的秩序,就可以证明田余庆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就是孙氏建国的道路就是江东化的道路。由一个外来的、依靠军事力量建立起的政权,逐步地过渡到依靠本地世家大族力量建立的政权,这就是孙权建国的道路。



当然,这只是我们事后的分析,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我们觉得是这样的;而在当时呢?在当时也许只不过是一次风云际会,也不过是一次双向选择。我们来看一看周瑜劝说鲁肃的时候是怎么讲的:周瑜说,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也就是说,这样一个乱世是我们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干一番事业的最好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周瑜引用了马援答汉光武帝的一段话,叫做:“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不但君在挑选人才、挑选臣,我们作为人才、作为臣,我们也可以给自己选一个老板,那么多老板嘛。而在周瑜看来,孙权是值得选择的,周瑜认为他和鲁肃跟着孙权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那么孙权为什么又值得选择呢?请看下集——坐断东南。

易中天品三国(44)……坐断东南

【画外音】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讲到,尚未成年的孙权接手了父兄留下的江东基业,但夹在曹魏、蜀汉之间的江东,当时实力并不强大,而且曹魏对江东虎视眈眈,蜀汉对江东不怀好意,孙权也缺乏安全感,所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孙权上表称臣,半年以后刘备称帝,孙权不为所动。但在曹丕称帝八年以后,孙权坐稳了江山,发展了实力,最终在江东登基称帝,他是怎样做到这一步的?他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坐断东南》

上一集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孙权这个人为什么值得像周瑜啊,鲁肃啊这样的人来选择呢?我们的答案是:孙权确实具有领袖的素质,孙权也确实是值得投靠的一个人,他也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后来辛弃疾在他的词里面是这样描述孙权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很少有人想到,孙权其实很不容易,我们知道在魏蜀吴三国当中,孙权是最后称帝的,而且拖了八九年,而且两次放弃了称帝的机会,那么是孙权不想吗?不是不想,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