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20)
这次东征的主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和粤军。
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任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兼任东征军参谋长,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亲自出征。
当时在粤军第二师任参谋长的叶剑英于1月16日奉命从香洲返回广州。
他热烈响应广州政府和共产党的号召,全力投入了东征作战。
东征开始,计划分兵三路:建国滇军和建国桂军分别担任左翼和中翼。
担任右翼的粤军主要有张民达的第二师、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一般称为学生军)、许济的第四师(开始为第七旅),后来参战的还有余鹰扬的独立旅、陈铭枢旅、张发奎独立团等部队,由张民达兼任右翼军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
粤军经过一年整训,不论在士气上、装备上、军事技术和纪律上都大为提高。
尤其第二师战斗力较强,充任开路先锋。
当时,陈炯明号称七个军,主力是叶举、洪兆麟、林虎三部,号称拥兵十万人众。
陈炯明阴险毒辣,诡计多端。
战争开始时,他隐居在香港,得到香港当局的支持。
“红毛鬼”供给枪械、子弹和金钱,还准许他在香港捉拿反对他的人。
他在香港筹划一切,给他的亲信部下们一个个封官进爵,发号施令。
按照陈炯明的部署,盘踞在惠州、平山、淡水的叶举部,向宝安、东莞进攻;盘据在潮州(潮安)、汕头的洪兆麟部,经海陆丰,西出淡水,进窥广州;盘据在赣边及河源、五华的林虎部,向南移动,分兵向龙门、增城北面进攻,与叶举部相呼应。
同时,勾结江西的军阀方本仁出兵,夹攻广州。
这就是陈炯明的如意算盘。
然而他的算盘并不如意。
名义上由叶举任各路军总指挥,统率全军,实际上,各军之间,勾心斗角,互不买账。
陈炯明见此情景,悄悄从香港返回惠州,部署所辖各部集结,迎战东征军。
1925年1月30日,东征军总司令部召集东征军师以上参谋长研究作战部署。
许崇智总司令主持会议,他右手边是苏联军事顾问团。
许崇智听取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等的作战报告。
根据敌我双方的兵力和所在位置,提出东征军的作战部署和进军路线。
确定右翼军的张民达师为先头部队,提前出发,黄埔学生军跟进。
由于作战任务紧迫,在散会之后,许崇智交代留下总司令部参谋处长、二师叶剑英参谋长与军事顾问加伦等人,继续详细研究右翼军具体的行军作战计划。
叶剑英快步走到加伦面前,向他报告。
加伦热情握手:“我们是老朋友了!”然后介绍一位苏联军官说:“这是罗加乔夫同志,经许总司令同意,准备随你们二师行动,参与指挥作战。”
罗加乔夫也是苏联红军的将军,当时是驻北京苏联大使馆副武官随员,曾任苏联军事顾问团军事会议主席。
“认识你很高兴!叶将军,”罗加乔夫热情地伸出手来,主动与叶剑英攀谈。
叶剑英结识了加伦和罗加乔夫,很高兴。
从这次共同拟制作战计划以后,东征北伐,有相当一段时间,叶剑英同加伦将军并肩战斗,建立了深厚友谊。
后来,在访苏的一首诗中写道:“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
1月26日,张民达、叶剑英率领东征先头部队的第二师,从广州出发。
出发前,召集军官开会,进行战争动员,讲明东征的意义,要求部队严格执行东征军政治部的规定。
一路上“约法三章”,张贴《告百粤父老兄弟姊妹》布告,散发传单,不筹饷,不拉夫,不扰民。
宣传队沿途宣传,制备茶点,邀请乡民开联欢会。
原来对“陈家军”畏如虎豹、怨如寇仇的民众,对东征军亲如家人。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21)
许多工友组成慰劳队、救伤队和运输队支援军队,许多农民自愿出民工,随军东征。
沿途的小孩子也跟在东征军屁股后头,学唱革命歌曲。
部队纪律严明,深受群众欢迎。
东征中,张民达和叶剑英指挥部队猛攻猛打猛追,全师官兵英勇善战,旗开得胜,不数日就扫清了石滩、石龙一线敌人,击溃敌熊略部,俘虏数百人,乘胜攻克广九铁路线上的常平。
二师首战告捷,军威远扬。
张民达、叶剑英下令在常平稍事停留。
此时,许崇智偕同广州市长孙科、公安局长吴铁城、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人前来劳军。
许崇智到师部召集各团军官讲话,表彰二师战功,给以奖赏。
加伦将军见到叶剑英,称赞说:“你们的作战计划执行得好,照这样打下去,很快会扫平东江。”
这时,蒋介石指挥黄埔学生军,于2月3日晨8时由黄埔乘福安兵舰浩浩荡荡开拔,经过虎门,第二天不费一枪一弹进驻东莞县城,然后经石龙、平湖,到达龙岗。
溃败的叛军在叶举指挥下,集中在淡水一带。
其残部熊略、翁腾辉等约三四千人,企图固守淡水待缓。
2月10日,粤军二师进抵淡水城郊。
淡水城构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垣系泥土筑成,又高又厚,有上中下三层射击阵地。
敌军为了防备夜间攻击,在城墙高处装有照明设备,照射城外四周,皎如白昼,一遇攻击,三层枪眼同时还击,喷出火网。
城之四周为洼地,稍远之近郊为土山,地势险要,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取。
而东征军地形不熟,粮食不济,孤军深入,后无接援。
如何攻克淡水?叶剑英面临一场恶战。
经过侦察,他感到需要与友军协力攻取,周密部署。
他连夜与张师长商量出一个作战方案,第二天到龙岗军校教导团驻地总司令部,向蒋介石、周恩来、加伦等报告作战计划,商讨协力攻打淡水。
在这里,经过半天的研究,确定教导团由平湖、龙岗突袭淡水南面;粤军自西北面、东北面进击(二师由新围向淡水西北前进),对淡水展开三面包围攻势。
2月15日,二师一马当先,协同友军向淡水发起攻击。
此时,城内敌兵向外猛烈射击,子弹密集如雨。
周恩来与各级党代表鼓励学生军奋勇战斗。
张民达、叶剑英身先士卒,勇猛攻城。
激战三小时,敌狼狈向城内退却。
东征军俘获熊略部旅长、团长等军官十余名,毙敌百余人,俘虏千余人。
洪兆麟闻淡水危急,即调惠州、博罗方面叛军,星夜驰援。
但东征军不断猛烈攻击,终于进占淡水。
敌大部被俘缴械。
苏联顾问罗加乔夫在前线,目睹革命军将士作战如此英勇善战,高兴地称赞东征军,堪与苏联红军相媲美。
后来,敌军组织兵力,进行几次反扑,张民达和叶剑英坚守城内,指挥部队,配合友军打退其进攻,迫使敌向平山一带退却。
革命军乘胜追击。
叶剑英事后常说:“淡水一仗打得很苦。
”经过这一仗使东征军信心倍增,军威大振,为第一次东征奠定了胜利基础。
叶剑英在这次战斗中,不仅身临前线指挥,而且冒着枪林弹雨往来于友军之间进行联络,协攻敌人,在东征军中传为美谈。
东征军东出淡水,迅速攻占惠东的平山。
2月22日,东征军粤军司令部在白芒花召开军事会议。
经过激烈争论,许崇智接纳张民达、叶剑英意见,放弃蒋介石先打惠州的主张,确定率领二师、四师主攻三多祝洪兆麟部,向潮汕进军;由蒋介石率领黄埔两团学生军绕过三多祝,迂回海丰,袭击叶举残部。
二师在进军中苦雨凄凄,道路泥泞,行军十分困难,但士气仍然十分旺盛,一路上军歌嘹亮。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22)
革命军步步紧追,叛军连连败退。
张民达、叶剑英率领全师官兵,艰苦奋战,猛追猛攻,在海陆丰彭湃领导的农民军的配合下,于2月27日攻克海丰城。
直捣“将军府”,端了陈炯明的老巢。
第二天拂晓,蒋介石率学生军迂回至海丰会师。
二师一鼓作气,乘胜猛追,配合学生军,相继收复惠来、揭阳、潮阳,于3月中旬连克汕头、梅县,惠州也不战自下,守军自动献城。
至此,第一次东征仅历时一个多月,大获全胜。
叶剑英在整个战斗中,辅助张民达,指挥有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征军进入梅县,叶剑英奉广州留守大元帅府命令,任梅县县长,率二师直属队留驻梅县。
东征军正向孙中山报捷的时候,不料噩耗传来,孙中山先生不幸病逝北京。
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发起东征之师,却没有见到东征的胜利。
他在病中依然日夜关心东征战事。
当接到淡水大捷的电报时,不胜欣慰,并谕代电奖勉“各将士努力杀贼,以期三民主义之实行”。
3月10日,在他病情危殆时,听到潮汕克复的消息,脸上露出十分喜悦的颜色,立即给广东留守大元帅府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打电报,指示东征军要遵纪爱民,“不可扰乱百姓”。
3月25日,广州留守府向东征军前线通报孙中山于3月12日逝世的噩耗。
晴天霹雳,万民震痛。
叶剑英县长在梅城举行“孙中山先生追悼周”,分片设灵堂进行“望祭”,30日在东校场召开各界民众追悼孙先生大会。
愁云幂幂,哀乐呜咽。
叶剑英亲读祭文,缅怀孙中山一生革命的丰功伟绩,号召全体军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中山先生遗志,消灭陈炯明叛军,把东征和国民革命进行到底。
他声泪俱下,忆述追随伟大革命先行者的战斗岁月,悲痛不已。
叶剑英继承孙中山的遗志,治理梅州,惩恶扬善,清正廉洁,兴办教育,造福一方。
随后,平息香洲兵变和杨刘之乱,再次出师###陈炯明,在东征北伐中屡建战功,向中山先生献上厚礼!1956年11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九十诞辰时,叶剑英怀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著文写道:“中山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对我个人来讲,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怀念当年追随中山先生的日子。
往事虽隔了三十多年,可是想起来却历历在目。
中山先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能很快地接受了新的思想,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从事建党建军,建立根据地的工作。
这种不断前进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直到晚年,叶剑英对中山先生一直怀有敬仰之情,多次瞻仰先生故居,并题词留念。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二篇(1)
在蒋介石叛变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和工人群众的逆境中,叶剑英反戈一击,与蒋介石彻底决裂,投入党的怀抱,积极策应南昌起义,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7年4月,中国上空阴云密布,一场充满血腥与罪恶的政治大风暴即将来临。
上海。
12日凌晨一时。
蒋介石酝酿已久的反革命政变的枪声终于打响。
大批全副武装的青洪帮流氓、特务,身着蓝色短裤,臂缠“工”字符号,冒充工人,自法租界乘多辆汽车分散四出,袭击工人纠察队。
工人纠察队仓促抵抗,双方发生激战。
事先早已埋伏在工人纠察队周围的蒋介石的反动军队,趁机借口“工人内讧”,冲出收缴“双方”的枪械。
上海的2700名武装工人纠察队,被解除了武装,牺牲200余人。
当天上午,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占领了上海总工会,并将由流氓、党棍组成的“上海工界联合会”改名为“上海工会组织统一委员会”,盘踞了总工会会所,配合蒋介石的军队破坏总工会所属的各工会,拘捕共产党员和工人领袖。
4月12日这一天,帝国主义在上海的侵略军直接帮助了蒋介石,在租界和华界内,侵略军在各区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和工人1000余人,交给蒋介石。
死伤不知其数。
继上海反革命政变以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和广东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进行大屠杀。
仅广东一地,被捕杀者即达2100余人,其中包括著名的共产党人萧楚女、熊雄等。
广大的东南和华南地区顿时陷于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之中。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也在北京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及其他革命者。
4月28日,他们以绞刑杀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