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拎重物,所以大学四年,董苓觉得很幸福,一直被公认为校花的她其实很保守,多少男生献殷勤,写求爱信都没有让她心动过,在学校每次她都主动地把手放在刘毅的臂弯里,决不对别的男生多看一眼,这方面从来没有让刘毅担心过,在俩人相好之初,为董苓刘毅还挨过高年级和其他学校男生的拳头,而这更加深了董苓对他的爱,后来大家渐渐发现,在董苓眼里只有刘毅,而刘毅为人低调又是很出众的男生,也就没人再捣乱了,更多的是羡慕的眼光。
毕业时董苓为了能留在上海,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刘毅被分配到工商局,但为了出国他没有报到,俩人本想一起去美国,但董苓父母不同意,认为女儿研究生已经开始读了,不能荒废,读完后再考虑出国也不迟, 刘毅也没有坚持,想想国外的生活自己都前途未卜,就让董苓跟着他背井离乡是有些不妥当,也许三年后董苓毕业了,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再接她过去会更好。就这样一对鸳鸯被分隔在地球的两端。
刘毅在美国的生活不是很顺利,选择宿舍时为了能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他填写希望找一个美国学生合住,学校真的满足了这一条件,给他安排的室友是美国学生Leo,两人共住两室一厅的公寓,刘毅没想到Leo是黑人,他忽视了黑人在美国是占很大比重的,而他也不可能以黑人为理由要求调换室友,种族歧视在美国可是个大罪名,没人能承受得起。
Leo其实也不是个坏孩子,还常常跟刘毅聊天问问有关中国的事,用他德克萨斯的音调教刘毅很多俚语,有时也给刘毅介绍一些可以免费享用的社会资源,但东西方文化相差实在悬殊,他根本就没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喜欢爆吵的摇滚乐,没日没夜地玩游戏,吃着垃圾食品,屋子弄得乱哄哄还认为个性十足,经常连鞋都不脱就上床,交往的都是黑人朋友,弄得一向有调理的刘毅两三个月没能适应。
慢慢地刘毅也有一些中国朋友,他们大都常去中餐馆打工,不然巨大的货币落差对每个中国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可餐馆老板用这些学生是一分钱不付的,这几乎成了名不经传的行规,你的全部收入就是客人给的小费,这种用工是不合理的,美国有最低工资的限制,而中国学生却不可能去告发,他们有的人根本就没有合法的工作许可证,语言还有障碍,况且工作不容易找,有地方愿意雇用你已经是幸运了,老板正是抓住了他们这种心理。
美国的餐馆可不像中国,有好多服务员,这里一天最多两三个,服务时你不仅要记住台号,还要记住每个人点的菜和古怪的酒水名,外国人是分餐制,一桌如果有五个人,你就会有五份餐食和5份酒水,他们吃饭比较讲究,先是头盘,冷食,再是主菜,热食,最后是甜品,你不仅要时刻留意客人用餐的进度,还要注意上菜的顺序,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招来不满,弄不好小费也会打折扣。最让人头痛的是酒名,不像国内成瓶的酒随你挑,一桌人也点不了几种酒,这里很多都是需要调制的鸡尾酒,一杯就由几种不同的酒调制而成,名字起得华丽浪漫,像夏威夷风情,雪中蜜月等,从字面上永远猜不出它的组成部分,本身美国的各种酒已经很难记了,没有生长在这个国度中,硬是要记住产地,年份,特点实在是辛苦,当客人问起时,再把几种酒的组合包括味道、口感描述一番,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上错酒或下错菜,通常你要赔偿餐厅,老板也是精明的生意人,不可能你出错他买单,几乎每个中国学生都买过这种教训。另外帐单也要分开算,工作量会是成倍的增长,然而如果你一餐同时照顾七、八桌,你绝对不会抱怨,不需要有人教你注意服务态度,再累再苦,你自然就会笑,客户的满意直接和你的利益挂钩,而餐馆的工作时间是从早10点到晚10点,有时还要更晚,取决于最后客人离店的时间,除了不用你炒菜,洗碗,基本上什么都要干,收拾桌子,择菜,剥蒜,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如散架般,当然收入还是喜人的,一天几十块美金应该是垂手可得的,逢年过节状况好时过百也很轻松。
刘毅不喜欢这种工作,尤其是餐厅里循环播放的中国歌曲,忙起来还好,闲下来时格外伤感,思乡之情能一直持续到梦乡。上次仅为了帮忙,顶替别人的5天,一共挣了三百多块,还听错了几款酒水,陪了二十几块钱,这段经历没给他留下任何好感,他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不喜欢被太多繁杂的事情同时牵扯,他给餐厅工作的评价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不值”。可仅靠学校安排的几小时固定工作是远远不能支付正常开销的,刘毅很郁闷,既然状况不能改变,他就决定用这段时间抓紧学习,想尽量缩短学业的历程,也是个不错的省钱办法,他很会学习,而且动手能力强,尤其上机操作和设计是他的钟爱,对于他的创造性 ,如果有两个A老师都愿意给他,一个学期下来他有5门功课都得了A。
第四章 留美生活(2)
八个月后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他从此才真正摆脱了向家里伸手的阴影。
刘毅去的这家真是个有钱人家,在富人区有着高档的豪宅,在很多城市都有产业,家里人口很简单,父母和三个孩子,大女儿Linda22岁,儿子Stuart16 岁,小女儿Sophie 14岁,刘毅要给家中唯一的儿子Stuart当计算机老师,每天下午去3小时-3点到6点,包括周末和假期,一周的报酬是500美金。尽管这意味着他将没有任何休息日,不能去旅游,不能参加任何的下午活动,但这么好的待遇还是让刘毅兴奋不已,他顺利地通过了爸爸Marsh和大女儿Linda的联合面试,并签了协议,还果断地花了1500美元买了一辆二手的日本车,在美国没车几乎就没法生活,哪儿也别想去,从学校到富人区有30多公里的距离,几乎没有什么方便的公交车,想想也能理解,有几个富人需要公交车?
买了车后,刘毅的荷包已经干瘪,后面的生活可全指望着这份工作了,刘毅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一定能行,一定能干好。
第一天开车去上班,Marsh家并没有什么大场面等着刘毅,家里只有女主人和儿子,简单的寒暄后,Marsh太太把刘毅领到Stuart的房间,然后带上门出去了,Stuart 正在玩电脑游戏,刘毅走过去介绍自己,没有激起任何反应,于是他拉了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看他玩,那是一个3D的枪战游戏,他打得还不错,可陪了他一个多小时,刘毅眼睛都酸了,Stuart根本就没有停的意思,刘毅生怕被他父母看见,按照中国人的理解,花钱请家教不是来让你陪孩子玩的,可大公子是任凭你说什么也不理你,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游戏,刘毅等得有些心焦,最后悄悄地走到墙边,用脚勾掉了主机的电源,Stuart正在兴头上,一下电脑就变成了黑屏,他用力拍着键盘,大叫着,拿起桌上的东西就砸向屏幕,刘毅根本没想到会激起这样的反应,突如其来的举动完全出乎意料,想拦已经来不及了,显示屏已经被砸得粉碎,Stuart还大哭了起来,刘毅吓坏了,一边安抚他一边指着电线告诉他:“No big deal。 Don’t worry about it。 It was just unplug。”(没什么,别担心,只是插头掉了。)这下更尴尬了,原本是哪儿都没坏,现在是真坏了,别说教学,连电脑游戏都不能玩了,不光Stuart哭,连刘毅都想哭,怎么向他父母交待呀,第一天就弄成这样,自己怎么干下去?这个Stuart好像有点不同寻常,大大的块头,还戴个眼镜,怎么会没有自控能力?低能儿?
刘毅硬着头皮带他下楼找到女主人报告了状况,Marsh太太其实早就听到了楼上的大乱,但既然交给刘毅了,她就没有干预,现在她听完全过程,看看刘毅,又看看儿子,然后掏出一张卡递给刘毅,让他带着儿子马上买一个显示屏回来,不然Stuart 今天会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Stuart听说去买新机器倒是很开心,高高兴兴地上了刘毅的车,路上告诉刘毅他已经砸坏了好多台电脑了,看来Marsh太太也早有思想准备。刘毅在Best Buy 买了一个显示屏,他没敢买贵的,不知道是否女主人会让自己赔,再说没准几天又被砸了,好在Stuart比较容易满足,在商店刘毅从电源插头到主机连线给Stuart上了第一堂课,告诉他只有所有的东西都连起来了,计算机才能工作,检查连线和插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忽然他发现Stuart对电源产生了好奇心,真有些后怕,就赶紧带他去书店,找到一本给学龄前儿童普及用电知识的图片,不得不佩服美国这方面的教育是何等的上乘,儿童易于理解的图,生动形象,刘毅连吓唬带惩罚地告诉Stuart什么是危险举动,而且让他不断重复才答应回去帮他修复游戏。
回到家女佣已经收拾了Stuart房间的碎片,显示器只剩下个空壳在那儿,刘毅把它挪到一旁,然后又把每根线给Stuart详细插拔一遍,告诉他怎么从接口判断接线,如何插电源,开开关,Stuart刚兴奋地看到电脑亮了,刘毅就关了,拔掉电源让他做,后面又拔掉连线,总之一遍又一遍,还把线和接口标注上数字,终于Stuart自己能够完整地完成这一操作了才停止,也*天他就想不起来了,刘毅实在不敢报太大希望。
刘毅回到学校已经是晚上近8点钟,没顾得上吃饭,赶紧查字典,ament (智力残障者),应该是这个词,在面试时听他们提到过,当时自己没听懂,也没有细问,他们好像一起还提到6岁,当时还误认为Stuart 6岁,看到他时还怀疑自己把16岁听成了6,现在看来他们是指他的是行为能力或智力水平只有6岁吧,初见Stuart时,他戴着眼镜,刘毅一点都没有看出他有问题,现在想来他根本不理会自己也是有情可原的,刘毅又翻开协议,上面并没有物件损坏需要他赔偿的条款,稍稍放下心,感慨还得好好学英语呀,不然在哪吃亏都不知道。本来刘毅已经做了一份教学计划,想等Stuart爸爸在家时给他看看,那是一份详细的时间表和教学内容及能达到的水平,现在他很庆幸自己没拿出来,不然Stuart爸爸会认为刘毅把他当白痴来糊弄的。
接下来的一周,Stuart仅学会了插线和开关机,过去的电脑是24小时从不关机的, Stuart可以随时玩,刘毅启发他你的电脑朋友也需要休息,它陪你玩了一天也很累,Stuart很意外,自己从没考虑过关心这位天天陪他的朋友,想了想说如果它累了可以抱着它睡,刘毅只得再告诉他电脑不喜欢在床上,只要你把它关掉就是让它休息。每天为了激励Stuart背诵安全用电的儿歌,练习简单的操作,刘毅不仅陪Stuart打他的游戏,还从Leo那儿给他找些新游戏,Stuart倒越来越喜欢他了,为了弥补第一天的过错,刘毅自觉地每天多陪上一会儿。
可后面的几周里Stuart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教了无数遍文件夹管理,在他脑中永远留不下痕迹,开始刘毅真的着急,生怕主人责怪,可渐渐发现他们根本不理会,用Leo的话说,人家就不指望你培养儿子,只是找个人陪着玩儿,哄孩子,为什么找你这样的外国人,你没有美国青年的恶习也不可能影响或带坏他儿子,而且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朋友,明白了这些刘毅只剩下憋气了,他一直自诩高智商,常常以自己的脑力去要求别人,连董苓都被他指责过笨,现在这个大男子主义的他却在异国他乡干起了高级保姆,天天与低能儿为伍,谁能想象呢?老天真是和他开了个大玩笑。
刘毅是坚强的,十足的男子汉,在信中,从没有抱怨过,但董苓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他出国后就一直不如意,所以根本就无法计划她何时过去,开始信用中文写,后来就改用英文写,而且越来越多她陌生费解的词出现在他们的信里,有时刘毅还大段大段摘抄圣经,她无法感悟那些,却体会得到他的哀怨。他们还通过几次电话,最后一次好像是今年的春节后,董苓隐约感到刘毅在电话的那一头哭了,最后刘毅破天荒地说:苓苓,我会永远永远爱你!几乎朝夕相伴手牵手的五年,刘毅无数次地吻她,无数次地在信中表白,但从未说出这个爱字,她被感动得泣不成声,过了许久才恢复。
那次之后,刘毅就没再打过电话,信也渐渐少了,有时董苓写两三封他才回一封,董苓不想把他拴得太紧,深深地理解他不喜欢提任何他的艰辛和不愉快,也许他真没什么值得写的吧,董苓每次都很善解人意。
上学期开始时黄教授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