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的数字还不知道,还在问那些跑出来的,和没有炸死的老乡。现在已经统计出来七十多位失踪者,估计已经被炮弹炸碎了。怎么办?”
“你们呀,你和韩先楚,打仗勇敢,指挥也有感觉,就是太毛糙!你这个政委,当时在干什么?”徐海东数落他。
刘震一边摇头,一边谴责自己:“我在698高地上,把自己当炮兵连长使了。”
“轰了个痛快?过瘾了?你们自己向各位干部说吧,这里除了立功人员和343旅兄弟部队的同志,基本都是旅党委成员!”徐海东低吼道。国民党在鄂豫皖屠村,**跑到河北还屠村吗?虽说按照刘震的说法是无意的,鬼子据守那个村庄,用炮轰击,这和有目的针对村民的屠杀毕竟还是两码事。但是来自普通草根工农百姓的徐海东,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的。
“也好,刘震,你不妨把事情如实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接受这个教训,研究今后遇到同样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战术。然后咱们商量怎么解决问题,抚恤老乡吧。”黄克诚说道。
“我们一定帮助十里坪的百姓,重建家园。”说完,刘震和吴信泉,转过身面对全场干部。
刘震扫视一下会场上的干部们,发现除了343旅的干部,还有一些不大认得的。
不大好意思。
只能硬着头皮作检讨了,“同志们,我们688团,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估计这一仗消灭了鬼子两个大队!”
顿了一顿,换了种比较沉重的口吻说:“不过,在战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河蟹的事情。我们侦察和群众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没有发现十里坪村还有许多群众在战前没有撤出村庄,结果我们用重炮轰平了这个村子。给那些群众带来了一场无可挽回的大祸。我……主要责任在我,我是政治处主任,代理执行政治委员的工作职责,我没能尽到责任不说,还亲自下令炮击了十里坪,我不能不承担绝大部分的主要责任……”
陈锦秀一听,觉得自己的责任是绝对跑不掉的,“我也有责任,军事战斗本来就是我的责任,我也要接受处分。”
“嗨!什么啊你们,处分,还是我们来担吧。”那下面有个不认识的干部站了起来。
一众愕然。
………【第13章 项上人头】………
石清泉明白了这个柳放的大体意思,就是想要个投名状那种东西。他自己其实没有和土匪,也没有和当时的地下社会打过很多交道,他成长过程中,除了当长工苦力的三年,就是当红军战士和基层干部的三年。看秦腔戏倒是看过水浒传折子戏里有这种事。
于是他问柳放:“柳大爷,这投名状,你们是要文的还是武的?”
“文的?哈哈小子,你柳大爷从孙大帅手下就开始跑码头,还是头一次听说文的投名状呀。文的怎么讲?”
“文的,就是我去鬼子炮楼旁边,那支枪猫着,等鬼子出来了,我打死他一个。”
“啊?”富贵大爷心里暗赞,这样算文的?小伙子牛b,比当年你老子狠啊。
柳放问:“武的呢?”
“武的吗,看你有多少人了,有多少上得了阵的。”
“石连长的意思?”富贵大爷问道。
“我明白了。不过,石连长,我们管这叫文的。提鬼子人头来见才叫武的。你们能否那边用茶,柳某还要再和几位前辈商量商量。”
几个小喽啰上来,请他们三人到一个林边。“用茶”的地方就是几块石头,一个铁壶煮着蒙古人喝的那种砖茶。
富贵大爷有点不明白,“柳放,你们说的什么意思?怎么要他们的投名状,却问我们有没有队伍?难道说?这就要我们投奔他们?”
柳放从鼻子里冷哼了两声,“人家还未必要咱们。”
一个中年匪样的人说:“这个姓石的,一看就杀过人,满脸杀气。看人的眼都不一样。”
柳放点点头:“是我说话在先,我说了,我们要跟就跟举大义举大事的,人家就拿正式的阵仗当武的了。他是向我要队伍,让我看看他行兵打仗的本事。”
富贵大爷说:“这也好啊,柳放,当年你在孙大帅(孙传芳)手下,也算阵仗上见多识广了吧。你也让他看看咱的本事嘛。”
柳放摇头:“他们是北伐军那边出来的,毛子那套,比我们厉害。”
那个中年匪样的:“柳爷,别先灭了咱们自己的威风啊?”
不说他们这边商议。石清泉那边喝了几口砖茶,开口和霍嘉霖,王建洲两个说了一句话,一开口就吓了二人一大跳,“嘉霖,建洲,如果他们商量的结果,要我们来武的。我需要你们一人一样东西才能办得成这个武的。”
“什么?”
“二位项上人头。”石清泉学着秦腔某个戏里说了这么一句。
“啊?!”
“嘿嘿,是这么回事,”石清泉说:“这武的,那个姓柳的肯定是懂了,就是要和鬼子开正式的仗,我要他看我的能耐。”
“那就要我俩人头?”霍嘉霖问。
“是,是得要你两个人头,不过先在你们手里留着,不要过来。”
霍嘉霖和王建洲大眼瞪小眼。
“我要你们俩,先把自己的脑袋摘下来,别在裤腰带上,上阵和鬼子打一仗。”
“原来就这,嗨!”霍嘉霖道,“还以为什么事呢。”
见王建洲稍稍迟疑了一下,霍嘉霖捅了一下他,“建洲?”
王建洲倒是老实,叹道:“嗨,真是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啊。离开一个白乙化,又投了一个石清泉。妈的,行吧,上阵,老子看来就这个命。”
“建洲,别那么丧气,石清泉是陕西人,都到咱们这打鬼子,保卫咱们了,这鬼子在你自己家乡烧杀抢掠,你不为自己平山的同胞拿起枪吗?鬼子在中国到处都侵略,你躲得了北平,躲不过平山。中国这么大,你还想躲到哪里?”
“三位请过来。”
柳放走上来,看着石清泉说,“兄弟,看你岁数不大,阵上舔血也有点年头了?”
“不过呢,确实光是看,不行。兄弟我能给你两个连,看你怎么排兵布阵,怎么样?”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呗。你的两个连在哪?”
富贵大爷和柳放这帮人还真不含糊,不过一天功夫,变戏法一样,真的拉出相当于两个连的人,两个队伍大约都有个百人左右,大半还都有枪。石清泉把霍嘉霖和王建洲安插进去当副队长,训练了他们几天。当然霍嘉霖和王建洲也没有闲着,地下训练之余,和兵们拉家常,讲688团大战日本鬼子的事。
几天后的一个凌晨,他们带着一个黑火药做的大地雷,来到平山到灵寿的大道上,设下了埋伏,埋伏的地方正好在灵寿和平山交界的地方。此时石清泉已经教给了霍嘉霖和王建洲很多军事知识,让他们当好自己的助手,战斗开始后掌握好这支军队。要有脑袋别在裤腰上的精神。
石清泉知道,柳放并不完全相信自己,他自己另外还有一支队伍,只是自己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他把他的队伍藏在哪里。霍嘉霖和王建洲两个“本地人”,也是猜了半天猜不出柳放葫芦里那把药。
三个人合计,应该有所防备,有一小队人马,既不是平山也不是灵寿人,而是北边唐县来的,领头小伙子叫江洪勋,霍嘉霖认为这个小伙子比本地这些人可靠一些,就把这个唐县小队介绍给石清泉当预备队,石清泉也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更严格的训练。由于民间子弹并不多,怕子弹不够,所以直到决定打埋伏前一天,石清泉才决定在山里的伏击演习中,让他们每个人听口令放了三枪。
霍嘉霖胆子大,带了一个两个小队,埋伏在灵寿方向,准备打援,因为这地方距离灵寿这边的鬼子据点比较近。主要的伏击战场却是平山这边一片没有收个秸秆的苞米地。俗称青纱帐。
清晨七点多种,鬼子一辆卡车从平山向灵寿开过来,车上有十几个鬼子,一个鬼子尉官坐在驾驶室副驾驶的位置上。
等鬼子汽车差不多开到了位置,王建洲点燃了地雷药捻子。药捻子的时间不是很准,鬼子车眼看要到了,还没有响。但石清泉预先有布置,他自己带着江洪勋的唐县小队藏在正对着公路的青纱帐里,等鬼子的车一到位置,石清泉一枪打进了驾驶楼,汽车猛一下停住,紧跟着轰的一声跳了起来。
“杀啊!杀鬼子啊!”
由于这些人这几天不可能熟悉此时八路军的军号指挥方式,石清泉后面安排了几面打鼓,由江洪勋带着几个人,擂鼓进兵。没办法,时间短,只能用这种土的不能再土的土办法指挥他们。
几十斤黑火药土地雷会把汽车炸坏,但不会炸烂,车上的鬼子除了司机被石清泉一枪打死,其他没有被地雷炸死的。不过车一翻,多数鬼子还是受到一点轻伤。
石清泉一边向前冲,一边用枪瞄准车旁的鬼子射击,他知道鬼子拼刺刀比较厉害,尽量打死一个算一个,不然哪怕只剩下三五个鬼子,很可能也会击退自己这百十号乌合之众。他除了司机以外,只击中了最初倒在路边,离他最近的三个鬼子,很快他就发现一条枪从车旁伸出来指向自己,他急忙一个滚翻,滚到路边沟里去了。
现在就看王建洲的了,必须百十号人一起冲上来群殴,不然剩下的活鬼子足以让他们遭到惨重的伤亡。
石清泉从柳放那里要了这条枪,二十发子弹,他顺着路基爬了几下,猛然露头,汽车被炸得侧翻在路边,他看到的是车底,如果有手榴弹多好。
王建洲天生胆小,点火时候还好好的呢,冲锋的鼓声一响起来,不由自主直发抖。倒是这帮不知哪来的兵们,倒大多数胆大,猛冲了上去。
鬼子枪响了,王建洲前面一排人当即中枪倒地,把王建洲亮给了鬼子,他看到鬼子拉枪栓,手脚全都发软,那个鬼子尉官先把手枪指向王建洲,却不提防石清泉跑到他侧面一枪打掉他的天灵盖。幸好此时王建洲生死关头还记得石清泉教给他的,驳壳枪要翻转九十度开火,他闭上眼,把枪指向那几个鬼子兵开了火,二十发子弹被他一下子就全扫了出去,而他却没看着鬼子,而是看着青纱帐里什么地方。等开完火,发现自己还活着。
石清泉布置的是一个一百多人的包围的阵势,车旁边的王建洲前面几个人被打倒,两侧更多的人却挥着大刀长矛和步枪冲了过来,救了王建洲。和鬼子杀在了一起。石清泉一看,从背上拔出富贵大爷给他的那把大砍刀,一刀劈倒一个鬼子,又和一个使三八式步枪的鬼子拼开了刺刀。路边就是翻倒的卡车和没有收割的玉米杆,只见玉米地里人影乱晃,玉米杆狂倒,杀声震天。
一袋烟的功夫,战斗结束了。
二十几人的伤亡,换来了14个死鬼子。
“打扫战场!怎么教你们的?”石清泉喊道。
农民就是农民,打扫战场是天生的干干净净,鬼子死尸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全都被这帮人拿走。包括钢盔,皮带,皮靴,甚至血污的军衣。
石清泉看他们打扫差不多了,就喊了一声,“鸣金,收兵!”
“哐!哐!”几面大锣敲了起来。霍嘉霖那边虽然没有打上仗,但是知道得了手,急忙拉出队伍,向约好的山里撤走。
石清泉在被白刃战压倒的玉米地边缘,看到了王建洲,他低着头坐在地下。手里还死死抓着那支没有子弹的驳壳枪。石清泉拍了拍他的脖子,“勇敢点,建洲,我刚才看了,有两个鬼子中了你的驳壳枪,你立功了。”
王建洲此时其实已经恢复过来了,但是不好意思站起来,好像怕人看见什么。
………【第14章 平射炮】………
10月10日比历史上,傅作义在太原城里多守了几个小时,然后趁着夜暗撤出太原,向西进入八路军占据的吕梁山区,从哪里转向晋西北贺龙的根据地,前往绥远老家。太原陷落了。
聂荣臻前往5450途中遇到了麻烦,日军占领阳泉煤矿以后,警备部队在矿外修建了许多碉堡,最远的碉堡挡住了去河北的山区小路。聂荣臻不愿意拿手里几个师直属连队硬碰硬,向344旅发出了派战斗部队前来接应的命令。
韩振纪百忙中叫来了688团一营营长覃健,“师里聂政委要来咱们旅,现在被阳泉的日军挡住了,旅里认为,你去接他比较合适,因为你本来就是一方面军的,和聂政委比较熟悉。到了阳泉以后,你们一切听从聂政委的指挥。”
344旅688团一营的两个炮兵连和一个机炮连此时基本上掌握了步兵炮,81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