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到了取出后,这个时候再揉一揉,面团就变得很光滑圆润了。
取出面板,要干净干燥,放上面扑,就是洒一点干面粉做底。
将面团揉成一根长条形,左手按住面团的一头,右手以四个指头合拢的宽度为准,进行切剁。这样就是一个小长方形的馒头了。
中途富毅和盈淇也去参与揉搓了一下,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惹得赵玉兰都哈哈大笑了。
在蒸笼上放上纱布,将馒头一个个分开放上去。
烧大火,等水沸滚后,再把放好馒头的蒸笼放上去。蒸一刻钟后,即可调成中火,再蒸一刻钟。然后把火掩了,再等半刻钟,就完全好了。
至于包子,做法和蒸法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需要用擀面杖将面饼赶成面皮,然后放馅料进去,再用手捏折出形状,让后将皱褶捻开,这样一个包子就成型了。
在这点上,盈淇就对她娘非常不满。太简易了。
“娘,你这样做的包子才不好吃呢。”盈淇抱怨道。
“那淇妹儿有什么建议呀?”赵玉兰笑着说,自己这个女儿有时异想天开的总能说出个道理来。
“娘,你想呀,包子肯定是为了吃里面的馅料的嘛,所以包子皮你别赶得这么厚,这么厚还不如吃馒头呢。”盈淇首先对厚厚的包子皮提了意见,自己以前吃有些包子皮都是可以达到透明的程度的。这说明包子皮薄一点肯定更好吃。当然也还得面粉劲道才行。
“至于馅料嘛,娘,你这个太简单了。我来调馅料吧。”赵玉兰早就发现盈淇在厨艺方面还挺有天份的,当即就答应了。
盈淇回忆了以前自己研究过的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做法,里面就讲过馅料是要用很多调料来调制的。自己虽然没有那么多,不过有什么用什么吧。
她在肉沫里加入了适量的水,还倒入了一点之前吃剩下的鸡汤,加上灶屋里有的油、酱油、盐、葱末、姜末、酒。赵玉兰看到她弄了这么多东西在馅料里,都有些无语了。“淇妹儿,这么多奇怪的东西放进馅料里,会好吃吗?”
“娘,吃了才知道。不好吃就不放了呗。”盈淇瞪了她娘一眼,太没水准了,自己这可是狗不理包子。
混合好了后,还是让她娘包的包子。包子可比馒头难多了,光是做那个形状,就没点技术含量是根本做不出来的。自然这次富毅也只是在旁边看着。
等上笼蒸好后,赵玉兰和富毅一尝,“真是太好吃了。”两人都赞不绝口。于是一致认定一定要将这个作为他家继香卤下水之后的第二个秘方。
等周春贵从木匠家回来后,一尝,也非常地赞赏。
于是就定下了先期就卖赵玉兰提议的这几样早点。
“我们给自己的店取个什么名字呢?”周春贵问家里人,“今天木匠同我谈起,说既然是想做成店铺,还是有个名字比较好。到时牌匾还要去府城订做才行。你们觉得呢?”
“爹,当然有必要啦。我们要做成一个大大的早餐店。妹妹做的这个包子这么好吃,我们要让小宝他们那种有钱人都听说我们家的包子都跑我们家来买包子。”富毅一听,激动地说。
盈淇听见他提到小宝的激动样,不禁翻翻白眼。有必要那么纠结吗,人家不就是把你突然给抛下了,怎么像女娃子失恋一般严重呀。
盈淇这就不懂小小男子汉的自尊心了。
“爹,我早就想好啦。”盈淇这次表现得非常地直接,自己一定要用那个前世最著名的名字。这可不许爹和娘他们反对的。“我们的店就叫知味观。爹你再去请先生给我们写一副对联,就叫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先生会给我们写字吗?”周春贵不禁有些疑惑。“不过淇妹儿这两句话听起来挺不错的。”“爹,我们又找不到别人来写,当然是先生写最好了。你大着胆子去问问先生嘛。”盈淇怂恿她爹。
“好吧,我明天去问问看。如果先生写了,我就准备去府城定牌匾了。”周春贵说道。
“爹,我也要去。我都没有去过府城呢。”盈淇说道。
“爹,我也想去。”富毅也说。
“淇妹儿可以同我去,毅娃子就不去了。你要在家好好准备进学的事。”周春贵想了想道。
“好吧。”富毅一听进学,也就没敢多说什么。“妹妹,你要给我带点好吃的回来哦。”他低声对盈淇说。盈淇赶紧点点头。
第十八章 马车
天一亮,周春贵就去了先生家,很快就回来了。
宋先生听说了这八个字,非常干脆地写了对联和知味观的大名。再问是谁对的对联,周春贵反而不怎么敢告诉他是盈淇了。支支吾吾地,宋先生只是说了句,“真是个极佳的对子。”周春贵听到这个评价可就真被吓了一跳,赶紧跑回来了。
“淇妹儿还这么小,我们可不能让她有了什么才名之类的,女孩子家还是文雅淑静一点好。”赵玉兰也同意这种说法。
盈淇看了宋先生的字,有点神似董书。
董书,就是董其昌的书法。董其昌,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擅长书画,其书法集古之大成,兼有颜骨赵姿,为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之一。康熙皇帝将其书法常列于座前,晨夕赏玩,并称赞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资迥异,高秀圆润之至。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能得其运腕之法,转运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雄奇峭拔,草书纵横排宕有致。”
不过想想也是,因为清朝康熙皇帝就是最偏爱和推崇董其昌的书法的,因此导致满朝文武,乃至追逐功名的士子学童,都以学习董书为练习书法的首选。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嘛。
拿到宋先生的字,周春贵就准备去府城找大一点的木匠店,订做牌匾了。马上就是月底了,初一还要送富毅去进学呢。争取这几日就把店里的事情初步解决。
赵玉兰在家里给他们准备了两天的干粮,就是馒头、包子和一点香卤下水,这样在路上可以吃。
去府城必须要坐马车的。只有每次市集才会有马车到府城,主要是一些货郎会从府城那边过来赶集的,然后在这边收的一些小玩意就卖回府城去。
一大早,周春贵就带着盈淇去了市集车马点。
“大郎,我们想去府城,要多少文呀?”周春贵问着车马点的一个马夫。
“大人三十文,孩子二十文。”陈大郎回头看见周春贵,再看看周盈淇。
“你就给四十文好了。”还没讲价呢,直接就便宜了十文钱。
“贵哥,你们去府城干嘛呀?”看来两人本来就熟识。
“谢啦。开了个早点铺子,去府城做个牌匾。”周春贵笑着说。“对了,要什么时候出发呀?”
“还早呢,你们估计只能去府城过夜的。都是未时末才出发的。”陈大郎说道。
“行,给我留两个舒适点的位置哦。我未时准点过来。”周春贵说着就告别了。
“成,没问题。”陈大郎答应着。
“爹,未时才出发,为什么我们这么早就要来定位置呀?”盈淇起了个早还以为马上就能出发呢。
“都要早定,不然晚了人太多,到时就没位置了。”周春贵解释道,“而且晚了也没有好位置了。带你过来是让人家看看你多大,需要占多大的位置。一个车厢只有那么宽,所以马夫都要看看人然后才好确定座位。毕竟有些人长得胖些,有些人长得瘦些。”
“哦,明白了。”盈淇点点头。
回去后才开始打包,也没准备什么,就是干粮和铜钱。还带了五两银子。毕竟周春贵先就在本地的木匠家里打听好了价格的了。
到了未时,周春贵和盈淇准时到达陈大郎的马车前。“贵哥,你们坐这。”陈大郎指着正座的两个位置。周春贵点点头,抱起盈淇上了马车。
马车四四方方的,非常地简易,属于半镂空型。靠着四壁的做成了三条长凳模式,左右还有扶手。上方也是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除了是马拉的外,盈淇感觉就和村里的牛车一般,不过牛车是一块板,马车则是装了几根长凳而已。估计这个下雨天是完全不能用的。
周春贵和盈淇坐在马车后壁,也就是面对马匹的方向,是最舒适的,所以叫正座。两边都是侧座。这就是熟人的好处。当然,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格,有些价格稍微高一点点,也可以坐这类的位置。
他们上车时看见左边已经有一人坐着了,是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见他们俩上来,露出了邻居大婶似的温柔笑容,微微点头示意。
周春贵也微笑点点头,毕竟要同一个旅程一段时间。
不一会儿,两个年轻的货郎也上来了。其中一个货郎有点偏瘦,就挨着周春贵坐的。
盈淇算了一下,把两个孩子加上,就一共六个人了。会不会超载呀?盈淇有些担心着。
“出发啰。”只听车夫陈大郎一吆喝,就挥鞭出发了。
而盈淇最直观的反应就是一个大颤抖,幸好她爹半坐着半拉着她的,不然非一个趔阙摔出去不可。
天啊,这个,完全没有防震效果的马车,终于让盈淇感受了第一次古代的长途旅程。
就这样一抖一抖又一抖的,盈淇完全需要牢牢拉住扶手,再拉住她爹,这样才不能坐得牢实。盈淇回忆起自己前世小时坐拖拉机的感觉,这个可比拖拉机更有震抖效果。
神奇的是,因为空气够清新,全露天似的,所以盈淇竟然没有晕车。
半个时辰后,盈淇终于习惯了这种震感,开始能东张西望了。
周春贵一直都有些紧张地看顾着她,担心她感觉不舒适。见她没什么了,才长舒了一口气。
“爹,我们要多久才能到府城呀?”盈淇问着。
“大概两个时辰。”我的个天,盈淇听了相当地无语。等到了府城不是都天黑了。
看了一眼大道,幸好现在的官道还是比较宽敞的,足够两个马车并行。
而且因为今天是赶集,官道上偶尔也有同行的马车,或快或慢地经过或者落后。路途倒是显得热热闹闹的。
“爹,整整两个时辰,就酉时了。府城会关城门吗?”盈淇记得大城镇都是有城墙的。
“酉时末就会关城门。我们一般跑得快就能及时赶到的。放心,大郎跑这条路都是很熟悉的了,我们肯定能及时进城的。”周春贵对于她这般担心的笑着解答。
“那爹,有没有人会赶不上进城的呀?”盈淇问道。
“当然有啦,很多的人都会赶不上固定的时间进城的。因为府城是大城镇,天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步行或者像我们这般乘马车或者牛车进城的。那个时间不稳定,就会赶不上进城而被关在城门外的。府城每天是卯时初开门,酉时末关门。”周春贵给她解答道。
“没事的,小姑娘。即使赶不上,关了城门,城门外也有茶肆可以暂时歇脚。如果是天冷的时候,则就需要到城外近一点的农家去找地方歇脚了。”旁边的货郎见盈淇天真可爱地发问,也搭腔着。
“大哥哥,那城门外没有客栈什么的吗?”这是多大的商机呀,怎么会没有人发现呢。
“没有客栈的,客栈都是在城里。建在城外太危险了。”小货郎热忱地为盈淇解答。
“建在城外没有官兵保护,容易招小偷盗贼之类的。而且一旦到了灾荒年生,就必须抛弃客栈逃进城内。所以没有人会愿意在城墙外建什么客栈之类的。只有寺庙是在城外。”直接抹杀了盈淇商机的想法。具体地方得具体分析呀。
这样一边聊着时间倒过得很快。大家也就都很熟悉了。
中年妇女孙年氏,带着的小男孩是她的外孙,去走访亲戚。说是远房表亲老爷满四十大寿,去祝寿的。据说表亲老爷还是个当官的,至于当的什么官就搞不清楚了。
两个货郎是堂兄弟,李氏,因为关系好,一直都是结伴四处卖货。
至于周春贵也提了一下,说自己准备开个小店,因此去府城打制一些木制品。
李家兄弟倒是还给他推荐了两间木匠铺。一家在南街头,就叫方木匠。一家在南街末,叫红木家居。都是手艺相当不错的店铺,而且价格也适中。也给周春贵讲解了一下,有些店铺虽然手艺和质量更好,但是却不是周春贵现在能消费的。而有些店铺又相对质地手艺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