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颐悄谛牡谋氨捎夏钡慕峁#ㄋ凳祷埃乙蚕刖俦ḿ父鋈耍一故敲荒恰案旱赖隆庇缕N乙蚕氲玫剿褪叮庋梢陨侔づ罚偈艽Ψ#梢远嘟哟ダ鲜Γ嘌А爸丁薄#┱庋牧α孔阋源莼傥颐悄谛牡囊磺卸鳌�
记得福柯有一段关于“圆形监狱”的阐述很有意思:“圆形监狱”是一种环形监狱,所有囚室对着中央监视塔,监视塔里的狱吏对囚徒的活动一览无遗,但监视塔有百叶窗,囚徒不知是否被监视,因此惶惶不安。监视塔还对游客开放参观,囚徒因此心理压力更重,无须暴力即让囚徒俯首帖耳。在这里,囚徒知道自己被监视但不知此时是否被监视,所以说“权力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而囚徒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自我监禁”。黑暗角落里监视的眼睛是存在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能天天晚上利用手电筒写日记,全赖我生活在“文三”班的寝室。否则,我死定了。
文百让我们知道监视是无处不在的,知道我们在“圆形监狱”里。于是,我们就果真变得很老实,而且还有很多人感激她呢。称赞她管理经验丰富。这些万劫不复的奴才们!
2002年11月26日星期二阴
亦培惨了。昨天晚上熄灯后吃苹果,被人举报了。
她觉得可丢人了。她向我解释说:我晚上没吃饭。回寝室后我还得刷牙洗脚,我饿得快晕了,才吃那个苹果的。你知道我平常是不违反纪律的。
我说:吃就吃呗,反正你不吃苹果她们也睡不着。那有什么大不了的?她不就今晚让你当众检讨吗?别怕,要勇敢。
她哀求地看着我说:你检讨惯了,我的检讨,你帮我起草一下吧?好同桌,我求你了。至于擦一星期黑板嘛,我就自己做了。
我竟一口答应了下来,倚马可待地就完成了一份声情并茂的锦绣文章。她感激而敬佩(竟没有鄙视)地看了我两眼。亦培,她和我慢慢熟悉起来了。
告密之风,于斯为盛,奴才之气,于斯为重。我应该小心了,这几天风头紧,我要“自我监禁”起来。要知道:“孙主席”可是个又杀人,又诛心的主子,她焚膏继晷,她励精图治。她勤奋而精明,是个劲敌。所以,近仁:万事谨慎啊,有些事心里明白就行,可别祸从口出啊!
2002年11月29日星期五阴
亦培问我怎样才能写好语文作文?我说:其实语文作文是最容易的。只要你会模仿你就是高手。现在提倡什么“创新作文”,都是屁话!作文的创新只是在模仿到了恶心的程度时再出一点儿小花样而已。第一,从语气上来讲,模仿的是文人气,不管挨边不挨边,你就使劲引用,同时,还有把握住一点就是:要“熟悉化”,就是你要和他很熟似的,比如:苏轼不要叫苏轼,要称东坡,黄庭坚呢,就要称山谷道人。第二,从结构上来讲,要……
亦培兴奋地打断我:“看来你是真的喜欢语文,而不是喜欢语文老师。”
“谁喜欢语文老师啊?虽然语文老师很漂亮,但我只像喜欢自己的老师那样喜欢她。不过我听你的语气,你似乎误会了我。”
“她们传言你和语文老师在搞‘师生恋’呢。”
“谣言!是谣言啊!我现在没谈恋爱的兴趣,更不会喜欢自己的老师!她们在诽谤我,这下我要告她们的密了。你快说你是听谁说的?”
“我不知道是谁,既然没有这事,那就过去算了,何必把它搞大呢?那样你就更说不清道不明了。说不定你最后还真的走进语文老师的怀抱。还有,以后你要和语文老师走远些啊!不然你的丑闻就更多了。”
语文老师的确很欣赏我的文章和“才气”,经常给我一点特殊的照顾。可是这和“师生恋”无关,大概是有人嫉妒我,就编造谣言讽刺我吧?那简直是一定的。
KAO!真无聊!
第七章 彷徨无地
2002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文百又生气了。(她总是火气很大,我深信这个女人一定正处于“更年期”,而且她老公对她十分不关心,要不然怎会一滴太太口服液也舍不得买给文百呢?)她说:已经和你们讲过多少次了?我们是来搞学习的,不是来学交际的。所以不准和那些上了大学的同###系!你们就是不听!你们和他们勾勾搭搭,还能安心学习吗?你们猜你们这一个月给我攒了多少封信?你们知道这个月你们的战绩多么辉煌吗?我告诉你们,你们总共收到73封信!平均每人封!你们不是爱写信吗?好!那我就宣布:从今天到明年6月6日的信,我全部扣留,一概不发!
她说完后,讲台下仍旧一片死寂,没有丝毫喘息声,更别提抗议声了。要知道下面坐的可是一群十###岁的青年啊!
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我竟这么会这么愤怒,这么大胆。现在想起来倒有些后怕了—— 我义愤地走进了她的办公室:“把我的信给我!”文百当即火冒三丈:“有这样和老师讲话的学生吗?你就这样尊重老师?你是来干什么的,你还知道吗?愿意写信你回家去写!这里不是写信的地……”“你把我的信给我!”我又把刚才的话加重语气地重复了一遍。我看到她的目光由震怒变成了吃惊并可能还带有一丝害怕。她埋下头,找出了把两封信递给我,没看我,也没说话。我拿了信,连看也没看一眼就撕掉了。走到门口时又撕了两下就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篓。我扭头看了一眼那个脸色已经十分难看的女人,并正告她说:“不准任何人侵犯我的权利和尊严!”说完,就扬长而去了。
(不知为什么,刚才还很勇敢的我到了教室后,泪水竟在脸上失了控。我盯着书,心里什么都没想,只是止不住地流泪。泪水一滴一滴划落在书页上,竟已经湿了一大片。亦培传过一张纸条,我发现她的眼中竟也充满了泪光。我根本顾不上什么男子汉的脸面了,顺手接过那张纸条,上面写了好多安慰我鼓励我的话。可是却没写她为什么流泪。是不是我悲伤引发了她内心深藏的苦楚呢?我不清楚。)
这完全是一次“事故性抗争”。我根本就是一时冲动。明天早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孙主席”道歉。我想当时引发我冲动的应该是文百那席话后人们的反应——麻木冷漠、任人欺压。我一向认为中国是个出顺民的地方,我们则是顺民的后代,并且依旧“顺”着。中国人坚韧的忍耐性和极强的自我调适能力,除了使暴君更恣意骄横外,除了使我们安于啊Q一样地生活外 ,还有什么用处?在“瞒和骗”中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一个结束?我愤怒的不是文百的强暴无礼,而是人们的屈从和冷漠。从今天起,我坚定不移地认为:任何不幸发生在我们身上,绝大部分原因是造物主对我们自身懦弱的惩罚。我们活该。
鲁迅师引用过一个公式:人+家畜性=某种人的脸。我佩服先师眼光的犀利和用词的刻薄,佩服他对传统的中国人分析之透彻与到位!家畜性,何等的驯良,又有何等的可豢养性!我听说过一句西方的谚语:一个人可以牵一头牛去喝水,两个人却不能强迫一头牛喝水。然而,到了中国,谚语就应该变一下了:一个人不能牵一头牛去喝水,两个人却可以强迫一头牛喝水。
2002年12月5日 星期四 晴
虐待,还是虐待。校园里充满了虐待。学校捂了一个星期的丑闻,终于在上星期六被暴光了。不知道是谁从学校外面搞到一份过期的《都市报》,上面详细描写了发生在这个号称“重点高中”的学生打架丑闻:高一的一个女生被同班的几个女生欺负。那几个女生脱光那个女生衣服,并让她跪在地上,一夜都跪在那里不准动。结果那个被施虐的女生第二天晕倒在课堂上,事情由此暴光。
报纸上的论者把这类“暴力+虐待”归结为“校园暴力”,我认为这是不妥的。从这个强烈刺激观众眼球的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现象已经超出了“暴力”的范畴,它同校园里的打架斗殴、体罚谩骂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多了“性虐待”的参与。性虐待一般都有暴力的参与,但绝不能将其等同于“暴力”,它和“暴力”有着根本不同的心理背景。
一般来说,“性虐待”倾向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与压迫关系和权力支配分不开的。性侵犯满足了那群女生内心被压抑的欲望,通过“虐待”,她们得以发泄,解压。但校园施虐者的被压抑的欲望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同做为一个学生,我认为她们欲望的形成是来自校方和教师对学生的压迫关系和权力支配。在一般的中小学阶段,校方和教师实质上把学生降格为了“玩偶”,他们认为学生们不知道做什么对,做什么不对,所以学生应该无条件地一切服从校方和教师。同时,校方和教师垄断了一切评价标准,他们是终极真理(考试成绩)的代言人,他们是天堂之门(升学的目标)的守门人。从而他们对学生形成一种“准虐待”的压迫关系。校方和教师其实是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控制:从肉体到灵魂。因为他们是“判断者”,学生们是“被判断者”。学生们很荒诞地被人“判断”着,而“判断”就是对一个学生最大的权力,他们的“判断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前途。学生们在这种清楚明显的权力支配之下,大多数人会感觉到自身的全然无助,也有一小部分人因此产生强烈的“权力崇拜”感,渴望自己能成为像校方和教师一样支配别人的人。正是这部分人成为了今天的校园施虐者的“后备军”,自身已形成的欲望催促她们在恰当的时机去侵犯别人。(“文二”的班委、小组长不正是这种人吗?)
因此要想杜绝“校园虐待”,必须对准“校园虐待”的根源:打破校园内部不合理的压迫关系和权力支配的绝对态势。必要的对等地位,是西方教育成功进行的根本;而在我们国家却不是这样,我们的制度过度强调教师一方,而完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存在。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但通过造成教育质量低下的事实间接助长“校园暴力”,还直接引发了“校园虐待”。通过这些惨痛的新闻,我们是不是应该说:埋葬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的时刻到了,从根本上终结“校园虐待”的时刻到了。
我突然想到:我和亦培难道不正在被校方、老师、班委们的“那啥”吗?
被玷污者,被侮辱者,被忽略者。
救赎、抢救、责任。
哦,埋葬,掘墓,毁灭,终结……
2002年12月7日 星期六 晴
这么多天来,我基本上遵守了“韬光养晦、徐图大志”的方针路线。我坚持使自己学会逃避,对丑恶、罪业要“不争、无为、非攻”。我深知“对罪恶的无视就是纵容,对善良的冷漠就是残酷”。我也知道我有罪,可我不忏悔。因为我更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为了将来的幸福,我必须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一种叫“学习”的简单动作上,这是丝毫不容怀疑的。是顺从?是麻木?痛苦多了就只剩麻木了。我内疚,但内疚我只让它内疚着。当自己成为自己所痛恨的人时,那会是怎样一种矛盾与无奈啊!
但还要记住口号:弱在一时,强在千秋;韬光养晦、徐图大志!记住原则:不争、无为、非攻!
再次引用先师一段话: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沉没在黑暗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使我消失。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了。
是的,黑暗的力量太大了,太容易使人绝望了。
* * *
自己写日记,自己提观点,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我感到寂寞了。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苦闷啊,孤独啊。
在孤独深处的人,往往善于联想。我渴望自由,又渴望归宿,我希望归宿的自由。在我夜不能寐(失眠)的时候一阵凄凉又美丽的歌声总会飘进脑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衣裳,笑意写在脸……乡间小路的风仿佛吹在我脸上,泥土的气息充塞了鼻孔,树叶被风吹响,老牛在夕阳下慢慢的走着,这是一种令我无限感动的意境。我在农村长大,乡土气息是我的根。而每当想这些,现在就只剩下了辛酸的眼泪了。我的根正在被高度歧视,美好正在被高度歧视。对中国的人为分割、对人的政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