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牌子?”
“自然是‘龚寓’二字。”
燕红心想,这倒是谢绝杨二来骚扰的办法,想一想问道:“能不能加上‘仁和’?”
“亦可以。”
“如今惟一讨厌的是杨二。”燕红说道,“挂上‘仁和龚寓’的门牌,可以让他望而却步,可是不能禁止三姑六婆来跟我母亲噜苏。”
“只要你拿定主意,人家也拿你无可奈何。”
“我是早已拿定主意了。‘此心匪石,不可转也。’只是这样子终非长局。”
龚定庵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安慰她说:“我一定想办法来安排。”
燕红愣愣地想了好一会,忽然失笑。“也许真是杞人忧天,”她说,“我也该往好的地方多想想。”
“正就是这话。来,来,我们喝个交杯盏如何?”
喝“交杯盏”常是闹新房用来使新娘受窘的一种把戏——新郎新娘,伸臂相勾,做成一个连环,然后曲肘衔杯,相视而饮。龚定庵这样说法,自是戏言,但燕红却宁愿想像为正式结,洞房花烛之中,为宾客逼迫而出此,欣然演作,闭着眼自我陶醉。
但等她刚喝下一口酒,发觉酒杯已从她手中移去;张眼看时已有灼热的嘴唇压了上来,他抱得她紧紧地,使得她几乎透不过气来。
“定情之夕,必有佳作。”顾千里笑嘻嘻地催促着,“写来看,写来看!”
“倘说无诗,你一定不信;若说有诗,只得两句。”龚定庵朗然吟道,“‘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少许胜多许,两句就够了。”顾千里说道,“定庵,你的诗真如禅宗的顿悟,明心见性,只在当头一喝之间。我最佩服你的是,眼前情事,人人想得到,却偏偏只有你说得出来,譬如‘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就是。”
“这不是偏偏只有我说得出来,是大家想到了不肯说。”龚定庵微喟着说,“如今忌讳是越来越重了!虚矫之气,充塞朝野;貌为谨饬,中无所有;最可怕的是讲理学讲究‘不动心’,固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样的不动心,应该佩服,但哀鸿遍野,视而不见,连恻隐之心都没有了,这就连禽兽都不如了。”
“骂得痛快。不过,”顾千里庄容劝道,“你连番下第,都因为是话说得太真太切之故,‘罔识忌讳’,功名大忌,这一回无论如何要收敛,等进士入手,到了你可以说话的时候,譬如将来当御史,那时候痛陈时弊,也远不迟。”
这段话恰好为刚进来的燕红听到了,便即说道:“顾二少爷真是金玉良言。今天下午我也劝大爷,不能三年两头为考进士奔波;什么事都要中了进士才能作打算,何不发一发狠劲,怎么样能中进士就怎么样去做,一切都到了那时候再说,岂不是好。”
“你听听,”龚定庵苦笑着说,“倒像我能中进士,没有尽力似的。”
顾千里知道燕红的心情,话虽说得急切了些,但也不能说她全无道理。
于是他说:“仔细想来,燕红的话倒实在是个总诀:‘怎么样能中进士,就怎么样去做。’你可做的事也很多。”
“呃,”龚定庵也很认真地,“倒要请教。”
“第一,”顾千里想了一下说,“先烧烧冷灶,看当朝大老,哪几位有放总裁的资格,投几个‘行卷’应酬应酬。”
“这第一就行不通,”龚定庵说,“所谓‘行卷’,无非平日所作的诗文,先就难中时流的法眼。”
“诗文中有锋芒的,当然要避免,像‘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这种诗,岂能为规行矩步的道学先生所见?你总也有温柔敦厚的诗、说理平正的文章吧?”
“有是有。不过——”
“大爷。”燕红拦着他说,“顾二少是好话,你先不要跟他辩驳,听顾二少讲完了再说。”
“好,好,请说第二。”
“第二,不要矜才使气,总以平顺通达为主。”
“好,第三?”
“第三,千万不可写奇字、怪字,文章亦不必求深奥古雅,因为主司看不懂。”
“千里,你讲了半天,只有这一句搔着痒处:‘主司看不懂。’我要浮一白。”说着,他自己干了一杯。
“顾二少看,”燕红无奈地,“还是狂态不改。”
“你看,”顾千里对龚定庵说,“燕红真是你的知己,相处不久,已经知道你‘狂态不改’了。你真该好好听她的话。”
“听,听!”龚定庵搂着她亲了一下,昵声说道,“我不听你的话,你会生气,是不是?”
“我哪里敢生你的气?”燕红轻轻推开了他,“不过,我也听人说,照学问才气,龚某某中状元也有份的,就是他的脾气害了他。你这看不起人的脾气——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我改!”龚定庵是自知其非的语气,“我一定要改。”
“但愿如此。”顾千里又说,“定庵,还有件事,只怕也是逆耳之言;你才大如海,肚子里又渊博,什么事很容易着迷;‘玩物’未必‘丧志’,但会误时,这一回进京,琉璃厂这些地方,在试期以前,最好不去。”
“好!”龚定庵举杯说道,“我答应你。”
“别老谈这些俗气的事了!”龚定庵说道,“寻点儿什么有趣的消遣吧?”
“算了,算了。”顾千里说,“你们有说不尽的情话,我不在这里讨厌了。”
“不!”龚定庵很坚决地说,“你吃了晚饭再走,最好三更天一起进城,送我上船。”
“怎么?你天一亮就开船?”
“是的。不然明天赶不到上海。”
第三章
八张白牌听用
顾千里想了一下说:“送你上船就不必了,我饭后就走。”
此时只是下午三点,开饭还早得很,燕红便即说道:“现成的诗牌,你们作诗吧?”
“作诗不如填词。”
“用诗牌填词,还是头一回。”顾千里接口说道,“不妨试一试。”
“字不够,不能用长调。”龚定庵随手翻开一张牌,是个“百”字,不由得笑道,“没法子,还是要用长调。”
“‘百字令’介乎中调、长调之间。不过,填词不比作诗,重复的字很多,怎么办?”
顾千里提出来的,确是一大疑问,龚定庵无以为答,于是燕红开口了:“多加几张白牌,随意听用。”她说,“本来是乐事,等牌硬凑,就不好玩了。”
“言之有理。”顾千里说,“加八张白牌听用。”
诗牌不够多,只好龚定庵与顾千里两个打;燕红招呼茶水之余,便坐在龚定庵身旁,指点商量,有时抢着为龚定庵摸牌,有说有笑,时而还起争执,她说应该打掉的牌,他偏要留着;当然,最后是龚定庵做主,因为哪张牌有用,哪张牌无用,只有他心里有数。
“摸一张好的!”燕红摸牌一看,是个“绛”字,看了看现有的牌说,“已经有了个‘红’字,这个字可以不要吧?”
“哪里,哪里!这张牌好极了。我快要‘听’了。”
过不多久,龚定庵摸了一张白牌,将牌一合,燕红便即问说:“听了?”
“不错。”
“听什么?”
“我有三张白牌,就是听三张;不过实际上只听两张,因为其中有一个字,是牌中所没有的。”
正在谈着,顾千里打出一个“定”字,龚定庵将牌摊开,拿“定”字嵌在“山”字之上,一面将牌分开,一面念道:
“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五万春花如梦过,难遣紫紫春恨。账春宵,枕欹红玉,中有沧桑影。定山堂畔,白头可照明镜。”
“这是上半阕。”顾千里说,“原来是咏君家横波夫人。”顾千里说,“我这个‘定’字原可不打。”
“君家之‘君’,应该改一个字。”燕红笑道,“改个‘我’字。”
“啊,啊!”顾千里惊喜地说,“真是巧了!”
原来“定山堂”是“江左三大家”之一龚芝麓的别署。所以顾千里道是“君家”;但“横波夫人”却姓顾——秦淮四大名妓之一的顾眉生,因而燕红说要改为“我家”。
“我也没有想到横波夫人出于君家。”龚定庵笑道,“真是巧不可言。”
“还是没有想想的好。”顾千里也很豁达,“想到了有忌讳,就没有这样的好词了。请往下念!”
于是龚定庵念下半阕:
“记得肠断江南,花飞两岸,老去才还尽;何不绛云楼下去,同礼穹天钟磐?青史闲看,红妆浅拜,回护五宗肯;漳江一传,心头蓦地来省。”
“结句好!真正是史笔。”顾千里说,“这首词,如果没有白牌,就不能这么好。”
“是啊!‘漳’字在牌中就没有。”
“‘漳江’指谁?”
“指黄石斋。”龚定庵说,“这个典故,出在余淡心的《板桥杂记》上。”
《板桥杂记》专记明末清初的秦淮风月,燕红料想这个典故与秦淮“旧院”有关,便不再问,要问的是另外几个不明白的典故。
“‘五万春花’指什么?”
“京师广和楼戏园,有一副长联,叫做:‘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五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睡昆仑。’相传是龚芝麓所作。”
“‘绛云楼’是钱牧斋的藏书楼,我知道。”燕红又问,“‘同礼空王钟磬’作何解?”
“那是指柳如是。”
“这首词当中,有好几个故事在内。”顾千里为燕红解释,“龚芝麓进京,钱牧斋特为到江宁去送行,龚芝麓在秦淮河房张宴,名士美人,一时俱集,是有名的盛会。龚芝麓赋诗,‘杨柳花飞两岸春,行人愁似送行人”传诵遐迩。下半阕,‘记得肠断江南,花飞两岸’就是指这个故事。”
“龚芝麓的诗,确是好!‘行人愁似送行人’,是说送行的人舍不得他,他也舍不得离开送行的人。”说着,燕红别有意味,看了龚定庵一眼。
“也不光是如此。龚芝麓别有寄托,他是明朝的官,入仕清朝做了‘贰臣’,是迫不得已。这愁不尽是离愁,送行的人为他失节而愁,他自己为一世清名付之流水而愁。”
“不说他的失节,是因为顾眉生的缘故?”
“他说:‘我原要死,是小妾不肯。’那是托词。‘老去才还尽,何不绛云楼下,同礼空王钟磐?’就是说这件事。钱牧斋跟柳如是在绛云楼下,设佛堂同礼空王;龚芝麓与顾眉生,亦可如此。‘老去才还尽’是不忍说他失节,只说才气已尽,就做官亦不能起什么作用,这是定庵的恕词。”
“那么‘青史闲看,红妆浅拜’,就是指顾眉生了?”
“是的。”
“‘回护吾宗肯’呢?这个肯字怎么解?”
“肯就是‘惠然肯来’的肯,作可字解;不过句法是个问句,就变成‘我岂肯回护我的同宗龚芝麓?’”顾千里转眼问道,“定庵,我没有曲解吧?”
“是的。不过要跟下两句合看。”
“不错。”顾千里说,“下两句是说明不肯回护龚芝麓的原因。‘漳江一传’指明史黄道周传,他就是黄石斋,福建漳浦人。为人刚方严冷,不畏权幸。相传他路过秦淮,有人要试试他是否真道学,把他灌醉了送上床,一觉醒来,‘软玉温香抱满怀’,黄石斋居然就是柳下惠。所谓‘心头蓦地来省’,意思是忽然想到黄石斋,拿他跟龚芝麓来比较,即令真的是‘我原要死,小妾不肯’,亦总由龚芝麓为美色所惑,如果是黄石斋就绝不至此。”顾千里再一次征询,“定庵,是这样吗?”
“多谢,多谢!”龚定庵笑道,“我这首词并不好,经你一解,倒仿佛很像个样子了。”
“好的是词旨温柔敦厚,言讽而婉,婉而能深。”顾千里说,“江左三大家,论学是钱牧斋,论才是吴梅村,论情深不能不推龚芝麓,他虽事新朝,照应了许多朋友、后辈,光一个陈其年就累得他半死,陈其年没有龚芝麓,他的《湖海词》哪里会有几千首之多。”
这一谈到顺康年间的文坛,可谈之事就多了,诗牌亦就没有再打下去,一直到开饭,方始打断了这个话题。
第三章
宝蓝湖绉的小棉袄
饭后顾千里告辞,龚定庵想到苏州还有几个好朋友未能晤面,特为挑灯写信致意,写到一半,忽然一阵似兰似麝的香味,飘到鼻端,抬眼看时,是燕红站在他身边。
她已经卸了妆,松松梳一条辫子,身上穿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