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砩南敕ú唤鍪强焦菀街尾∪耍挂幸┳鞣唬幸┲瞥闪鄯奖愕某梢⑶一瓜肟枰窖Тヒ绞酰嘌嗟囊缴越饩雀嗟陌傩眨≌庑┒夹枰鹎闹С郑酝砩呕崤穆舳魇σ盼铮蚁攵魇υ谔熘橐不嵩尥砩淖龇ǎ ā �
徐老走到王静辉跟前朝他抱拳鞠躬,王静辉连忙止住了他:〃徐老这是何故?晚生哪受得起徐老一拜?〃
徐老正色道:〃公子悲天悯人,当然受得起老朽这一拜!我辈商人即使再重义轻利,也比不过公子活人无数!这件玻璃杯拍卖敝店承下了,至于报酬就分文不取!既使公子还想坑契丹人一把也包在老朽身上!〃
双方又互相推辞了一下,最终徐老接受了王静辉许的两成报酬,而徐氏珠宝店则负责联络开封有名的富人商贾,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契丹商人。出乎王静辉的意料,在开封的契丹商人也有不少,而且大都是巨富之辈。这都是因为大宋缺马,由此马匹的价格十分高昂,而契丹拥有大量的马匹牛羊,所以契丹的牧场商人在开封都大发横财。平时这些契丹商人都嚣张得很,弄得大宋商人很没有面子,所以徐老听到王静辉有办法大量生产玻璃器物后,更加坚定他把这只玻璃杯高价卖到契丹商人手上的想法。
。▲虹桥▲书吧▲
第11节:第三章 汴都(5)
一切环节都商讨好了后,王静辉拒绝了徐老留他吃饭的邀请。他将玻璃杯寄放在徐氏珠宝店后,就离开了,心情大好地到街市上闲逛去了。没过两三天,开封府的大街小巷上都知道了徐氏珠宝行将会在六月初五那天公开竞价拍卖一只珍贵的玻璃杯,与会者必须带有一千两以上的白银才可以参与,这可是大宋汴都近年来少有的新鲜事,所以闹得满城皆知。
同时徐老派李管事到客栈来找王静辉,告诉他:徐氏珠宝店已经遍请各地商贾看过玻璃杯,效果非常好,估计成交价格在三四千两白银不成问题!而且他还安排了两个人专门与契丹商人抬杠,准备在拍卖会上与契丹商人斗富:既然决定坑的就是契丹商人,也就不在乎再多让他们出点儿血!
王静辉这几天也没有闲着,他主要是跑遍了开封各大书局,几乎将开封市面上所能找到的医书都收购了个遍。但这一举动也使他彻底变成了穷光蛋,还好徐老听到他缺钱的消息后,让李管事送了一千两银子过来,要不然他这几天就要露宿街头了。他也没想到大宋的书籍会这么贵,不是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了吗?
王静辉这才了解到在这个资讯并不发达的时代里,活字印刷术传播的速度是很慢的,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而且活字印刷术所印刷的书籍和雕版印刷的质量简直就是一天一地一样,差得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差距的效果和自己原来时空中正版书籍和最粗陋的街头黄色小报刊相比差不多,以至于活字印刷术现在只能印刷一些不入流的书籍和小报,而且纸张的价格也吓坏了王静辉,不过好在纸张的种类繁多,要不然他该怀疑这个时代比较穷困的读书人是不是要学岳飞那样在沙土盘上来练习书法了。纸张的昂贵和雕版印刷成本的高昂使得王静辉不禁联想到原来时空中那些价格高昂的正版书了。
虽然在确山的时候也曾到书局中想买点儿当时的医书看,但种类太少所以也就没有买成,开封府固然比确山繁荣上万倍,但书局中的医书还是不算很多,而且版本也不同。因为此时历史上的〃校正医书局〃还没有成立,所以市面上的各种医书有很多版本,王静辉知道这只有等治平三年的时候,韩琦上书英宗成立校正医书局,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把这些版本全部统一,后世所读的《素问》等最主要的医书版本都是在这个时代才形成了一个标准版。
想到这里,王静辉决定立威的最佳时刻到了:老子把《素问》、《伤寒论》、《脉经》等校正医书局十几年的成果提前干出来,恐怕自己的名声将会超越古代所有的名医,让后世名医也要高山仰止……
这个内心极度爆棚YY的想法立刻就让王静辉那剩下的一百多两银子变成了几十卷的医书,要不是李管事想和他到外面喝杯茶时发现他那经济非常窘困的样子,他可就真的成为第一个乞丐名医了,要知道拍卖会还有半个月才举行,而他的钱袋中只有几百文铜钱了。
徐老听到李管事的汇报得知王静辉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奉送一千两白银,并把他接到自己的宅院中居住。王静辉此时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当然不会再作推辞了,当然他并没有忘记把那一千两白银中的四百两变成各种医书。从此徐老安排给王静辉的独立小院子变成了医学图书馆,开封市面上所能找到的各种版本的医书都被他搜罗一空,在这里他一边疯狂地阅读各种医书,一边等待拍卖会的召开。
他虽然住在徐老的住宅里面,但他还是非常小心的,毕竟他读过的书告诉他,古人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规矩是很多的。令他非常奇怪的是李管事也经常毫无顾忌地跑到徐老的后院,后来才知道徐老没有子嗣,李管事是他已故好友的儿子,从小就是他养大的,准备在他百年之后就继承这家珠宝店。
其实王静辉用不着去买这些不同版本的医书,从小到大,他都是在爷爷的竹鞭下将这些经典中医著作背得滚瓜烂熟,再加上他天生记忆力强悍,连《医宗金鉴》和《本草纲目》这样的超级巨著都能拈之即来,直接写出这些经典著作对于他来说一点儿困难都没有。但是他自己可不是那么想的,重新修订这些经典著作固然是件天大的好事,但在修订过程中有多少正确的东西被删掉了呢?
宋代的这些名医们为了追求绝对的权威,决不可能将自己没办法证明的理论加在上面,而这些没有办法证明其正确性的理论就被这么无缘无故地删除了。想到这些,王静辉的心中就不禁黯然:中医理论即使是放在一千年后的时空中,凭借那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排除万难才证明一些本来被人们认为是谬论的理论居然是正确的,而现在这么落后的条件下,又有多少东西被怀疑是错误的而被删除呢?所以他决定遍读医书,凭借着他的行医经验和后世的科学理论来进行筛选。
※BOOK。※虹※桥书※吧※
第12节:第三章 汴都(6)
可能是来这个时空的时候王静辉的身体发生了令人惊奇的异变,看书简直就是一目十行,配以变得更加惊人的记忆力后再加上每天只用休息两个时辰,看似吓人的半屋子医书,在这些超能力的帮助下,他只用了半个月就可以倒背如流了。〃这是不是表示今后我可以苦读一个月就参加科举考试了呢?这个方案看似可行!〃王静辉嘀咕着。
他买来大量的纸张进行写作,好在自己曾经对书法下过苦功夫,你很难想象一个医生没有一手好字。在读大学的时候,大多数同窗都拜在怀素狂草的门下,但他却苦练楷书和行书并且还拿过奖,不过来到这个世界后,这个以往让他很自豪的技能变得比垃圾还不如:所有会写字的人都是用毛笔写字,更何况这个时代还诞生了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他这一手早就不值钱了!
对于王静辉而言如果用毛笔完成自己的著作,那可真是一场噩梦,不说别的,一部《医宗金鉴》就已经超过千万字了,如果用毛笔写,恐怕要写到下个世纪。所以他朝管家要了许多鹅毛,削成鹅毛笔蘸墨来完成著作。
有了鹅毛笔这件攻坚利器,王静辉可以用肋生双翼来形容,仅用了十三天他就完成了《素问》、《脉经》和《针灸甲乙经》三部医书的修订注释工作,但他并没有拿出去交付出版,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现在在这个时代的医学界,哦不,是在杏林中没有闯出什么名气来,就是出版了也被人当成垃圾;另外一方面的理由更为有力:就是没钱了!
终于等到拍卖会那一天。早上,王静辉为了在拍卖会上达到最理想的目标:把玻璃杯拍出一个天价来,并且这个天价是由契丹商人拍出来。为了这个目标,他有专门找了徐老在书房中密议了半个时辰后,这才和徐老一起来到徐氏珠宝店。
到了徐氏珠宝店,王静辉才知道先前和徐老与李管事一起策划的广告战所取得的效果:徐氏珠宝店的门前停满了各种马车和轿子,一直排满了半条大街。他心中想道:看来云集到徐氏珠宝店的财富将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如果从未来带一挺机关枪来抢劫,那可就发死了!
进入拍卖大厅也就是徐氏珠宝行的正厅,里面整齐地排列着桌子和椅子,坐满了身穿各种服饰的人。王静辉仔细打量了一番,除了十来个明显是游牧民族服饰的商人外,还有两个碧眼的胡商。〃这十来个游牧民族服饰的商人就是这次拍卖会上待宰的羔羊了吧!〃王静辉想到这里,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冷酷的笑容。
按照原先和徐老商定的计划,王静辉今天也坐在了竞价席位上,他刚坐下,旁边服务的店小二便送上一杯清茶、各色干果和一个标着座位号的牌子。王静辉端起桌上的茶杯吹了吹,轻轻地喝了一口茶后,便开始打量起这个大厅中的竞买者了。
〃当当〃,李管事在拍卖席上敲响了小铜锣:〃各位买家,欢迎光临本店!这次本店受人之托拍卖一只极品玻璃杯,此物大家都预先鉴赏过,在座的各位都有心收购此物,但本店实在是无法公平地决定出售给何人,所以便想出了这个拍卖会的法子,各位竞拍,价高者得!拍卖会的规矩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为了公正我再次宣读一下:一、价从口出,一出则如白布染皂,不可更改!二、此次交易是真金白银全部到场,各位出价后必须出示金银或其他替代品,但替代品只能以最低市价来成交,本店专门请了〃览宝斋〃的坐堂监事胡先生以鉴别替代品的价值,相信大家都相信胡监事的眼力吧?三……〃李管事洋洋洒洒地把王静辉和他们几个人事先约定的〃拍卖守则〃念了个遍,最后高声宣布,〃拍卖开始!〃
〃一千一百两!〃这是他们事先安排的托儿在报价,因为王静辉和徐老虽然对玻璃杯的魅力很有信心,但为了调动场内竞拍的气氛,所以特意嘱咐了那两个托儿一定在开场的时候大杀四方。
〃一千二百两!〃
〃一千五百两!〃
〃二千两!〃
〃二千四百两!〃自从李管事鸣锣开始后,还没有等底下竞拍者回过味来,那两个托儿便把价钱翻了一番多。
〃二千四百五十两!〃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终于忍受不住出手了,那两个托儿完成任务后当然不会再出手了,剩下来就看真正的竞拍者的表现了。
〃二千六百两!……〃现场的气氛终于被调动起来了,李管事虽然没有经过拍卖师的培训,但在王静辉的眼中,他比21世纪那些拍卖师还能调动现场竞拍气氛,在他不动声色的主持下,一个少女在竞拍的时候走上前台用玻璃杯表演起茶艺来。
这个时代斗茶可谓是一种风尚,当台下的竞拍者看到少女表演的茶艺后,更是火烧猴子屁股似的举牌竞拍。但让王静辉比较遗憾的是那几个契丹商人在一旁喝茶聊天,与场内的火暴气氛极不协调,当他发现这些契丹商人眼中不时冒出轻蔑的眼神后,他微微地笑了。
※虹※桥书※吧※BOOK。※
第13节:第三章 汴都(7)
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拍后,继续跟进的人已经很少了,只剩下三五个忠实的竞拍者,但此时玻璃杯的价格也被炒到了一个让王静辉眼热的程度:一万二千两银子。
王静辉打开折扇扇了扇,以平息自己内心的火气,又看了看还在坚持的竞拍者:六号桌上坐的两个年轻男子还在悠闲地喝茶,看来还能坚持一会儿;十五号和二十三号桌上各坐了一个老者,其中一个正在用手绢擦汗,看来是坚持不住了,另一个更有意思,每次只加价五十两,看来没有什么潜力。
当价格升到一万五千两的时候,十五号桌的竞拍者终于不再举牌……放弃了。〃一万五千五十两!〃一听就是二十三号桌的老头儿,他报完价后还万分关注地看看六号桌的两个年轻人,但他很快就失望了。
〃加二百两!〃正是六号桌上那个年龄略微显得大些的男子在报价,他每次都是加价二百两,也是非常有规律。
〃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两!还有没有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