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枫林漫步-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的实践原则,一概都是经验的,并且不能提供任何实践法则。’由于康德在伦理学论证过程中试图撇开现实的善业事业不论……于是他也就随即认为,可以不去考虑在这些善业中展现出来的价值。舍勒所谓的质料伦理学正是价值伦理学,受胡塞尔的影响,舍勒将先天的意向性结构改造为先天的价值结构,即在经验行为中的一切‘善业’和‘弊端’——舍勒所使用的这两个词在德语中分别是‘善’与‘恶’的近义词——必须放到关于‘善’与‘恶’的先天价值结构中去考察,也即人在日常行为中的偏好或选择并不取消‘善’与‘恶’的价值。我出卖了朋友或者朋友背叛了我并不取消友谊本身的价值。舍勒写道:‘正如康德完全合理地指责任何善业伦理学和目的伦理学一样,他也完全合理地指责一门想将其结论建立在归纳基础之上的伦理学……一切在此意义上关于善与恶的经验都以对善和恶是什么的本质认识为前提……纵使是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定义,即善就是最大数量的快乐或全部功利,也不是来自经验,而是必须要求这个定理具有直观的明见性——康德便是这样正确地理解他自己。虽然他而后通过归纳来证明:人对善恶的实际价值判断与什么是有益与有害(随因果认识阶段的不同而变化)的判断实际上是一致的,只要他这样做了,他便是在试图赋予一门理论以在各种情况下有效的伦常性。但这并不是伦理学的任务。因为伦理学并不试图说明,什么东西作为善和恶处在社群的有效性中,而是试图说明,什么是善和恶。在伦理学那里,问题并不在于,在善的事物与恶的事物方面的社群价值判断,而是善与恶的价值质料本身。’康德讲,个人的行动准则必须依据于其愿意成为普遍法则的那个法则,如果我不愿意它成为普遍的法则,只是愿意它只适用于自己,比如我只愿意去抢劫别人,而不愿意别人来抢劫我,那么这样一个准则也就失去了它的‘社群的有效性’。舍勒认为这种只关乎个人‘欲求’的形式是不能够产生善的观念的,因为‘善’必须是绝对的:‘这里存在着一个绝对的价值,绝对价值之明见性所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经验中的实际固持……而是这个被感受到的绝对性本身,它使我们现在就已经感受到,为了其他的价值而放弃它或弃置它的想法是可能的罪’,并且是一个刚达到的我们价值之存在高度之上的堕落。’价值也是有级序的。‘首先是这样一个定律:一切应然都必须奠基于价值之中,即唯有价值才应当存在和不应当存在;以及这样的定律:肯定的价值应当存在,否定的价值不应当存在……还包括这样的联系:同一个价值不可能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我在这里要强调:由康德所发现的那些原则只是部分地展示着这个形式价值认定原则的一个特例,这种展示仅仅在于,它们错误地只与伦常领域相关联,并且同样错误地不与价值认定相关联,而只是直接与意欲相关联,它们实际上只对意欲有效。’舍勒写道:‘康德所谓的先天被虚假地限定在形式上,这种形式是或应当是一种构形活动,一种构形行为和联接行为的结果……然而,这种制作性的知性活动的神话与先天论没有任何关系,它并非建立在直观之上,而是一种对在经验对象中的先天内涵的纯粹臆造性解释,这种解释只是在此预设下才能成立:被给予的处处都只是一个无序的混乱(在这里是所谓感觉的混乱,在那里是本能或禀好的混乱)。但这个预设是感觉主义和康德所共有的基本谬误……如果被给予之物的确处处都是印象的,或本能冲动的混乱……那么当然就需要一个行动组织的原则,这个原则重又被回归为自然经验的内涵。简言之:休谟的本性需要康德的知性才能生存,而霍布斯的人则需要康德的实践理性才能生存。’康德和休谟都承认这个世界是缺德的,只是它们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舍勒却从根本上否认了这种预设。仅从对于人类社会的态度而言,康德与休谟似乎要更实际一些。所以今天的人们有意无意地采用的都是康德的伦理学,而舍勒则被置于边缘地位,因为他只是一味地从为道德行为从逻辑上立法的角度去看问题,而忽视了当今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类心灵的不可被穷尽。‘价值和他们的秩序不是在内感知或观察中,而是在与世界感受着的、活的交往中,在偏好或偏恶中,在爱与恨本身中,即在那些意向作用和行为的进行线索中闪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价值永远不附着在这些意愿行为之上)……伦常意愿,甚至整个伦常行为都奠基在这个价值认识连同其本己的先天内涵和本己的明见性之上,以致任何意愿都原本地朝向一个在这些行为中被给予的价值之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并且仅在此意义上——苏格拉底的命题得到恢复:一切好的意愿都奠基于对好的认识之中,或者一切坏的意愿都建立在伦常欺罔的基础之上’。从上述这些,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舍勒的旨趣与胡塞尔有着根本的不同,后者只注重于意向性结构的本质分析,只是在先验转向后,对形而上学的态度才稍稍有所改变,而舍勒则是在普遍对形而上学采取拒斥态度的时代里坚持形而上学信仰的极少数人之一,另外,胡塞尔更关注的是人的认识问题,对人类学伦理学这些不屑一顾,而舍勒更为关注的或者说他唯一关注的则是人本身。无论如何,康德所倡导的先验方法到20世纪仍然被这两位哲学家作为最基本的方法所谈论,也正好体现出他的伟大来!”

  ……

  “今天的课你听懂了吗?”大虫问我道。

  “确实很难理解。”我回答道。

  “不理解就别理解了。看看这是什么。”

  “啊!你把兔子带到教室里来干嘛?”

  “玩呀。我还买了只乌龟。等一下回寝室去看看,到底是兔子跑得快,还是乌龟跑得快。”

  “……”

  “哈利,看看这段时间以来我的读书心得。有什么错误,提提意见。”小勉跑过来,递给我一个小本。

  我翻开来,扫了一眼:“原来你看了这么多书啊。”

  “看书一定要快。”

  “好的,一定仔细拜读。”。 最好的txt下载网

小勉的读书笔记(上)
我所喜欢的杜甫

  我所喜欢的杜甫,是那个年轻时代意气风发的,遍游齐赵吴越的杜甫,是那个“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的杜甫,是那个“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杜甫。

  杜甫有三首《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那首咏的是泰山。第二首《望岳》咏的是西岳华山:“西岳峻峥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东岳、西岳我都去过,这两座山有明显的不同,泰山就那么一个玉皇顶高高耸立在上,华山则有东西南北中五个高低不同的山峰,更加陡峭险峻,正如杜诗所准确传达的,一个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个是“诸峰罗立似儿孙”。还有一首《望岳》咏的是南岳衡山,中有一句“渴日绝壁出”尤为绝妙(日影倒映水中,如饮水然,故曰渴)。黄白山云:“衡华岱皆有望岳诗:岱以小天下立意,华以问真源立意,衡以修祀典立意,指趣各别。”

  我们再来看杜甫的早期诗歌《登兖州城楼》,兖州属河南道:“东郡趋庭口,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现在大家大概能看出杜诗写景的一般规律了吧?诗人总是在最后才出现,要么做一番感慨,要么提出诗的主旨。让我们再来看两首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一向被人视作沉郁的杜甫原来也可以写出这么惊心动魄的诗句来!“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说剑引杯长,诗能闻吴咏,扁舟意不忘。”黄白山云:“夜景有月易佳,无月难佳。三四就无月时写景,语更精切。上句妙在一暗字,觉水声之入耳;下句妙在一带字,见星光之遥映。”

  这个时候的杜甫因为他的父亲还在做官,家境比较宽裕,也不用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所以颇有苏轼那种旷达乐观之情。有一次,他弟弟给他寄来了一封信,说黄河泛滥决堤了,于是杜甫给他弟弟回信时附了一首诗:“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郡国诉嗷嗷。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难假鼋罨力,空瞻鸟雀毛。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阜。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赖倚天涯钓,犹能掣巨鳌。”朱鹤龄曰:“末句犹思垂钓东海以施掣鳌之力,水患岂足忧耶。盏戏为大言以慰之。”想不到别人遭了灾,他还能够以戏言安慰之,不像他归京后过着那样一种寄人篱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自己都没法安慰自己的生活。

  有人间王安石:“老杜诗何故妙绝古今?”公曰:“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王安石只概括了一半,我认为杜甫之所以能够即凡而圣,还在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杜甫那些与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无关的诗句,它们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三吏三别等一道构成了我心目中诗圣的形象。(称他为诗圣,他自己是不会同意的)

  古来文人皆寂寞

  杜甫于大历四年二月到潭,故有诗云:“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他急着返回朝廷,无奈时局###,滞留于洞庭湖舟中,此诗下有句云:“庭蔬犹在眼,浦浪已吹衣。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违。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塞雁与时集,樯鸟终岁飞。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可见其与亲朋也音信疏绝。在这样一个孤独凄凉的晚年,杜甫还不忘在诗中提醒君王“但促铜壶箭,休添玉帐旗……俭约前王体,风流后代希”,劝戒皇上勤勉于朝,再也不要打仗了!“动询黄阁老,肯虑白登围”,责问大臣不以主辱为忧。“万姓创痍合,群凶嗜欲肥”,体察百姓小民的疾苦。“往年朝谒断,他日扫除非……对扬期特达,衰朽再芳菲”,这是自勉之句。杜甫在这里有幸碰到了几位“小朋友”——苏涣,杜甫称他“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已。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而已茶酒内,余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词句动人。”称涣诗“突过黄初诗”,闻苏诵诗,“余发喜却变,白间生黑丝”。其实此人少时“喜剽盗,善用白弩……后折节读书,进士及第,湖南崔瓘辟从事。瓘遇害,涣走交广,与哥叔晃反,伏诛。”不论此人品性如何,晚景凄凉中有一仰慕者专程前来拜访总是好的,杜甫也真的是把平生未竞之志全部交托给了后生晚辈:“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这就好比是杜甫的政治遗嘱,对后生晚辈的殷切嘱咐,至今读来无不为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动容。少侠张建封及其父张玠都是兖州人,杜甫的父亲任兖州司马之时,杜甫常赴兖州趋庭省亲,那时张建封只有六七岁,后来安史之乱张玠表现了忠义之节,现如今建封已长成一介八尺男儿,杜甫却已衰朽,杜甫送建封去职有句云:“挥手洒衰泪,仰看八尺躯。”读来颇为感慨。在《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中,杜甫也殷殷嘱托道:“……出入朱门家,华屋刻蛟螭。玉食亚王者,乐张游子悲。侍婢艳倾城,俏绮轻雾菲。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两情顾盼合,珠碧赠于斯……始兼意迁兴,终慎宾主仪……”千万不可迷而丧志啊!“洞庭秋欲雪”,杜甫悲秋感叹道:“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这年的冬天来得太快:“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偶然翻到昔日高适赠诗,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自枉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佚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廖阔。叹我戚戚求友篇,感君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