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德海的心绪稍好了一些。他带着纸和笔及会考证走进考场时,看见大多学生都带了课本及资料书,也有些学生只带了纸和笔及会考证。
试卷发下后,一些学生开始把书摊在桌屉中偷偷地抄,到后来大概见监考老师不管,有些学生便把书摊在桌子上抄。老师依然不管,坐在讲台上似看非看望着学生。德海因早有心理准备,倒没有怒火中烧,但感觉哭笑不得,只好埋头专心做自己的试卷。
会考第二科时,虽换了监考老师,情形依然一样。过了十几分钟,监考老师见一学生正鬼鬼祟祟地抄书,大概想减中国人的虚伪次数,便对那学生说:“不要那样,把书放到桌子上抄嘛!”停顿了一下,对所有考生说:“想翻书的,都到桌子上翻,但不要偷看别人的试卷,各抄各的!”说完,像完成任务似的,走出教室看风景、与人聊天。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监考老师快步走进教室说:“市教育局的领导来看考场了,大家赶紧把书暂时放进桌屉里面。”
过了一会,等走马观花的领导从窗外晃过,监考老师挥挥手,说:“大家可以把书拿出来了!”说完,便又走出教室。
这一切令德海看得实在受不了,他愤愤地想:“对于此时考场上的师生,应该只有‘狼狈为奸’才能形容了!”
他快速地做完试卷,气呼呼地把试卷摔在讲台上,便头也不回地离开考场,离开这令他受不了的氛围。
后来德海问了班上其他同学,了解到各个考场情形都是如此,心里越加感到哀伤。
两年后,很多人都常想、但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品行端正、成绩优秀的德海会变成连考试都不愿参加的人。我仔细地回顾德海高中生活的种种行迹才发现:其实一切都在积累之中自然变化着。
同样是两年后,德海看见无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是月考,不管学校怎么说“严肃考风,禁止抄袭”,却仍然抄袭不断时,他想起此时会考时老师默认或支持学生抄袭的情形,想到身为教师对待考试也如此不严肃认真,如此没有原则,哪有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于是许多学生觉得抄袭也是一种“应试手段”,没有什么不对。造成这种局面,老师至少要负一半责任。
十四
高考两天时,高一高二学生放假,德海和林海回了家。返回学校后,听说今年高考试题偏难,很多考生流泪离开考场。
第二天上午,德海听到一个令他震惊不已的消息:一个重读了一年高三的女生对过试卷答案后的深夜在租的房间上吊自杀了!
此事令德海几年之后依然感怀不已!绝大多数人对于这女生来说非亲非故,过一段时间就淡忘了,但女生的父母姐弟等人心中会存在多么深远的伤痛啊!可是,造成这种悲剧,父母也有责任啊!父母总是期望过高,总是过分地看重考试尤其是高考。不知女生的父母在悲伤之外,是否会以其女儿为耻呢?
在这个星期二的班会上,德海发表了最后一次“哗众取宠”的演讲:
“我们十几年书海操练,然后在纸上一决高低,在纸上胜了,便通过独木桥。当然,此中也有因监考老师忘记带眼睛去考场,或学生浑水摸鱼的本领越练越精,或托关系人情,或用钱等手段过独木桥的。这便是中国的高考,不过和古代科考差一个字,可以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古代有屡试不中的秀才自杀,现在也有高中生跳楼、跳江、上吊而亡,献身精神一点也不比古代秀才差。
我穿过马路时总很小心,我总觉得生命最碌碌无为的牺牲除了自杀,便是过马路不小心被车撞死。我想生命是可以牺牲的,但不是碌碌无为地牺牲。我随随便便也能列出几条高考落榜不自杀的理由:
一、 在试卷上不能真正检验一个人的素质和才能。
二、 十几年寒窗,改卷老师几分钟作出判断,难免出错。况且,还可能遇上不欣赏你的老师。
三、 大家别忘了,读书的本质是为了学习知识,是为修身养德!考试远远是次要的!即使因为自己应试能力不强而落榜,也不应一条道走到黑,所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如此等等,我不想多列下去。总之,为高考而自绝于世,实在生的伟大,死的渺小。我想稍稍有理性的人在自杀前也能感受到应试教育魔怪在空气中阴森森地发笑:“观音姐姐,瞧见没有?又有一个蠢才要拜倒在我的三角裤下!“
……
然而,三年后的一个上午,德海与父亲七星大吵一顿之后,他静静地坐在一条小溪旁,听着几千年一直哗哗的流水声,看着几千年来一直深沉广阔的田野,他的心境苍凉而辽远。他又一次想到应当平静地对待生活,应当在生活中继续前进。对于父亲的误解,不应发脾气,应当平静宽容地对待。过了一会,他突然想起此次演讲,他想到世界如此广大,人们性格和思想如此不同,一个人一旦感到生活毫无意义或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时,自杀其实也是自然的事。
十五
大概与太阳黑子有关,这一年暑假兰西市遇上了大约十一年一次的酷热干旱期,天热得发了疯,一个月不曾下雨。兰西市许多地方都遭遇严重干旱,好些水田没种上第二季水稻。
兰西一中仍旧照例补课。
德海返回学校的下午,还不曾去教室,便听郭斌说兰西一中走了许多学生和老师。原因是对改制后的学校没信心。
晚上到教室上自习时,德海看见班上空了二十一张课桌。男生中走了好些与德海交往愉悦的;女生中,德海一度欣赏或者朦胧地迷恋的陈敏走了,娇小可人的韩茜也走了,杨琳也走了。
经过一个月假期的分离,德海本准备欢喜地与朋友们重聚,却突然陷入一种类似“人去楼空”的境地之中。看着有些空荡的教室,他不禁感到一阵阵的落寞。
班上其他学生也或多或少有这种落寞感。课堂的笑声明显比以前少,下课后大家也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了,有些同学还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考虑着自己是否也要转校;有的发呆了,过了好一会,才发现自己刚才发呆了。
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加上天气酷热,上课效率很低。学生坐在教室听讲,大多汗流不止,手上的汗印湿了书页,电扇整天开着也没多少作用,风倒越扇越干热。学生都不再出去跑或跳了,顶多出去走走,和别人说说话。
住在学生宿舍的学生要受闷热和蚊子的双重袭击。宿舍又脏又潮湿,蚊子多得点几盘蚊香也没用,而且寝室没有电源可插电扇,于是绝大部分学生晚上都带着草席和毛毯到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楼顶上睡觉。因为楼顶晚上蚊子很少,而且有凉风。上半夜因楼板热气未褪尽,学生们大多聊天到十二点以后才睡着。
在这样的酷热之中,德海还断断续续经受着一种几乎致命的袭击。
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加上落寞与沉闷,德海开始被他认为可耻的欲念所困扰。多年来电视电影杂志上暧昧与*的情节和文字仿佛凝聚够了力量,突然一齐袭击他的身心。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脑海中幻影不断,翻腾着暧昧与*的画面,有时迫切渴望搂着一个漂亮女人睡觉。
有些日子里,他竟然对*画面或文字感到迫切需要,他一面在杂志书刊翻寻这些东西,一面又觉得自己可耻,甚至下贱。他前所未有地开始讨厌自己,感觉自我分裂成两个,一个自以为纯洁的,一个自以为丑恶的,两个自我争斗不息。有些时候,他感觉自己几乎要崩溃了。
由于天气太闷热,学校在某些酷热难挡的下午放假,让补课师生休息,以免中暑。
便是这样一个酷热的下午,德海也被无形的欲念环绕不已,根本没心绪看课本或小说名著。他走出校园,漫走在街道上。一路上有好几家杂志书刊店,里面有五花八门的杂志。德海慢慢地走的时候,心里又不可抑制地渴望去翻看那些暧昧和*的文字或画面。
他在恼恨之中走到一家店门口,犹豫一下:“这是我该来的地方吗?你就没有别的书可看吗?”然而过了几秒钟,还是走进了店内。他没有向老板要什么。自己到书架寻找着。过了一会,找到一些女模特的*图片,他盯住看了好一会儿,感觉老板似乎在看着他,便悔恨愧疚地放下杂志,走出店门,漫无目的地走在街道上。
不知走了多久,德海忽然看见左前方一个垃圾箱上趴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正仔细地在垃圾中翻找着换钱的东西——不,是换粮,换命的东西!德海想到此,心忽地颤了一下,猛地惊醒:“你现在在干什么?你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你就忘了你的信念,你的追求了吗?你要一直这样下去吗?!你现在远不如这个老人!他正在劳动!他如此贫苦老弱,仍自食其力,为生活挣扎不息!而你在做什么?!……天啊,你现在多么空虚!”
德海悲伤却坚定地走回学校,静静地漫步在校园里。看着静穆的楼房,看着茂盛的树林,看着穿过叶缝的缕缕的阳光,他想起了陈敏,想起她美丽的眼神和微笑;想起韩茜,想起她温柔可爱的笑脸。
他想起也是一个下午,也是在这片校园,他正在慢慢地走着,忽然发现陈敏走在前面。他没有走上前,仍然静静地走在后面,有时看着叶缝里的天空,望望高高的树枝;有时看看在前面移动着的陈敏美丽的身影,扎着的长发轻盈地摇曳在春天的阳光里;有时耳朵里涌进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明净质朴的画面啊!他想。
德海久久地仰望辉煌的天空,感到凄伤又温馨。他想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前进不止,竭尽全力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只有这样,有一天才能和朋友们无所悔恨、愉快地相会。
这天傍晚轮到德海和其同桌打扫教室,等到他去倒垃圾时,天已经黑了。他提着垃圾筐走到校园垃圾箱处时,一个背着废品袋的老人本来准备回家,看见德海走来了,重新转身,放下废品袋,然后在德海刚倾倒的垃圾中弓着背努力翻找着每一个瓶子,每一个塑料袋,每一张纸。德海简直不敢正视老人的脸。他离开的时候,回头望了好几眼老人的身影,感觉心里湿漉漉的,仿佛老人的汗水流进自己的心里。
后来,德海被情欲困绕折磨而倍感失落的情形仍然断断续续地存在着。半年多之后,德海才认识到:人本质上是动物,人并不比动物高贵多少,人有情欲是造物主的意志,是自然的,正常的,无须感到可耻与下贱。幸而,造物主没有把人的心也捏在他手中,人还可以保持心的高贵。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青的德海仍然感到困惑,有时总想:为什么造物主要给人安排这种令自己难以启齿的欲念呢?为什么自己和温柔善良的女孩之间不可以只有单纯美好的感情呢?
十六
高一学生暑假补课的最后两天进行文理分科编班考试。因为从高二开始,教学方面要分文理科了。在此前,学校让有心读文科的高一学生写了进文科班的申请书,因为兰西一中历来偏重理科,理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编班方面,理科班有十四个,文科班只有两个。
德海虽然觉得文理分科教育有碍学生全面发展而反对文理分科,但兰西一中高二开始必须文理分班上课,且爱好文科,便只得写了进文科班的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上慷慨激昂地写道:
“我确实是因为爱好文科,才想进文科班的,愿校领导批准。我听说兰西城的文科状元历来都是出自兰西二中。我想虽然我们兰西一中偏重理科,但也不能让兰西城的文科状元每年都出自兰西二中。小生虽不才,愿两年后通过勤奋努力,能够为兰西一中摘取一次文科桂冠。”
而学校据说是为改变历来文科班混乱的局面,决定控制两个文科班的人数,考试之后,从写过申请的学生中选取前一百三十名进入这一届文科班,一百三十名后的则将分至理科普通班。与此同时,从所有选读理科的学生中选取前一百二十名进入尖子班。在优胜劣汰中,一些原本在尖子班的学生将暂时或永远退出尖子班;一些普通班的学生将暂时或永远待在尖子班。
此次选拔考试是德海印象中抄袭现象最少的一次。考试前夕,兰西一中副校长霍东临给监考老师严厉训话,并在考试时亲自带人巡察各个考场。因而在此次考试中,监考老师基本上都挺务正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