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妈妈,我的手指戳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活生生”的死人。是我曾经施舍过的和曾因为找不到零钱而表达过歉意的一个乞丐。  她确实是死了。围观的人群仿佛是在参加她的葬礼。所有的人一句话都不说,静得出奇。我应当报警,可我有些害怕。我指望着别人去做。  后来,我就开始观察其他围观者是否有这种动机。令我失望的是,人们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一动不动,大家将眼光放在乞丐身上,像是着了魔。葬礼虽然很静,但那些人似乎没有默哀。他们看着,仅仅是看着,像是在看某种稀罕的异类。  我甚至怀疑他们也死了。真不懂那些人在干什么。可是,我自己不也一样吗?   我迷惘了,再一次向那个乞丐表示歉意,然后悄悄退出了葬礼……  一个多小时后,太阳出来了,射出的光线照得人心里发烦。水份全部蒸发掉了,刚刚那些湿润的空气现在闻起来好像有什么东西烧糊了似的,剩下的只是枯燥与乏味。  我从当代商场出来,见桥上仍围着人,不免心里有些苦涩与内疚。我毫无理由地想避开那个死了的乞丐,于是绕了个弯,从别的路回家去了。  坐上公交车,刚才潜在内心里的那份内疚越来越浓烈起来。我应该救她!再怎么说,那也是一条人命。不知她是死是活,怎能无动于衷呢?总该做点什么吧!如此的自责、悔恨、内疚全部涌上心头,感觉像咽了口苦涩的海水,味道堵在噪子眼里出不来……  第二天,我去学校时,故意绕道到桥上看一下。边走边想,若那老人还在,我一定就近叫警察。  桥上,除了来去匆匆的过路人和忏悔的我;除了偶尔飞起的纸片与四处可见的不干胶广告;除了早晨还不太刺眼的阳光和轻微微的凉风,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葬礼”什么时候结束的,只晓得,我来得太晚,她已不在了。  我叹了口气,沮丧地向桥下走,手潜意识地插进口袋里,忽然,我感觉指尖触到了一张纸片,掏出一看,原来是五毛钱。我记得这张纸,我本想把它给一个乞丐,但那个人已经死了。  2001年 8月6日    

山西见闻二则
一、“致富”之路  “五一”长假何处去?山西是也。同行者三家七人,代步者二车分乘。  好山好水好风光,出城便见崇山峻岭,起伏不断。远观如天女之霓裳覆盖于山,近视乃百万树木作怪而已。两车像蚂蚁,似甲虫,穿行其中。再美之山,再秀之水,重重叠叠,多看也就乏味。未几,吾父入鼾,其声暴如雷,引得旁人嬉笑不宁,方为漫长之旅陡增情趣。  一路西行,直奔大同。吾坐之车在后,猛见前车兀自跳起,窜至半米之高!犹如电影之飞车特技。惊骇间吾车也飞起,只觉头脑忽然一虚,好似挨了棒锤,臂肘不知刮蹭何处,亦疼痛难耐。待车停下一看,臂肘破皮,直流鲜血。大人们回眸寻思,原是路毁坑深。吾人猜想,前面不远,定然有修车之处,所遇此沟乃修车人所为,无非招揽生意而已。续行不到400米,果如所料,一修车招牌赫然而立!吾人大笑,无奈以为妙绝。  修罢车,再西行。进一村路,车速减慢,好似堵车。行至堵处,见一老妪,端坐中央,左侧置一推车。各车均小心翼翼从其右侧擦身而过,相隔不到一寸。吾不解曰:“伊果要寻死乎?”父曰:“此乃‘碰磁儿’也,意即若有车碰蹭其身,伊便佯装伤重,喊叫不绝,定然有青壮男子从屋里抢奔而出,向车主索钱。”吾听后大惊。世人常曰,“要致富,先修路”,而此地乡民之法,反其道而行之,真乃“要致富,先毁路”,“要发财,去碰磁儿”!端的是桩未闻之奇事也。  二、信仰之力  终到大同!早已坐“胖”之躯复又蠕动。一行先观久负盛名之云岗石窟。我之感受,异常强烈。非折服于其雕刻技艺,乃震撼于其宗教力量!一座寻常之山,北魏民众仅凭斧锤凿出尊尊高大佛像,乃至达五层楼之巨,若无天大之精神信仰,岂能舍如此人力、财力与时日?!  当晚住大同宾馆,一夜无话。  次日上午,看完应县木塔,直奔悬空寺。那寺座落于石壁之中,被山石环抱。多年风吹雨打,因建于山石内侧,未被天公侵蚀。观者如蚁,磨肩接踵,贴身挪步,良久方登临寺中。细细寻看,除玲珑小庙、精雕玉佛有可观,其余则兴味索然。其实,此寺近观不如远视,可体会者,全在“悬空”二字。立于寺下翘首以望,根根木头横插石壁,支出一条平地,建起一方小庙,历千年而不败。若无天大之精神信仰,何有此奇特想像?!  第三日,游五台山。山西之旅,似乎难脱佛教寺庙。五台山之寺庙千篇一律,除拜佛许愿之香火旺些,也无甚特色。唯黛螺顶有些趣味。拾阶而上,有一千零八十台阶。登临途中,吾两腿发酸,气喘吁吁,步履迟缓似蜗牛。恰遇一七旬老妪,每爬一级石阶,就伏身磕一头,一千零八十台阶,到后来,几乎每级石阶均留其血迹。若无天大之精神信仰,何有此毅力?!  2000年5月6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遇见了“海 盗”
海盗,一个充满血腥的词语。  作为一个海盗,有一件事情是一定会做的,即残忍的抢夺。  如果你遭遇了这样的事情,那你八成是遇上了海盗。  周六下午,我和母亲去海淀图书城买书。从书店出来时,看到了“海盗船”。那是一家连锁店,专卖银饰。抱着Just have a look的心态,我们走了进去。不想,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而且被“掠”走六百多人民币。  一进门,小姐们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开始还只是“随便看看”。然而没过多久,小姐就夸母亲的皮肤是多么好,只可惜现在耳环的搭配,显不出肤色的美感。或许出于礼貌,母亲信口问到,什么耳环配她的肤色呢?小姐连忙带我们参观耳环银饰的展台,我同样是走马观花。母亲似乎比较喜欢其中的一只琥珀耳环,小姐便取出来让母亲试戴。  就在母亲漫不经心地试耳环的时候,我无意地瞟了一眼耳环的标价,呵,一对儿128元。对于我这种既严重缺少原始资本积累,又喜好购买“奢侈品”不时游荡在万通之类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小资来说,就算把价格128元的数字往左移一个小数点,我都要往下再杀一杀价呢。此时,母亲到底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我有意看看母亲,用眼神吸引起她的注意,然后朝标价扬扬眉毛。  “怎么样?”母亲看看镜子里的耳环,对我说。  “还行。”  母亲似乎也仅仅是觉得它好看,并没有达到非买它不可的地步。小姐这时又说,大姐觉得这个呢?她鬼使神差地取出一副玛瑙的,问母亲。这副比刚才那个颜色更深了些,也似乎更适合母亲。我于是很现实地说,比那个好多了,不错。母亲一试,呵,确实比刚才那个好看,怎么办?母亲很喜欢,买了吧就?  人的好奇心和无休止的欲望,会带来文明,也会带来灾难。  母亲忽然又看中了一副青色耳钉,却又觉得太大了,总之她坠落在一个美丽的世界。我觉得无趣,便走开了。海盗船——名字很奇特,给人以遐想,而我本身也喜欢海盗,看到那些破铜壶烂刀剑、骷髅和铁舵类的东西自然很欣赏。一位小姐见我一个人在转,便向前来问我需要些什么。我当然还是那句,Just have a look。而小姐却不厌其烦地为我介绍项链、手链如何秀气,如何精致。对于我这个从不对饰物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一点吸引力也没有。不过呢,我喜欢听听“专业人士”对于青石、水晶、锡银的讲解,也许以后会有用吧!  就在小姐为我介绍时,我自然的对青石发生了兴趣。那种小石头嵌在银饰里,确实显得神秘,像黑暗的夜空,偶尔闪烁着星星,使整个天空更加神秘且美丽起来。  一条细长的挂着小青石和银粒的手链。  嗯,我决定带上它小陶醉一下——吃不到天鹅,还不许看么!  然而小姐的话没错,传说中的青石不仅是避邪的,而且具有某种魔力——是的,我一带上它,就爱上它了,根本摘不下来,或者是说,根本就不想摘下来!银色的细链儿在我油嫩的皮肤上滚来滚去,形状不规则的小青石在我的手腕上无赖地撒娇……怎么办?我感到了饰物的美——尽管这在学校是禁止的。  然而魔力无法抗拒。  转眼间,母亲已挑了两副耳环,我也着了两条手链的魔。  好,那就结账吧。这时小姐笑盈盈地说,满四百送一张终身九折卡,您的累计共320元,再选一件吧!  谁会放弃这块“肥肉”呢?几经挑选,我看中了一个胸坠儿。嗯,凑足六百啦!然而,谁想那胸坠儿没有挂绳——它本身就不带的。好吧,那就再买一条细链……  出了“海盗船”,我们才明白过来——我们遇见了海盗。  唉,现代海盗真是进步了不少,不明火执杖地抢夺,却能够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把钱装进他的“袋子”里。  回家的时候,没钱了。于是我们“浪迹”街头,徒步走回了家。  到现在我仍然无耻地高兴着。  正是:雨过天晴春来到,早起上街任逍遥。一心求学图书城,怎敌他归途海盗?不觉银囊已羞涩,一个潦倒,一个窃笑。  2002年2月22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食草牛和食肉牛
睡觉前看了一会儿小说——《三重门》。  作者韩寒,说自己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反对现在教育制度的小混混”。他抱怨现在教育制度扼杀了“我们”这一代少年对文学的幻想,并认为现在学生学的大多科目都没用。韩寒是反对教育制度的小混混,我们是教育制度下的小混混。  教育制度确实扼杀了许多很有才气的青少年,迫使他们放弃了目前的真正所爱,换来的是一张文凭或者遗憾。大多数的孩子,谁生来就喜欢学习?尽管如此,社会却没有杀死韩寒,还是有这样的人一定要做逆流之鱼。  当少年的活力被扼杀时,大概是像一个得了绝症的慢性病病人,一天天看着自己的创造力枯萎,而且这种现象无法挽回。  然而,韩寒以辍学反对“科举”,把自己的青春丢向自由,换来的也许将是一时的焦点和一世的茫然。社会是大人的,制度也是大人们定的。无论我们怎么叫嚣,怎么喊苦,得到的回应不过是些“减负”之类的空洞许诺,兴许再加点儿记者的同情。当大人们习惯了我们恹恹欲睡的身影,当我们的呐喊淹没在政治经济的吵闹声中,报纸上的文字又被刷新,萎靡的太阳会再次升起,我们的世界又恢复了往日那可怕的宁静。  就在这片安静的草原上,有一头牛在吃草。可是,它总是被狼追逐。于是这头牛就想,牛因为吃草才长了可口的肉,所以狼要吃牛;如果我不吃草而吃肉呢?于是,这头牛从此不再吃草,索性吃起肉来,以为这样自己就不会被狼吃掉了。它刚开始吃肉很不习惯,以至于整天饥肠辘辘,直到饿得不能再忍受时,它才勉强吞下几口它要吃的肉。几天后,狼来了,这头牛因为没吃到充足的食物而跑不动,最终被狼吃掉了。  韩寒大概就像这头食肉牛,最终或许也会被狼吃掉。  而我们呢?恰恰属于那些食草牛,注定要被狼吃掉的。  2001年12月19日    

小议武松与鲁达
《水浒传》里的武松、鲁达,都曾面对同样的烦恼,同样的敌人,抱有同样的心态与目的——替吃亏含冤的人找回公道。但二人的处理方式大不相同。一个是打人直到对方求饶,依了条件找人做了证,为朋友留了条后路,就认为替人报了仇;一个是打人往死里打,索性打死了那恶霸才算是爽快地出了气。  武松在打架前,换了身布衫,又是绑护膝又是系红搭,还为自己脸上的金印作遮掩。可见,武松事先为打架做了准备,是个细心的人,考虑周到的人。而鲁达只会生气,在打架前一天晚上连饭都不吃了,气愤愤地就睡了,看来他满脑子不想别的,都只是金氏父女的冤事。  后来,武松喝完酒,还未开打,就吩咐了施恩的仆人:“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这又说明武松早已将打架的事定了主意,有了计划,是一个大脑走在行动前面的人。武松把蒋门神踢倒在地,令他求饶并许诺将店还给施恩,并不再回来;还找来三老豪杰做证,让他无从抵赖;然后又当面声称此事与施恩无关,都是自己对恶事气不过,冲动所为。这样的做法,不但替施恩报了仇,还为施恩摆平了后患,留了条后路。武松不能说不是一个忠义周到之人,打完人,自己光明正大地踏出了酒肉店,让蒋门神羞愧地夹着尾巴跑了。  而鲁达呢?他也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