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有老-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看到儿女偶尔回一次家,自己情愿当“义工”,奔前忙后屁颠 儿屁颠儿的,他们会拉家常,会把自己的不愉快掩饰起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气氛,他们让儿女在他们怀里 成为永远的避风港,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地撒娇使兴……  
  这些我都没有。相反,我必须承担来自父母方面的所有无奈与压力。  
  我必须承受父母对我的正常生活的一点一点的侵蚀和伤害。  
  在我强调上班工作的重要性时,父亲认为这是要弃他们二老于不顾,大不孝。在我历数一家的日常开销 如要还贷款要买水买电买气要给保姆发工资要看病买药买米面粮油蔬菜水果……哪一样不要钱?不上班从哪 来呢??父亲又鄙薄我的意识狭隘,只认得钱,简直掉到钱眼儿里了……  
  一辈子靠卖苦力养活了我们一家人的父亲,比谁都更感触深刻钱的重要和挣钱的辛苦。只是父亲不明白 ,他已经挣了一辈子了,怎么还不够花呢?要那么多身外之物做什么呢?!  
  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这就是我对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对我。  
  5.  
  妻子每天见到的都是一个愁眉不展的,阴郁、沉没、难于自拔的丈夫。按她说,是一副“活不起”的样 子。               
  妻子与我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自然承受和忍受着同样的压力。但她却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她说她每天装作很开心的样子,就是想尽力用她的情绪,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里注入一点鲜活的亮色。  
  她希望我也能感染到对生活的信心。        
  “该怎样过就怎样过,还不活了?!”这是她的理论,“你看人家张大民,生活不比你难?人不还照样 知道给自己找乐子,还想着给老婆买炸鸡腿……”  
  妻子的达观心态,也许才是她比我干得成功的关键。  
  她会在看电视的时候发出由衷的笑声,她会在逗猫咪的时候感受到由衷的快乐。而在我看来,这种快乐 和家里的整体气氛是那么不协调。笑声,在这个家里往往显得孤单和奢侈——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父母的哭声 、骂声……  
  妻子的有意而为,被我视作“没心没肺”,反而更加深了我的嫌恶。  
  妻子原在一家媒体做到总监的职位,月薪过万(长期以来,这个家里的一大部分支出都来自妻子)。而 我,却从一开始的少年有成,一步步跌落到事业的谷底。  
  由于经济地位的悬殊和男人的虚荣心、自尊心作祟,使我对妻子带给我的信心(按理说,应该是我带给 她信心才对啊)丝毫不领情。相反,我把我所有的焦虑、痛苦、积怨,全无保留地都施加给了妻子。  
  我每天在妻子兴高采烈进门的时候,都会把父母的病、保姆与他们的矛盾等等,一路委屈地向她道来。 听得多了,妻子也会不耐烦地嗔怨——“每天进门就是这些,快把人烦死了!”  
  妻子每天要奔忙于各种花红柳绿的酒会、发布会,接受各种采访,自然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我的父母身 上。但她还是坚持着,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天、一年年地忍耐着,从最初与我恋爱,到结婚,到搬 入新家。  
  (她的同事或朋友大概很少有人了解光鲜背后的妻子,竟有一双昼夜哭闹、怨骂连天的公婆,甚至得不 到一个完整的睡眠。)  
  她要与我一齐请保姆、哄着保姆,每月对着帐本一项项的核对开销明细,计划着所有家庭的开销,想着 装修的细节而且样样要亲历亲为。从妻子身上我看到许多女人身上如水般的韧性与坚强,哪怕仅仅是外表装 ,也能装得坚强和快乐。妻子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也许并不是“尽如人意”的圆满,而是在与苦难挣扎的时候 ,仍不失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趣。具体说就是张大民用“贫嘴”化解生活各种磨难的本事,就是于忧心 忡忡的重压之下“还想着给老婆买个炸鸡腿”——这样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哲学。  
  我们成长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里面,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那种。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 育,而我的父母亲都是文盲;她从小没挨过一下打骂,而我却是棍棒的宠儿;她从小不识忧不识愁,而自打 跟了我以后,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忧愁和困苦;她从小因父母给她带来的优越感而骄傲,而我却在自卑的阴影 下活到今天……  
  结婚前几年,有一次妻子开玩笑似的兴奋地对我说:“我去胡同口修车(自行车,记得还是父亲给她买 的)的时候,修车人都认识我了——说你不就是胡同口摆摊的王老头儿的儿媳妇儿嘛!……多奇怪啊!跟了 你以后,我成了‘胡同口摆摊的王老头儿的儿媳妇了’……”  
  我反问:“你以为你不是啊?!”但我心里还是为那些势利眼而不平。  
  来北京以前前妻子从没下过厨,据她讲只会摊鸡蛋和泡方便面。来北京上学以后,一切都要自己照顾自 己了。特别是我们正式开始过日子这些年,煎炒烹炸最不敢说她样样精通,招待个亲朋好友的家宴是绝不成 问题的。令她的家人至今还都无法相信。  
  十年忧苦,患难与共。女人在学着为一个男人付出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后,往往以留下的一身好厨艺,作 为曾经有过的永久的见证。  
  一般人家的矛盾普遍存在于婆媳之间。我家不。  
  母亲老实,胆小怕事,从来惹不起急风恶浪。如果有矛盾,全出在父亲这边。  
  我说过,我们两家本就“门不当户不对”。而没受过几天私塾教育又心强好胜的父亲,多半出于自尊心 的暗使,打开始心里就有点七上八下。  
  妻子还记得第一次来我家时,看到父亲的样子:适时父亲正把一筐筐的水果往门口的平板车上搬,与妻 子(当时叫‘女朋友’)在狭窄的门道迎面碰上。妻子说,她当时叫了一声“叔叔——”(马上又意识到: 父亲老得比她爷爷还大,似有不妥)而父亲却只不冷不淡地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并且——据说当时父亲 竟斜觑着眼睛,瞪了她一眼(我说:“哪有那么严重,他干嘛要瞪你?!”妻说:“我也纳闷,他干嘛第一 次就瞪我,不过,是瞪了,是瞪了!”)               
  父亲对我女朋友的第一次到来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倒像是真的。(以他的性格)  
  还是粗手笨脚的母亲善解人意。母亲悄摸儿地跑到街上,从超市里买回一只现场切拌的白斩鸡(在那时 的母亲看来,这是她能想象出的最好吃的美食了)给我女朋友当午饭吃。与父亲第一次瞪她的那一眼同样让 她难以释怀的是,母亲大热天、大老远端回的这只“不伦不类”的白斩鸡,让妻子记了一辈子。        
  6.  
  我解释说,父亲就那么一人,对谁都那样。从小我的同学、朋友来我家,都怕他。他经常在我们聊到兴 头的时候,推门闯进来,说:“太晚了,睡去吧!”就把我的一帮小哥们儿轰走了。  
  又当我长大,高中毕了业,常约很多朋友到我不足四平米的“单间”聚会喝酒。父亲还是不合时宜地突 然闯进来,平白无故教训人家一通。父亲操着河北口音,却一嘴的时髦词:“这儿酒吧啊还是歌舞厅啊?! ——孩子,可别走了弯路啊……”他痛心疾首的样子,好像我所有的朋友,都有意在拉我下水。人家当我面 懦懦,背后一准会说:“他爸怎么这样啊?!”  
  这些“典故”我认为有助于让妻子全面了解我的父亲。父亲有时表现得深谙世故,有时却又做得让人匪 夷所思。  
  但父亲还是以自己儿子能娶到一个这样的媳妇,觉得很有光彩。依他话讲是“祖上有德”。父亲也开始 渐渐喜欢妻子,什么事都愿意跟她念叨。  
  其实在父亲眼里,怎么看我们怎么是一对孩子,所以也备加怜爱。看着妻子在外面风云叱咤独当一面, 父亲骄傲;到家来妻子又换作村姑打扮,忙前忙后不嫌脏累,父亲又心疼。父亲经常对着我们,莫名就显出 一副欲哭还休的样子。我和妻子偶尔的打闹、嬉戏,被父亲不经意看在眼里,他也会想所有仁厚慈蔼的老人 一样抿着嘴在一旁笑,“真呢……”父亲这两个字的全部含义似乎是:“真是俩孩子啊!”  
  妻子也笑,还故意装作欺负我打我的架势给父亲看,父亲知道我们在和睦地闹着玩,为逗他开心,于是 笑得更可爱了……这时的父亲才最像个父亲。  
  犯起糊涂来,父亲特意把妻子叫到身边,煞有介事地:“这是一套木鱼石”……父亲打开一套木鱼石的 茶具(姐夫在父亲生日时送他的,他视若珍宝)。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啊!将来把它献给皇上,什么罪过都能赦免了你……”(多是电视剧留给他的 深刻记忆。殊不知,现在的礼品茶具哪里是当年嘉庆帝苦苦寻访的那个美丽传说?)此时,在父亲叠加错乱 的意识里,早已分不清今昔何兮?只是他那片真正为孩子着想的爱,让人哭笑不得,又肃然起敬。  
  父亲去世那天妻子正在北京,由于入殓仓促,她没能见着我父亲的最后一面。但她还是在北京的家这边 ,取出两位老人的一张彩色的合影,点上两只蜡烛,摆了水果等供品,郑重其事地烧了三炷香。她短信我道 :“……以后再也听不到有人用特有的声调X啊X啊(父亲对妻子的昵称)的叫我了……”我能从语气中看见 妻子的唏嘘泪落,以及那种复杂而真挚的惆怅。  
  父母与儿女血脉相连。就我来说,我有三十四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经历。父母于我,有生身和教养之恩 ,有相知相处之情,有牵连不断的共同磨难和记忆。我对父母的敬孝是天经地义的感恩和回报。  
  但妻子没有。我们成长在各自的家庭里,到二十几岁,才像两股不同走向的涓流汇合在一处。在这之前 的我的父母,在她的记忆和体验中则完全是空白的,所以不能要求另一半对我的父母,也怀着与我同样深厚 的感情。  
  我们那段时间的分开,并不是(或主要不是)因为我的父母让她无法忍受,而是我长期沉溺于父母的病 况之中,从此一蹶不振的生活态度。我一进家门就带回一张半死不活、扫眉耷眼的“死脸”,这让妻子顿觉 信心全无。  
  (费穆版《小城故事》中,女主人公周玉纹对静如止水的生活发出感叹:“我是没有勇气死,而他—— 是没有勇气活!”)  
  是的,勇气——面对困厄的勇气!  
  我只会逆来顺受,并因此怨天尤人。但从根本上,我是缺乏张大民那种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一度把 妻子的这种乐观,误解为是她的“别有用心”, 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敢情生病的不是她的父母—— 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第十章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1.  
  2002年11月23日,凌晨一点多钟。刘姐半夜起来时,发现母亲已经摔倒在地上,从眼睛里往外渗血。地 板上也到处是血。  
  母亲面无表情,好像根本不觉得疼。但从她磕肿了的眼角、眼眶、鼻梁骨的模糊血渍中      
不难想象,母亲怎么会不疼?也许是麻木了吧。母亲在这么大事故发生以后,竟一声没吭,完全不像从前无 缘无故地喊叫和哭闹。  
  刘姐说:“哪怕大妈喊我叫我,我也能知道啊!就今天夜里安静,一声也没喊——”她话语里充满了来 迟一步的内疚。我们怎能怪保姆呢?是我们自己也疏忽了——从此,安静的夜晚,比母亲哭闹更让我们揪心 。  
  母亲是什么时候掉下床的?如果保姆不及时发现,会不会母亲等的时间更长,流的血会更多?妈呀,您 老是要下地干什么呢?  
  事不宜迟,赶紧送医院。父亲看到满脸是血的母亲大概也害了怕,这次没有反驳。我、妻子还有刘姐三 个人,合抱在一起把母亲端下楼。家里只留父亲一个人。平日父亲最怕夜里自己独守空房的寂寞,一通喊叫 自然难免了。但这黑夜里,情急之下,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先开车到离家很近的一家医院。分诊台冷冷清清,护士听完我的描述,说:还是去专门的眼科医院吧, 她们的急诊无法做眼科缝合手术。  
  母亲眼睛的血水顺着纱巾往外殷。刘姐和妻子一左一右,就这么一路把母亲戗在怀里。感到母亲似乎昏 昏欲睡,怕她是失血过多导致的昏迷,于是一路都在叫喊她,摇撼她——  
  “妈,妈,别睡啊!”  
  “大妈,大妈——”  
  城市的道路一片空寂。白天的喧嚣都哪儿去了?  
  我有幸驱车带着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