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施琅大将军-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势为儿子买个状元。郑森知道后又气又羞,对父亲说:“为国为民做事,要靠真正的本领,我不做欺世盗名的事!”在南京,郑森师从儒学大师钱谦益。
  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十四日,郑森在郑芝龙的引荐下朝见了隆武帝。《台湾外纪》中记叙了郑成功初见隆武帝的经过。面对隆武皇帝的问话,郑森引用岳飞的话,应声答道:“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隆武帝见郑森气宇非凡,言语明朗,甚奇之,对他说:“惜无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遂赐郑森国姓朱,改名成功,不久又封其为“忠孝伯”,任命为御营中军都督,并赐予尚方宝剑,仪同驸马都尉。从此,世称郑成功为“国姓爷”,时年二十二岁。受此厚待,郑成功内心深感震动,于是以匡复明室为己任,效忠天朝。
  郑芝龙降清时,郑成功痛哭劝谏而无果,只得离去,在叔叔郑鸿逵帮助下秘密前往厦门。郑芝龙被胁迫北上后,清军又迫降郑成功。郑成功不肯屈节污名,为明志,他在南安丰州的孔庙,焚烧了象征书生身份的儒衣青巾,并言:“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之!”长揖而去。1646年(顺治三年)十二月,郑成功率领陈辉、张进、陈霸、洪旭等愿从者九十余人,分乘两艘战舰入海,树起“杀父报国”义旗,招兵买马。不久郑鸿逵、郑彩也各率所部追随郑成功入海抗清。
  在明朝,儒家思想的教育尤以忠君为先。郑成功自幼习儒,参加过乡试,进过太学,可以说忠君思想在他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隆武帝对他的恩遇更使他感到“粉身难报”,产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之心,即使那是萎靡不振的南明小朝廷。因而他不愿与父同行,独自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

//

………
投军从戎追随恩主附清(7)
………


  关于施琅跟随郑芝龙降清,从他的个性和史料来分析,可以说是命运使然,也可以说是时势弄人。施琅虽然读书不多,但主动降清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在随郑芝龙降清之前的那段时间,施琅一直在参加抗清斗争。郑芝龙是顺治三年十一月降清的,而顺治二年的七月,施琅还随黄道周赴江西抗清,直到顺治三年五月,施琅仍率兵驻守闽境。不过短短数月间,施琅便随郑芝龙降清了。个中缘由关乎施琅的品行操守,因而引发史家聚讼。
  首先,施琅少时受业于私塾,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从小即有忠孝情结,并影响其一生。可以说,成年后的施琅行为的出发点均是基于忠君思想和孝悌观念。郑芝龙乃郑军主帅,施琅作为郑军的一名总兵,随郑芝龙转战各地,在他心目中,听命于郑芝龙乃是其本分。
  其次,施琅成长于明末清初动荡时代,政权更迭频繁,先是明朝,之后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最后是南明小政权。当时的中国局势混乱不堪,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也较为混乱。他所眼见的只是政权的更迭所导致的战火纷飞,百姓深受其祸。对于年轻的施琅来说,明朝的专制残暴及不断的战祸使他的家庭陷入贫困,在他的思想中既无明朝政权的至上,感情上也未体会到明朝政权的亲切。至于北方的大清,施琅就更无感情可言,他的降清与清廷毫无关系。这个时期的施琅在思想意识中,“忠”即是效命于军队统帅郑芝龙,因而此次降清实为一种无从选择的追随。
  第三,当初施琅依其叔施福投于郑芝龙旗下,很快为郑赏识和提拔,施琅得以掌握兵权,有了独立率军作战的机会,以及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舞台,地位也得到提高。俗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施琅所受乃知遇之恩,这对素重知恩图报的施琅来说,自是难以割舍。施琅跟随郑芝龙投降清军,以及后来又追随郑成功反清(尽管有诸多原因),都与他对郑氏的报恩之心有很大的关系。
  纵观施琅的成长经历、性格以及思想意识的形成,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施琅并不具备明确的政治理念,心中谈不上国家、民族的概念,也不存在如同前朝旧臣那样的道义和情感负担,更没有也不可能有上升到民族概念的精神追求,朝廷之于他遥远而神圣,不同的朝廷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感受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

***************
*第三部分
***************

  施琅及八百将士身陷绝境,郑成功救施琅于危难之中,由此改变了命运……施琅追随郑成功转战各地,接连取得军事胜利,郑军力量逐渐强大。施琅献计智取厦门,不仅使郑军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更为郑氏集团坚持六十余年的抗清斗争奠定了基础。

………
反正重归辅佐郑氏创业(1)
………


  施琅及八百将士身陷绝境,郑成功救施琅于危难之中,由此改变了命运……施琅追随郑成功转战各地,接连取得军事胜利,郑军力量逐渐强大。施琅献计智取厦门,不仅使郑军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更为郑氏集团坚持六十余年的抗清斗争奠定了基础。
  郑芝龙被裹胁前往北京之时,跟随其一同降清的施福被“题受原爵”,并被授予总督十镇官军的大权,施琅则仍任总兵,表面上颇受重用,但这不过是清政府对归降将士采取的羁縻手段,同时也是利用郑芝龙旧部征剿东南抗清武装的策略而已。
  1647年十月,施琅嘱咐施显在家奉养父母,自己则奉命跟随施福、郑芝豹,率兵入粤,持郑芝龙的牌扎,到白沙开展招抚活动。他们在甲子门击溃了“海寇”苏成,招降了明总兵林瑜等人。尔后,施琅又受施福、郑芝豹的派遣,随同广东提督李成栋、监军戚无弼等援剿顺德的海寇,不多时日,施琅就协助李成栋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土匪及一些反清武装,控制了整个广东。
  此时中国南方的局势十分混乱。隆武政权灭亡后两个月,即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初十,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就任监国。他生性懦弱,遇事毫无主见,担当中兴大明重任实在是难为他了。朱由榔任监国七日之后,传来赣州失守的消息,顿时惊惶失措,急忙逃往广西梧州。这一举动使永历政权在广东失去了人心,其直接恶果是上演了一出同室操戈的闹剧。十一月初五,唐王朱聿*(左为钅;右为粤)抢在朱由榔之前,在广州正式称帝,改明年号为绍武元年。尽管这个政权在这年十二月即被清军摧毁,其年号从来没有使用过,但在南明史上仍习惯称之为绍武政权。朱由榔等人闻知朱聿*(左为钅;右为粤)登基消息后甚为后悔,又于十一月十二日急忙东返肇庆,于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永历”元年。这样,在广东一省之内,同时建立起了两个南明政权,各自拥有抗清武装,并各有拥有追随臣民。然而,两个政权却不顾大敌当前,彼此间为争夺所谓的皇室正统,置国家大局于脑后,原本就不强的抗清力量遂为争夺名号而相互攻讦,乃至兵戎相见:先战于三水,官僚们仍然因袭了过去朝廷内的党争故态,一切都以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为中心,尽管有少数正派官僚以民族大义为重,希望共赴国难,挽救危局,但其呼声也湮没在纷争的鸦噪之中。就在绍武政权同永历政权自相残杀之时,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由福建经潮州、惠州向广州急速推进,一路摧枯拉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广州。十二月十五日,仅存月余、其“业绩”就是打了一场争夺帝位内战的绍武政权犹如昙花一现、转瞬覆亡。佟、李占领广州以后,随即挥师向肇庆进发。永历皇帝又故伎重演,仓皇逃至梧州,复又逃至桂林。永历政权自建立之初便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到1662年,永历帝父子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结束。这一政权存活了十五、六年之久,反倒是南明小朝廷中气数最长者。
  在此期间,郑成功在广东和福建沿海一带坚持与清兵作战,起初跟随他的仅三百余人,粮饷和器械都很缺乏。顺治四年(1647年),郑成功自称“招讨大将军”,在南澳招募军队,筹措粮饷,修船练兵,之后将所招募的数千人带至鼓浪屿进行训练,又派黄恺到安平镇继续筹饷。郑成功广召文武人才,沿海农民、渔民、水手以及不愿随郑芝龙降清的将士悉数投于其麾下。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相继而来,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每遇重大事情均征求其意见,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决策、联络各地抗清势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同时,郑成功凭借其在隆武政权的地位以及郑芝龙的关系,不断扩大军事实力。不过一年时间,郑成功组建了一支兵卒十万余、战船五百艘的声势浩大的军队。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郑成功攻同安,战于店头山,清守将弃城逃遁。五月攻泉州,围攻了七十天,直至九月清总督陈锦率师来救,方才撤退。郑成功退兵后,得知永历帝即位,不禁以手抚额欢呼道:“明室有主!”当即遣人赴肇庆,奉表朝见永历帝。十月,永历帝遣使封郑成功为威远侯,郑成功从此奉永历为正朔。

//

………
反正重归辅佐郑氏创业(2)
………


  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朝的江西提督金声桓、王得仁擒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等,宣布反清复明,在整个东南隅引起强烈震动,而此时郑成功也攻下了福建同安。东南地区四处战火不断,清政府穷于应付。
  李成栋攻占广东后,自以为功勋卓著,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岂料清廷在人事任用方面总是优先选用所谓辽人。同李成栋一道从福建进入广东的汉军总兵佟养甲尽管没有多少军队,也没有多大战功,却因其辽人身份而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李成栋仅被任命为两广提督,不仅无权过问地方政务,而且在军事行动上还要受佟养甲的调度和节制。原先的同僚地位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李成栋内心的不满逐渐积蓄。到1648年正月,当江西提督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反清归明的消息传来时,李成栋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反正易帜。四月十五日,他在广州发动兵变,剪辫改装,用永历年号发布告示,宣布反清归明。总督佟养甲仓皇失措,被迫剪辫,违心地附和反正。李成栋搜出佟养甲所藏总督印章,在广东全境发布文告,并派兵驻守各个关口,尊奉永历帝为正统,一时间完全控制了广东全境。
  此时,施琅正率兵在广东北部的南雄,李成栋因为贪图个人利益而起兵反清的行径为他所不齿,因而对其起兵之事不予支持,率部离开了李成栋所控制的南雄,撤往粤东的潮州地区。由于李成栋的势力范围很广,控制又严,而从南雄至潮州千里之遥,沿途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余历险间关驰归”,这段艰难的行程共历时九个月,直到翌年(1649年)一月,施琅才抵达潮州。然而,更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
  其时驻守潮州的是李成栋手下的健将郝尚久,由于起兵诛杀了原清朝派驻的潮州总兵,攻占潮州后,被李成栋委任为总兵。施琅“自南雄抵潮郡。适潮将郝尚久者,粤师辖也。阳犒师牛酒,而包藏祸心,召诸部阴为图公。公侦知其事,急拔众走饶平,据守月余。”施琅在饶平坚守待援。然而,被困月余,郝尚久的部队越围越多,攻势也越来越凶猛,急切盼望的援兵却不见踪影。无奈之下,施琅“踞守阅月突围出,且战且行,连日夜间关险阻。”可以想见这场追逐战的惨烈。经过殊死拼搏,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施琅率领仅余的几十人突出重围,暂时摆脱了郝尚久的追击。
  此时,一些旧部下前来投奔。此前施琅从闽入粤时,曾在潮阳招降过郑芝龙的旧部,这些人由于不愿到广东北部,因而未随施琅前往,大多散落在附近的村落。此时这些人“闻公至,皆迎拜拥护以行”,施琅“遂集劲卒,得八百人,至黄岗暂憩焉。”
  施琅率部撤到黄岗,处境依然危险,但接下来究竟何去何从,施琅心里茫然。广东被李成栋所控制,郝尚久的追兵仍然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形成围剿之势,而清军见死不救,这支八百多人的小队伍时刻处于覆灭的危险境地。混沌乱世,路在何方?
  正当施琅深陷焦困之际,一位白衣客突然造访,此人便是改变了施琅一生,又与之恩怨相伴一生的郑成功。
  郑成功原本驻兵于鼓浪屿等小岛,因素知施琅兄弟能征善战,智勇双全,遂一直希望借助其才能,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当他闻听施琅受困于黄岗,特意率兵赶往迎接。走投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