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厚命之黛玉倾城_派派后花园-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唱起情歌,互诉相思。真是坦然大方的少数民族啊。汉人哪有这般的洒脱随性。
火把节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云南,到达明清后多称‘天府之国’的四川。行至现在的成都——‘锦城’,古人利用流经成都的流江濯锦,色泽鲜丽,又因濯锦者沿江不绝,致使江水呈现五光十色,艳丽似锦,故称锦城。蜀汉时设管织锦之官,驻地称锦官城,因而有锦城之称。回想读唐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似乎能从诗里嗅到幽幽清香,看到白露沾花清露欲垂花香满城的绮丽景色。
 
 
湘莲着手筹备锦城‘文景楼’。锦城作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贸繁盛,亦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这里文人荟萃,汉有司马相如、杨雄和才女卓文君,唐有女诗人薛涛,五代有绘画大师黄荃,宋有史学家范祖禹,明有大学者杨慎。大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曾寓居成都。说起饮食,川菜,小吃,茶,不一而足。所以,很筹备了十来天,才开了‘文景楼’锦城分号。即符合成都人爱吃美食小吃,爱听书听川戏,又爱喝茶的习惯,又汇聚了全国各地风味美食。赖汤圆,宋嫂面,钟水饺,龙抄手;三合泥,鲜花饼,珍珠圆子是成都有口皆碑的。成都的大小茶馆也是名震古今啊。 
而成都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等独特而精湛的技法,传统技艺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刻划人物形象也逼真传神。针如发细,能灭去针线痕迹。‘蜀锦’则是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是蜀国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蜀绣蜀锦偶都极为喜欢。买下各色上好的蜀锦软缎‘软烟罗’轻纱,高价让各蜀绣坊绣制锦袍、冠服、仕女服、礼品、日用花衣、边花、嫁奁、彩帐和条屏等。绣制当时的流行图案,既有山水花鸟、博古、龙凤、瓦文、古钱一类,蟒纹、双凤、寿山福海、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又有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吹箫引凤、麒麟送子等,还有隐喻喜庆吉祥荣华富贵的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金玉满堂、凤穿牡丹等纹样,绣艺妙绝。挑了些送去给黛玉儿和甄府,其余则让湘莲派口齿溜滑的人销给各将相王侯达官贵人之处,市面上是见不到的。 
为了保持绣品不绝,干脆办起‘文景蜀绣局’,重金请得各个技艺超群的蜀绣工匠好福利待遇的长久工作。这一通忙碌,待一切稳定清闲下来时已是八月上旬了。 





章十一寻药峨嵋



1节飘渺峨嵋山
八月初三,和荣儿湘莲侍卫坐马车往普贤菩萨道场‘峨嵋山’而去。
到得峨嵋山,已是八月初四。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嵋山,地势陡峭,风景秀甲天下。下车将马车物品寄放于山下附近驿站。湘莲又带了侍卫备得银两食物衣物水袋,雇得几乘小轿扶偶们坐了就上得山来。而峨嵋山门户的‘报国寺’、‘伏虎寺’毁于明末兵火,正在重新扩建。
走过圣积寺,未听见圣积铜钟的清越钟声。到得灵岩山的灵岩寺,只见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青峰绵延。“灵岩叠翠”是峨眉十景之胜。一行人到得寺内休息。班首执事们肃穆的把偶们让至住宿偏厅,说住持方丈一般都不见远客,云游不定。由他们招待既是。
厅内清幽古朴,清香阵阵。一眉目清秀的小和尚送来峨嵋名茶峨蕊几杯,只见汤色清澈,滋味馥郁清香,饮后回甜。偶让湘莲多买下了些这清明前采制的峨蕊,以备自用送人。寺院多精于烹调素斋,供餐的叶儿粑清淡鲜美,豆腐脑嫩滑爽口麻辣,雪魔芋质地松软香而不腻。
饭后休息了会儿,就带荣儿和侍卫漫步去寺后山间走走。茂林修竹,山色青黛,层叠的翠色;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雪峰宛如三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正感叹着这秀丽无双的景色,就依稀看见一人影由山上飘然下来。哇,不是吧,这么陡峭的山势,却如履平地?
偶们正在惊诧不已。就见那人影已近至眼前。却原来是一仙风道骨,面色红润衣衫飘飘的高僧,背着满满草药的药篓而来。偶上前行礼:“不知高僧何处而来?居于何寺?”高僧面如孩童光滑无痕,眼光清澈,细细看了看偶,了悟的念了佛号笑了:“老僧本居灵岩寺内,才采药回来。公子远路迢迢,先请至本寺内再谈罢。”
随高僧到得偏殿,听得和尚们恭敬的叫了‘住持方丈’,接过药篓,又上得茶来。原来是灵岩寺方丈,偶要行礼,方丈温和的说出家人不在乎世俗虚礼拦住了偶,喝起茶来。
 
 
偶看方丈采如此多草药,必通药理,就把黛玉儿的病症说了出来,请教救治之法。方丈看着偶,笑盈盈沉吟半天:“也罢。与施主如此有缘。就送施主救治丸药罢。是由本山‘峨参’加‘冬虫夏草’、‘雪莲’混合各种奇花药草,添峨嵋金顶白雪和峨嵋极品花蜜炼制成的‘莲参理宣丸’,治疗各肺腑杂病。无病者也可延年益寿,轻身健体。”偶一听大喜,忙谢过方丈。收好两盒的丸药,又请教药方。方丈高僧大德,竟无一丝隐瞒给偶抄至一纸张上,递与偶,说也可造福世人。偶珍惜的贴身收妥,又和方丈叙话。“南无普贤菩萨,发救一切众生之心。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施主可去万年寺看看镇山之宝‘普贤菩萨’佛像,也不枉来峨嵋一次。施主品行纯良,又有造福济世之能力,何不多费心于此?”方丈说道。 
“方丈说的甚是,在下也有济世之念。愿尽微薄之力。”偶恭敬回答。偶对佛学毫无研究,却对两千零六年开光的峨嵋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雄伟壮观记忆深刻,看过世界上唯一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万年寺的普贤像就不去看了罢。 
“普贤菩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生。观一切世间,悉皆如梦,无有差别。施主隐了本相,却不能隐去三千烦恼丝。爱玉为苦,一切轮回之本。缘聚缘散,自皆因果。施主之心情义爱恨偏重,还望自明珍重,不可过于执着。”方丈又慈善的循循劝导与偶。 
偶听得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说道:“多谢方丈点化。在下听取教诲。” 





2节玉面巡察使



在峨嵋山寺内小住几日,阳光炎炎却清幽凉快,景色幽静,空气奇佳,好不逍遥。难怪古人爱隐居于仙山洞府的。
八月八日,一行人下得山去,整理好各样物品回到锦城‘文景楼’。才洗梳收拾妥当,就听得湘莲在外说道:“公子,有故人自远方来,等候了几日,可要见么?”
偶一听眉头一皱,站起来整理一下男装,就带荣儿出得门去。
湘莲带偶到紫气厅门前,锦衣护卫推开了门。偶进去一看,只见那甄宝玉锦衣绣服气度非凡的站在大开的窗前望着熙攘的街景。听见响声回头看见是偶,禁不住笑开了。偶诧异:“玉哥哥,怎么是你?”
“不是我是谁?妹妹几月前不辞而别,老太太一直念叨。就只见你不时寄回来的东西,一直不见人。现在可被我逮住了。看你还往哪儿跑?”甄宝玉眼波闪闪,多了许多气宇轩昂。
偶看他穿着花纹富丽精致前后左右开衩的出巡行袍,深鞋紧袜,问道:“玉哥哥,几月不见,这是做了官儿了么?”
“还不是妹妹回苏州一去不返。就由理国公举荐为苏州省守巡道员,又兼粮储巡察使巡查各省水涝灾情。没想到去了才知妹妹又南下云游来了。这一路的把我好找,才到一地方,妹妹又早动身不在当地了。前几日才到得锦城,妹妹又去峨嵋山了。本想跟去,想你们还要回来怕又错过,就等到今儿才见得妹妹。妹妹奔波几月反气色大好了。”甄宝玉神色沉稳,玉面温润,不过几月那个十七岁的孩子已经成长了许多了。
偶看着那温润公子,:“玉哥哥,这一路可增长了不少见闻罢。”
甄宝玉看着偶,拉偶坐下,轻轻叹道:“是啊。从前孤陋寡闻,锦衣玉食的。哪知这天下到处都有天灾险情。干旱,水涝,人祸疾病瘟疫,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的大有人在。如此富国强民的当下,一样有民不聊生。有时都感叹自己能力太有限,空有弘论大志而已。”
“玉哥哥,没想到几月不见,令文玉刮目相看来。”偶佩服的看着他。
 
 
“文玉谬赞了。都是随你一路南下,才有了这些领会。真要落到实处,还要长远的身体力行才是。妹妹以前说过的人间疾苦的话,还尤在耳畔,深记在心。”甄宝玉深深看着偶说着。 
偶欣喜他的转变:“玉哥哥,你有此心。妹妹必鼎力相助,财力物资不在话下。”甄宝玉笑了:“好妹妹,我们甄府财力物力甚厚,还要你的作甚?” 
“就是金山银山一堆,妹妹一个人能吃能用的也不过这么多。都是文玉的心意,玉哥哥不可回绝。”偶假意嗔怒。 
“好妹妹,我领命就是。”甄宝玉笑道。 
又闲话了不少家常。甄宝玉又带人出门务公去了,晚间才回。 
偶则刻信给黛玉儿,说了在峨嵋山的见闻,让她保养好身体,按时服下‘莲参理宣丸’可治宿疾,说没几日就回金陵,包裹好一盒‘莲参理宣丸’,让人联信一起送至京都。偶在峨嵋山已试吃过几颗这白色丸药,的确体质轻巧康健了些。又留人在山上着手配置丸药。得于有方丈指点。 




章十二月到中秋



1节八月中秋节
待甄宝玉忙完锦城的公务,一行人一路回到金陵时,又已是八月十四日了。湘莲回京都去了。
见过甄府上下,都高兴不已。接风宴席很快就布置好了。原来府里已筹备好中秋节的各样物品了。下午和琪儿甄宝玉在府里一个花园赏桂花。金桂银桂飘香,甜香醉人。把花撒落池塘,引来不少锦鲤挣抢。这锦鲤是日本东瀛商人来访时送的,在这园子池塘里还养的很好。
中秋这天,府里张灯结彩,丝竹箫管齐奏。街头有扮成兔首人身的商贩,月饼时令水果都有贩卖。不少达官贵人商贾定下‘文景楼’各厅,以备赏月饮酒作乐通宵达旦。金陵的浮华奢靡是从不放过每个节日的。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拜月在清朝是女子的专利。晚上甄老太太带太太们和偶沐浴过后,在北园子里设大香案,摆上月饼、石榴、梨、栗、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又烧纸月光马,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偶没祭过月,十分好奇。琪儿则拿着个精致的兔儿爷边吃月饼边在高兴的玩。
拜完月回到南园子,甄老爷和甄宝玉与府里一众男子在观看舞火龙。找甄宝玉拿来天灯,点上火烛,放飞天空。天灯也叫孔明灯。回想现代放孔明灯的人特多,这几年天灾频发,都为了祝愿祈福。晚宴又必备的一道金陵名菜“桂花鸭”,于桂花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加上‘文景楼’配送来的各道名菜,府里上下都吃得很尽心。老爷们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糖桂花,美不待言。
晚宴后,又是鼓乐喧天和几出戏文。老太太,老爷和太太们都爱看的。偶则悄悄回到自己园子让荣儿和姑娘们搬出软塌和凉椅,摆上月饼水果小吃。躺在软塌上头顶一小髻散了其余头发,看着天空一边赏月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她们说话。圆月迷蒙,夜色如水,花影灯影一片,远远的丝竹鼓乐传来,尤感平静。
渐渐的漫天星星闪烁的夜空模糊起来。荣儿和姑娘们吃东西说话的声音也飘忽不定渐渐不见。车马劳顿的几个月,实在是累啊。这一放松就懈怠起来。
 
 
轻轻的什么东西盖在偶身上。偶慢慢睁开眼睛,看见身上盖着宽大的锦绣软被,甄宝玉一旁玉色的长身玉立于月色之下正含笑看着偶。荣儿和姑娘们不知哪儿去了。 
偶迷糊说着:“玉哥哥,坐罢。”甄宝玉就笑盈盈的坐到软塌上来。还好软塌很宽,多个人也不挤,偶往旁边让了让,继续迷糊的看着夜空的圆月星光。 
甄宝玉轻轻在偶身边说:“妹妹,累了的话回屋子歇息罢。”偶淡淡看着月光,摇了摇头,如此中秋夜色一年才一回而已,怎能轻易错过。 
甄宝玉起身走开了。一会儿又回来撑开一层层叠叠的粉蝉翼纱圆帐子在偶头顶。坐上软塌,拂开蚊虫,放下层层纱罗,只留偶这边放下了一两层纱看月色。说道:“妹妹,这秋夜蚊虫纷飞的咬了可难受。我陪妹妹说会儿话罢。” 
偶有感于他如此细心妥帖,就没说什么。他则轻轻躺在偶身侧,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这几个月来的心情游历。偶看着明月依稀,星光璀璨,沐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