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当做图腾加以崇拜的,主要是动物,其次还有植物、自然物、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
当然,被崇拜的物都是类,比如虎类,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虎。
不同民族的图腾崇拜中又都有一个基本的含义,即认为图腾物与本氏族之间有着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
图腾物被当做祖先,被视为氏族部落的保护神,也成为氏族部落的象征与标志。
对图腾物──主要是动物──又有着图腾禁忌,即不同程度的禁杀、禁食、禁触摸等等。
同时的一个禁忌是,任何以同一图腾为标志的人群之内(氏族或者部落),禁止婚姻,禁止性交。
此外,对图腾又有着明显的崇拜,信仰它的神力,对图腾物(如图腾柱、绘有图腾的灵物)举行祭仪。
在对图腾这些一般性的考察中,我们都能以一种触动人心体验的方式感受到弗洛伊德分析的真理所在。
在许多图腾崇拜中,人们对图腾物的敬畏,对其在血缘上的认同,奉之为祖先,求它保护,都让人深刻地想到现代人在崇拜宗教时对神的相似态度。
是儿子对父亲态度的一个夸大。
图腾崇拜的人们往往会在一个庄严的仪式中,破平时禁杀、禁食图腾物的禁忌,宰杀图腾物,每人少许分食,使得自己和祖先在血缘上加强联系,获得保佑;而后,则是狂欢般的庆典。
在这种进餐仪式上,真是非常野蛮地、非常象征地、非常壮烈地描绘了一幅俄狄普斯情结的图画。
弗洛伊德对图腾崇拜、图腾现象的独特解释,让我们感到其中有着一种有血有肉的、触及人类深刻情欲和情感的逻辑。当然,俄狄普斯情结在图腾崇拜中的表现非常之曲折、艺术,有如一个完美的神话。
平时禁杀图腾物,禁食图腾物,是对弑父情结的压抑,是对父亲的敬畏,是对弑父情结的忏悔,是对弑父罪恶感的批判,是对父亲神圣地位的一种记忆。
然而,在一个巨大的仪式中宰杀图腾,又暴露、释放、实现了弑父的情结。
宰杀图腾并分而食之,是承认了自己和父亲的血缘关系。
分食以后常常还要哀悼,是对父亲的纪念,是对弑父行为的忏悔。
在现代的许多葬礼中,人们最痛切的哀悼可能并不一定来自于爱,也许来自各种由于对亲人照顾不周的忏悔。
最大的忏悔,莫过于俄狄普斯情结中的弑父情绪。
哀悼之后是庆典,甚至可能狂欢。这真是一个非常艺术的方法,以完全梦化的思维,解决了最难解决的内心矛盾冲突。
二,弗洛伊德还曾经这样论述道:“在达尔文所指最原始的游牧部落里并没看到图腾观的痕迹。所有我们所发现的,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暴力和嫉妒的父亲将所有女性都拥为己有,然后,驱逐他已长大的儿子们。此种最早期的社会形态从未曾被视为观察研究的对象。事实上,我们偶然所发现到的真正最原始的结构是一种包含有若干男性群体的组织;这些群体内的成员最具有同等的权利,同时,亦受图腾制度的禁制管制。其中包括他们得自母系传递下来的图腾标记。”
由此,我们想到了人类历史,想到了人类历史上是否真正有过一个嫉妒成性的父亲独占群体的所有女性并将长大成年的儿子驱逐出去的社会阶段?这一阶段又如何转化为一个群体中具有平等地位的若干男性?
在动物中,比如非洲的狮子群,我们看到一个雄狮独占一群母狮,并在雄性幼狮长大之后,逐一将它们驱逐出去。
弗洛伊德的分析启发我们追寻人类最早的社会结构。
三,正像弗洛伊德指出的那样,图腾的两个禁忌制度,即禁杀禁食图腾动物与同一图腾内禁止婚姻性交,恰恰与俄狄普斯情结相对应。
禁杀禁食图腾动物是对弑父情结的忏悔。
图腾内禁婚、禁止性交是对恋母、娶母情结的忏悔。
这些不能说是偶然的相合,牵强附会的解释。
四,对于远古就有的图腾崇拜何以能够传递到后来的神崇拜,弗洛伊德也做了必要的理论说明:
“因此,我们可以假设没有任何世代可以在主要的心理过程中免除上一代的影响。由精神分析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每一个人在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中都具有一种解释他人反应的能力,也就是了解他人在表示其情感时所作之改装。因此,我们可以说,在潜意识中对由与父亲关系所形成之种种习俗仪典和教条的了解,使后代的人们可能接受此种上一代的情感感染。”
在远古时就有的强烈情结为何至今还能够影响人,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任何时代的人都处在父子的关系之中,处在父母子女这样的家庭结构之中,都有男性的俄狄普斯情结和女性之相反的俄狄普斯情结,这是每个人实际的心理环境。
第二,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领悟各种习俗、仪典和教条的能力。
无论对于古代的图腾,还是对于现代的宗教,我们的显意识也许不能领会这里真正的含义,但潜意识对它却有着直接的领会和接受。
第三,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下一代对上一代情感感染的接受。
这是一种传递,这是一种学习。
五,关于远古时期是不是存在一个儿子们联合起来杀父食父的阶段,弗洛伊德论述道,根据人类的考察,在野牛、野马群中,就发现有儿子们群起而攻之杀死父亲的现象。这应该为人类的杀父食父历史做一个旁注。
同时,对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弗洛伊德又特别论述道:
“也许,有人还会争论说从家长统治方式过渡到兄弟部落这种转变并不真正存在。我想这是一个极有力的论点,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将成为定论。我认为这种转变也许可能较为温和,但,它多少可以从那些道德反应中观察出来。只要我们能感觉出最早期父亲的那种权威压力和儿子们对其之敌意,那么,上述的情形就可能在较后期出现。我想,任何认为能够将对父亲之矛盾情感所引起的禁忌与祭典仪式求得绝对正确答案之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些仪式和强迫性心理症病人之禁制一样都是导于心理因素──也就是出于其意向(intention)。我们不能用现代人或正常人的眼光和价值来衡量他们,因为,那将犯上极大错误。”
在这里,我们确实要避免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理解远古时期的事情,要避免用现代人的眼睛来看远古人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最原始的阶段可以看成是动物和现代人之间的过渡,野牛野马群中儿子群起攻杀父亲的现象完全有可能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存在。
只不过对于人类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儿子攻杀父亲的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必须做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考察。
我们还可以特别着重地引用弗洛伊德如下这句话:“只要从对父亲的那种敌意冲动(hostileimpulse)及希望杀害父亲的那些幻想即足以促成图腾观和禁忌这些道德之产生了。”
这句话也很深刻。
且不说原始历史,就现代人而言,这句话已经足以概括人类宗教情绪下掩盖的俄狄普斯情结了。
六,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的观点,或者说关于宗教起源于图腾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在与其他不同观点的辩论中诞生的。
他反对唯名论的图腾观点。
在唯名论看来,图腾的产生并不是基于人类宗教上的需要,而是出自于实用和日常生活的要求。图腾观的最重要部分,其命名法,实在是由于原始书写所产生的结果。图腾的本质就像一个简单易刻画而成的象形文字。只是当原始民族们习惯于某一动物的命名后,自然而然地对它产生了一种和它极为熟悉及亲近的思想了。(参见《图腾与禁忌》第四章)
这种唯名论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
因为这是根据现代思维很容易形成的一个推理:先有命名,而后对命名产生亲近感,最后视为自己的祖先。对于这里的思路,我们在下面还将探究。
弗洛伊德对这一思路的批判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主张的:
“事实上,当原始民族将自己取名为某一动物后,他们必然会坚决地相信,他们和该动物之间已然存在着一种神秘且显著的关系。而此种关系,只要你仔细地思考,将不难发现血缘关系是最易为人所联想。也正因为如此,当想及人与动物之间名称的关系后,有关‘血禁忌’的禁制也就自然地充满在图腾的仪式中,这些禁制当然包括了外婚制。‘一群未知起源的动物名称,相信具有同一名称的人或动物之间保有一种神秘的关联,和对血的迷信,此三种因素构成了所有图腾的仪式和禁制,其中并包括了外婚制’”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展示弗洛伊德观点的全部合理性。
七,在图腾考察中,譬如在澳大利亚的图腾崇拜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很多图腾物常常是该图腾民族赖以当做食物的动物和植物的称号,而且,在这些民族中常常举行神秘的仪式,用神秘的方式乞求图腾物不断增殖。
因此,必然形成一个观点:某个民族主要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为主食,或者,以此与其他部落交换及从事贸易,久而久之,一个部落也就很自然地被其他部落以该动物的名称来称呼了。而该民族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动物和植物必然具有极度的熟悉和兴趣,由此便逐渐形成图腾。
弗洛伊德对这一论点的反对是非常简单的,他概述其他学者的意见后指出,类似此种情况并未能在原始民族中发现。原始民族大多是杂食性的,因此,如上所述的食物习惯其可能性极小。而且,由饮食习惯导致对图腾的宗教信仰,即此种由嗜食某种动植物而转变为对其绝对禁食的说法,类此戏剧性的改变委实令人难以解释。
八,弗洛伊德还批判了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的观点,弗雷泽的看法是:“图腾制度是基于人类自然需要所形成的一种实用组织。原始民族们用此建立了一个极奇妙的产销制度。每一个图腾部落都保证出产某一种食物。至于,那些非可食性图腾(如凶残的野兽,雨,风等)的部落则是藉其图腾来控制自然力量或减低其可能的伤害力。每一个部落的存在似乎都对其他部落具有利益作用。因此,每一个部落都禁止或甚少食用其图腾动物,如此,造成了将与其他部落交换食物的机会。”
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对弗雷泽的批判是简单明瞭的:“弗雷泽开始相信禁止食用自己的图腾使人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现象:即要求生产更多的可食性图腾来迎合其他部落的需要。”
当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又试图解释一个民族放弃自己的图腾而供给他族食用这种转变时,曾论述:禁食图腾的禁制并不是出于宗教的观点,可能是原始民族们长期观察动物食物的习惯而来。他们发现动物很少食用同类的肉,因此,使他们相信食用自己的图腾将破坏对其认同作用,同时也将减低对其有控制的能力。
弗洛伊德对此的批判更简单:这无法解释同图腾内相互结婚制度为什么会演变为外婚制度,即无法解释同图腾内的婚姻禁忌、性关系禁忌。
九,弗洛伊德认为,正是儿子联合起来杀父食父,不仅造成了随后的对父亲的象征──图腾物的禁杀禁食,同时,也造成了外婚制。
因为,父亲消失后,必然要演变为兄弟之间的继续争夺和厮杀,为了避免同归于尽,只有放弃厮杀的缘由,那就是放弃本群体内的所有妇女,对内形成婚姻禁忌、性关系禁忌,就自然诞生了对外寻求婚姻和性关系的外婚制。
为了捍卫这个透彻的观点,弗洛伊德还反驳了乱仑禁忌来源于对近亲婚姻的不良结果的意识。他说:
“另外还有一种广泛的被利用来解释法律禁止乱仑的说法则是,认为初民们在注意到亲族结构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后,才开始习惯于此种禁制。此种说法亦引起许多反对意见。因为,在人们能够经由动物亲族交配来观察出其结果之前,乱仑禁制早已存在。甚至,即使在现在,近亲结婚的害处犹未能肯定地在人类身上获得证实。更进一步说,从我们对野蛮民族的了解里,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他们能够在极早时期即能为了后代的健康而缜密地考虑这些问题。事实上,那些问题在目前的社会里仍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因此,像上述基于健康和公共卫生为理由的解释,似乎有些荒谬。
“还有一点,即基于健康理由而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似乎无法充分解释我们目前社会对乱仑行为的痛恶。因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