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狗官-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陈杏元往达摩院方向去了,陆大宝灵机一动,心想:此时不动,更待何时?他走出住处,抬起头来,只见金乌在天,流云不止,不禁深深吸了口气,精神为之一振,径到寺后山中。他且行且走,半晌仍不见人跟来,遂朝山下疾行去。

  约莫走了小半个时辰,陆大宝忽见路旁草中一柜,扃锁甚固。他凑上去仔细嗅了嗅,闻到一股女人的脂粉气息。又用手敲了敲,却并无人应答。陆大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打开这柜子,往里一瞧,却不禁吃了一惊,原来里面竟然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年轻女子。

  陆大宝见这女子容颜俏丽,服饰亦十分奢华,竟不似一般的山野村姑,心中不禁疑窦重重。他伸手在这姑娘鼻翼下一探,有些呼吸,于是赶紧捧了些山泉来浇在她面上。半晌,女子悠悠转醒了。陆大宝问其所自,女言:“姓莫氏,叔伯庄居。前夜遇光火贼,贼中二人是僧,因劫某至此。”说话间动婉含颦,冶态横生。陆大宝正要细问,陈杏元却来了。陆大宝于是将这女子的遭遇与他说了,陈杏元点了点头,道:“此地不宜久留。”

  陈杏元与陆大宝携着这位姓莫的女子欲往少林,孰知到了少林寺门口,一名瘦长的知客僧人见是女子到来,白眼一翻说道:“百年以来,少林寺向不许女流擅入。这位姑娘请下山去罢,免得自讨没趣。”

  陆大宝一听,故意挑拨道:“女流便怎样?你妈就不是女子?若没有女子,你这个大和尚又是从哪里钻出来的?”那瘦长僧人听陆大宝这么一说,气得七窍生烟。他不知道陆大宝和陈杏元是斛斯山人的客人,怒道:“哪里来的狂徒?竟敢到我少林寺门口来撒野!”

  陆大宝笑道:“问我从哪里来?当然和你一样,都是从妈的肚子里来的。”

  瘦长僧人本还有些隐忍,现在听陆大宝老提到他妈,气不打一处来,忍不住口出不逊,恶语相向。陈杏元见他二人嘴上的阵仗闹得越来越凶,只好息事宁人道:“罢了!罢了!你我既是借居此地,可也别坏了人家的规矩,还是下山去找户农家借住一宿罢。”

  三人一路下了山,陆大宝搀扶这那女子,一路问陈杏元道:“陈爷,您刚刚往那柜子里塞了什么东西进去?”陈杏元一笑,道:“一只豺狗。”

  行至半路,女子想起了自家的住处,却是一户官老爷家里。陆大宝和陈杏元把这女子送回家,那莫老爷见爱女得救,喜不自胜,誓要报答陆大宝和陈杏元。两人推搪不过,在这莫老爷家里住了两宿。

  经两日,忽有官差来报,言县中某客栈有僧二人,以钱一万独赁店一日一夜,言作法事。怪异的是,这二僧抬了一只大柜入店中。夜半,店户人听见僧屋中有搏击有声,却不敢近前。次日,店户人怪二僧日出不启门,撤户视之,有豺狗冲人走出,二僧已死,骸骨悉露。

  陆大宝闻此事道:“原来是两个花和尚。”

第二十四章  西极天马
诚如各位看官所见,本章的名字叫《西极天马》。为撇清和某位素有“不死蟑螂”之称青铜圣斗士的关系,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天马”专指西域大宛国之“汗血宝马”。

  请注意:此“西极天马”的“天马”与彼“天马流星拳”的“天马”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没有任何直系、旁系、太阳系以及银河系的关系。

  我对雅典娜发誓。

  闲话少述,言归正传。前文说到,陆大宝无意中救下了一名姓莫的女子,谁知这女子竟是有些福分的。时唐明皇李隆基方求极色,地方官以莫氏衣冠子女,表上之。李隆基下令将莫氏女充为才人,宫人言莫才人能为秦声,上喜,当时号“莫才人啭”焉。

  以上是后话,容后再表。本节我们讲述陆大宝和陈杏元二人在莫老爷府的遭遇。

  话说莫老爷闻爱女所言,知道是陆大宝和陈杏元二人救下自己的女儿,对陆、陈二人感激不尽,除了好酒好茶的供奉外,更是日日设宴,极尽歌舞之能事。一日席间,莫老爷见陆大宝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陆少侠可是有什么烦心事?”陆大宝见他称自己为“少侠”,慌忙道:“不敢当!不敢当!莫老爷见笑啦!”莫老爷见他礼让,也不多问,只是不断的劝酒。

  是日夜里,莫老爷悄悄派遣小厮来找陆大宝,说是过去一叙。陆大宝随那小厮到了莫老爷的后园小亭,莫老爷察言观色,问道:“我见少侠面有愁色,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少侠尽管说。”陆大宝见他说得真挚,思忖片刻,道:“不瞒莫老爷,与我一道来的那位陈三爷是奉了某人之命看管我的,我苦不得脱身。”

  莫老爷沉思半晌,道:“如果我设法引开那位陈爷,少侠可有去处?”陆大宝想起之前在宜春院碰到谢阿蛮时,她曾劝他暂避涿郡,于是直言道:“我将往涿郡与义兄会合。”莫老爷点头道:“既然少侠不与我见外,我自当助少侠一臂之力。少侠且随我来。”

  陆大宝跟着莫老爷到了马厩,莫老爷指着一匹枣色马道:“这匹马脚力甚好,与其我留着也派不上用场,不如送给少侠罢。”陆大宝一瞧这马,愣住了,张口结舌的道:“这是……西域的汗血宝马。”莫老爷赞道:“少侠果然好眼力。”

  陆大宝着实想不到,这貌似不起眼的莫老爷竟如此大手笔,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在张守珪的大将军府见过安禄山那匹汗血宝马,陆大宝还真是有眼不识宝马。他正考虑要不要接受这块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这时那匹枣色马突然对着他的面目“嘶嘶”喷了几口气,唬得他随即一愣。

  莫老爷见状笑道:“我这匹宝马来之不易,却高傲得很。如今看来,它与少侠倒颇为投缘哪。”陆大宝尴尬的点了点头,心道:“怎么会不‘投缘’呢?大家亦属同类嘛。”

  关于这汗血宝马,《易》曰: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宛马,汗血,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云。

  《汉书&;#8226;武帝纪》亦记曰: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李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见者歌云: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腾昆仑,历西极,四足无一蹶。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恍惚。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硃,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逸气棱棱凌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陆大宝得了这匹好马,自是喜不自胜。次日,莫老爷遣了人来请陈杏元逛马市。前文中曾说过,陈杏元经营悦来客栈不过是副业,他的真实身份是驵侩(马匹交易经纪人)。因此,他一听说是要逛马市,立马来了兴致。他邀陆大宝同去,陆大宝借口不舒服回绝了。陈杏元见陆大宝躺在床上,确实气色不佳。他犹豫再三,道了声:“对不住啦!”语毕使出一手精湛的打穴功夫,陆大宝瞬间被钉在床上,丝毫动弹不得。

  陆大宝心里将陈杏元骂了无数遍,好在莫老爷手下能人甚多,陈杏元走后不久,便有人来解了他的穴道。他甩了甩酸痛的手臂,谢过莫老爷。莫老爷牵来那匹宝马,又给了他一包盘缠。他问清了往涿郡的路,遂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话说这边厢,陈杏元与莫老爷的管家正兴致盎然的逛马市。逛了半晌,毫无收获。倒是见道路旁一老者以猿臂骨为笛吹之,其声清圆,胜于丝竹。老者身旁一少女,却是与老者一道卖艺的。此时她正唱着一首《天马辞》,唱词曰:

  天马徠,从四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徠,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徠,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徠,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徠,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徠,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这少女相貌一般,歌艺亦是一般,老者面前的铜盘里稀稀落落的有三两枚铜钱。陈杏元丢了点碎银子给老者,那少女感激的看了他几眼,点了点头,意是言谢。

  陈杏元走到街道尾处,见一人牵着一匹强悍的红马,两人持鞭守其侧,不住的抽打马身。陈杏元见这红马气色骏异、体骨不凡,想必是马主不识马,刷洗不应时,才使得它志狂郁塞,这般狂躁。他心想:若牵回去独槽饲养,好好调理,再换了络头,精心刷洗剪饰,保准神气大增,长嘶如龙、驰骋如风。一定能成良骥。

  想到这里,陈杏元遂上前问道:“此马售价多少?”

  马主道:“此马实在太恶,二万钱可。”

  陈杏元熟知马经,是个马行家,随即付钱买下了这匹马。他此行买到好马,想到好处,竟一路高歌起来:“天马徠,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徠,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唱到一般,忽听身后有人招呼道:“三爷好兴致!”

  陈杏元回头一看,不是号称“天下第一剑客”的陈剑南又是谁?

  两人在此处碰面,都十分讶异。陈杏元道:“剑南兄怎会在此?”陈剑南道:“我本与卫爷一道回洛阳,途中卫爷想起你一人看管那位陆公子甚为劳累,于是也遣了我来看看。”陈杏元听了这话,心中暗想:“卫爷竟连我也信不过。”

  原来,卫湘卿与陈剑南一起回洛阳的途中,门突然想起少室山下有个闻名的马市,他知道陈杏元爱马,陆大宝又有些办法,想想觉得不太放心,便遣了陈剑南来。

  陈剑南疑道:“三爷和陆公子不在少林寺带着,怎地下山来啦?”陈杏元道:“这……一言难尽。”

  “那咱就长话短说。三爷,现下陆公子在哪儿呢?”

  “这……”陈杏元到此时才*不妥,当下言不由衷的道:“说来话长,陆公子现下在一个好朋友家里头躺着……”

  两人急急忙忙的驰马回到莫老爷处,却哪里还有陆大宝的影子?陈杏元正要动怒,忽然听得屋外一人急匆匆的走进来:“陈三爷!”他定睛一瞧,却是莫老爷。莫老爷气喘吁吁的对陈杏元道:“陈三爷,您回来啦!陆公子托我给您传个话,他有事儿先回长安啦!”

第二十五章  阴阳神变
俗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陆大宝骑着莫老爷送的汗血宝马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往涿郡时,他岂知,时下的长安城和洛阳城里均发生了一件大事。

  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辛丑,东都洛阳发生地震,死伤无数。因为这场地震,“洛阳花痴”黄公的牡丹园子毁于一旦,黄公亦身死。李家见黄公已死,加上自家伤亡惨重,倒也无暇追究李平之死,因此陆大宝算是勉强逃过了一劫。此乃天灾。天要收人,人亦无奈。

  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寅,唐玄宗李隆基下了一道《罢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为尚书左右丞相制》的圣旨。其文曰:

  变和阴阳,仪刑端揆,自非人杰,孰副佥谐。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宏文馆学士上柱国稷山县开国男裴耀卿,才实国桢,望为人范。怀匪躬之节,竭奉上之心。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始兴县开国男张九龄,器识宏远,文词博赡。负经济之量,有谋猷之能。自翼赞台阶,彝伦有序。直道之心弥固,謇谔之操逾坚,并可以仪刑百寮,缉熙庶绩。宜回掖垣之任,俾列宫师之表。耀卿可守尚书左丞相,九龄可尚书右丞相,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李隆基在位44年,其统治前期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李隆基自初即位,励精政事,任用贤能,提倡文教,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史称“开元盛世”。他甚至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

  在此期间内,李隆基先起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史书有云:“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唐玄宗曾采纳张九龄的建议,改革吏治,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同时,唐玄宗下令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

  张九龄在相位,有謇谔匪躬之诚。玄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