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投资333-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作用。
  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为人脉定调的责任是操之在己。除了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之外,也要努力鞭策自己有所长进。否则自己要是「不才」,怎么能够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情谊呢?
  打个比方说,这几年台湾打高尔夫球的风气日盛,年龄比例也逐年下降,似乎意味着更多年轻人深知商场经营人脉的重要。对于这样的“趋势”,我倒也不以为然。及早了解人脉的重要是一件好事,但是年轻人身段低,热心待人自然就能广结善缘,不一定要靠打高尔夫球。更要紧的是,人脉的基础还是必须回归到专业,累积自己的实力也是建立人脉的管道,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心想着要结识人脉,反而会弄巧成拙。
  人脉的定义,可不是跟某某人吃过一顿饭或是交换过名片就表示跟对方很熟,而是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对方愿意伸手帮忙;当你需要被肯定时,对方愿意为你美言几句。
  

预见全球产业的下一个10年
全球产业未来将是“上肥下瘦”,上游产业因为掌握经验和管理,仍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下游产业却因为市场价格的竞争,毛利一再被压缩,获利空间有限。为了降低成本,下游产业从各国出走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找工作往上游走 稳定性高 年终分红多
  不久前IBM宣布裁员,因为过去IBM是生产打印机为主,现在变成ERP(企业资源规划)售后服务,所以需要懂得售后服务的人,生产部门的人力需求就相对减少。同样的道理,就像下游产业转变比较难一样,下游的技术人员不可能马上转变成业务服务的人才,于是只能面临被裁员的命运。
  从前找工作,追求稳定专一,现在却要强调通才,而不是专才,而且还要灵活,最好是什么领域都要会一点点。等到产业有所改变时,才能够马上应变规划另一种生活。我常用这个例子吓人,如果在银行做10年,却只懂得存放款,当银行开始有ATM卡、有网络银行,恐怕就要被裁员了。但是如果除了存放款,还懂得股票、债券,万一失业时,换工作的机会绝对比只懂银行业务的人来得多一些。所以说,在职场规划时也要记得往上游走,这样工作的稳定性才会提高。
  科技产业大致可分成三个工作领域,第一种是研发人才,包括各类型工程师,第二种属于行政人才,包括会计、人事,第三种是行销业务人才。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行销业务,它的好处在于,不管是上中下游产业都有发展空间,学的东西也比较广,做通才不要做专才,将来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机会比较大。
  

未来的赢家在哪里?
未来的产业成功是基于消费和市场的。唯有真正接触市场和消费者,才能掌握需求,才能掌握成功的机会。
  掌握消费者才是赢家
  打开台湾电视,最受欢迎的call…in节目来宾,不一定是才高八斗的学者或是著作等身的专家,反而是许多过去跑线的记者。专业度和素养固然因人而异,但好处是他可以谈政治,也可以谈财经甚至社会新闻。原因何在?因为他们知道观众最想听什么,所以只要挑选观众想听的讲就好了。相反的,很多学问高深的教授为什么上节目都不好看?因为他们讲的内容人家听不懂,他不知道坐在电视机前面的人想听什么。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接触目标市场,谁能够掌握客户,谁就是赢家。
  谈未来趋势时,所有的东西都要反过来思考,接触目标市场,了解消费者要什么,然后衍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认为“我就是最好的;消费者要懂得欣赏”。现代人的自我认知愈来愈强,加上地球村的无国界消费趋势。所有产品都是开放竞争,今天不用这家公司的,我可以改用其他家的;或是等到有人做出消费者要的、更便宜又更好的东西,消费者才愿意掏腰包花钱买。
  异业结合的趋势
  再举一个例子,前几年台北富邦银行买下台湾大哥大###,让很多人跌破眼镜,大家会觉得“金融业为什么要去搞电信业”。事实上这个跨业的决策一点都不奇怪,反而是掌握了未来产业的主流商机,因为未来是谁掌握通路,谁就能够卖给消费者愈多的东西。
  试问,全世界能够掌握通路的是哪两大产业?答案一是金融业,因为它有很多分行、消费金融、信用卡,所以可以掌握很多客户。另一个就是电信业,因为手机是直达消费者最快速的管道。不像以前手机的客户只能销售手机相关的电信业务,金融业只卖银行的业务,现在有很多所谓的“交叉行销”产生。比方说现代人太忙,所以会用手机存款、用手机缴信用卡的费用或是到银行缴手机账单,这些消费行为全部结合在一起。
  金融和电信都是服务业,富邦的角色就像是一家百货公司,它希望给客户所有的服务,避免客户流失跑掉。为了掌握客户,提供最完整的规划,富邦金控买下了台湾大哥大,以便把两边的客户整合。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掌握客户、掌握消费者、掌握市场。为什么要掌握市场?如果我的客户比别人多,我就可以利用客户做一些消费行为的研究,了解市场的动向、客户的喜好,作为下一个新业务发展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客户经济”,就是为了追寻客户,为了随时随地都能服务客户而采取的经营策略。
   。。

迎接后消费电子时代
一旦日本开始愿意把信息家电的关键技术释出给手工很巧的中国人,就会形成日本精密技术,结合中国人的低成本生产能力,创造出“轻薄短小好携带”的后消费型电子时代的热潮。
  

寻找向上提升的力量
在台湾,很多人都觉得我讲话的速度很快,但是到了大陆,我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机关枪式的快嘴”虽然讲话的速度快不一定代表思虑快、头脑反应好,但是某种程度来说,却足以反映人的活力和冲劲。现在大陆的年轻人就像是台湾十多年以前的年轻人一样,力争上游,求知若渴,拼命程度就像老虎族群。比较我在两地演讲的反应为例,每次Q&A时间,台湾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提问,但是在大陆演讲,100个人当中就有50个人举手发问,仿佛要把我的脑汁全部榨干才罢休。
  人才储备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2004年我因公到中国大陆出差,一口气造访3所大学:清华、交大、东南大学。
  来到清华校园,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比北大还雄伟,虽然楼房都是现代大楼,但是校门非常古朴。创校差不多100多年的清华大学是因庚子赔款(1900年)而建立的学校,进去会感觉到有种“北京首府”的霸气,所以学生给人的感觉也比较傲气。
  相反,东南大学有点像以前传统台湾看到的那种老校园,因为它的前身是南京工学院,环境非常单纯,学术气息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比较适合做软件及射频。
  像是台湾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一个基础非常弱的领域叫射频,就是RF,手机后面有一个基频、一个射频,台湾很会做基频,可是射频做的就相对弱了些,但是大陆已经可以自己做射频,人才全部都在东南大学。我在东南大学的校园认识一个女研究生才23岁,是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的博士,已经把CDMA2000的Base station整个研发出来,但是言谈间仍然保有学生气息。
  后来我到上海又看到交大学生也是一样很努力,感觉他们比东南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多几分生意人的样子。举例来说,我们此行主要是要看DTV,于是交大准备了一部校车带着我们在上海市区“兜风逛大街”,因为车上摆着两台电视,分别是欧洲规格的DTV和交大自己研发出来的DTV。目的是要证明车子一直在移动,但是交大研发的DTV品质不会被影响,反而是欧洲规格会产生一些跳动。
  整个过程,负责讲解上海交大DTV发展过程的是一个研究所一年级的学生。老实说,见到如此年轻的学生在台湾龙头IT产业DTV部门的负责人眼前侃侃而谈,骄傲地分析大陆DTV发展的规格比欧洲好时,我感觉到一种极大的震撼。我看到在那张纯真的脸庞上,充满对未来的热情。
  刻苦耐劳的日本新世代
  不只是中国大陆的年轻人让我感触良多,这几年我到日本旅行或是出公差,也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形。就是当台湾现在的年轻人还在流行哈日风,走一趟台北市西门町随处可见新奇造型打扮的少男少女,让我回想起多年前到日本东京的新宿、涩谷时的情景。但是反观日本现在的年轻人,也就是年纪约20、30岁的年轻人,经历过不景气的低迷,反而回过头来重新努力工作,认真打拼的程度简直不输我们上一代的刻苦。
  如果不是亲身体会,恐怕很难相信这中间呈现的交替循环,日本年轻人从享乐至上的朋克族,转变为追求成功的白领上班族。不久前,我到日本开会,在一家做无线芯片公司的研究室里面认识了几个东京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由于当天飞机抵达的时间接近傍晚,我在用餐之后进办公室已经晚上十点左右,看见研发室灯火通明,所以过去打声招呼。其中一位曾经留美,闲谈间用流利的英文跟我聊到他的家人现在住美国波士顿,我随口好奇地问他:“多久飞去美国探望家人?”答案居然是“6年没回家了,因为没有假期”。每天都工作不放假的公司,这是怎么回事?一脸纳闷的我转头问旁边的老板,才知道是他自己不想休假,因为每天工作18小时的他还嫌时间不够用,他今年24岁。后来我跟这家公司的CEO聊起这件事,因为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新宿的暴走族,得到的答案是:“日本这几年变化很大,年轻人苦怕了,开始拼命工作想要成功。”
  我突然想到,台湾24岁的年轻人每天都在做什么?或许日本人的世代交替循环,也会发生在台湾,只是不晓得什么时候发生。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颠覆赛伊法则
未来产业必须了解消费者或市场需要什么,然后推出“被需要的产品”,才会成功。
  “供给≠需求”
  经济学原理有一个“赛伊法则”(Say's Law);根据过去产业的发展,赛伊法则认为是供给创造出需求。意思是说只要发明汽车,人们自然就会去学汽车,然后汽车就一定卖得掉;只要发明电视,自然大家会想要看电视,然后就会去买电视。
  可是经过2000年全球网络产业泡沫化之后,赛伊法则“供给=需求”的道理被颠覆了!当初大家认为只要发明Internet、有了ISP很多人就会去学上网、就可以赚到钱。结果却完全不是如此,这点让所有人都有所警觉。相反,在2002年有一个开始赚钱的企业叫做Wal…Mart(沃尔玛百货),主要是做零售服务。赚钱的主要原因是用比别人便宜的价钱卖东西,这点让消费者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愿意去买它的产品,所以它的销售量比别人更好。
  还有另一家美国公司叫做Divx的也值得一提,它从事MPEG4软件设计,全球唯一的竞争对手是Microsoft(微软)。但是Divx从一开始就将软件在网络上提供免费下载,而对手Microsoft却是要付费的。结果当然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使用免费下载,等到大家都习惯使用它的软件,占有率达到全世界97%时,它就开始赚钱了。这个做法可能会遭到很多消费者的臭骂,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招很聪明。
  Divx的第一步是先把握住消费者,提供免费软件,等到习惯之后再收钱;而Microsoft却是一开始姿态骄傲,认为自己的技术比Divx好。想不到消费者最在意的却是费用,一来一往之间,Microsoft就被比下去了。
  这些企业的成功模式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就是把握消费者最重要。未来的产业发展已经颠覆了赛伊法则。成功的关键,不再只是追求软件或是芯片设计的技术最好最新,就能保证一定会赚钱;相反,要了解消费者或市场需要什么,然后推出“被需要的产品”,才会成功。
  很多人都认为未来的消费电子市场的主流,就是消费者在家里可以享用无线的服务。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让很多人愿意去使用这个东西,产品肯定是卖不掉的。像我如果不买笔记本电脑也可以过日子,除非笔记本电脑降到我要的价格才愿意买。
  未来的产业发展是谁能够掌握消费者,谁能够把消费者的钱从口袋掏出来,谁就是赢家,而不是哪个公司技术最好就会独占市场。同样的道理,我在判断未来什么样的产业会成功的时候,也是要看谁最接近市场,而不是哪家公司博士最多、工程师最优秀。任何产业都一样,不了解消费者、不了解消费者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