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正朝冷笑几声,问道:“副使大人,按半饷而论十四营每营该是五千两,如何却只有两万?那五万两哪里去了?”
郭广道:“库银只剩这些,一时只有这么多。若是不信,你们可到库房验看。”
“到库房验看?我等又不是三岁的娃娃,任你哄骗!银子早被你们分光了,哪里还会放在库房里,定是藏在家里了。”
杨正朝走到女墙边,扒着垛口向下喊道:“小伍子,去巡抚衙门搜一搜,我不信白花花的银子会飞了。”
毕自肃听了,便觉威严尽失,又怒又羞,又急又热,竟昏了过去。郭广大惊,连声呼喊,只是不醒,愤然道:“所欠五万两银子向郭某讨要便了,不可再折辱朝臣。”
“哼!向你讨要,你哪里值五万两银子?”
“郭某向当地商家借贷,给你们五万两就是,救抚台大人的性命要紧。”郭广将胸膛拍得山响。
“好!先立了字据。”
郭广方寸已乱,写了欠条,杨正朝忙命人取来凉水,当头淋下,解了暑气。此时,伍应元等人也一头汗水地跑回来,喘息道:“哥哥,好生奇怪,小弟将巡抚衙门里外都搜了,抚台大人的卧房也未放过,竟只搜出这几两散碎的银子。”双手递过来,成色远逊库银。杨正朝怔了片刻,上前给毕自肃解缚道:“自古无官不贪,小的们有眼无珠,不知大人清廉如水,一时激奋开罪大人,请大人责罚。”说着俯身跪下叩头,其余士卒也跪了一片。
毕自肃回到巡抚衙门,支撑着草了告急引罪两份奏疏,八百里加急飞报朝廷。疏本七月十四不到酉时即送入了会极门,通政司接本官见了上面标着八百里紧急公文字样,不敢怠慢,急忙送到司礼监,司礼监文书房掌房报与掌印太监高时明,高时明亲到青霞轩送与皇上,崇祯急召阁臣、兵部尚书、户部侍郎即刻入宫。半烛香的工夫,刘鸿训、钱龙锡、李标、王在晋、王家祯都到了青霞轩,见皇上面色铁青,各自心里敲起了鼓,暗暗揣摩。崇祯待众人参拜已毕,喝道:“王家祯前来!”
王家祯急忙上前,才走几步,哗啦一声,几本折子迎面摔来,砰地落在脚下。王家祯惊得面色惨白,不敢抬头也不敢低头,立时窘在当场,众人心里也觉迷惑,不知皇上为何大动肝火。
崇祯厉声道:“这些都是毕自肃奏请粮饷的折子,你拾起再看,宁远粮饷为何迟至今日未发?”
王家祯跪下将折子捡起,抱在怀里,叩头道:“皇上,臣自四月接到宁远巡抚衙门催粮的本章,便预备筹措,可是蓟州、宣府、大同、偏关、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处边镇也有本催粮,一时难以应付,各边将也都不好开罪,臣想等秋收后筹备齐了,一并解发。”
“蠢材!”崇祯拍案大怒,“军情也等得秋收么?”
王家祯支吾道:“臣一时糊涂,请皇上责罚。”
“责罚?怎么责罚?罚了你宁远兵变就自行平定了?”崇祯目光凌厉地逼视着王家祯。众人一下子明白了皇上为什么发火,心中不免暗恨王家祯做事颠倒,误了辽东边事,也害得大伙儿一起顶缸。崇祯稳了稳心神,语气却更加冰冷,缓缓地问道:“朕才发户部的五十万两内帑哪里去了?毕自肃说宁远自三月至七月欠饷,总数不过十三万五千两,为何不够解发?”
王家祯浑身颤抖,嗫嚅道:“臣已分发给了九边,暂时填补先前的亏空,稳定军心。”
“混账!”崇祯再难忍耐,斥骂道:“朕拨出宫中的内帑意在救急,你却撒盐似的胡乱分用了,可知辽东边事乃国家首务,如何不分缓急?宁远兵变虽由士卒发起,你实为首恶,朕岂能容你!天灾犹可恕,人祸岂能饶!来人!将他拿下,削籍褫职。”殿外的锦衣卫进来将王家祯拖了下去。
崇祯余怒未息,喝问王在晋道:“宁远欠饷,兵部难道不知?士卒哗变,危及宁远,如此辽东何日平复?”
王在晋禀道:“皇上,宁远兵变并非缺饷所致,如今缺饷者并非宁远一城,他处不反而宁远独反,是因宁远守卒多为流民,都是乌合之众,本来就没有什么报效朝廷之心,往往是一闻警报,便借口缺饷来掩饰溃败真相。”
崇祯不悦道:“这不过是些揣测之辞,索要饷银本为活命,如你所言,何必冒死犯上作乱?”
“想是那毕自肃治军无方,军纪松弛,致使士卒蔑视法度,不知约束。”
崇祯怒道:“你倒推得干净!若是军纪不严,还会是几十个人作乱吗?宁远守军不下七万,人人参与,城池早就丢了,还会插着我大明的旗帜?事到如今,竟还有心思推委自保。哼!严查起来,户部、兵部都脱不了干系。”王在晋惶恐地退下,偷偷擦拭额头上的冷汗。
崇祯心里极为忧虑,面色更加沉郁,扫视群臣,压下怒火,冷冷地说:“宁远乱兵虽多,但领头的不过数人,追罪不宜过众,惩办首恶,余者不问既可。能绑了叛卒打开城门的官兵,重加升赏。一时糊涂受人挑唆的兵卒,若能擒获带头闹事的,即可免罪,或发赴前敌,准其戴罪立功,切勿株连。朕以为宁远兵变抚慰为上,必定使兵卒安心,万万不可逼得他们逃往辽东,降了建虏。”
刘鸿训道:“皇上所虑深远,臣以为当速派人安抚,以免日久乱大,不可收拾。”
“先生以为当遣何人?”
“守辽非袁蛮子不可,宁远兵变也非袁崇焕不可。宁远本为他旧地,将士平素极是钦服,平定当属不难。”
崇祯点头道:“那就拟旨吧!命袁崇焕为钦差出镇行边督师,火速赶赴宁远,免朕日夜悬望,不必入宫陛辞了。”又转脸对钱龙锡道:“就由先生前往宣谕,代朕送行。”
夜风依然灼热,袁崇焕辞别许誉卿,打马回了驿站,进了内堂,便见钱龙锡一身青衣小帽,手中捏一把竹纸的折扇,极像散馆的老教书先生,正在屋内慢慢踱步,手中的竹纸折扇扇得哗哗作响,忙上前施礼。钱龙锡一手扯住,一起坐了,佘义士早上好了茶,又送来几块湿凉的手巾,两人擦了,钱龙锡抢先道:“寻着你,老夫放了一半的心。”便将宁远兵变及皇上召见之事简略说了一遍。
袁崇焕静静地听着,任凭脸上的汗水不停滴落,既不擦拭,也不摇扇取凉,心里暗自恼怒不已:毕自肃呀毕自肃,你枉追随我多年,如何如此柔弱寡断?朝廷粮饷不到固然不该,可你万万不敢处置失措,使兵变难以收拾,当时若将苏涵淳、张世荣两个狗头斩了,何至于此?良久才说道:“皇上英明果断,只是罢了一个王家祯并无多少裨益,变乱已生,当务之急是想想如何平定。”
“皇上有旨命你去办理此事。”说着从袖中取出圣旨宣了,说道:“老夫便服造访,不敢进门宣旨,你自看吧!”
袁崇焕依然跪接了旨,看了长叹道:“宁远将士多为旧部,不难处置,但恐粮饷拖欠遥遥无期,日子久了再生变乱,便不好慑服。”
钱龙锡道:“这个不必担心,粮饷不会拖得太久。辽东边事要紧,皇上震怒,户部断不敢再掉以轻心。老夫此次过寓相扰,还想细问平辽方略,金殿之上言语简赅,不得详闻,心下颇有疑惑。”
袁崇焕一笑,想起方才柳泉居酒楼上许誉卿慷慨激昂的样子,暗道:不知多少朝臣瞩目辽东,那些奸佞小人再想暗中作祟怕是不易了,意念及此,心神为之一振,答道:“兵家密事,崇焕本不愿明言,但阁老屈尊造访,不耻下问,崇焕不敢不言。其实平辽方略并无多少奇异,不外东江、关宁两路进兵。”
钱龙锡道:“东江?可是毛文龙么?”袁崇焕轻轻点头。钱龙锡不解道:“兵法云:兵分则弱。如今宁远城坚兵多,宜于攻守,为何舍此实地而用海道?毛文龙坐拥貔貅,化外称雄,怕是骁悍难以节制。”
袁崇焕道:“用兵譬如对弈,如今棋盘上有四子:山海关、锦州、宁远、东江,东江不过居其一,守将毛文龙据海自恣,但只求自安,不思尽忠报国,学生到得辽东,文龙若听号令,可用则用之,不可则除之。海道若畅通,建酋皇太极果敢来犯,祖大寿拒他于宁远,学生亲提一旅雄师,取海道北上直捣他辽阳、盛京老巢,使他前后不得相顾,进退失据,一举平定辽东。”
钱龙锡沉吟道:“毛文龙据守东江数年,对建虏多有牵制,如鲠在喉,心存顾忌,便是有功,还当以用之为上。皇上英明,辽东若有大事,难以独断,当急报京师,以免皇上生疑。”
袁崇焕深施一礼,感激道:“学生记下了。军情紧急,皇命在身,不敢迟缓,学生想连夜动身,前往宁远。阁老可还有指教?”
“元素要下逐客令了?哈哈哈,皇上既命你不必陛辞,老夫也不敢再逗留了。老夫就在京里等候佳音。”
袁崇焕送钱龙锡出门上轿,命佘义士护送家眷慢行,急到兵部取了火牌,换了轻装便服,将冠服用包袱裹了,又用黄缎绣龙套子将尚方剑装好一起背在身上,打马出京。一路急驰,第三天近午时分便到了山海关行辕,总督王之臣、总兵麻登云率众将迎接拜见,宣旨已毕,袁崇焕并不停留,将督师印信先留在总兵衙门,只背了尚方剑独骑出关,将近黄昏时分来到了宁远城南。
宁远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春和、永宁、延辉、威远四门,永宁门、威远门非用兵打仗时不开,平日只开春和、延辉两门,这些日子两门也关了,只准商队出入。袁崇焕望着延辉门高大的城楼,故地重游,不由暗自唏嘘,颇多感慨,城上兵丁早已见了,大喊道:“什么人?再往前走,可要射箭了!”
袁崇焕勒马道:“大明钦差出镇行边督师袁崇焕。快将门开了!”
城上兵丁哪里相信,笑道:“哪里有独自一人的钦差?断是假冒的!”
袁崇焕喝道:“宁远兵变,朝廷已知,本部院奉皇命前来。宁远城为我所修,我袁崇焕又回来了,你们如何不放我入城?”
兵丁们听了,不住交头接耳,更觉疑惑,暗自思忖道:“细看面目倒像袁大人,怎么孤身一人?”为首的小校高声问道:“袁大人,既知兵变,怎么你一人入城,难道不怕么?可是身后还有大队的伏兵,等大人赚开城门围剿宁远?”
袁崇焕朗声大笑道:“你们看我身后可有一人?本部院驻守宁远五年,与士卒筑城抗敌,先后大败建酋努尔哈赤、皇太极,出生入死,浴血而战,宁远将士与我情同手足,此次回宁远如回故园,有什么可怕的?兄弟相会,大碗痛饮,把盏尽欢,本部院也不信众兄弟会与我刀兵相见?我未带一兵一卒,单人独骑,众位弟兄却怕了么?”
“袁大人言语豪迈,不减当年。兄弟们信你!”为首的小校不住赞叹,扯起吊桥,开了城门。
袁崇焕抱拳匹马入城,直奔鼓楼。鼓楼前早已无人,只剩下几堆尚未烧烬的木柴,随地散落着,下马一探,木炭已凉多时,一丝热气也无。袁崇焕上马转奔巡抚衙门,但见衙门前冷冷清清,并无一个人影,也不下马,冲到大堂前,高声呼喝道:“范九——范九——,袁崇焕在此。”里面竟阆无一人。袁崇焕心下大惊,正待调转马头出来,却听后面有人问道:“可是袁大人么?”
袁崇焕见后院奔出一个全身戎装的将领,问道:“你是何人?”
“卑职兵备副使郭广。”
“毕自肃何在?”
“卑职已将抚台大人护送去了中左所。”
袁崇焕大怒道:“临阵脱逃,按律当斩。如今兵变未平,主将擅离,却将宁远交与何人?”
“兵饥作乱,真是难以安抚,抚台大人也尽力了。”
“命他前来见我!”
郭广垂泪道:“毕抚台已去了。”
袁崇焕双眼通红,急声道:“他究竟怎样了?”
“他被乱兵拷打了整整一天,身子虚弱至极,心中羞愧更是难以忍耐。到中左所后,即不饮水进食,整整九天,昨夜已然去了。临死前,还命亲兵架着朝南磕了头,连说有负君恩,大叫数声而亡,眼睛却兀自不闭。”
袁崇焕心头大痛,想起当年宁远鏖战,毕自肃也是兵备副使,左右追随,登城督战,用火炮痛击后金兵马,恍如昨日,不料转眼竟人鬼殊途,已成永诀,更觉热血翻滚,咬牙道:“朱梅伤势如何?”
“总兵大人现在后面将养,倒无大碍。”
袁崇焕略略放了心,又问:“那两个贪官何在?”
“苏涵淳、张世荣二人不敢回家,也藏在后院。”
“带了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