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魏忠贤:八千女鬼乱明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事都要讲机会,魏忠贤现在大概正是好流年,一伸手就是一个机会。就在万燝上疏的前两天,天启帝的皇二子病死了。古怪皇帝,儿子死得也很古怪。他的皇长子刚生下来就死掉了,死后十天,皇二子生。天启帝痛惜长子,就特别爱怜这个皇二子。不料皇二子才七个月大时,在天启四年的五月二十九夜里,因为宫里的群猫齐叫而受了惊吓,也有人推测是因内操放炮而受到惊吓得了惊风病。勉强活到六月十四日,也夭折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送上门来找死的工部万郎中(6)
天启帝不知道这是猫叫惹的祸,只叹命不好,一连几天都是极度悲伤。
  魏忠贤看天启帝这时候心烦,说不定就要拿谁撒气,于是就安排好,让近侍装啥也不知道,给皇上念万燝的这份奏疏。
  天启帝一听,怎么又是弹劾魏忠贤?头痛啊,这万郎中难道是从火星上来的?
  近侍刚念完,王体乾和客氏就故作大讲小怪,说这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拿这些烂事儿来打扰皇上?皇上有旨,他不知道?知道了还在皇上忧伤时来说这些,不是明摆着捣乱吗?这样的人,不狠治怎么行?
  几个人,神态都很天真,义愤也都很真诚——领导啊,我们实在是担心您的身体!
  天启帝心里的火果然被撩拨起来,大发雷霆。王体乾当即建议:廷杖万燝,以儆效尤。
  天启帝昏头昏脑,估计也没大听清,就说:行行,你们赶快拟旨。
  六月十七,有旨下,曰:
  陵工费工浩繁,内府废铜能几(能有多少),局中何人见知?万燝轻信奏请,前旨已明。今又僭言渎扰,陷朕不孝,且皇子薨逝(皇子死亡),便来激聒,好生狂悖无礼。着锦衣卫拿来午门前,着实杖一百棍,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圣旨一下,廷臣大惊:怎么会责罚得如此厉害?叶向高等人估计:这一打,要出人命,便慌忙上疏营救。工部尚书陈长祚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属下受酷刑,也写了奏本论救。天启帝均不理睬。
  第二天一早,数十位年轻武阉蜂拥而来,冲入万燝的寓所,给万燝戴上刑具,押往午门。
  从公寓到午门大约有三四里路。一路上,这些明朝的红卫兵们,有的揪头发,有的扯衣服,对万燝横拖竖拽,拳脚相加。万燝本来身体就弱,及至午门,早被打得奄奄一息。
  王体乾亲临午门监刑,他摩拳擦掌,喝令一声:“重打!”
  这杖刑是明代的刑罚艺术,由锦衣卫执行。朱元璋老皇帝创立这个制度的时候,杖刑时受刑官员要以重毡包头,同时允许在官袍里面衬上棉里子,以防重伤。除个别情况外,责打一顿,也不过是示辱之意,并非真用重刑。
  直至大太监刘瑾专权,因恨外廷大臣不合作,才矫旨令廷杖时需扒下官服,杜绝厚棉衬里,自此便有当廷杖死大臣之事。
  打棍子的时候,主事者有“打”和“重打”不同的口令,轻重程度很不一样。每五棍就要换一人执棍,就怕行刑者打得不够用力。
  一百棍打完,万燝早已血肉模糊,昏死过去。小宦官们毫不怜悯,为了表示对反魏分子的仇恨,他们拖着万燝的脚,在午门外方砖地上倒转了三圈,而后拖出长安门外(交给家属用门板抬走)。
  刚拖了没几步路,又跑出来一帮小太监,人人手拿利锥,往万燝身上一顿乱扎。
  我叫你攻击我们魏爷爷!
  万燝身上霎时千孔血流如注。好个万燝,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高干子弟,但骨气硬,就是咬牙不叫一声!
  抬回寓所后,万燝一息残存。苦撑了四日,终于含愤而死,留有一诗传于后世:
  自古忠臣冷铁肠,寒生六月可飞霜。漫言沥胆多台谏,自许批鳞一部郎。欲为朝堂扶日月,先从君侧逐豺狼。愿将一缕苌弘血,直上天门诉玉皇。
  这首诗里说的“批鳞”,是说龙的喉咙下有倒生的鳞片,也就是“逆鳞”。“批逆鳞”,古代是比喻忠言直谏,触犯真龙天子。
  “苌弘血”也是一个典故。苌弘是东周景王和敬王时大臣刘文公的所属大夫,因遭受谮言,被放归蜀地。后来想不通,自己剖肠而死。蜀人感念他,用盒子盛了他的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碧血”一词,就来源于此。这是说:为正义蒙冤,死亦有精诚不灭!
  万燝之死,激起了士林义愤。
  想靠杀人来维持邪恶政治,也就是魏忠贤这样的低能政治家才有的水平。他们不知道,既然有所谓“豺狼当道”,也就有所谓“义薄云天”!愿死心塌地做奴才的人,在人数上从来不会过万!
   。 想看书来

送上门来找死的工部万郎中(7)
不服的人,你总不可能都杀完。
  面对邪恶,东林党人没有坐视,立刻有一批人一跃而起。李应升、黄遵素、刘廷佐、周洪谟、杨栋朝等南北两京科道官员纷纷上疏,交章抨击魏忠贤,为万燝之死鸣不平。
  其中李应升的奏疏尤为催人泪下。他说,万燝死得太冤,“未报国恩,先填沟壑,六尺之孤绕膝,八旬之母倚闾,旅梓无归,游魂恋阙”!
  义士之忠魂,点燃的是人心,这就是将来历史复仇的星星之火。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无意中砍倒东林党一杆大旗(1)
对于廷臣的异议,天启帝已经习以为常,自有他的一套对付办法。所有替万燝喊冤的折子,他一律不看。开始还批个“已有旨了,不必渎扰”下去,后来干脆留中不发——让你们的抗议没声没息。
  魏忠贤轻松除掉万燝,气焰顿时大张,觉得暴力镇压这一手还真是解气。他睁大了眼睛,扫视外廷,觉得一个小小的万燝还是太不过瘾了,想找个影响更大一点儿的来狠狠收拾。
  他现在是顺风顺水的时候,可巧,又一个机会撞上了门来:有两个宦官向王体乾告了巡城御史林汝翥一状。
  魏忠贤得到了报告,查了查林汝翥的背景,不由大喜。
  这个京城治安官到底有什么来头?
  他和首辅叶向高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林汝翥,字大葳,福建福清县人,是叶向高的同乡,在祖籍两家离得很近。京中都盛传他是叶向高的外甥,可见两人关系是够铁的。
  他是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的六月才出任这个职务的,刚上任不久,就亲手处理了一件民事纠纷。
  京师小民曹大的妻子与小民牛臣的仆人因故吵架,曹妻一时想不开,服毒药寻了短见。这曹大虽不起眼,但与宦官曹进、傅国兴有点儿关系,估计与曹进是同宗。
  这下牛臣等于捅了马蜂窝——关系学没学透,一脚踩炸了营!
  曹进、傅国兴带领二十多名流氓地痞,不由分说闯进牛家,把财产抢掠一空,还用锥子把牛臣扎了几百下,让他终身别忘了要学好关系学。
  事情当然是报了官,但因为事涉宦官,京城各级刑官谁也不敢插手。案子转来转去,就转到了林汝翥的手上。
  这林汝翥相当于首都公安局局长,他没有地方推了,同时也不想推。当即就提审曹大,一顿杀威棒,曹大就把曹进和傅国兴都供出来了。林汝翥大怒:宦官又如何?谁都不是法外臣民!他立刻办了驾帖(逮捕证)拿人,结果只拿到了曹进。
  宦官在民间触犯了刑法,最终处理是要移交给内廷。巡城御史问清楚后也不能办罪,只能通过奏疏弹劾,由皇上下诏给予处罚。
  曹进怕就怕把事情捅到皇上那儿去。他见林汝翥不是个用钱能买通的主儿,就哀求道:“大人只要不参我,我情愿受笞刑。”
  林汝翥想想,也行,就命手下打了他50下竹条子。这东西也很厉害,但比打板子强,一般死不了人。
  本来这事情也就算了了。没想到,一日林汝翥在巡城时,忽然跑来一个不男不女之人,拦住他的马头就破口大骂。
  京城里还有敢这么撒野的?林汝翥立刻叫人把这家伙逮了,一问,原来他就是傅国兴。
  正找你找不着呢,倒送上门来了。林汝翥把惊堂木一拍,指指卷宗说:曹进都招了,你想怎么办?
  这俩阉竖,可能是属于低等宦官,既怕治罪,又拿不出钱来贿赂。傅国兴也只好自请处分——你打我一顿得了。打完了,林大人就把他也给放了(见《明史·林汝翥传》)。
  这场官司,应说处理得不错,错就错在时机不大对。官司办完几天后,就碰上了杖死万燝的突发事件。
  小宦官们虽然没什么政治头脑,但宦官势力这次是把朝官势力干败了,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
  屁股被打肿的曹、傅两人,一下子就起了复仇心,跑到王体乾那里,挤出几滴眼泪,揉几下屁股,求王公公给他们做主。
  王体乾和魏忠贤是全体宦官的头儿,自己的手下被巡城御史揍了屁股,主人脸上也无光。两人碰了碰情况,都很恼火,便商议着要报复。可巧又听说林汝翥是叶阁老的外甥,两人就更不能罢手了。
  至于林汝翥是不是叶阁老的外甥,史料上记载不一。《三朝野记》和《启祯野乘·一集》上都言之凿凿说是,《明史》和《明熹宗实录》则说是传闻。因此现代史家各自采用的说法也就不同。
  不管是不是,总之有瓜葛。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无意中砍倒东林党一杆大旗(2)
好,这次我老魏也要来一下打狗欺主。
  于是,他们由王体乾出面去忽悠天启帝,客、魏在一旁溜缝。轻车熟路,把天启帝又给激怒了:宦官是皇帝的服务员,打宦官就是冒犯天威!六月二十一,皇帝下诏,杖责林汝翥一百下,削籍为民。
  林汝翥猛然接到圣旨,魂飞天外!
  这巡城御史原本是个很牛的官儿,责任就是管理京城街道的治安,老百姓又称之为“巡街御史”。出巡时的派头,可谓地动山摇。队伍前列有两个兵卒手抡长鞭,辟空“啪啪”作响。小偷、流氓、车匪一听到这鞭声,都撒丫子就跑,躲得远远的。
  有时候六部九卿的车夫狗仗人势,在大街上争道,谁也不让谁。要是碰上巡城御史路过,立马就和解。有那眼神不济的,还在争执,林大人一声令下,当场按倒就打屁股,不管你的主子是谁。
  巡城御史揍两个小宦官,不也是小菜一碟吗?这是国家法度。
  可是,法能大过人吗?开玩笑!
  林御史这回知道宦官的厉害了。廷杖?万燝刚被一顿棍子打死,我还能活吗?他越想越怕,反正官帽子也没了,就跑吧!
  他怕被东厂的人盯上,就翻过自家墙头,躲到邻居家一座空房子里,藏了一天一夜,然后瞅空子溜出城去了。
  前首都公安局长潜逃!
  魏忠贤也没想到林汝翥还有这一招。派去抓他的宦官扑了个空,气得哇哇乱叫。
  这林大人能跑到哪里去呢?如今遍天下谁还敢窝藏他?
  魏忠贤一推理,觉得这人没准儿藏到叶阁老家去了。
  于是他派了一批宦官去叶阁老家里要人。宦官们得了令,如狼似虎,先把叶府团团围住,然后进去“喧哗搜捉”(《三朝野记》)。
  叶阁老家中当然交不出逃匿的犯官,小宦官们就咋呼着“打倒”“炮轰”的,不肯撤围。
  叶向高哪里受得了这个?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当朝第一大臣,受魏忠贤的气也就罢了,如今居然连小宦官也敢来家里闹,还有没有《大明律》了!
  他立刻奋笔上疏求去,说:“中官围阁臣第(宦官包围阁臣家宅),二百年来所无,臣若不去,何颜见士大夫?”
  说二百年来未有,是夸张,但确实是太不像样子。
  事情报到了天启帝那里,天启帝也觉得宦官这么闹,有失国家体统。于是下令:赶快撤了。
  撤是撤了,但围也就围了。围困宰相府,没受到任何追究。抓坏分子嘛,过激也就过激一点儿了。
  这个林汝翥一跑,最没面子的是监察系统的头头——都察院左都御史孙玮。他手下的属官,一贯是监察别人违纪犯法的,怎么能就这么跑了?即便皇上要重罚,粉身碎骨也得挺着——娘打孩子嘛,错了也可以理解。就是不能跑!
  孙大人正卧病在床,手拿不动笔,就叫李应升替自己起草奏疏,要参这个贪生怕死的林御史。他说:“林汝翥不肯做强项之人(指坚持真理不低头的人),竟成了逃跑之臣,致使皇帝座下少了一个取义成仁的忠臣。御史台有这样贪生怕死的官员,实在有损国威!不听皇上的话,就是破坏法纪!”
  这奏疏固然是对林御史临阵脱逃有气,但骨子里还是在讽刺皇上糊涂透顶。
  其实,林汝翥并不是真的想一走了之。他一个朝廷命官,即使削了籍,还有起复的可能。如果真的跑了,那就永为罪人,前面的几十年都白干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