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杆子一样戳到中国皇帝面前,那不把中国的皇宫大厦戳倾吗?还有,中国的文武大臣,不等皇帝说散朝,谁敢先走啊。不体谅中国国情啊。   

  清方也看到了,这老美虽然傻些,但是一提叩头就变精了,但他们还要努力,说:鞠躬也可以,这样鞠躬好不好?比如,你鞠躬的时候,用手指戳戳地什么的?华若翰不干。于是清方又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华若翰把腿隐藏在桌布后面。这样就是双赢了。华若翰不用下跪,但是皇帝可以假装他在下跪。总之,都是出门混的,给些面子好不好?   

  正在谈判的过程中,咸丰皇帝又凭栏处怒发冲冠了,他要求,美国公使必须给他叩九个头。叩头问题整整谈了十几天也没有一个结果,于是,咸丰不耐烦了,要求驱逐美国公使。华若翰也就不再坚持面对皇帝亲递国书了。双方转移换约地点,回到北塘,于1959年的8月16日,换约。把自家总统的国书转交桂良,由桂良代呈中国皇上。也算是〃扁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出使任务。   

  老憨华若翰对自己的换约之行还比较满意,认为和平就是和平,就甭管换约是在北京还是北塘了。清方要求他跟英法说合一下,代劝他们也来换约,华若翰也痛快地答应了。         

§虹§桥书§吧§。  

第105节:美国公使华若翰:就这样被大清玩了一把(6)         

  华若翰满意了,但是诸多旁观者不满意。除了美国人,还有英法人,特别是后者,讥笑华若翰投机取巧,那巧还不怎么巧,他们普遍认为,华若翰换约之行更多的是笑话与屈辱,他们传说,美国公使坐在一个箱子里被运到了北京,在北京又遭遇了囚徒般的待遇。唉,英法说风凉话也是正常的。   

  美国换约前后,咸丰就指示两江总督何桂清,看看英法公使是不是都到上海了?劝劝他们,也都来换约吧。   

  何桂清先劝的法国,说,俺们的大员本在北塘等你们来着,谁知你们直接闯入了大沽,以至于闹出了误会,其实咱们之间本来没啥呢;听说美国与俺国正在北塘换约呢,双方情意甚厚,现在俺们的桂良已经到京了,希望你也前往换约,并劝英国一块儿去,免致过期不候。法国公使的回复是:俺在静候国王的指示,俺自己现在不能当家做主,关于英国方面,我向他们转达了,我们俩个深知贵大臣常以和好美意为心。   

  何桂清再照会英使,愿意不愿意与法国一道上京换约啊?估计布鲁斯正在气头上,没有回复何桂清,因为何桂清提交给咸丰的资料里只缺英方的回复。   

  布鲁斯确实气坏了,因为何桂清向咸丰汇报自己与英法照会详情时,另附一奏折,折中说,英法公使从大沽口退往上海时,其势汹汹,几若不共戴天,盖因二夷百余年间没吃过这等亏了。   

  何桂清蒙对了,英夷还从来没有吃过这等亏呢。消息传到欧洲,英法大哗!         

←虹←桥书←吧←。  

第106节:大沽失败传出:傲慢伦敦与浪漫巴黎同时大哗(1)         

  5.大沽失败传出:傲慢伦敦与浪漫巴黎同时大哗   

  大沽失败的消息,于1859年9月传到欧洲。伦敦与巴黎大哗。   

  英国与巴黎相较,前者保守,后者浪漫。前者反应比较慢,后者反应比较快。所以我们先看法国的反应吧。   

  法国虽然在大沽的损失相当的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应不强烈。一海军上尉说:〃长久以来,文明首次在我们所称的野蛮面前止步了〃,为了 〃法兰西国旗的荣誉〃,〃远征中国应坚定不移〃。   

  拿破仑第三的帝国政府更是一下子就把大沽事件认作侮辱性的:法兰西国旗严重受辱,帝国政府必须报复!此时的帝国正处于海外扩张时期,所以这是它最正常的反应了。另外,作为军事独裁政府,靠海外征服、靠枪杆子赢得声望,也是它军队的需要。   

  法国外长致书法国驻上海代表布尔布隆:皇帝政府决定因中国如此明显违反国际法最基本的准则而给予惩罚。目前政府正与英国协商,争取明春动手。之后,他向中国政府提交备忘录,提出赔礼道歉等条件。中国的拒绝更加坚定了法国政府的动武决心。   

  民间舆论方面,起初大家都倾向于远征。后来发现,远征跟他们也没啥关系,不过逗逗乐而已。因为法国在中国没有任何重大利益需要维护,两国缺少通商的基础。不过,谁让法国浪漫呢。他们认为,仅北京这个神秘的名字就足够令人魂牵梦绕了。不只民间,就是拿破仑三世,也受他叔父的影响……那个预言中国睡醒必将震撼世界的拿破仑一世就对中国充满了诗歌般的想象。所以,深入中华帝国,挺进北京吧。   

  为此,法国开始了远征筹备。它一开始就确定出兵1。8万,甚至准备派出自己的骑兵队。但最后还是放弃了骑兵队,并把兵力削减为这个数的零头:8000人。一则是考虑到实施问题与经济问题,二者是考虑到了英国的感受。特别是后者,法国出兵过多,超过英国,英国是不接受的。法国迅速准备好了远征,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国方面的反应。   

  英国先是目瞪口呆,反应不过来;等反应过来后,态度就很激烈了。   

  首先是民间。伦敦《每日电讯》说:〃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担保以后不再发生袭击……我们应该鞭打每一个穿蟒袍而敢于侮辱我国国徽的官吏……应该把这些人(中国将军们)个个都当做海盗和凶手,吊在英国军舰的桅杆上。把这些浑身纽扣、满面杀气、穿着丑角服装的坏蛋,在桅杆上吊上十来个示众,让他们随风飘动,倒是令人开心和大有裨益的场面。无论如何应该实行恐怖手段,再不能纵容了!……无论如何应该实行恐怖手段,再不能纵容了……应该教训华人重视英人,英人高出于华人之上,英人应成为华人的主人翁……。我们至少应该夺取北京,如果采取更勇敢的政策,则应于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我们能把广州保留在自己手里,和我们现在领有加尔各答一样,我们能够把广州变为我们远东的商业中心,来抵抗俄国在中国东三省边境已取得的势力,并奠定新领地的基础。〃①   

  《泰晤士报》说:〃英国要与法国一起,必要时甚至单独行动,好好教训一下这些不讲信义的乌合之众;要使欧洲人的名字从此在他们整个领土上成为令人敬畏(如果不是令人喜欢的话)的通行无阻的保障。〃②   

  相对来讲,政府稍理智些,但是心态比较复杂:   

  第一,布鲁斯出发时,他的上司是托利党内阁。大沽口惨败消息传回时,则换上辉格党内阁了。尽管托利党在布鲁斯出发前给了他训令,但是为了给现执政党颜色看,他们尽力攻击布鲁斯,并且表示对大沽惨败不负任何责任。   

  第二,巴麦尊现任内阁中,有些成员当初是特别反对亚罗战争的。现在,又摊上了布鲁斯事件,当初不支持包令武力进城,现在支持布鲁斯武装换约?这咋转变呢?   

  第三,有人把矛头对准了额尔金,认为他应该对大沽之役负责,因为他签订了不详的天津条约。在公使驻京问题上作了不该作的让步,遂导致了这一切后果。   

  第四,布鲁斯太轻率了。是不是疯了?当时在中国,走大沽是唯一的选择吗?   

  布鲁斯为之辩解:   

  第一,白河是去北京的唯一的自然通道。北塘那样的偏门,是不能走的。〃英法这样的西方两大列强只应从偏门进入吗?那不就像是来向皇帝朝贡的吗?〃。         

→虹→桥→书→吧→BOOK。  

第107节:大沽失败传出:傲慢伦敦与浪漫巴黎同时大哗(2)         

  第二,6月25日上午九时才接到直隶总督恒福的照会,邀请他从北塘进京。这个时候已来不及了,贺布离他12公里之遥,而且拂晓就下了行动命令。第三,中国人利用奸诈引起了战争。第四,对付中国人,只有战争,才能恢复他们的理性。第五,美国公使倒是从北塘进京了,不是遭受诸多侮辱吗?   

  至于巴麦尊内阁,从1859年9月16日起,八天之内开了四次内阁会议。第一次内阁会议,紧急决定,立即从印度派出土著军、欧洲军各一团前往香港。第二次内阁会议,一致倾向于向中国派出强大的军队,但对于布鲁斯在大沽的行为的正确性表示怀疑。第三次内阁会议,决定让驻法大使转告法国外长,英法两国公使拒绝绕道后门走卑贱之路是正确的,因为英法代表的是西方两大强国。第四次内阁会议决定,公使必须驻京,外交不成,就使用武力。怎样使用武力呢?经过多次讨论,巴麦尊决定,由于季节的关系,时间上,推迟到来年春天。办法上,占领何地封锁何口,内阁存在争议,但是对于打进北京,则是一致同意的。   

  经过磋商,英法双方人员配备如下:英方计出兵1。2万,总司令格兰特,全权公使额尔金。法方计出兵7000人,总司令孟托班,全权公使葛罗。   

  格兰特:爱好音乐,大提琴拉得不错;曾经参加过第一次鸦片战争,镇江战役有他的身影;据说,因陪上司拉琴而获晋升;1858年镇压印度起义有功,获得一枚军功章。鉴于印度是这次侵华的大本营,且大部分士兵都要从印度调出。所以格兰特将军成为现职的最适当人选。不过这家伙语言表达能力特差,据说说不出完整而有条理的话,导致手下只能根据他断断续续的话揣摩这位上司的想法。不过这不妨碍他当一位出色的将军。政府给他的训令是:第一,拿下白河口,占领天津,完成天津条约的批准。第二,尽量避免进驻北京,因为那很危险。北京夏天热冬天冷,人口还众多。第三,中国皇帝可能离开首都。长期进驻很困难。总之,进军北京以及撤退北京,你自己当家吧。   

  孟托班:当时的法国认为远征中国是一场浪漫,所以孟托班接到这一奇异的任命,还有些不太相信它是真的。确认后,老头高兴地接受了这项任命。不过老头出征前不是太满意。第一,他要求带一个科学家和艺术家委员会随军出征。未成。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对搜集中国历史与艺术文物的好奇与兴趣,二是想保持拿破仑一世远征埃及的传统。拿破仑一世在远征途中那句〃让学者与驴子走在中间〃的名言,地球人都知道。而且,远征埃及之后,这批学者造就了埃及学的开端。孟托班估计是想开辟汉学事业呢。奈何政府不同意,弄得他很扫兴。第二,他想带一个摄影师,也被拒绝。结果珍贵的照片都让英国给拍走了,真是遗憾。聊可安慰的是,他的队伍里有一名学者。除此之外,他还带了一支庞大的医疗队,由40名军医和8名药剂师组成。当然,宗教处、随军牧师那是必备的,就跟咱们配备政委一样。         

▲虹桥▲书吧▲BOOK。  

第108节:大沽失败传出:傲慢伦敦与浪漫巴黎同时大哗(3)         

  额尔金:他这是二进宫,第二次出使中国了。他真不愿意来啊。第一次来,先到香港,后应印度总督要求,去印度帮他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了;回来攻陷中国的广州与天津大沽,逼迫中国签订天津条约。在印度期间,他给妻子写信:〃在低等民族中间生活真是一件糟糕的事情〃,〃自从我来到东方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很少从他们那里听到任何与基督教相符合的只言片语。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和他们连在一起的就是憎恶、藐视、暴行、报复〃。天津条约签订后,额尔金的弟弟布鲁斯给外相写信,说到了自己的哥哥:〃他不得不跟一些毫无理智、懦弱无能的人打交道,而且这些人对于讨论的题目和自己利益茫然无知〃。至于额尔金自己,则在日记中说,与中国人打交道很难受:〃我本性热爱正义,憎恨人世间的不公,这些让我处于永久的煎熬之中〃。①   

  看得出来,额尔金很厌恶自己的东方之行。他是个理想主义者。问题是厌恶也没法,当初政府提名让他第一次出使中国时,他找不到理由拒绝,虽然他对辉格党的对华政策并不支持,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来了。虽然硬着头皮来,但是玩得很漂亮,英国几乎没受什么损失就签订了天津条约。现在,他那不争气的弟弟在大沽吃了败仗,需要他这个做哥哥的来收拾烂摊子。虽然政府顾忌到了布鲁斯的自尊心,依然让他留在中国做副使,但是,不用说,活儿都摊到额尔金头上了。来之前,他给政府要求,回来后〃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