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打猎回来后追到了天仙园,却只找到了心爱人的遗体。他抱着死去的姑娘痛哭,哭得两眼流出了鲜血,染红了杜鹃花。
后来,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个姑娘,每年的二月初八都有数千人带上饭菜和木柴聚集在一起,在山上彻夜唱歌跳舞,三天后才散去,后来这一活动就演变成了打歌节。
彝族人都非常热情、好客,有的地方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在每年的打歌节上举行“抢客人”的活动。在这一天,彝族人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一样,不但要举行打歌,还要准备美酒佳肴,以备招待抢来的客人。在打歌场上,大家一起尽情地跳舞、唱歌。到太阳偏西快要落山时,彝族群众就把从外村寨来的人,拖着、拉着往自己家里抢,并以好酒好菜招待他们,这就是彝族人的抢客习俗。
按照彝族人自己的说法,谁家抢到的客人多,就说明谁家最富裕幸福,并预示这家在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十一、彝族火把节
在西方,彝族火把节有“东方狂欢夜”的美誉,因为它是彝族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在关于火把节起源的传说中,最具影响力、流传最广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的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使得土地荒芜,万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时,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并驯服了剩下的日月,治服了洪水,消灭了危害人间的妖魔。此后,彝族人过上安稳的生活。
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的太平和繁荣心怀不满,就把他的儿子斯热阿比派到人间收税。斯热阿比带着天兵来到人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时在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骑着千里马经常为人们排忧解难。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时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引来了在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婉转的歌声,于是他们隔着高山对歌,并通过歌声相爱了。
斯热阿比也喜欢妮璋阿芝,当听说两人的恋情后心生嫉妒,想找机会杀死黑体拉巴。不久,斯热阿比向黑体拉巴挑战摔跤,可是来到黑体拉巴家时,黑体拉巴恰巧上山打猎去了。黑体拉巴的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斯热阿比,端出一簸箕铜砣砣和铁蛋让他吃,并说儿子就吃这个。斯热阿比心想黑体拉巴实在太厉害了,能吃这样的东西,自己也伸手抓起一个铁蛋就咬,结果咯掉了三颗牙。他因此恼羞成怒,要杀黑体拉巴的母亲。 。。
第三章 彝族文化(10)
危急时刻,黑体拉巴打猎回来,肩上还扛着一头野牛和狗熊。他放下猎物就与斯热阿比讲理,可是斯热阿比蛮不讲理,还先动了手。两人扭打起来,一直打了三天三夜,最后斯热阿比败下阵来,变成一只猫头鹰飞到山上躲了起来。各部落的人为了除掉这残害人间的妖魔,开始搜山寻找,后来妮璋阿芝发现了斯热阿比的藏身处,黑体拉巴连忙赶到杀死了他。
七天七夜之后,一只贪吃的乌鸦发现山上有许多白虫子,知道这是斯热阿比尸骨生出的蛆虫,就飞到天庭把这件事告诉了天神。
天神恩体古孜知道儿子死后很生气,为了惩罚人类,用妖术把蛆虫变成害虫。一时间,遮天蔽日的蝗虫都来吃庄稼,黑体拉巴也无可奈何。这时,妮璋阿芝找到一位老毕摩,他告诉妮璋阿芝要消灭蝗虫,就要用火把。于是,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扎了很多蒿杆火把,烧了三天三夜,所有的蝗虫都被烧死了。
后来,天神恩体古孜用法力把劳累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痛不欲生,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为了满山的索玛花。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从此以后,彝族人为了纪念英雄黑体拉巴和妮璋阿芝,并祈求风调雨顺,都要在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点燃用蒿杆扎成的火把和篝火驱邪除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彝家人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分为迎火、玩火、送火。第一天是迎火,村寨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羊,用酒肉迎接火神并祭祖。夜幕降临时,人们在毕摩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并以击石取火的传统方式点燃圣火,然后毕摩诵经祭火。诵经完毕,每家由老人从火塘里点火把,然后儿孙们接过火把在房前屋后和田边游走,以此驱除邪恶和灾难,最后再集聚在山坡上唱歌跳舞。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玩水,也叫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这天早上,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砣砣肉和荞粑到火把节活动的场地参加活动,还要聚集起来进行赛马、摔跤、唱歌、选美、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在这一天,彝族人还要进行选美比赛,年长的老人按照传说中英俊潇洒的黑体拉巴和美丽大方的妮璋阿芝的形象,选出美男子和美女。傍晚,成千上万人拿着火把组成一条条火龙从四方涌到同一个地方,围着篝火尽情地跳舞唱歌,一直欢闹到深夜。篝火快要熄灭时,男女青年就悄悄走进树丛弹月琴和口弦,互诉情思。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送火,也是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傍晚,人们手持火把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毕摩念经向火神祈祷,祈求赐给这里的人们安康、幸福、丰收,此后整个火把节宣告结束。
十二、彝族插花节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也叫马缨花节。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大地,只有一对兄妹幸存,他们是躲在大葫芦里才幸免于难的。这个葫芦在洪水中漂流了许多天,在洪水退去之后落到一根大树杈上。一只老鹰从这里飞过,听到葫芦里有声音,就抓起来放到山顶,并把葫芦的腰给抓细了。后来,一只耗子把葫芦啃了一个洞,顿时一束光芒照进葫芦里。兄妹俩就顺着光亮从里面爬了出来。
一位老神仙告诉这对兄妹,为了使人类繁衍下去,他们要结为夫妻。兄妹俩问:“我们是同一个父母生的,怎么能够成亲呢?”老神仙说为了人种的延续,他们一定要成亲。兄妹二人为这件事情很为难,哥哥想出一个办法,他说:“我们俩各在一方烧一炷香,如果香烟绕在了一起,我们就成亲。”结果香烟绕在了一起,可是妹妹却不肯成亲。哥哥又说:“我们各自在山头滚石头,如果石头能拢在一起,我们就成亲。”他们就这样办了,结果两块石头又合拢在一起。最终在老神仙的劝说下,兄妹俩终于结成夫妻。
第三章 彝族文化(11)
十个月后,妹妹生了第一胎,是一个奇怪的肉团。这时,老神仙又出现了,向兄妹俩贺喜说:“你们已经生下了人种。”说完,他抽出宝剑,劈开肉团,顿时50个童男童女从里面蹦了出来。老神仙用剑一挑包着人种的肉皮,甩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这棵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缨花,而这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初八。
50个童男童女出生后,飞禽走兽都来帮他们抚养孩子。彝族人就是野马喂大的,所以彝族人不吃马肉。他们长大后相互婚配,形成了彝族、汉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几十个民族。
此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就成了彝族的节日。这一天彝族人都要身着盛装,背上竹箩上山采马缨花。采回来的鲜花不但要插在门口、窗户和房子周围,还要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的彩棚上面插满鲜花。此外,人们还要在牛头上插上马缨花,并用盐水给牛洗嘴,然后赶牛上山,和牛一起在马缨花树旁跳舞唱歌进行娱乐。
过插花节时,彝族人家还要杀鸡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荞面饼邀客人饮酒。晚上,村寨里或者山坡上都会燃起篝火,青年男女们则伴随着芦笙跳舞唱歌,年纪大的老人就在大树下的火塘边吸烟、喝包谷烧。
插花节也是彝族青年的爱情节日,许多相爱的青年男女会以插花做订婚礼。小伙子会把鲜艳的山茶花插在姑娘头上,姑娘则把马缨花插在小伙子的芦笙上,他们还会一边插花一边唱情歌,以此互诉衷肠。
十三、彝族三月会
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七到二十九这三天,云南牟定的彝族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到一起,尽情地跳左脚舞、唱调子、弹月琴。每当这时,满街都是身穿艳丽彝族服装的彝族男女,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月琴声和调子声。
为什么要在三月会上跳左脚舞呢?这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牟定的坝子荒草丛生、人烟稀少,而坝子的龙潭里有一条恶龙,常常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人们虽对它恨之入骨,但却无可奈何。这时,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前去制服恶龙。
彝族人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向恶龙开战,恶龙见情况对自己不利,赶紧逃回了龙潭。为了彻底战胜恶龙,人们在阴历三月二十七日这天把事先烧红的炭块倒进潭里,然后全寨的男女老少挑土抬石把龙潭填平。人们还怕夯压不实,给恶龙翻身的机会,于是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后恶龙终于死了。
彝家人为了庆祝胜利,就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并在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七到二十九这三天聚到一起跳脚弹琴以示庆祝,还高唱左脚调“阿里罗”。经过世代相传,便形成了“三月会”。
三月会一般在晚上举行。夕阳西下之后,彝族人纷纷聚在一起,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调子的种类很多,但大多都具豪放的风格。一类是好客调,如:“喜欢也要来,不喜欢也要来,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来”;另一类是欢歌唱丰收的年景,如:“月亮圆又圆,弦子调好了。我们大家一起跳,歌唱丰收年”;另一类是欢唱人们的美好生活,如:“三月会,三月会,又弹弦子又跳脚,又卖缸罐又卖箩,阿里罗,阿里罗”;最后一类是吟唱爱情的调子,如:“传情就是三月会,跳脚三天也不累。不来就说不来话,莫让阿妹空等着”……届时,人们手牵手、肩并肩,围成的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圆圈,欢快地跳左脚舞。在弦子铮铮的作响声和高亢清脆的歌调声中,人们时而折步跌脚,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摆手转身,时而甩腿对脚,整个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优美。
十四、彝族赛衣节
彝族人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要举行赛衣节,又叫服装节。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舍身与当地的恶霸作斗争,死后化为一只美丽的小鸟。
在每年的赛衣节期间,彝族姑娘要身带数套花衣,齐聚跳歌场围成圆圈,并在小伙子的月琴和唢呐伴奏下,手挽着手一起跳舞。稍过片刻,她们就退出舞场,换一套新装重新跳起舞来,并通过更换衣服比试灵巧和美丽。
一般来说,彝族女孩在*岁时就把头上的单辫盘于头顶,并在辫尾缀上红线,辫子上扣弓形小木梳做装饰。出嫁时,双辫交叉盘压在红里青面双层绣花头帕上。彝族女性都喜欢穿百褶长裙,它是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的。儿童的裙子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裙子一般为两节,腰小裙摆大;大姑娘的百褶长裙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相间为主,一般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是直桶状,下节为细密的格纹。这种长裙的特点是裙子的下节层层皱折,所以称为百褶裙,彝族人以多褶为贵。
一般彝族青年的女装色彩鲜艳、纹样繁多,花纹和花边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她们的衣服上一般都绣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图案和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图饰,以及树叶、花等植物图案。彝族女青年的装饰品色彩鲜明、花样繁多,大多是用金、银、铜、玉石等为原料,让本地手工工匠通过铸造、打制、压制、镶嵌、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
在彝族赛衣会上,彝族女青年不仅会在衣服、帽子、围腰上比赛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的图案、工艺、用色上进行比较,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第四章 瑶族文化(1)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经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瑶族又有“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盘瑶”、“山子瑶”、“顶板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统称为瑶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一、瑶族礼仪及禁忌
瑶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仪,有许多礼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