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和魂--日本根性窥探-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世纪以后,西平氏,东源氏的格局形成。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武士,一个阶级的构成(2)
东国在很早以前就是军事据点。在古代,东国的军事力量曾经被朝廷征用为担当北九州防卫工作的“防人”,关东还曾经是征讨东北的兵站基地。而且,东国的军事力量经常被作为古代叛乱者的援兵。壬申之乱中的大海人皇子就是逃到了东国,利用东国击败了以大友皇子为中心的近江朝廷一方,成为了天武天皇。
  东国过去曾经是创造了绳纹文化的地方,狩猎技术发达。在古坟时代,从朝鲜传来了品种优良的马匹,关东和东北一带发展了宽广的牧场。利用便利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东国培养出了大量拥有高超箭术和马术的武夫。与此同时,由于西国连接了畿内和九州、四国,发展了比较发达的海运,在发展过程出现了海盗式的武夫。据史料记载,“兵道”也形成于这一时期。但是这时的战斗集团并没有被充分地组织起来,拥有高超技艺的武夫大都用个人的武名来吸引更多的随从。而且,当时的战斗集团主要以军事贵族为中心,成员多是以狩猎、捕捞为生计的人和罪犯,其性质也趋向职能集团。
  12世纪以后,由骑马射箭的武夫组成的武士团完整地形成了,他们被称为专业武人中的“兵”。此时武士团的中心主要是靠开垦田地起家的开发领主和他们的子孙的定居领主。此时,定居领主及其一族的同伙和随从组成的战斗集团的武士团登场了。出生于武士之家,即兵家和武夫之家的人,成为了武士之家的继承人。
  武士之家的统治领域中心是一个被叫做“壕内”的馆,这里是武士军事和生活的据点。围绕在馆周围的是领主统治下的大片直营田,也就是馆的地皮。在外部,就是以庄、乡、保为单位的地区,有很多农民和其他武士团的存在,这一地区也是定居领主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地区。为了加强统治,定居领主不仅利用郡司和乡司的特权,还将这些地区“寄进”给庄园领主或像义家那样的武家栋梁。通过接受他们的保护来确保对领地的拥有和统治。
  班田制遭到破坏,而庄园制度得到发展。因为拥有强大的骑马射箭武士团,东国定居领主的武士层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东国位于日本关东地区,这一地区离庄园领主所在的畿内很远,因此庄园领主的统治很难到达,定居领主的势力就得到了发展。在平安后期的庄园中,出现了定居领主并未参与的免除杂役的系统庄园和定居领主寄进给庄园主的寄进地系统庄园。但是在整个日本中世纪的庄园中还有排斥了定居领主统治的均等名庄园和定居领主介入统治的寄进地系统庄园。
  免除杂役的系统庄园出现在畿内,均等名庄园则产生于平安末期到镰仓初期。均等名庄园就是将畿内的名田被分成面积相同的小单位,平均地分给了负担夫役和杂公事的名主。在这种庄园里,土地和人都处于统一的控制下,庄园的名字也继承了古代律令制下的名字。
  寄进地系统地庄园最早出现在东国。东国拥有大片的未经开发的原野,来访的领主和定居领主在当地作为厅官人行使公权,征集了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开垦获得了广大的领土。他们受到庄园领主的保护,利用庄园领主统治力量的削弱掌握了对庄园的实际统治权。另外,和畿内相比,东国的农民势力较弱,所以定居领主能比较容易地将农民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中世纪时期,畿内经济快速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畿内名主的农民也成长得较早,所以后期农民层形成了对抗朝廷中较大的势力。畿内的农民继承了律令制下的公民传统,为王孙、公家和公卿而作,在庄园领主下快速成长了起来。而东国的农民没有自己承包、管理的特定土地,耕种的土地不得不依附定居领主,很难得到成长。农民的自立落后让定居领主把农民编入了自己的家臣团,将“家”的外部领域成功地内部化了。
  畿内的定居领主夹在庄园领主和名主农民之间也没能自由地成长起来,但是在东国,庄园领主和名主农民之间的势力相对较弱,定居领主的势力才能够顺利扩张。虽然东国和西国都出现了武士团,但是大武士团只出现在了东国。东国武士身份的典型代表就是开发领主,但是西国武士在开发领主的身份之外,还兼了其他职务,有的是侍奉朝廷的侍从,有的是神社的神主。东国武士之间有密切的交流,形成了姻亲关系,但是这种现象在西国几乎没有。种种历史结构和社会条件,造成了东国尤其是关东地区发展成了武士势力最大的地区。
  庄园里的庄园领主、庄官和庄民就是贵族、定居领主的武士和名主农民。因此,这些阶层构成了中世纪的主要阶层。各个阶层虽然都在庄园公领制这个共同的舞台上活动,但是因为各自利益而反目。在中世纪前期,贵族势力和武士势力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中世纪末期,武士势力和农民势力也冲突起来。东国是培育武士的地方,畿内的附近地区是培育贵族和农民的中心和先进地区。武士和贵族、武士和农民阶层的对立促成了东国和西国的对立,所以才出现了平治之乱、平将门之乱等不同阶层间的斗争。
  经过平治之乱,击败源氏的平清盛先是晋升参议正三位,开创武士列席公卿高位的先河,后又出任太政大臣,平氏一族多人都做了高官,享尽荣华富贵,平氏取代藤原氏掌握了京都朝廷的大权。但是平氏后来沾染了皇室的浮华习气,生活腐化,引起了权贵和地方下层武士的不满。被平氏击败的摄关和院政两大势力也因为共同的敌人而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以后白河法皇为中心的反平氏势力。平清盛见大势已去,乘机发动了政变,将法皇禁闭在了鸟羽殿。后白河天皇的儿子以仁王号召各地的源氏族人起兵###平氏,源义朝之子源赖朝和源义仲积极响应,源平之战由此爆发。
  对源平合战的第一幕富士川之战,《平家物语》中作了描述。富士川之战充分体现了东国武士和西国武士的不同。在战争中,西国武士的战士如果死了父亲要供养佛事,过了丧期才能去进攻;死了儿子的父亲悲伤不已,没有办法战斗;如果军粮殆尽,春天要垦田,秋天要收获以后才能进攻;夏天热,冬天冷,不想打仗。但是反观东国武士,他们个个意志坚强,战事一来,无论是父亲战死还是儿子战死,有人死了就跨过他们的尸体继续战斗。西国武士一族已经过惯了平稳的生活,娇生惯养。平家军将兵都十分胆怯,根本不能一战,在富士川之战中败给了源氏。
  

第二章 武士,一个阶级的构成(3)
取得胜利,为家族报仇雪恨的源赖朝吸取平氏失败的教训,让他的弟弟义经去追击平氏,自己则以镰仓为根据地开始巩固武家政权的基础。眼看源氏的势力逐渐增强,后白河法皇意识到了统治的危机,为了抑制源氏势力的发展,他操纵义经,命其发布追讨源赖朝的院宣。但是源赖朝却反过来逼迫法皇,令其发布追讨义经的院宣。最后,源赖朝消灭源义仲和平氏之后,出征奥羽,消灭藤原氏,用武力征服了全国。
  1192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在根据地创设了幕府,建立了一套武家的职官制度,开始了对日本的实际统治。在这个过程中,赖源朝以军事实力和实际占领地为后盾,先后迫使后白河法皇承认他对东国的实际统治权、对全国派遣守护地头权以及军事委任权。
  镰仓幕府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政权,它通过守护地头掌握了全国的军事警察权,朝廷通过国司掌握了全国的一般行政,二者形成了分别执政的关系,日本进入公武两家统治时代。
  镰仓幕府的势力范围是以东国为中心的地区。将武士政权的首都设在远离京都的关东的镰仓,一方面是因为关东是源氏的根据地,有所依托;另一方面是可以不受贵族的影响,保持武人的本色。镰仓幕府不仅拥有独立的中枢机构,还有自成系统的地方机构。源赖朝之所以这样做是他不想混于公卿之间,像平清盛那样毫无顾忌地出入宫廷,干涉朝政。
  实际上,这样独立的行政体系不但可以不受朝廷的牵制和干涉,独立地行使对全国的指挥权,控制分布于全国的御家人,还可以避免因占有公家官职而引起朝廷公家的不满,造成像平氏那样的惨败。
  幕府势力的扩张,让在东国的守护逐渐可以指挥国衙的在厅官人,幕府的统治也逐渐渗透到了行政中。另外,被补任地头职的东国御家人也大量移居西国,并与当地的农民频繁地发生纠纷。在西国的东国御家人将领地之外的农民当作下人一样对待,这引起了当地农民的反抗。这种武士和农民发生的小规模摩擦,发展到农民势力扩大了的中世纪末期,在畿内周边的武士和农民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由于地头代官的强硬统治,镰仓时代的西国各地都有农民向京都的六波罗探题提出控诉,代官被罢免的事件发生。但是这样的事件在东国几乎看不到,这也是东国和西国的不同之处。东国社会的基础就是以领主的家统治为中心,农民和领主之间的关系是父系家长性质很强的主从关系。但是西国社会的基础是以农民小家为主的横向联合的村落,处于平等、互助的关系。镰仓幕府和京都朝廷就是以东国和西国这两种不同的社会为基础的。
  镰仓幕府以御家人制的主从关系为基础,率领一族、郎党及其所属的武士团总领直接对将军负责,和将军结成主从关系。那些不可能和将军见面的西国武士采用的是“交名注进”这种随从侍奉天皇时的方法。御家人是将军的直属武士,也有非直属武士,即非御家人。非御家人和将军之间不存在御家人通过补任地头职而被批准继承父辈留下来的领地的情况,他们通过镰仓番役和京都大番役的军役服务于将军。镰仓幕府也是建立在庄园公领制之上的,所以通过地头职掌握的不仅是土地的警卫、管理和收供,还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将军下有辅政的“执权”,由权臣北条氏世袭,还有管理行政、军事、司法的官吏,也由固定的几家武士世袭。这种御家人制的幕府体制,在源赖朝活着的时候建立,但是稳定下来的时间则是以北条氏为中心的执权政治实行的阶段以后。源赖朝死后,镰仓幕府的实权落入他的岳父北条时政手中。他的长子第二代将军源赖家,源赖家的弟弟、第三代将军实朝先后被刺杀,正统源氏至此绝嗣,不久镰仓源氏血脉彻底断绝。
  北条氏大权在握,先后拥立公卿藤原氏和皇族亲王担任傀儡将军。幕府内部争权夺利,十分混乱,给本来就对武家政权不满的朝廷提供了恢复公家权力的好机会。后鸟羽上皇积极采取加强朝廷经济实力的措施,并通过恩赐土地的方式吸引畿内地区地武士和对北条家族不满的御家人,向各国武士发布了追讨北条义时的院宣。于是京都朝廷和镰仓幕府的战争全面爆发。但是响应朝廷的武士并不多,而且在北条政子的鼓动下,大多数御家人重新集结在幕府旗下,开始了向京都进军。面对19万之多的幕府军队,万余名的朝廷军队一触即溃,不到一个月,幕府军就打败了朝廷军,并占领了镰仓幕府。因这场战争发生在承久三年,被称为“承久之乱”。
  承久之乱的胜利不仅是幕府内将军势力对执权势力的胜利,还是东国对西国的胜利,武士对贵族的胜利。承久之乱以后,朝廷丧失了拥有军队的权力,皇位的继承和朝廷政治也由幕府决定,国家权力严重倾向武家。
  幕府内,源氏一族以及其御家人拥有很强的特权,源氏的这种特权确立了东国武士团的权威。但是无论幕府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源赖朝从来没有否定朝廷的意思,在镰仓创设幕府与东国土著家臣团的大力推动分不开。源赖朝和纯粹的东国人的父亲义朝不同,他在被流放到伊豆以前一直生活在京都,对京都朝廷有着特殊的感情。源实朝的心中对天皇也存有效忠、希望升官的想法。但是在和京都朝廷战斗中,支持京都的将军几乎全被消灭,幕府才走上了否定朝廷、支配朝廷的道路。
  1232年,北条泰时将军的支持制定了最初的武士社会的成文法典《贞永式目》,确立了以北条一门为中心的御家人的合议制为基础的集体领导体制。《贞永式目》不是依据或模仿律令法,而是根据武士社会的道德、习惯以及源赖朝以来的惯例,作为御家人权利、义务、所领诉讼等相关事宜制定的一套简易成文法,是一部专门为武士制定的法典。
  这部法典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