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和魂--日本根性窥探-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人这种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的精神来源于日本人对先进技术、世界潮流以及强大国家的仰慕。这就像如今的追星族一样,日本人把中国当作偶像追随。
  中国人就没有日本这种年轻的心态,总是过于稳重,缺少对外学习的精神。其实,中国偶尔也应该像日本学习,提倡拿来主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8)
三、“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日本化、中国化与西洋化
  日本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不是因为其国土狭小,也不是因为西方人入侵的性质,这些外因都不足以解释为什么日本的维新能够成功。要揭开到明治维新成功的秘密,就必须从日本的“内部”下手。不同的人处理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方式,国家也是如此。
  1853年,看到美国人顺顺利利地和日本人签订了和约,英、法、俄等国也跃跃欲试,都想在日本攫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英法两国,特别希望将日本控制在自己手里。阿礼国是英国第一任驻日公使,他曾直言,日本对英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英国在东方的权益前哨,即使两国没有贸易往来,英国也不会忽视在日本的利益。如果英国从日本退出,俄国就很可能掌控日本,整个太平洋地区就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为了遏制俄国,英国必须保住日本。法国对日本也极其重视,他们借来了数百万美元,由驻日公使罗休亲自指导,一下子便操控了幕府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事务,日本幕府的亲法态度也愈发露骨,引起了人们强烈不满。一种不祥的感觉笼罩在日本人心头,要是任这些西方人继续在日本耀武扬威,日本很有可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幸运的是,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后来的很多学者,在分析明治维新时,多认为它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必然”二字难以满足人们对日本这段历史的好奇心,只要把19世纪末的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非常独特。当时,亚洲的很多国家都在忍受外敌的欺辱,也像日本一样,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一些国家也开始积极地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道,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这样,如此迅速地对西方文化做出反应,变不利为有利,走上富强道路。
  日本人绝大多数都属于大和族,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团结是日本人最大的特征,这一特点可以说让他们的改革事半功倍。看着趾高气扬开进日本的美国黑船,日本人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也清楚了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历史的变革期,旧势力的影响越小,根底越薄弱,就越有利于新势力生长。就当时的日本而言,社会的动荡、德川幕府的脆弱,都有利于西方新制度在日本扎根落脚。日本的政治结构是封建的,但日本的经济却已经显露出工业化的趋势,日本自有一套复杂独特的政治制度,其官员的清廉程度、办事效率都不比欧美国家的差,他们支持西学,也有能力将其推广开来。同时,日本人有着良好的受教育背景,几乎一半的男性国民都能读会写,15%的女性国民能看书识字,可以说,不少日本人都具备了接受新思想的学习能力。
  此外,古老的天皇制也有利于日本实现变革,明治天皇在民间有相当大的威信,统治者力量强大,自上而下的变革就不会遭遇太大阻力。并且,在实施变革时,统治者也利用了日本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减轻了变革的副作用。
  当然,每一次变革都是挑战,日本要想在西方国家的虎视狼环下强大起来,成功改革,也绝不是一件容易事。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都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日本人把西方国家当作改革样板,但日本的传统文化却是东方式的。制度易建,文化难改,在文化领域,有些东西确实会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东西却根深蒂固,不为历史变迁所动。
  文化和教育总是交织在一起。进入近代之前,日本从来都以中国文化为师,要日本人突然放弃学习了若干世纪的中国文化而转学西洋学问,单从感情上来说就非常痛苦。更何况,儒家学说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日本的官方学说,早已经渗透至日本文化中。日本人很快就发现,他们可以迅速掌握机械、武器、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但却怎样也把握不住西洋文化的传统和宗教信仰。
  想要得到的东西和容易得到的东西完全就是两码事。日本人是务实的,在恶劣的国际形势下,他们没有办法慢条斯理地研究西洋文化,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量多的掌握些西方学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早些摆脱被欺凌、被瓜分的命运。
  中国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主张用西方格致之学壮大中国军事、科技,至于与“中体”相左的“西体”,还是少学为妙。这就让中国在学习西学时畏首畏尾,成果有限。
  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期间,也提出了西学口号,他们主张“和魂洋才”,即一方面保持大和民族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一方面积极培养西学人才,让人们掌握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他们大胆建立起西方式的社会制度,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传统的道德观念,比如忠君爱国。新的制度没有让天皇的宝座崩塌,相反让它更加牢固。东方的伦理道德观和西方的先进生产力和谐地统一到一起。
  “和魂洋才”也是日本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教育史就是在坚守“和魂”的基础上汲取西方学问的历史。而在诸多西学中,日本人最看重科技,他们有选择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从单纯的模仿开始,汲取其中精髓,待时机成熟便放开手脚对其进行发挥,逐渐加入自己的想法。
  日本人喜欢以强者为目标,他们一进入近代史,就开始宣传“文明开化”,在强者面前,日本人就像谦虚的学生一样。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满足于和强者一样强,他们渴望超越强者,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有强大的国民,才有强大的国家,教育是明治维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明治维新之前,鉴于国际形势,在幕府倡导下,日本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洋式学堂。明治天皇执掌大权后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尽管当时日本内忧外患,远远谈不上阔绰富裕,但政府还是果断地承担了教育经费。借普及教育之机,日本又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学内容的政策,根据国家的政治需要和长远的发展计划,调整教育重点。
  美国学者埃德温·赖肖尔曾说,日本按实用主义形成的“忠诚、和谐、纪律等观念,已深深地成为日本国民性格的一部分”。有人说日本人只知道模仿外国,没有发明创造的才能,实际上是对日本的误解。日本人可以在大口汲取他国文化时,仍然不丧失自己的文化特性,不被他国同化,就足以说明日本本土文化的顽强。在古代,日本人模仿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明治时期,不少日本学者大力推行“全盘西化”;二战之后,美国人又按自己的想法改造日本……但今天,日本依旧是日本,人们可以从日本身上找到其他国家文化的身影,却不能说日本被它们吞噬。
  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就是日本教育的西化过程,接受了西式教育的日本人并没有被西方文化淹没,左右他们思想的依旧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他们没有像西方人那样高呼个性自由,而是依旧以效忠天皇为使命,西式教育没能触及日本人的“和魂”。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观始终指引着教育的大方向。
  日本人穿起了西装,流利地用外语阐释西方学术,大谈西方科技,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道德观念却没有发生变化。“和魂洋才”的双轨路线,取得了不凡的效果。
  日本人就像变色龙,无论怎样变色,都依然是变色龙。在迎合环境的同时,能够固守本质,是日本人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9)
二战结束后,亚洲国家终于摆脱了被西方人欺凌的耻辱,纷纷独立,可以挺直了腰板。然而,独立并不意味着强大,落后的即使不被打,也免不了受欺负。这些国家必须正视落后的现实,尽快缩小和发达国家的距离。它们大可以借鉴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虽然历史时代不同,各国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难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存好民族的传统。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国家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西方强国控制,被强劲的西方文化同化,丧失掉自己的特色。发展经济是必要的,但为了经济的发展丢掉了文化,这代价未免过于惨重。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代化”一词,本来就出自西方。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说是让日本从此走向富强,不如说是让日本既实现了强国理想,又保持了自我特色。“和魂洋才”这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口号,正是明治维新成功的秘诀之一。
  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开始,在18世纪中后期结束。在这一时期,浪漫的意大利人发起了文艺复兴;1521年,整个欧洲都展开了宗教改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没有流一滴血的情况下,完成了社会制度的大变革;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欧洲;若干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经过了200多年的动荡岁月,西欧出现了崭新的文明,英法等国相继走上现代化道路,成为第一批迈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它们的现代化,由国家内部因素变化引发,“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因此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内发式现代化”。不久,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英法等国的海外殖民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也都逐步进入现代化历程。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俄国也相继步入现代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时期作为现代化进程的第二阶段,称这些国家为“后发型现代化”,但这三个国家现代化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
  在欧洲,德国尽管起步较晚,但它的文化和率先现代化的英法等国相差无几。俄国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在文化上和欧洲国家也较为接近,属于欧洲文化圈中的拜占庭文化。二者都是“后发内发式现代化”,它们的现代化进程相对容易。
  然而,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是东亚文化圈中的一员,在被美国开国之前,和西方的交流极其有限,它的现代化是“后发外发型”,即在西方国家的刺激下走上现代化道路。
  二战后,由刚刚独立的国家掀起的现代化浪潮,则是第三阶段。
  日本的现代化是由外部条件催生出来的,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和那些瓜熟蒂落的第一批现代化国家不同,日本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受到重重制约。率先进入现代化的英、美、法、俄等国,还没等亚洲国家反应过来,就俨然以强盗的姿态出现,它们主导了整个国际形势,重新制定了国际秩序。日本在这样的国际秩序中,无疑处于不利地位,它想强大,但西方国家又不希望它强大。
  这就让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借助人力推动,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领导人和行政机构变得尤为重要。在和西方国家打交道的日子里,日本的统治者或许不知现代化为何物,却也已然察觉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日本要强大起来,最快捷的办法莫过于开展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有计划地实现西化。
  人类学家习惯将社会划分成物质、制度、观念等三个层面,并发现大多数社会问题都是由这三者的矛盾引发的。发展中国家要富强,就必须现代化,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其现代化的过程又必须借助人的力量。
  想要成为现代化国家,就必须革除阻碍国家现代化的因素。较晚开始现代化的“迟发”国家通常能顺利地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可以照着西方的制度模式像模像样地建立起现代化制度,甚至可以大方地接受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西方价值观念。但是,在现实中,物质、制度、观念的现代化都不是分开进行,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它们相互制约,极大地束缚了国家现代化的脚步。
  在现代化历程上,起步较晚的国家遭遇到的困难也格外的多。但迟发亦有迟发的优势,刚好可以借鉴早发国家的经验。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瓜熟蒂落的早发国家,也必然经历过不少挫折,它们的经验教训就是迟发国家的启示。利用好这些启示,迟发国家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另一方面,引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