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简介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元帅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本书真实地记述了曾经统帅过千军万马的一代名帅彭德怀,在1965年9月被毛泽东点名、并秘密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在另一个特殊的战场上,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高举真理之旗,进行艰苦卓绝的工作,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摧残,仍正气凛然,威武不屈,用生命做了最后抗争的可歌可泣的悲壮历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目录(1)
引 子1
  第一章2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但他却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第二章6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庐山一分手到底哟!你也不要发牢骚,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也许对你的批评过了头,或者说是错了,那就只有让历史来做结论吧,相信历史是最公正的。你我从湘潭出来干革命后,风雨中共事几十年,我不会忘了你,日久见人心嘛!这次派你到西南去抓三线建设,我也是真心诚意地支持你。西南是主要的战略后方,你去把它建设好了,我就放心了,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嘛!”
  彭德怀一听这话,倔劲又上来了,他说:“我不去,背一身臭名我去干什么!”
  第一部 最后的足迹13
  第一章14
  邓小平见彭德怀来了,就立刻站起来向他招手,让他到前面坐。
  参加会议的人看到邓小平招呼早已被批臭了的“反党集团头子”彭德怀进来,都感到有些奇怪,没有一个人敢与他打招呼。
  彭德怀也不理会这些人,按照邓小平指定的位子,到前面坐了下来。
  这是由毛泽东亲自委托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
  第二章18
  “彭德怀?”与会者都有些不敢相信,三线不是最需要保密的地方吗!怎么能让一个早已被全国人民批倒批臭的“反党集团头子”来参加指挥呢?
  陡然的变化使许多人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整个会场静得连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第三章24
  彭德怀听后连连摆手说:“要不得,要不得,我们不能学老蒋(介石),八年抗战,他却逃往峨眉山养身。现在,战士们在前线流血流汗,我彭德怀却躲到峨眉山上去‘休息’,这不变成第二个老蒋了?那样人民会骂我的。毛主席派我来搞三线建设,我却远离三线建设的前线,那不是临阵脱逃吗?指挥员要是离开了前线,那一定会是一个瞎指挥。”
  第四章30
  彭德怀从那些新坟的前面一个一个地走过去,见许多坟墓都没有墓碑,有的只是简单地用木板写了一个名字插在墓前,就对随同的该师师长说:“同志,这样不行,这样我们就对不起这些为三线建设牺牲的战士和民工!我们要让祖国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了祖国积极参加三线建设的无畏精神!赶快请人来给我们牺牲的战士和民工立块石碑吧,碑上要刻上他们的姓名、年龄、籍贯,烈士的亲人们也好来看看他们呀!”
  第五章33
  彭德怀始终弄不明白,遵义会议前后,他一直积极支持的湘潭同乡毛泽东,怎么会产生如此大的误会?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为了大后方三线攀枝花钢铁厂的建设,彭德怀再次经过作为那段历史见证的会理旧战场,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啊!
  

目录(2)
第六章39
  听着老乡的话,彭德怀能说什么呢?他抬起头来,只见城外那重叠的山岭,在落日的照射下,闪着赤褐色的光,那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渴盼,一种对昔日的呼喊和对绿色生命的希望。
  “胡搞!”彭德怀生气地一跺脚,转身朝城门外走去。
  卖东西的老乡被吓了一跳,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个春天里想吃石榴的奇怪老头……
  第七章46
  “我又不是泥捏的。”彭德怀说,“革命成功后,我们有的人是官越当越大,人越养越娇,离群众越来越远了。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金沙江边的老乡们,还和当年红军渡江的时候一样地披着老羊皮当衣服穿呢?我们对得起那些冒着枪林弹雨用小木船一船一船地将红军送过江去的老百姓吗?别人我管不了,我彭德怀自己却要记住,我永远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士兵!”
  第八章49
  这时,取水的司机们一个个提着水桶回来了。
  “快来,快来,给我倒一碗!”司机们都拿出自己盛水的工具,跑过去舀水喝。
  “不准喝!”彭德怀突然大吼一声,吓得正想痛饮的司机们都瞪大了眼睛……
  第九章53
  帅仕高啊,白匪烧了你的房子,你没有流泪,逃亡到大凉山当了奴隶娃子你没有哭泣;然而在今天,止不住的泪水却从你的眼睛里夺眶而出。你走过去,一把拉住彭德怀,当年一条渡船上的老哥俩,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第十章57
  彭德怀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攀枝花一定能建设成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城市。不一定是第二个上海,但却是中国最可靠的大后方。”
  青年工人说:“首长,我们团支部的口号是:‘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
  彭德怀一听顿时高兴起来:“有志气,有志气!”
  说着,彭德怀将那碗水一饮而尽,然后用手抹抹嘴巴:“小师傅,你这话就跟这碗水一样喝了真解渴!”
  第十一章60
  站在13栋门前,彭德怀朝对岸看去,只见一片灯火,层层叠叠,灿若星空。汽车的喇叭声和隆隆的开山炮声,透过夜幕被江风传送过来。
  彭德怀激动地说:“这荒山野岭中有这么多灯光啊,真像到了一座大城市,要不是那一阵阵的炮声,我还以为是到了山城重庆哩!”
  第十二章64
  彭德怀说:“这就好,我们打仗也好,干工业建设也好,都得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行。钢厂建在弄弄坪这片荒山上,不与农民争地,农民肯定会拥护的。那年我回老家湘潭去,看见县里建锰厂,把农民的地占了,农民就不拥护,把厂里的路都挖了。共产党不能做老百姓反对的事情,否则表面看经济是发展了,但民心却失去了,这很危险啊!”
  第十三章72
  “好!”彭德怀高兴地站起来,对在场的同志说,“听了你们的汇报我很受教育,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中国人民!你们这个攀枝花建设的先行官当得好,到现场解决设计的困难,一是快,二是相互少了许多扯皮,回去后,我要向三线建委的同志们汇报,让大家都来学习你们的经验。”
  

目录(3)
彭德怀的话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电厂的同志说:“彭主任,我们这里还有一座更加神奇的电厂呢!”
  彭德怀问:“怎么个神奇法?”
  第十四章77
  技术人员见彭德怀问得细致,就将烟囱改道,从山中涵洞在远山排烟的情况作了汇报。彭德怀听后连连点头,夸奖技术人员想得周全,考虑细致,并说:“三线建设就是为将来打仗做准备的,只有平时考虑周全了,把我们的战略基地建设好了,战时才能少流血。”
  说着,彭德怀用手指着两边的山峰,风趣地说:“当你们将这座电厂修好以后一定要通知我。要是真的发生了战争,你们在这两个山头上派一个排的兵力,各架一挺机关枪,任何敌人都休想进来!”
  第十五章80
  李非平答道:“谁知道呢,不过这件事立刻引起了我们的警觉。三线建设的战略基地就是要保密呀,还是另取一个地名吧。当时我们总指挥部先遣队把会理焦炭转运站的几间破房子作为落脚点,这里面朝大江,紧靠着金沙江畔的一个渡口,因此大家都把这个地方叫做渡口,渡口渡口,到处都有,缺少地域特色,也便于三线钢铁厂的对外保密。”
  彭德怀听后哈哈地笑了起来:“渡口这个名字改得真妙!”
  第十六章84
  在一座刚垒的新坟前,彭德怀停下脚步,只见墓包上的新土还是湿润的,旁边有两棵刚栽的小松树。石碑上刻着几个苍劲的大字,鲜红的油漆使这几个字格外醒目:江耀华同志之墓。
  彭德怀问道:“这江耀华是干什么的?”
  特区随行同志答道:“一位研究雾化提钒工艺的工程师。”
  “哦,是一位有学问的人。”彭德怀用手指着石碑上的字说,“是福建人呀,怎么才活了43岁?”
  第十七章90
  几年之后,当两位医生得知来到她们这间席棚医务室的那位“冶金部来的领导”,就是为着民族解放事业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彭德怀元帅时,感到十分激动,逢人便讲述起这段难忘的会见……
  第十八章93
  青年工人说:“我年龄没你大,参加三线建设却是一名老兵了。从19岁高中毕业起,就被招到这里来砍伐树木,接着又修路,现在是采矿。苦我不怕,累也不怕,可这里整天都吃的是些什么呀,不是‘尼龙丝’就是‘塑料布’,再有就是‘美国手榴弹’,造成工人营养不良,干活也没有力气!”
  彭德怀惊奇地问:“那尼龙丝和塑料布怎么能吃?还有那美国手榴弹,是怎么回事儿?”
  第十九章100
  听着听着,彭德怀两眼圆瞪,一腔怒火从心中涌起,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猛地一下站起来,大声地说:“这样的干部该杀头!我们三线建设工人的家属难道就不是人吗?这样的干部连国民党都不如,这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彭德怀背着手,在席棚子里来回走动着。突然他停下脚步,大声喊道:“把你们的队长叫来。”
  第二十章104
  这时,这位管理员突然睁大了眼睛,对彭德怀说:“首长,我认出你来了,你是……彭……彭……”
  

目录(4)
彭德怀笑着说:“好了,现在麻烦你给我们在座的每人找一只饭碗,不过要大一点的,既能盛饭,又能盛菜。”
  管理员摸摸后脑勺,不知道彭德怀要那么大的饭碗干什么……
  第二十一章108
  公社干部看看屋子里的主人,将彭德怀拉到门外,轻声地说:“首长,那炕是不能上去的。”
  彭德怀问道:“为什么?”
  公社干部说:“这不是什么风俗,而是那床上的女人都没有穿裤子。”
  彭德怀不解地问:“她们为什么不穿裤子?”
  公社干部说:“当地老百姓就这个习惯。”
  彭德怀问道:“你是不是当地人?”
  公社干部答:“是。”
  彭德怀一下子火冒三丈,生气地对那个公社干部大声说:“刚才我们到你家里的时候,你老婆为什么要穿裤子!”
  第二十二章114
  临走,彭德怀从衣袋里掏出半斤粮票、两元钱放在桌上。
  知青们说什么也不肯收,双方推让了很久。
  彭德怀说:“这餐饭虽然都是你们‘自产自用’的,但也是你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不能白吃。你们要不收下,那我就犯错误了,你们愿意让我犯错误吗?”
  第二十三章120
  徐驰说:“请彭总放心,我们就是整天不睡觉也要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彭德怀忙说:“毛主席说了,‘攀枝花建不好,我睡不好觉’,我看是既要快又要好才行。只要我们这些干具体工作的同志少睡点觉,多出点力,毛主席就能睡好觉了……”
  第二十四章124
  彭德怀一下子来了脾气,接过那张《悼词》往桌上一放,用命令的语气对团里的干部们说:“盖!”
  团里的文书看看彭德怀:“首长,这部队党委的公章是不能随便……”
  彭德怀生气地一拍桌子:“盖!”
  第二十五章131
  小杨说:“那时这里没有电灯,到了夜晚四周一片漆黑,仿佛到了远古时代的洪荒世界。帐篷外,狼群狂叫,声音凄厉恐怖,令人汗毛倒竖。白天上山探矿,路遇一只狗熊,17个地质队员吓得脸色发青。好在大队长刘庆是个‘三八’式老干部,见过血与火,便冲上前去举枪朝天鸣放,才把狗熊吓跑。”
  听到这里,彭德怀哈哈地笑了起来:“你们过去只在动物园里看见过,现在有真的来了,反倒害怕了,你们都是些学生伢子呀!”
  第二十六章134
  彭德怀逝世后,人们在他参加三线建设的遗物中发现了这本小说,他在这本书上用红笔作了许多批眉:
  “小海,你七岁随母讨米,我七岁带弟也讨米,受富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