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军、师高级指挥员没有对如何使用大口径火炮协同步兵攻坚、打突破口的技术战术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能还没有直接瞄准抵近射击这一概念,①更没有实兵实弹进行过协同训练。例如,在第二次靠山屯攻坚战中,5师甚至把炮兵阵地放在与突破口不同方向上便是最典型不过的例子了。
我们这些团以下指挥员就更无缘了解使用这些大炮了。靠山屯和昌图两次攻坚战斗中,我这个主攻团长连大炮的影子都未曾看到过,心里想:如果有大炮打突破口该有多好。又一想:大炮很珍贵,放得太近了,恐怕遭受损失,那就不好了。所以只有“望炮兴叹”了。这是我军炮兵初创时期使用炮兵的真实情况,是处在试验摸索积累经验的阶段。在没有进行有效训练的状态下,只有用血来换取这种经验。
① 周注:高克同志提出:打靠山屯时九二炮已抵近。(50页)
3.部队攻坚技术战术动作不熟练,我对部队不熟悉
(通过)昌图战斗的过程可以看出14团部队对攻坚战斗中的土工作业、爆破、架设梯子、爬梯等技术动作很不熟练。对火力、爆破、架梯子、冲击等技术与战术密切结合起来的协同突破的动作也很不熟练。在敌火下构筑进攻出发阵地的土工作业,我亲自率领担负作业的营、连干部现地侦察,具体确定壕沟的位置,深度、宽度的要求,步兵炮、轻重机枪的概略位置,在作业过程中不断检查指导,但天明以后,还是发现不少毛病,壕沟拐弯太多太陡,不便于部队运动;机枪炮兵阵地有一些挖得离敌前沿太近,受敌城墙上火力居高临下的控制,不能使用;爆破动作不够熟练,对敌人的鹿砦、铁丝网没有完全炸开,突击队只能从鹿砦上面艰难地越过去,从铁丝网中钻过去;架梯子、爬梯子动作不熟练,当过外壕的桥梯被敌炮火打断后,突击队没有携带足够的轻便的上城墙的梯子,突击队指战员大部分只好用架人梯的
办法,爬上城墙。由于上述的对几种障碍物没有彻底破坏,冲锋道路不通畅,因而突击队不能一鼓作气、不间断地冲上城墙,突入城内;而是被各种障碍拦阻,把队形搞乱了,时间拖延了,增大了伤亡。
部队攻坚作战的能力要靠总结过去的经验,敏锐的分析未来攻坚战的新形势、新情况,在战役间隙的休整阶段中进行训练来提高的。为此,对13团和14团在昌图攻坚战以前攻坚作战的经验和训练水平,做一个回忆与对比是有意义的。①
我是1945年底5师部队从苏北进军东北进占义县后,从14团参谋长职务上调到13团任参谋长、副团长的。于1947年5月
①呼兰整训可和两次靠山电战斗写成一篇,这里不详述。(51页)初又调回14团任团长。在13团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13团在长春线上执行的各次战斗,我都随主要方向的营协助组织指挥战斗。1946年秋、冬季在呼兰县的整训中的团分工,我主管军事训练工作。三下江南第一次靠山屯战斗中我指挥346团(13团)第一营主攻的。特别是第二次靠山屯的攻坚战中,钟伟师长指定我代理团长从东面执行主攻任务,(此战)取得全歼守敌的胜利。经过一年半的战斗、训练实践,我对13团部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指挥起来可以说得心应手。在呼兰县4个月的休整中我任副团长,团党委分工由我负责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我们在总结了长春线作战的经验,分析了东北战场1947年以后进攻战,特别是对据守坚固据点防御之敌的攻坚战增多的新情况,决定把军事讪I练的重点放在提高部队攻坚战能力上,技术训练着重抓了爆破射击、土工作业,战术进行了“一点两面”、“三三制,,和以突破敌人防御为目的将技术战术结合起来的协同动作训练。这次训练对部队进行以打突破口为中心的技术和组织指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三下江南和两次攻克靠山屯战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1 )爆破训练:
爆破技术是我军进入东北后开始普遍运用的一项技术,它对我军战斗力的提高,特别是攻坚作战能力的提高所起的重大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从日伪军缴获来了黄色炸药(TNT)和爆破筒(据说这是日伪军用来采矿用的,不知确否)这种威力很大的爆破器材,我们不懂得如何使用。为此我曾组织干部战士普遍展开学习爆破技术,想方设法请曾在伪满军队服役的懂得爆破技术的技术人员向我军干部传授使用炸药的基本知识,在学会炸药、雷管、导火索等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后,着重研究如何使用不同重量的炸药和不同数量的爆破筒,并以不同的方法来爆破鹿砦、铁丝网、围墙、地堡等敌人的防御工事和障碍。通过反复试验,干(52页)部战士普遍的掌握了这门技术。
(2)土工作业训练①:
在呼兰整训中还对部队进行了进攻战斗,特别是在攻坚战斗中,在敌火下构筑进攻出发阵地的训练。这是攻坚战斗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在敌人据点外,我军选作进攻出发地的地区上构筑纵横交错的堑壕、交通壕和机枪、步兵炮的发射阵地。目的是将我第一梯队的突击队及其加强的兵器,在进攻前隐蔽集结在这个阵地上,进行突击的最后准备工作;又不被敌火力过大的杀伤。对于防御的敌人来讲,据点外围地形上一切可能被进攻者利用的地形地物、建筑物,他们都会千方百计的加以改造和拆除,扫清射界,以火力加以控制。目的是最大限度的迫使进攻者不能接近据点,迫使攻者从远距离上(几百米甚至更远)发起进攻,以便用火力给以最大限度的杀伤,迫使攻者归于失败,至少给以重大杀伤,削弱其战斗力。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攻坚战斗中,攻防双方对据点外围的接近地域是多么的重视,利害矛盾是多么尖锐,争夺是多么激烈。这也是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和指挥大大小小的攻坚战斗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不断实践、总结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总结抗战后期石塘、淮阴攻坚战斗中构筑出发阵地的初步经验,又考虑到东北战场:1947年以后我军逐步转入反攻的形势,打敌据点的攻坚战任务增多的需要,我将敌火下构筑进攻出发阵地的土工作业作为一个重点技术研究探索,并对干部、部队进行训练,特别针对在东北大地上冬季严寒时间长、冻土厚的特点,解决冻土地上的作业技术,并得到基本的解决。也在尔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
① 土工作业部分和义县土工作业部分合并统一写。(53页)
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构筑进攻出发阵地的做法,首先在攻坚训练场地(敌据点)外围选择好阵地的位置,带领营、连干部日间进行现地侦察,预定出阵地构筑的方案;夜间又进到阵地上确定堑壕、交通沟的位置、走向,机枪、步兵炮的发射阵地的具体位置,并用石灰粉撒出经始线,尔后各作业分队分头进行作业,并在有敌情威胁的方向上,派出警戒分队,保障作业的安全。11月前后,呼兰地区已经下大雪,地面上冻结冰约四五十公分厚,普通的小镐、小铲已经挖不动了。于是我和工兵人员研究用小包炸药沿预挖的壕沟地面放置,进行爆破。一小包炸药约炸出直径1米、深四五十公分的一个大坑,加上震动,松土范围更大。在爆破的基础上再用
铁锹、铁镐挖掘,就较容易挖成所需要的壕沟。经过反复试验,完全成功。开始时虽然花费时间较长,但熟练以后就可大大加快速度,达到实战的要求。这种在冻土地上用爆破的方法构筑阵地的试验成功,极大地提高了部队在严寒条件下构筑阵地的信心和能力。
无论是在松土地上或冻土地上的构筑阵地作业,我都是通过向指战员讲清构工的意义和重要性:构工多流汗,战斗中可以少流血的道理。并以身体力行的方法亲自侦察,具体指导,和指战员们共同研究改进、总结提高,既提高了部队在敌火下土工作业的能力,也解决了自己在东北平原攻坚作战中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3)射击训练:
在射击训练中,对轻、重机枪和步兵炮、追击炮都在基础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围绕着攻坚战斗这个中心,训练对敌近距离上的地堡、围墙上的火力点的枪眼进行封锁的射击技术,以有效掩护步兵的冲击。把手榴弹训练重点放在如何打敌堡的动作上。(54页)“三三制”战术训练学会基本队形的运用后,着重训练攻坚战斗担任突击任务中爆破敌人各种障碍、架梯子、过外壕、上围墙、打地堡时如何运用“三三制”战术。
(4)营、连分队指挥员的协同战术训练:
就是在和战士一样学会爆破、土工作业、射击投弹等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将各项技术和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在攻坚突破战斗中协同一致起来,完成打开突破口的任务。
呼兰休整期间,13团的军事训练在技术、战术分科目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起来的协同训练。具体做法就是选择类似敌人据点的居民地,利用居民点的房屋建筑围墙等地形地物,按照敌人据点设施构筑地堡、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并派出假设敌分队按照敌人的战术技术进行防御。我部队则按攻坚战的一套程序组织实施,现地制定突破计划,构筑进攻出发阵地;在火力掩护下对敌各种障碍物进行爆破作业,开辟冲锋道路;在围墙上爆破开大口子和架上梯子,尔后发出冲锋信号,在全部火力猛打的掩护下,突击部队发起冲锋,突进围墙,进入纵深战术,打地堡、攻房屋、上梯子,进入纵深。每个步兵连的每个排都轮流担
任突击排、爆破排反复演练。既练技术,也练战术;既在日间练,更在夜间练,达到熟练。特别是各级干部在分练中学会技术的使用,在合练中学会了组织指挥战斗,从实兵实弹的演练中懂得了一点两面、三三制战术的精神和实质,以及具体运用方法。通过训练,13团部队的攻坚作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紧接着三下江南战役中两次攻克靠山屯,特别是第二次攻克靠山屯的攻坚战斗中,13团按照呼兰训练的技术战术攻克据点全歼守敌.取得完全的成功。
三下江南战役胜利结束后,5师进入长春西北之王府一带休整。约在4月上旬我去6师介绍攻坚经验,指导攻坚训练。6师(55页)政委石瑛“借”我给该师连以上干部介绍第二次靠山屯攻坚战经验。介绍以后,他们很感兴趣,要求我按攻打靠山屯的技术战术,组织一次实兵实弹的演习。于是我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的将靠山屯战斗经验写成提纲进行介绍,并亲自指导构筑假设敌据点,指导技术战术动作。利用村落围墙构筑了一个类似靠山屯据点的阵地和工事障碍,将全师连以上干部组成一个战斗连进行加强步兵连突破战斗实兵实弹的演习。基本上仿照呼兰训练方法和靠山屯攻坚战的打法实施,前后约一周多时间。6师从师领导到基层干部很认真地听取介绍,参观演习,并表示满意。几十年后石瑛回忆说,当时他曾向5师钟伟师长提出要我去6师当团长,钟伟没有同意。不久我就被调回14团任团长了。以石瑛为代表的6师领导对靠山屯攻坚战成功的经验如此敏感,抓得这么紧,抓得这么实,借友邻部队的经验提高自己部队的做法是个高明的做法。在5月中旬发起的夏季攻势中,6师部队在攻克怀德、昌图战斗中都打得很好。我相信战前我曾介绍的经验和指导进行的
实兵实弹的演练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上面我回忆我在13团工作期间,在呼兰县进行训练的做法,靠山屯攻坚战的经验,去6师介绍经验的经过,目的在于说明在当时敌我双方作战的条件下,我掌握的攻坚技术战术和13团部队攻坚作战能力,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系统和熟练的水平。我在13团工作只有一年半,但是我对这个部队的指挥很得心应手,我和13团干部在战斗中配合得可以说是相当默契。我相信不论是13团,或者是14团,或者别的任何一个中等战斗力的团队,假如经过我的训练,并在我指挥下打过像靠山屯那样的战斗,那么攻打昌图的战斗就会完全不同,突破动作就会熟练得多,伤亡代价就会少得多。
回过头来再看14团同一时期战斗训练情况。抗战和解放战争初期——呼兰训练之前,13、14两团水平相当。1946年没有(56页)打过攻坚战,呼兰训练是一个分水岭。我在13团曾经在呼兰进行过攻坚战的训练。14团具体如何训练的,我不甚了解。但是可以肯定不会像13团那样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