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铸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   言
序       言

  隋朝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究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一个空白。由于其后继者唐朝的伟大,并将隋作为反面镜子任意贬低,经过几千年的传说和想像力的发挥,隋朝几乎成了恶的典型。

  正如爱因期坦说过的那样:“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颜色,取决于你戴什么颜色的眼镜。”

  于是,配戴上‘恶’的眼镜以后,我们看隋朝总是发现它不好的一面,并且在千年的传说和演义中发挥人们想像力,将它变得更恶。但历史总是一分为二。如果我们回过头客观地看那段历史,就不能不看到人性中的善与恶总是在同时起着作用。

  隋朝以前的五胡十六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血腥的时期,战争无论从次数上还是规模上,朝代的更迭时间之快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民族所遭受的苦难也是空前的。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黑暗时代,一个众神胡作非为的时代,一个是非善恶混乱的时代。任何一个有本事的人都可以当皇帝,从西晋以后的混乱开始,将军出身的刘渊、奴隶出身的石勒、书生出生的萧衍,流民出生的符坚、传令兵出身的高欢,管油库的陈霸先,都凭自已的本事当上了皇帝。而当上皇帝的人,为了保住自已的皇位,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比别人做的更好,才能座稳他的帝位。就像一场跑步比赛,他怕别人追上他,所以他不停地跑,为了荣誉,为了当皇上的合法性,为了不让别的英雄有非份之想,为了他家江山永固,他一直在跑,没有目的地,没有休息的时候,只能一直跑。

  登上权力顶峰的帝王总想做得最好,让别人对他顶礼膜拜,服服帖帖,没有一点反抗意识和非份之想。就连本书中最无德无能的宇文也会这样想。可最好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人,究竟具有什么样优秀品质的人,才能登上权力的顶峰?才能带领这样一个苦难的多民族走

  出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中。它的标准又是什么?

  没有人能回答。于是,民族间、个人间的你争我夺,相互残杀持续了近三百年之久。鲜血在刀光剑影中相互交溶,民族在流血中重铸。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民族和文化交溶的时代,一个文化重铸的时代,一个民族品质重铸的时代,一个新国家重铸的时代。

  新崛起的鲜卑族孔武有力、生命活力四射;冲击着中原地区原有的古老民族,进行着自秦汉时期以来的第二次民族大溶合。

  西边的大佛,随着鲜卑人的马蹄,在云岗高山上,在洛水边的高崖上留下了其庄严神圣的印迹,折射出了这个少数民族雄健、阳刚而又活力四射的民族特征。而汉族及其儒学却从中原一直退过长江,退到了西南深山,留在江南的士族们也沉溺于佛教而不能自拔,放弃了自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及中庸)的思想。

  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的文化碰撞主要集中在佛教与儒学的对决中。

  佛教给中国带来的是北方的净土极乐世界:佛主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和极乐世界的美好,劝人向善,普渡众生。南方天台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关注自我,是“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间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见性成佛。

  对决的最终结果是佛教的向善、极乐完美世界与儒学中的中庸与和谐找到了交叉点;是儒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与大佛飞天舞的等级秩序中找到了相似;是修身与顿悟中完成的善果;是顿悟中看破红尘、唯我独真的内心和谐。

  于是,杨坚(包括后来的李渊)成了这种混和文化的代表。杨坚的家世显赫完全是鲜卑族妻子带领,他自已并不是依靠文才武略登上皇位的,而是他的中庸,这种中庸几乎接近平庸,还有他的同情心(在佛教上表现为善)。

  杨坚在其一生中,很好地把握好了‘中庸’的度,做到不偏激、不过分、不贪婪,保持住了那天人合一、君臣合一、父子合一、夫妻合一的平衡关系,使他很好地处理好成功与失败、进与退、得与失,躲过了宇文家族一次又一次设计的死亡陷井,得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帮助,最终被人推向权力的顶峰。

  而杨坚的同情心(这种同情心是上层体贴下层,强者帮助弱者,富者接济穷者),使他赢得了所有各民族大众支持。在儒家所倡导的秩序社会中,同情心就像是润滑剂,如果多一些这种润滑剂,这个金字塔社会的运行也将越顺畅。一切都将更符合儒佛的和谐、完美、中庸思想。

  而最终实现的也将是佛教所描述的净土极乐世界和南方天台所追求的美伦美奂的个人内心世界。

  正是凭借这些,杨坚几乎是白捡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创造了一种天下大治的和谐社会。也正是由于失去了中庸和同情心,杨广使一个强大的国家陷入了混乱,并最终丢掉了这个国家。

  杨广为了证明自已并非是个无能无德之辈,为了证明隋朝政权的合法性,总想做的最好,总想被人称颂,总想名垂千史。但他的欲望却越过了界限,结果对百姓造成了伤害,原本良好的愿望就会变成遭人唾弃的恶行。

  对一个帝王来说,他拥有调度天下人力物力的权力,他比平常人有更高的功名欲望,因此,一旦这些功名思想付诸行动中,天下百姓将频繁流动,天下财富将大量消耗。而当百姓的生命活力被消耗殆尽后,不管一个帝王建立了怎样的功绩,百姓还是要以自已的方式来反对奴役他们的帝王。

  而这时,曾经无限风光,曾经自以为天下无双的帝王们后悔都来不及了,留给帝王们的路只有一条,被杀,可能还是满门被杀。因此,当杨广想退位江都却成了梦想时,当杨广的孙子越王杨侗殚尽竭虑无力回天、想见母亲一面都不能时,当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把只有十岁的亲生儿子禅师送上断头台时,帝王家族的辉煌显得那么凄惨。也就有了越王杨侗死前焚香礼佛时悲凉告别辞:“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

  我想,越王杨侗的话有一部分也是代表了杨广的心声,在他为这个王朝付出那么多的心血,建立那么多功绩,甚至残酷无情地对待自已失德无能的儿女们,要求子女们表现的更好更优秀,以便获得百姓拥护的努力彻底失败后,一个帝王该是怎样凄凉的心情。

  因此,才有了作品开头词:

  梦里混一华戎,胸中怀柔万邦。

  练智慧勤奋品质,做博学自律圣贤。

  依天抽宝剑。

  拓疆扩土功大,劳民伤财恩少。

  不堪君临天下事,无生帝王尊贵家。

  可怜空许愿!

  隋朝的国力是强大的,财物是丰富的,疆域是广阔的,它的同情心是最弱的,因此它遭受的非议也最大。虽然它有宏大的理想,美好的愿望,完美的构思,却不知不觉中超越了人的极限,使整个国家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如果说文化铸就了民族的品质,而领袖人物又是一个民族代表性人物的话,那么本书中的二个主角杨坚和李渊就是中华民族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代表。

  杨广和李渊的母亲是鲜卑族的亲姐妹,都是鲜卑名将独孤信女儿,杨广和李渊是有很亲血缘关系的表兄弟。他们年龄相差无几,而表现各异,是一颗鲜卑树上开出的二朵奇花。

  如果说杨广代表中华文化中的‘阳’:杨广一生都在自强不息的‘有为’中度过,他从小严格要求自已,克制、严格、好学、勤奋,积极向上,青年时期战突厥、平陈国、安抚汉族士人、争皇位、扩疆土、修运河、战高丽,巡视征战四方,刚强有为。只是在最后二年由于高丽的失败而退避江都彻底沉沦。

  那么李渊则是代表了中华文化中的‘阴’:他早年丧父后的自卑,无兄弟姐妹的孤单无助,小肚鸡肠,青年壮年的碌碌无为,被妻子一再责备,被儿子李世民设计逼反,拉上皇位,在李世民的东征西讨中座稳了皇位,最终又被李世民扯下皇位,一生都在被动与无为中度过。

  即使如此,李渊却具有李世民的母亲窦诗雅最看中的品质:宽容和同情心。正是这种品质,使李渊能与杨坚一样,安然地度过各种生死危机和重重困难,白捡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享受晚年,寿终正寝。

  这也是中华文化佛儒之外的另一教派……道教思想的反映,“强梁者不得其死,柔弱胜刚强。”

  正如本书中的一个核心人物北方剑客綦毋怀恩在作品结束时所说:同情心,一个最基本的的品质,是一个人不能放弃的,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者不能放弃的,放弃了这一核心原则,无论国家多么强大、富有,无论治国者如何圣贤有为,也终将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

  这就是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铸造一个国家的品质,一个民族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最终都归结于一点:无论一个人品质多优秀,建立了多大的功绩,都不要丧失普渡众生、济世苍生的同情心。

第一章  为圆一统天下梦  鲜卑皇帝战晋阳
《铸        剑》

  梦里混一华戎,胸中怀柔万邦。

  练智慧勤奋品质,做博学自律圣贤。

  依天抽宝剑。

  拓疆扩土功大,劳民伤财恩少德少。

  不堪君临天下事,无生帝王尊贵家。

  可怜空许愿。

  公元7世纪中后叶的一天,中国西北边陲的军事重镇武川镇,10月的寒风呼啸着。一间作坊内传来了一阵阵打铁的声音,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铁匠们打制兵器。孩子的脸被熊熊的炉火烤得红红的,眼中出现了焦急的神情:

  “还没做好吗?”

  “没有,打制一把好剑,不能急,要这样反复几十次,可能成百上千次。”

  第一章节  为圆一统天下梦    鲜卑皇帝战晋阳

  公元六至七世纪,晋朝灭亡后的中国大地一片混乱,汉人被从外部侵入的五胡民族杀得一路逃亡。长江以北的广袤大地上,几乎没有汉人的踪迹。剩下的汉人要么沦为鲜卑族的奴隶和奴俾,要么改成鲜卑族的姓氏,成了鲜卑族的军人或流民,反过来残害被打得奄奄一息的汉族遗民。

  公元311年,西晋王朝的孝怀皇帝和几十个王公大臣、几十万军队,被其原先的奴隶石勒率领几万军队歼灭,代表汉族政权所谓的精华人物:王候将相们被石勒等人杀掠殆尽,代表汉族天授政权的象征:黄帝剑和玉玺也在这次战争中神秘消失,很长时间没有在中华大地上出现过。

  与东晋王朝同时存在的国家,是从西北方入侵中原地区的五胡民族(即匈奴、鲜卑、氐、羯、胡),这些民族先后成立了十六个国家,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近三百年的屠杀、被杀、吞拼的混乱战争。

  在这种混乱中,一个预言在长江南北的大地上流传:谁得到那消失了的天授人权的剑印,谁将成为最强的人,并将再次一统中华,成为这块群雄份争的大地的主人。

  正当中原大地上的华夏民族经历着一次血与火的洗礼的时候,在中国遥远的西北边陲,一个名叫普回子莫那的鲜卑酋长在阴山北麓的一次狩猎中,射下了一只正在翱翔的雕,在这只死去的雕身上,普回子莫那发现了三枚玉器:二枚玉玺和一柄玉剑,这些玉器上写着普回子莫那怎么也看不懂的文字。但是,普回子莫那却听说过那个古老的传说。他知道,他获得了那个天授人权的宝物。于是,他按照鲜卑的风俗(尊称天为宇,尊称君王为文),将自已改姓为宇文氏,并率领自已的部落从西北边陲向东南迁移到一个叫武川镇的地方,建立了一支能征善战、纪律严明的武川军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其第七代子孙宇文邕时,这个小小的部落已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周国,并以君临天下的气势准备统一全国。

  当时的中华大地上,生活着三个国家,长江西北方是鲜卑族建立的周国和齐国(其前身是鲜卑族建立的魏国(公元534年至公元556年,后一分为二变成齐国(公元550年至公元577年和周国(公元557年至公元581年);长江以南是汉人建立的陈王朝(其前身是晋朝(公元420年以前、刘裕的宋朝(公元420年至公元479年、萧道成建立的齐朝(公元479年至公元502年、萧衍建立的梁朝(公元502年至公元557年,最后是陈霸先建立的陈朝(公元557年至公元589年)。

  中原大地王朝跌起,像走马灯似的没有一个能长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