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游记选-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锋一转,用“不知”引出了木塔的历史,指引读者去追溯古塔的沧桑变迁。并选择了元顺帝时的大地震这一典型事件,盛赞木塔坚如磐石,稳若泰山的恢宏气势。这种奇迹的出现,难道不是得了巨龟贝质的神助吗?贝质是传说中力大无穷、堪负重物的神龟,旧时大石碑的基座多雕成品质的形状,即源于此。将其用在此处,十分贴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惊叹。至此诗人再不能袖手旁观了,他健步登临塔顶,在飒飒的天风吹拂之下,衣带飘逸,尽显神仙风韵。他南望雁门关,北眺恒岳、代郡(今大同市),胸襟顿时为之开阔,大有超凡脱世之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呼仙子,招云鸿”,恨不能骑上仙人的鸿雁去游历“九州八极”,一览名山大川的美丽风光。此诗写得豪放潇洒。这当与作者“寄情于山水,放浪于形骸”的生活经历相关联。也只有这样的风格,才能与木塔的雄浑壮丽相匹配,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成了此诗的突出特色。

    。。。

 ;。。。 ; ;
●宋朝 黄山记游
    咸淳戊辰十月既望,鲁斋鲍云、古梅吴龙翰、足庵宋复一来观黄山。贔贔登高,餐胡麻饭,掬泉饮之,不火者三日,从者皆无人色,率不能从。予三人愈清狂。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古梅谈玄,鲁斋诵史,足庵歌《游仙》、《招隐》之章。少焉,吹铁笛,赋新诗,飘然有遗世**之兴。次蹑炼丹峰,过仙人石桥,酌丹泉,徜徉之久。次纡路水帘洞,踏月窗归。少憩兰若、把酒临风,对天都而酹之曰:“吾辈与若为熟识,他年志愿既毕,无忘此山。”

    题记:以黄山幽险奇丽,可描绘之景正多,而作者却着意抒发峻峰之上,皓月之夜所产生的飘然遗世之想。以从者“无人色”、“率不能从”,说明山险路难反衬作者的意兴之浓;月夜吹笛、吟诗、谈玄,突出三人的清疏旷放;临风把酒,酹山而誓,说明兴犹未尽。结得隽永,饶有情趣。

    作者简介:吴龙翰,生卒年不详。字式贤,南宋口县人。咸淳中,贡于乡。被荐为编校国史院实录院文学。德祐二年(1276),乡校请任教授,不久辞去。家有老梅,因号“古梅”。著有《古梅吟稿》。

    。。。

 ;。。。 ; ;
●宋朝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晕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题记:《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历来为人所传诵。其魅力何在呢?让我们先读一读作品吧!文章开头并无奇特,只是平铺直叙,记叙事件之年代、人物、起因。但第二段一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道开,波澜壮阔之势顿生。是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而且是包罗万千的,登于斯楼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也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但作者最终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极富哲理的论点来,引得无数英雄为之思索、倾倒、振奋。岳阳楼也终因此篇而扬名华夏。  全文写景议论就一个“异”字生发、展开。景色的变化以及随之此起的感情悲喜的变化,源于“异”辽;最后的议论,也围绕着“异”字。本文开始叙事,中间写景、抒情,最后议论。写景部分分全用对比,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的浩瀚气势正是作者襟怀的写照。写景为抒情、议论、铺垫张本,环环相生,转换自然。韵散相间,奇偶互用的句式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色的描写,以及因景引起的对忧乐的评论,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其思想感情突破了个人的悲喜而着眼于天下,因而高于一般的“迁客骚人”,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北宋前期改良运动领袖,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景祐年间开封府,因上《百官图》剌时相吕夷简,贬饶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戍边多年,西夏不敢凯觎,人称“龙图老子”。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院副使,参知政事。诗、词、文均很出色。有《范文正公集》。

    。。。

 ;。。。 ; ;
●宋朝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舍于其址,而牵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梅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安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题记:这是篇借题发挥的文章。文章开头,记叙褒禅山之名的由来,然后考证褒禅山也叫华山,其中“华”的读音应是“花”,是花草之“花”。说现在读“如“华实”之“华”者”,是错误的。作者借游褒禅山洞的经历,抒发感想,作者叹道:“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多么富有哲理的句子啊!要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就要比别人有更多的付出。文章以记叙助议论,阐述层层深入,议论全面、透辟,有很强的逻辑性。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代表了王安石文章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游记多议论的特点。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曾通判舒州(今安徽潜山县),知鄞县(今浙江宁波市),政绩显著。仁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论理财之道,主张改革朝政。嘉祐六年,自度支判官除知制诰。神宗熙宁二年(1069)参加政事,力行新法。新旧两派斗争激烈,王安石几度任免,终因政敌众多,推行不力,流弊丛生而告失败,晚年引退江宁,不问政事。有《王荆公诗文集》。

    。。。

 ;。。。 ; ;
●宋朝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鸟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题记:快哉亭在什么地方?当长江出西陵峡之后,汇合沅江、湘江、汉江、沔江,气势更加壮阔,等长江流到赤壁之下,竞如海一般了。快哉亭就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大江奔流的盛况,所以苏东坡名之曰“快哉”。作者这样描述在还快哉亭的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这正合东坡居士的胸怀,“快哉亭”这个名字叫到了最妙处。

    文章用平淡、朴实的文风铺叙开来,最后说到了人生境界的妙处:“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况且“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谁又不快乐呢?真是“快哉亭”啊!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辙,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东坡弟。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 ; ;
●宋朝 烟霏楼记
    烟霏楼者,本西楼也。太守仲并更名之。

    余自湖口渡江,沿淮北上至王潼州,烧苇夜行,投宿民舍。迟明,道上车夫与牙兵相詈击,慰谢之,然后肯去。践小杨湖,一步数陷,所过空堤绝岸,败芦衰莽而已。入灈港,乃见黄梅诸峰雄秀可喜。而百余里之间,碎坡丛岫,靡迤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则蕲之士无不辟而居者相望矣。

    然而州无城堞,市无廛肆,屋无楼观,佳卉良木不殖,公私一切简陋。四方之集徙者,以欺诞苟且为生,促具衣食则止。其于绝埃烦,近清凉,理榛荒,致茂好,居高览远,以遂其生之乐,非惟不能,亦未之知也。故郡之涵晖、见山与超然观之废址,不散则逼,景蔽而意昏,皆不足以处。  烟霏者,直通判厅直西。其下中洲隐士李之翰所居,稍有水竹花石之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