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应先医脾胃虚寒,却开出了“参桂重剂”的处方,并且“连进参剂”,林公服药后咳喘加剧,又吐又泻,再服其他药物,也未能奏效,几天后就去世了。
傀儡皇帝:光绪(1)
身份:清代皇帝
死于:1908年11月14日(终年38岁)
死因:病死
地点: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评价:光绪是清朝最不幸的一个皇帝,他的一生都是在慈禧的淫威下度过的。他本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由于自身的软弱和慈禧的淫威,推行的许多重大措施连遭挫折,根本无法施展抱负。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也由于慈禧的反对而中途夭折,“六君子”被杀,光绪亦遭到软禁。光绪想有所作为而不能为,他的悲剧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病重。军机处特派人将庆亲王弈劻召回。庆亲王一到京城,先入宫拜见慈禧太后。太后向庆亲王道:“皇上病重,看来快不行了。我决定立醇亲王子溥仪为帝。”庆亲王说:“就支派上立嗣,溥伦是第一个应该继位的,其次则是恭亲王溥伟。”太后道:“我意已决,不必再议。”庆亲王知木已成舟,再说也无用,便道:“太后明鉴。”太后又说:“皇上终日昏睡,清醒时很少,你去看他一看,倘若醒着,可将此事告诉他。”
庆亲王转至瀛台,到光绪帝寝榻前,只见光绪双目微睁,气喘吁吁,骨瘦如柴,形貌枯槁。殿内仅有一两个老太监侍奉着,皇后、瑾妃都不在侧。庆亲王触景生情,不禁泪流满面。他请过安后,光绪帝有气无力地说:“你来得正好,我已令皇后去禀明太后,恐怕再也不能尽孝了,请太后赶快选一嗣子,不能再拖了。”庆亲王婉转地叙述了太后的旨意,光绪帝沉默了许久,才说:“立一长君,岂不更好。”庆亲王说:“醇亲王载沣,已授监国摄政王,嗣君虽年幼,但由他辅国,可以放心。”光绪帝说:“这也好,但我……”说到我字,喉中竟哽咽起来。庆亲王连忙劝道:“皇上不必悲伤,如有谕旨,我当尽力去办。”光绪帝便说:“你是我的叔父辈,不妨直说,我自即位以来,名义上也有30多年了,如今溥仪入嗣,究竟承继何人?”庆亲王听后,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想了一会,才道:“承继穆宗,当然也承继皇上。”光绪帝道:“恐怕太后不允许。”庆亲王说:“这事交给我办。”说到这里,太监报称御医入诊,庆亲王替光绪传入。御医诊罢退出,庆亲王也随着出来,问御医病情。御医摇头说:“老臣实在无能为力了。”庆亲王又问:“还有几日可过?”御医只是摇头。
庆亲王料想已经挨不过太久了,于是入禀太后。太后说:“各省不知有没有良医,应速征入都方好。”庆亲王答道:“已经来不及了。”是日下午,太后闻报皇帝已不行了,便命太监取出寿服,给他穿上。光绪此时已昏迷不醒,但在太监给他穿寿服时,似乎又有了点意识。他用手阻挡,不肯穿衣。按惯例皇上弥留之际,必须穿上寿服,若驾崩后再穿,则被认为不吉祥。太后闻光绪不愿穿,便令从缓。不久,光绪即驾崩。谥为德宗景皇帝。
慈禧闻光绪已死,于是颁布遗诏。庆亲王听到帝崩,赶快入宫,禀太后道:“新皇入嗣,承继的是穆宗吗?”太后道:“那自然。”庆亲王说:“承继穆宗,是应该的,但光绪皇帝,也不可无后,应该由嗣皇兼祧。”太后不允,但在庆亲王一再奏请下,终于勉强答应。兼祧之制一定,光绪帝才算有嗣。对此最感激的,当然是隆裕皇后。
光绪死后不到24小时,慈禧皇太后那拉氏也随之而去。对于73岁的慈禧太后的死,人们没有疑问;但对于38岁的光绪帝,人们难免要问,为什么那么巧就死在慈禧太后之前?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成为一桩历史疑案。
民间盛传,慈禧病危时,觉得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唯恐死后光绪再搞维新运动,因此设法把他毒死,以绝后患。这个说法也有些根据。《清室外记》就认为光绪是被太监李莲英害死的。据光绪的御史回忆,西太后病重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光绪很高兴,慈禧大怒说“我不能死在他前面”。《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中称,光绪当天突然腹痛,在床上乱滚无人管,后死去。
傀儡皇帝:光绪(2)
但是,根据为光绪皇帝诊病用药的记录,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的理论,证明光绪的确死于疾病,并非他人所害。这种说法的主要根据是:光绪自幼多病,身体素质差;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在政治上遭受重大挫折,病情加重;临终前半年心肝腑脏皆损,死前五六天已卧床不起,进入弥留状态;临终前未发现中毒或其他伤害征象。另外,慈禧的病是慢性的,在死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腹泻和胃燥,并无必死之兆,因此,她应不会担心自己会死在光绪皇帝之前。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大量光绪帝的“脉案”(即“病历”)来看,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前后,光绪帝的病情进入危急阶段,十六日这天,出现了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症状,危急万分。第二天又有3名御医入诊,他们一致认为光绪帝已是上盛下虚,元气大亏,病势危笃已极。到十月十九日,光绪帝的病象已呈现“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通体为之困乏矣!”此时,御医们都“甚感棘手”。十月二十日,光绪帝已是“目睑微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说明已危在旦夕。十月二十一日子时(夜半),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到次日午时,则脉息“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搧,阳散阴涸之象”。延至酉时,终于“龙驭上宾”了。
。 想看书来
“盗火”英雄:李大钊
身份:中国革命家、理论宣传家
死于:1927年4月28日(终年38岁)
死因:被杀害
地点:北京京师看守所
评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最先正面评价和宣扬苏联的十月革命,帮助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建党之初,许多第一代有为青年都受到过他的影响,毛泽东还曾在他身边工作过。他是毛泽东的革命引路人。
最早将李大钊等革命者在苏联使馆兵营活动的情况泄露出去的是法国大使馆。1927年4月,李大钊等革命者在苏联使馆兵营活动时,因夜间写文章、谈话有响声,被隔壁法国医院的值班人员发现。法国使馆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张作霖控制下的北京政府的外交次长吴晋。日本大使馆这时也提供了经常有人进出苏联使馆兵营的情报。在法国、日本的支持下,张作霖决定对苏联使馆兵营进行搜查。这一消息被杨度事先探知。杨曾支持过袁世凯复辟,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后倾向于革命,对李大钊十分佩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急忙告诉了胡鄂公。胡鄂公迅速将此消息通知了李大钊。李大钊却认为张作霖不敢破坏国际公法搜查大使馆。没想到,几天之后,张作霖即派兵包围了苏联使馆区,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一批革命党人。
当时北京的《晨报》报道了李大钊等人被捕的经过:1927年4月6日11时左右,张作霖派出250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和宪兵,分别控制了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各路口,包围了苏联使馆旁邻的中东铁路办公处、俄款委员会、远东银行,所有便衣侦探一律胸系红线为记。军警拥入院子的时候,院内有人鸣枪数声报警,但由于军警拥入之后即分头搜查,因而很少有人脱险,李大钊、路有于也被捕。
李大钊被捕后,敌人在酷刑摧残之外,还对他施以利诱劝降,他慨然作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蔬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民族气节;绝不能为了锦衣玉食,就去向卖国军阀讨残羹剩饭,做无耻的帮凶和奴才。”他在狱中写了《狱中自述》,用正楷的毛笔字,一丝不苟地把他自己自出生到走上救国之路,以及为什么创立共产党等一系列活动写得清清楚楚。从书法看,李大钊当时的心境十分沉静:一个知道自己难免一死的共产党人,已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因而才能在牢狱中有这般明晰的思维轨迹。
4月28日上午11时,张作霖在警察厅南院总监大客厅进行军###审,判处李大钊等20人死刑。随即用6辆汽车将这20人押赴看守所。当时20人均未戴刑具,亦未捆绑,下车之后,即由军警拥入看守所内。此时,看守所周围的马路交通断绝,警戒极严。
行刑是在看守所内进行的,行刑时间从当日下午2时开始至5时才结束。未登绞架前的李大钊,身着棉袍,淡定自然地在敌人的镜头前留下了最后的一张照片。1927年4月29日出版的《晨报》第2版,再现了李大钊牺牲时那令人窒息的历史瞬间:“军###审昨日开庭,判决党人二十名死刑……首登绞刑台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李大钊被杀害后,灵柩一直寄放在北京宣武门外妙光阁浙寺。6年以后,1933年4月23日8时,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京大学师生和李大钊生前好友为李大钊举行了公葬。参加公葬的有各界人士及学生700余人。起柩时,全场肃立,唱《国际歌》,接着静默志哀。李大钊的子女在前执幡,送葬者均在棺后,执挽联十余幅。最前一联,下款为“北平青年亲送李大钊安葬”,横联为“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副联为“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李大钊的灵柩被安葬在香山万安公墓。
1983年,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脚下为李大钊烈士修建了烈士陵园。邓小平亲笔题词:“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书生政治家:瞿秋白(1)
身份:中国革命家、理论宣传家、文学家
死于:1935年6月18日(终年36岁)
死因:被枪杀
地点:福建长汀
评价:瞿秋白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国际歌》的人,也是唱着这首战歌走向刑场的伟大战士。他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31年被王明排挤出中央政治局。瞿秋白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书生气十足。他写的文章曾得到过鲁迅的首肯,本可以成为一个地道的文学家。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救国的道路,并一度成为中共的领袖。在他身上,人们体会到的是书生的意气和革命家的豪迈。
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当2月24日走到福建上杭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时,他们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发现,突围不成被捕。当时,瞿秋白化名林祺祥,职业是医生,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坚不吐实,敌人一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4月初,被敌军第八师俘获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之妻徐氏,供出了瞿秋白已在上杭地区被俘的情报,敌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如获至宝,立即电令紧急查报。敌人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毫不费力地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有气质特征的瞿秋白,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叛徒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共产党的前“魁首”瞿秋白。
25日,瞿秋白被保安十四团的大批士兵押往长汀,囚禁在蒋介石嫡系部队第36师师部。在这里,国民党企图用软化的办法使瞿秋白屈服。第36师师长宋希濂,不但改善瞿秋白的生活待遇,还令大小官员称他为“瞿先生”。面对敌人,瞿秋白不卑不亢。他喜爱诗画书法篆刻,大小官员附庸风雅,求诗索印,他也不拒绝;但对党的机密,他始终守口如瓶。敌人软硬兼施,一无所获。国民党当局不肯丢掉劝降的幻想。陈立夫认为,如能说降瞿秋白,将在国际上发生很大影响。于是他们又派中统局训练科长王杰夫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特派福建党务视察委员”的身份,去长汀对瞿秋白劝降。王杰夫劝瞿秋白做识时务的俊杰,爱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和才华。瞿秋白则坚定地回答:“不愿丧失人性而生存,不愿做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5月17日至22日,瞿秋白在敌人的监狱中写下了他最后的一篇文章,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