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大道?所谓的大道有天道和人道之分。无为而受尊崇的是天道,有为而致纷乱的是人道;主宰万物的是天道,饱受役使的是人道。天道和人道,差别极大,不可不详加体察。(《庄子》外篇第十二章《在宥》),
调和而顺应它,便是德;无心而顺应它,就是道了。(《庄子》外篇第二十二章《知北游》)
第58节: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语译]
若是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自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若常显露锋芒,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住;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惯于遥人,必易遭打击。
金玉满堂的人虽然富有,但却不能永久保住他的财富;而那持富而骄的人,最后必自取其祸。只有功成身退,含藏收敛不自满、不自骄的人,才合乎自然之道。
一、自鸣得意,偷安和驼背
世上有自以为是的人,有偷安自喜的人,有身体佝偻的人。
所谓自以为是的人,便是只学习了一位老师的学说,就洋洋得意地说自己已经很充实了,却不知道宇宙开始时是什么都不存在的。
偷安自喜的人,在猪毛稀少的地方为居,便以为是广大的宫室,宽阔的庭院了。他们藏身在猪的两股、乳腋、脚肘和胸怀间,自以为找到了安全的处所,却不知一旦屠夫举起手臂,放火烧猪的时候,自己便和猪一起葬身火海。这是和环境同进,又和环境同亡的一类。
至于驼背的人,就是舜了。羊肉不喜欢蚂蚁,蚂蚁却非常爱慕羊肉,这是因为羊肉有膻味的缘故。舜就像羊有膻味,因此百姓爱慕他就好像蚂蚁喜爱羊肉一般,所以他三次迁都,百姓都跟随其后。他所治理的现在已经有十万多户人家了。
尧听到舜的贤能,便把他派到没有开发的地方,希望他替百姓带来恩泽。舜被派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年纪已经老大,耳目也已衰退,但是他却不能退休归养。所以说,舜就是身躯佝偻的人。(《庄子》杂篇第二十四章《徐无鬼》)
二、积财之险
满苟得说:〃无耻的人大多富有,言过其实的人大多显达。〃(《庄子》杂篇第二十九章《盗跖》)
三、儒教不足学
儒者为了研究诗书礼乐而去掘古墓。
大儒传话下来说:〃天快亮啦!事情办得如何?〃
小儒说:〃还没有把死者的裙子短袄脱下来。不过我们在他嘴里看到一颗珠子。古诗上面记载说:'青翠的麦子,生在土坡上面。'这个人活着不周济别人,死后含颗珠干什么?〃
于是,捏着死尸的鬓发,按着尸体的胡鬓,用铁锤敲着他的下颚,慢慢分开两腮。他们的动作非常谨慎,惟恐损坏尸体口中的珠子。(《庄子》杂篇第二十六章《外物》)
四、谦卑
正考父(孔子十代祖)一任士职,就曲着背;再升大夫,就弯着腰;最后担任卿职时,就俯身顺着墙走路了。他这样的谦卑,那里还有人敢侮辱他?
如果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一上任士职,就开始自命不凡;再任大夫,便在车上轻狂起来;一旦担任卿职,便自称长者了。(《庄子》杂篇第三十二章《列御寇》)
五、屠羊说的故事
楚昭王弃国逃亡,屠羊说也跟着昭王出走。昭王返国,要奖赏跟从他的人。但是等到找到屠羊说的时候,屠羊说却说:〃大王失国的时候,我放弃了屠宰的工作。现在大王回国,我的工作已经恢复,又何必说什么奖赏呢?〃昭王坚持要他接受。
屠羊说又说:〃大王失国,不是我的罪过,所以我不该接受诛罚;大王返国,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我也不敢接受奖赏。〃昭王便宣召他进宫相见。
但是,屠羊说拒绝了,并且说道:〃楚国的法律是必定要有特殊功劳的人才得晋见大王的,现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保卫国家,勇力又不足以消灭敌人,怎敢妄自晋见大王呢?而且,当吴国军队入侵郢都的时候,我因为害怕而逃避他乡,并不是有意追随大王的。如今大王要废置法律召见我,实在是很不合理的啊!〃(《庄子》杂篇第二十八章《让王》)
这篇文章是选自《让王》二十八章,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杜撰的。
第59节:第十章 抱一
第十章 抱一
载营魄抱一 (2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4 )?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语译]
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不分离吗?你能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气到最柔和的心境,像婴儿一样的纯真吗?你能洗净尘垢、邪恶,使心灵回复光明澄澈而毫无瑕疵吗?你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你运用感官动静语默之间,能致虚守静吗?你能大彻大悟,智无不照,不用心机吗?
这些事如果都能做到的话,便能任万物之性而化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己为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了。
庄子写了一篇老子的对话,其中提到了许多思想,和本章大义大为相符。
一、保全本性的常道
南荣趎带着粮食,走了七天七夜,到达老子的住所。
老子问他说:〃你从楚国来的吗?〃
南荣趎回答说:〃是的。〃
老子又问:〃你怎么和这么多人一起来?〃
南荣趎吃惊地回过头看了看。
老子笑了笑说:〃你不知道我所说的意思吗?〃
南荣趎羞愧地低下头,然后叹息一声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回答你的问题,而且也忘记了自己此来是要问什么?〃老子怀疑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南荣趎回答道:〃有件事很叫我烦恼。如果我不求知,人家说我愚蠢,如果我得到了知识,反而使自己伤脑筋;如果我不学仁,会害人,行了仁,又担心违背大道;若说我不行义,会伤人,行了义又忧愁自己会违背本性。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困扰啊?这就是我老远赶来向你请教的原因。〃
老子说:〃刚才我看你眉目间的神态,就已经了解大半,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就知道我所想的没有错了。你的样子看起来既像失去双亲的孤儿,又像拿着小竹竿去探测大海的人。唉!你已经失去了自我。虽然你想恢复自己的本性,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你的心才会这么混乱,我实在为你感到难过。〃
南荣趎回到家中,抛弃那些扰他的俗事,专心致力于道德方面的修养。十天后,他仍然觉得心里郁闷,于是又来见老子。
老子说道:〃你已经洗净了本心,所以体内已充满了精气,但是你的内心还存着一些系累,这就是导致你烦恼的因素。请记住,当你的耳目受声色引诱时,不可去控制它,应该不用心智来平息耳目的纷扰。
〃当你的心智被物欲所系时,千万不要控制它,一定要尽力断绝心神的活动。耳目心智被外物所扰,即使有道德的人也不能自持,何况那仿效大道而行的人?〃
南荣趎说:〃有个人病了,他的邻居去看他,病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邻居,但是来探望他的人并没有因为听到了病情就使得自己也生病;而我听了你的大道,倒像是吃药反而加重了病势。你还是告诉我一些保全本性的常道吧!〃
老子说:〃要知道保全本性的常道,先得问自己有否离本性?能使本性自得吗?能不必卜筮就知道吉凶吗?能安守本分吗?能不追求外物吗?能不仿效别人而求于自己吗?能无拘无束吗?能随顺物性吗?能像赤子之心吗?
〃赤子整天号哭,声音却不嘶哑,这是心气和顺的极致;整天握拳而不拿东西,这是德性自然的结果;整天看而眼珠不动,是看不偏向的结果;走路没有目的,停下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随顺外物,与之同浮同沉罢了。而这就是保全本性的常道。〃(《庄子》杂篇第二十三章《庚桑楚》)
老子把人性非恶比作〃婴儿〃和〃璞〃。
二、天徒与人徒
心里诚直的和天理同类(天徒),既和天理同类就知道:人君和我无分贵贱,全属天生。……人们将称我做〃童子〃,它的意思就是〃和天同类〃。
外貌恭敬的和人同类(人徒)。有人手执朝笏,跪拜鞠躬,行人臣之礼,一般人就说:别人都这么做了,我敢不做吗?做别人所做的事,别人自不会嫉恨,这就叫做〃和人同类〃。(《庄子》内篇第四章《人间世》)
第60节: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语译]
三十根车辐汇集到一个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否则车轴便无处安插,车也不能转动了。糅合陶土成为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否则器具便失去了用处,连一点东西也不能包容。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否则也就毫无用处可言了。
如果明白这种道理,就知道〃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真正有用的所在,还是在于虚空的〃无〃。
一、〃无〃的用处
眼睛光亮便看得清楚;耳朵灵敏便听得明白;鼻子通畅可以闻气息;嘴巴通彻可以尝美味;心里通达,思路便畅行无阻;智慧透彻,便已到达德的境界。
道是不可以壅滞的,壅滞了就要梗塞,梗塞不止,结果行为必定狂妄,终致互相践踏,互相攻击,祸害从此生起。凡物有知觉的,都靠气息周转不停;假使气流不畅,并不是天的过失,因为天生万物,都以孔窍通气息,又怎会阻塞气流?是人的声色嗜欲,阻塞了那条通道啊!
人肚里是空虚的,所以能容纳胎儿;心地必须空虚,方可安容天机。比如房屋没有空余的地方,婆媳难免有所争吵。人也是一样,心地若不空虚,六情自会互相争夺。至于看见深山丛林就觉得清爽可喜,则是由于平日心胸狭窄,心神不适所致。(《庄子》杂篇第二十六章《外物》)
二、〃无用〃的用处
惠子对庄子说:〃你所说的话毫无用处可言。〃
庄子回答说:〃知道无用就可以和他谈有用的道理。广大无边的地,人所使用的,不过一块立足之地而已,其余没有用到的地方还多着呢!若将立足以外之地尽掘到黄泉,那么对于那块有用的地而言,还有用吗?〃
惠子道:〃没有用了。〃
庄子说道:〃那么没有用处的用处不是就很明显了!〃(《庄子》杂篇第二十六章《外物》)
脚所踩的地方虽然只是像鞋那么大的一块地,但他还必须靠他没有踩着的地方继续远行。(《庄子》杂篇第二十四章《徐无鬼》)
三、不知的安慰
精于手艺的人,不用规矩就可以画圆或直,那是因为他的手指和使用的工具已化合为一,可以专心致志而不受拘束。因此,忘记了有脚的存在,鞋子穿起来就舒适了;忘记了腰的存在,皮带束上也舒适了;忘记了是非的存在,心情自然也随之舒畅起来。
心志不变,便不会受外物的影响,所在之处则无不安适。一旦觉得安适,就再也不会觉得不安适了,那是因为〃它〃……道,是忘记了安适的〃安适〃。(《庄子》外篇第十九章《达生》)
讨论〃无用的树之有用〃的思想,请参阅二十二章之三的说明。
第十二章 感官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5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6 ),故去彼取此。
[语译]
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终致视觉迟钝,视而不见;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终致听觉不灵,听而不闻;过分追求味道的享受,终致味觉丧失,食而不知其味;过分纵情于骑马打猎,追逐鸟兽,终致心神不宁,放荡不安;过分追求金银珍宝,终致行伤德坏,身败名裂。
所以圣人的生活,只求饱腹,不求享受;宁取质朴宁静,而不取奢侈浮华。主张摒弃一切外物的引诱,以确保固有的天真。
一、感官减损了人性